法禁第十四
【题解】
“法禁”,指需要依法禁止者。本篇前半部分论述了法制对于治国的重要性,君主需要维护法制,依法禁止违法行为。开篇即提出维护统一法制的重要性,反复强调法令是不可侵犯的,指出法制对社会规范和道德行为约定俗成的重要作用。继而下半部分具体论述十八种应该依法禁止的违法行为,内容广泛,都是根据政治生活中具体事例总结得出,是古代圣王所要精心防禁的邪僻行为。作者把奸雄擅权、朋党为害,以及各种毁法畔禁的险恶心理、行为手段进行详尽剖析,使其一一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是一篇观点鲜明、论述精彩的法家政论。
法制不议[1],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2];爵禄毋假[3],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治矣[4]。
君壹置其仪[5],则百官守其法;上明陈其制[6],则下皆会其度矣[7]。君之置其仪也不一,则下之倍法而立私理者必多矣[8]。是以人用其私,废上之制而道其所闻[9]。故下与官列法[10],而上与君分威[11],国家之危必自此始矣。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不然,废上之法制者,必负以耻[12];财厚博惠以私亲于民者[13],正经而自正矣[14]。乱国之道,易国之常,赐赏恣于己者,圣王之禁也。圣王既殁,受之者衰[15]。君人而不能知立君之道[16],以为国本,则大臣之赘下而射人心者必多矣[17]。君不能审立其法,以为下制,则百姓之立私理而径于利者必众矣[18]。
【注释】
[1]不议:无疑议、私议。指法制严明。
[2]不偷于为善:意思是为善认真,不怀苟且之心。偷,苟且。
[3]毋假:不容假借,意思是赐爵授禄的大权不旁落于臣下之手。假,假借,无端给予。
[4]强(qiǎng):勉强。
[5]壹置其仪:统一设立法度准则。壹,统一,集中。仪,法度。
[6]明陈:明白陈述,公开宣扬。
[7]下:百姓,臣民。会:领会。
[8]倍法:违背法令。
[9]道其所闻:称道各自的主张。一说指宣扬道听途说的东西。
[10]列:同“裂”。
[11]上:指权臣。
[12]负:遭受。
[13]财厚:王念孙云:当依尹注作“厚财”。与“博惠”为对文。
[14]正经而自正:法必纠正,令其归正的意思。经,法度。即整顿和端正国家常规常法。
[15]受之者:后来继位的君主。衰:德才减退。
[16]立君之道:树立君主权威。
[17]赘下:笼络、收买属下。赘,拉拢。射人心:收买人心。射,猎取,收买。
[18]径于利:极力追求私利。径,原指走小路,此处指邪行歪道。
【译文】
法制公正不容疑议,百姓就不敢相互包庇;刑罚杀戮无所宽贷,百姓行善就不敢存苟且之心;授爵赐禄应当应分,臣民就不敢以下犯上扰乱纲纪。这三样事掌握权都在官府,并由官府实施而形成为公开的法律,再推行到全国各地,由民众依循法律行事而形成风俗,那么,其他各方面的事不用费力勉强,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治理好了。
国君统一确立法度,百官就必须共同遵纪守法;君主把法度清楚宣布,臣民百姓行事就都领会法度并接受制约。如果国君立法定规不能统一,臣民百姓违背常法而另依私理的人就必然增多。这样人人都行其私律,废弃君主的法度而各行其道。如此一来,百姓与朝廷异法而与官府对立,大臣与君主分威而争权夺势,国家的危机一定是从这里开始。从前,圣王治理民众就不是这样的,对于背弃君主命令不执行国家常法的人,一定使他承受刑罚的羞辱;这样做,那些利用钱财广泛施恩施惠、笼络人心的行径,必定会被公正法度纠正,令其改正。扰乱国家的常法正道,擅改朝廷的定制常规,恣意私自赏赐拉拢的行为,这是圣王必须要禁止的。圣王已经谢世不在了,其后代的君主德行衰退,处事就差多了。治理民众却不懂得立君之道,不知如何树立君主的权威、强化君主的地位,而且不能把法制作为治国的根本,那么,大臣们私下拉拢下级、收买人心的,就必然会增多。作为君主不懂得审定公法常规,并以此作为臣民的行为规范而共同遵守制度,百姓中自依私理立律,从而积极谋求各自私利的也一定会增多。
