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湘云来了好几天,要回去,贾母说:过了你宝姐姐生日,看了戏再回去。湘云就又住下。后面才有更好的戏看。

贾母为什么要给宝钗做生日?“喜她稳重和平”。贾母蠲资二十两银子,叫凤姐来,交给她办酒唱戏。凤姐办事,总看贾府No.1的脸色,按其意图办事,凤姐处处时时揣摩贾母心意,留意贾母说的每句话,观察老太太动向。她凡办一件事必须叫老太太满意才算办好。王夫人要放到第二位,其他老爷之类更往后放。因为这个家里说了算的是贾母。

凤姐不但要给宝钗办好生日,在办生日之前,就要叫贾母开心。贾母自己掏出二十两银子,是刘姥姥一家全年生活费,也是贾母一个月零花钱,应该算不少。但凤姐故意嘲笑贾母“小气”,你很有钱,但是你只拿出来二十两银子,你那些钱留着干吗呢?留着给宝玉,难道我们不是你的儿女吗?在贾府没有任何人敢嘲笑贾母,但是凤姐就能,还说得贾母特别高兴。

凤姐周旋于国公府,很像身怀绝技的杂技演员,叠二十个凳子在上面翻跟头。那样高难度动作她也做得来。她的语

言更像一个人在刀尖上跳舞。她怎么说的?“一个老祖宗给孩子们作生日,不拘怎样,谁还敢争,又办什么酒戏。既高

兴要热闹,就说不得自己花上几两。巴巴的找出这霉烂的二十两银子来作东道,这意思还叫我赔上。果然拿不出来也罢了,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只是勒掯我们。举眼看看,谁不是儿女?难道将来只有宝兄弟顶了你老人家上五台山不成?那些梯己只留与他。我们如今虽不配使,也别苦了我们。这个够酒的?够戏的?”听听!这嘴巴巴的,贾母的银子,她给加个形容词“霉烂的”,而且还叫我给你赔上,你又不是没钱,你那金的银的都压塌箱子底了,拿出来这点子银子够喝酒还是够唱戏?这些话,贾府任何一个其他人,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这么说。凤姐就能信口开河、巧话反说,引贾母开心。贾母特别有钱,凤姐也恭维她有钱。凤姐这番话,王夫人这样拙嘴笨舌的人一辈子也学不会。凤姐把贾母的心思摸透了,才敢跟老太太开这样玩笑。特别是提到你的东西都留给宝兄弟,将来只是宝兄弟顶你老人家上五台山。这是什么话?古时出殡,孝子在灵前引路叫“顶丧”或“顶灵”,而上五台山是上山成佛,是去世的避讳说法。凤姐竟然当面说贾母将来要去世,而你去世是要成佛的,那时你的心肝宝贝宝玉顶着你去。这话说得太棒太有趣了。满屋子人都笑起来了。贾母说:“你们听听这嘴!我也算会说的,怎么说不过这猴儿。”贾母对凤姐有个特殊用词,叫她“猴儿”。我在书里说过,凤姐和孙悟空有一比,会七十二变。

宝钗查颜观色懂事明理

因为要给宝钗办生日,贾母就问宝钗,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宝钗也很会掌握贾母的心理。她知道贾母年纪老了,喜欢看热闹戏文,吃甜的、煮得很烂的食品,就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贾母更加高兴。这个小姑娘,虚岁15岁,相当于现在初中二年级学生,多懂事!