昔者圣王之治人也,不贵其人博学也,欲其人之和同以听令也[1]。《泰誓》曰[2]:“纣有臣亿万人[3],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3]。”故纣以亿万之心亡[4],武王以一心存。故有国之君,苟不能同人心,一国威[5],齐士义,通上之治以为下法,则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也。君失其道,则大臣比权重以相举于国[6],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7]。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8],行公道以为私惠,进则相推于君[9],退则相誉于民[10],各便其身而忘社稷;以广其居[11],聚徒威群[12],上以蔽君,下以索民[13],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故国之危也。
【注释】
[1]和同以听令:和谐同心,听从君令。
[2]《泰誓》:《尚书》篇名,是周武王伐纣大会诸侯时所作的誓言。
[3]“纣有臣亿万人”三句:《泰誓上》:“受有臣亿万,帷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纣,名受。
[4]亿万:极言其数之多。亿,古代指十万。
[5]一国威:统一国家的权势威力。
[6]“君失其道”两句:此为论因君主失去权威而致大臣借机发展权势相互勾结。比权重,较量轻重。比、权,比量,权衡。相举,互相抬举。
[7]相就:互相勾结。就,靠近。
[8]故举国之士以为亡党:此句是说全国官员都装作不结党的样子,可实际则尽是结党营私的情况。亡党,无党。亡、无古通用。
[9]推:夸耀,谄媚。
[10]相誉:互相吹捧。
[11]广:扩大,扩充。居:所居。
[12]威群:威服众人。一说“威”当为“成”。“成群”即结成同党。《法法》“则人臣党而成群”,是其证。
[13]索民:索取于民,搜刮民众。
【译文】
从前,圣王在考察管理人才的时候,不看重他多么博学,却要求能与君主协调一致听从君令。《泰誓上》说:“殷纣王有臣民亿万人,也有亿万条心;周武王只有臣民三千人,却是同一条心。”所以,殷纣王因为臣民有亿万条心而灭亡,周武王因为君臣同一条心而兴旺。因此,拥有国家的君主,如果不能协同人心,不能聚拢国家权威,不能聚合士气,不能把上面的治理措施贯彻为下面的行为,那么,即使拥有广大的土地、众多的臣民,还是不能做到政治稳定。君主一旦丧失为君之道,大臣们见风使舵互相勾结、互相推举,小臣们也必然会为各自私利而趋炎附势。因而,举国的官员表面上无党无派,其行径却是利用施行公法来谋求私人的实惠;上朝便在君主面前互相推崇,退朝便在民众之中互相吹捧;各利自身、各图己便,忘掉国纪朝纲、社稷利益;为了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聚集党徒以威服民众,对上欺瞒蒙蔽国君,对下搜刮勒索百姓,这些都是削弱君权、扰乱朝纲,破坏国家安稳利益的做法,这都是国家的危险和祸害。
乱国之道,易国之常[1],赐赏恣于己者[2],圣王之禁也。擅国权以深索于民者[3],圣王之禁也。其身毋任于上者[4],圣王之禁也。进则受禄于君,退则藏禄于室,毋事治职[5],但力事属[6],私王官,私君事,去非其人而人私行者[7],圣王之禁也。修行则不以亲为本[8],治事则不以官为主,举毋能进毋功者[9],圣王之禁也。
【注释】
[1]易国之常:改变国家的常规、常法。
[2]恣于己:自己说了算。
[3]索:索取,搜刮。
[4]其身毋任于上者:指不为朝廷任职效力的人。郭沫若以为是隐士与游民之类。
[5]毋事治职:张佩纶云:“毋事治职”当作“毋治职事”,言不事公事也。下文“身无职事”是其证。
[6]但力事属:只一味联络下属。事,古通“吏”。吏属,即下属。
[7]去非其人:即排斥异己。人私行者:一说“人”字当删,私行即私自行事。
[8]不以亲为本:指不以孝敬父母为道德修养的根本。
[9]举毋能进毋功:举荐无能之辈、进用或提拔无功之人。
【译文】
破坏国家的法纪朝纲,改变国家的公法常规,封赐与禄赏之事全随个人意志恣意妄为的,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独揽大权把持朝政并严酷搜刮黎民百姓的,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不肯为朝廷效忠效力、任职做事的,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上朝便领受俸禄于君前,退朝便积藏俸禄于私室,不干自己职责分内的公事,只是联络拉拢下属,私自行使朝廷职权任用国家官吏假公济私,私自决定君主的大事,极力排除异己以方便私自行事,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修德行却不以事亲为根本,办事情却不以奉公为主旨,举荐无能之辈,提拔无功之人,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交人则以为己赐[1],举人则以为己劳,仕人则与分其禄者[2],圣王之禁也。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3],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4],削上以附下,枉法以求于民者[5],圣王之禁也。用不称其人[6],家富于其列[7],其禄甚寡而资财甚多者,圣王之禁也。拂世以为行[8],非上以为名,常反上之法制以成群于国者[9],圣王之禁也。饰于贫穷而发于勤劳[10],权于贫贱[11],身无职事[12],家无常姓[13],列上下之间,议言为民者,圣王之禁也。
【注释】
[1]交人:与人交往。
[2]仕人:推荐他人为官。
[3]交于利通而获于贫穷:此句是说结交那些通达显贵之民并收揽人民人心者。利通,犹言富贵通达者。通,达。获,获取,收揽。
[4]轻取于其民而重致于其君:意思是以损害君主利益来拉拢小民。致,求。指求取、求得。
[5]求:通“赇(qiú)”。贿赂。
[6]用:消费,用度。
[7]家富于其列:以上是说,那些出手阔绰、家里财富与其官爵不相称的人要予以禁绝。列,位次。此指官位。许维遹云:列,爵位也。一说谓家业。
[8]拂世:违逆世道。拂,违背,违反。
[9]成群于国:在国中结连朋党。
[10]饰:掩饰,装扮。发:孙星衍云:“发”读为“废”,古字通用。
[11]权于贫贱:此话大意是在贫贱群体私自立自己的威信。权,在贫贱中树立权势。权,通“㩲”字。㩲,为“捲”之异体。《说文》:“捲,气势也。”
[12]职事:常业。
[13]家无常姓:指家中无固定的生业。丁士涵云:“姓”当为“生”,假借字也。生,指产业,财业。
【译文】
把因国家需要而结交有关人员当作是自己的个人恩赐,把为朝廷荐举贤才看成是自己的功劳,推荐人出任官职,又要与其均分其俸禄,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既结交权贵,又收揽贫民;对百姓轻征赋税,对君主重求财富;削取朝廷利益来亲附民众;枉顾君主的常法公益,以讨百姓喜欢,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消费用度不符合其身份,家业和恒产超过其爵位等级,俸禄很少而资财极多,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干违背世俗风尚的事情,靠非议君主来猎取名声,经常反对朝廷的法制,并以此聚徒结党,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故意装成贫穷的样子,而放弃辛勤劳动,又在贫贱群体中树立权势;自身没有固定职业,家庭没有固定恒产,却自居于朝廷与百姓之间,每有议论便声称是为民请命,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壶士以为亡资[1],修田以为亡本[2],则生之养私不死[3],然后失矫以深与上为市者[4],圣王之禁也。审饰小节以示民[5],时言大事以动上[6],远交以逾群[7],假爵以临朝者[8],圣王之禁也。卑身杂处[9],隐行辟倚[10],侧入迎远[11],遁上而遁民者[12],圣王之禁也。诡俗异礼,大言法行[13],难其所为而高自错者[14],圣王之禁也。守委闲居[15],博分以致众,勤身遂行,说人以货财[16],济人以买誉[17],其身甚静[18],而使人求者,圣王之禁也。行僻而坚[19],言诡而辩[20],术非而博,顺恶而泽者[21],圣王之禁也。以朋党为友,以蔽恶为仁[22],以数变为智,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23],圣王之禁也。固国之本[24],其身务往于上[25],深附于诸侯者,圣王之禁也。
【注释】
[1]壶士:郭沫若云:“壶”殆假为“餔”。“壶士”犹言养士,指供养游士。一说“壶士”为礼士。
[2]修田:何如璋云:“田”乃“甲”之坏字,修田,当为“修甲”,与“壶士”为对文。一说修田,指治理田业。
[3]则生:郭沫若云:乃“贼臣”之误。不死:使当死之人不死。
[4]失矫以深:指顽固不化。言蓄养私士者有所恃,强直不让,因以深入要挟,使所求必得。失矫,郭沫若云:“失”殆“矢”字之误,当为“矢矫”,犹言强直不让。矫,强硬,强直。为市:指讨价还价。
[5]示民:即“示人”。向人显示。
[6]动上:激使,激动。
[7]远:他国之人。
[8]假爵以临朝:借助高爵控制朝政。假,借。临朝,控制朝政。
[9]杂处:混杂在民众之中。
[10]隐行:怪诞行为。辟倚:僻邪不正。
[11]侧入:偏行。迎远:迎合广大的名声。远,远大。
[12]遁上而遁民者:句意为欺上瞒下的意思。遁,欺骗。
[13]大言法行:指夸己行可为人法。
[14]错:通“措”。安置,放置。
[15]委:指积蓄。
[16]说人:即取悦于人。说,同“悦”。
[17]买誉:邀取声誉。
[18]静:指安闲。
[19]僻:邪僻。
[20]诡:怪异。辩:有理有据。
[21]顺恶而泽:支持邪恶,巧于润饰。泽,饰,润饰。
[22]蔽恶:隐蔽罪恶。
[23]遂忿:发泄私愤怨怒。遂,通达。
[24]固:即禁锢、闭塞之意。安井衡云:固读为“锢”,塞也。
[25]往:“诳”之借字。欺骗。
【译文】
供养游士成为自己叛亡的资本,制作兵甲、修治武器作为自己的本钱,豢养乱臣贼子、私藏亡命之徒以形成抗衡力量,然后强直不让地深入要挟君主,讨价还价地使所求必得,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注重修饰小节装模作样地显示于民众以赢得尊重,经常议论些大事来震动国君,广泛结交四邻来压服同僚异议,凭借自己位高权重来控制君主、操纵朝政,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屈身降位杂处于黎民百姓之中,行为怪僻侧身而行以招注目,以获取广远的名声,欺瞒君主又蒙骗百姓,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违逆世情、抗拒礼节,让用夸诞言辞文饰自己的荒唐行为,令其成为合理行径,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拥有积蓄而生活安逸,广施财物收买民众,行事殷勤顺从人意,用财货来取悦人心,以接济别人来沽名钓誉,自己能安然静守、稳坐不动,却使人都来求助,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行为邪僻而又态度顽固,言谈诡谲而又伪言善辩,道术错误而又运用广泛,支持邪恶而又文过饰非,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以勾结成私党为友爱,以包庇罪恶邪行为仁慈,以诡计多端为才智,以横征暴敛为忠君,以发泄私愤为勇敢,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堵塞国家的根本,竭力蒙蔽欺骗国君,暗自依附诸侯,这是圣王所要禁止的。
圣王之身,治世之时,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故士莫敢诡俗异礼,以自见于国[1];莫敢布惠缓行[2],修上下之交,以和亲于民[3];故莫敢超等逾官[4],渔利苏功[5],以取顺其君[6]。圣王之治民也,进则使无由得其所利,退则使无由避其所害,必使反乎安其位[7],乐其群,务其职,荣其名,而后止矣。故逾其官而离其群者,必使有害;不能其事而失其职者,必使有耻。是故圣王之教民也,以仁错之[8],以耻使之,修其能、致其所成而止。故曰:绝而定[9],静而治,安而尊,举错而不变者,圣王之道也。
【注释】
[1]自见:自我表现,自我标榜。见,同“现”。表现。
[2]缓行:宽行公法。张佩纶云:“缓行”当作“缓刑”。
[3]和亲:王念孙云:“和亲”当作“私亲”,字之误也。上文“厚财博惠以私亲于民”是其证。
[4]故莫敢:安井衡云:“故”字当衍。应删去。
[5]渔利苏功:谋取功利。苏,生息,取得。
[6]取顺:取悦。
[7]反:同“返”。回到。
[8]错:通“措”。安置。下文同。
[9]绝而定:断绝各种人的不合法度之行为。绝,截。《释名·释言语》:“绝,截也。”故绝、截义通。
【译文】
身为圣明的君王治理世事,当处在国家安定、治世清明的时候,树立德行必须定下正确的标准,推行道义也必须有个明确的准则,这样,士人都不敢悖逆风俗、违反礼节,不敢在国内以奇言怪行自我标榜;也不敢布施小惠,缓行刑罚,来结好上下,收买民心;也不敢越级僭职,谋取功利,来取悦国君。圣王治理臣民,对于钻营竞进、越职求利,一心向上爬者,积极地说要使他们无法得到利益;对于遇难而退、失职避过,一心只想推卸责任者,消极地说要使他们无法逃避惩罚;务必要使人们回到正常的道路上来,安心自己的职位,乐于和人同心共事,一起努力尽心职守,珍惜自己的名声,做到这样才算是达到目的、才肯罢休。所以,对于超越职权、脱离同事的人,应当使他遭受一定的利害损失;对于不能胜任职务而玩忽职守的人,必须使他们蒙受一定的声名耻辱。因此,圣王教育臣民,是用仁爱之心来安置保护他们,用羞耻之心来激励驱使他们,促使他们提高能力有所成就才罢休。所以说:断绝非分之举以定国法,清除各种非分之念以治天下,安稳而尊荣,各种政治措施方向坚定不随意变动,这才合乎圣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