当年看红极一时的越剧《红楼梦》,老太太问宝钗喜欢吃什么、喜欢听什么戏?那个宝钗回答:老太太喜欢的我都喜欢。这就太露骨了。小说里的宝钗是不动声色、不留痕迹拍贾母的马屁。

有红学家根据贾母给宝钗做生日做出推断,金玉良缘和木石前盟的斗争越来越明朗化,贾母倾向宝钗了。我年轻的时候就不同意这种看法,现在做了祖母和外祖母,因为更能体味贾母的心理,更加不同意。贾母给宝钗做生日,是处理家庭关系太极高手打的一套拳。贾母在荣国府高高在上,荣国府家事是儿媳王夫人管。王夫人亲妹妹到贾府住,是贵客。这客人每天陪贾母聊天解闷,前八十回《红楼梦》看下来,薛姨妈总是说令贾母脸上增光添彩、心情舒畅的话,从无一

句唐突失礼不得体。几乎成了贾母座上不花史太君一钱银子的“女清客”。贾母要对儿媳妇、对自己的座上客示好。怎么

表示?给宝钗漂漂亮亮做个生日。至于说她看上了宝钗,读者仔细往后看就知道,贾母从没打算叫宝钗跟宝玉成亲。贾母唯一爱的女儿贾敏去世,留下的黛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黛玉进府时就搂到怀里大哭“心肝儿肉”。贾母绝对不会损害自己外孙女。贾母像只老母鸡,翅膀这边护的是宝玉,那边护的是黛玉。那么得宠的凤姐,只不过蹭到贾母翅膀边缘。至于宝钗,客情而已。这是我读《红楼梦》六十多年读出的看法。

绛珠仙子当局者迷

而《红楼梦》里当局者迷,当局者是谁?周岁12岁的黛玉。她大概觉得外祖母这样郑重地给宝姐姐做生日,自己受到冷落。宝钗生日那天,她一开始没去参加。宝玉看不到黛玉,赶快去找,看到黛玉还歪在床上,宝玉说:“起来吃饭去,就开戏了。你爱看那一出?我好点。”这时黛玉那缸醋就泼了出来:“你既这样说,你就特叫一班戏来,拣我爱的唱给我看。这会子犯不上跐着人借光儿问我。”宝玉这次很聪明,说:“这有什么难的。明儿就这样行,也叫他们借咱们的光儿。”宝哥哥多会哄林妹妹,他俩成“咱们”了。拉着黛玉起来携手出去,暂时把黛玉抚慰住了。

吃了饭点戏,贾母叫宝钗点。宝钗推让一番,点一折《西游记》。宝姑娘多会行事?《西游记》多热闹多好看,是贾母平时喜欢看的。红学界贬宝钗的说,看见了吧?宝钗多世故,讨好贾母,过生日都不点自己喜欢看的戏。喜欢宝钗的红学家说,你们考虑考虑,宝钗这样做到底是好是坏,她总得尊重老人吧?贾母听宝钗点《西游记》,很高兴,接着叫凤姐点。凤姐比宝钗更厉害,她知道贾母喜欢热闹,更喜欢插科打诨,就点《刘二当衣》,那就从头笑到尾了。贾母更喜欢。然后命黛玉点。读者朋友注意这个层次,生日是宝钗的,办生日是凤姐,第三个该叫贾母的宝贝孙子宝玉点,但贾母叫黛玉点,还是把黛玉放到宝玉前面。黛玉很懂礼貌,就叫薛姨妈您点吧,舅妈您点吧。贾母说:“今日原是我特带着你们取笑,咱们只管咱们的,别理她们。我巴巴的唱戏摆酒,为他们不成?

他们在这里白听白吃,已经便宜了,还让他们点呢!”贾母太会说话了,而且能听得出来,她要安抚亲爱的外孙女。今

儿原是我特带着“你们”(不单纯为你宝姐姐也为了你)取乐。给宝钗做生日是咱们祖孙取乐的由头。黛玉聪明,该听出来,外祖母还是最疼我,至于外人,外祖母是客情表示。不知道黛玉能不能看得出来,但贾母的话应该有这层含义。

黛玉点了一出,曹雪芹不写她点了什么戏,太高明了!如果写黛玉点《游园》,可能有很多人会说,看到了吧,多不懂事?如果她也点个《封神榜》,那就说,她怎么跟着宝钗学?

所以不说戏名最高明。我相信黛玉点的肯定是她自己喜欢的

ea 文戏。然后才是宝玉、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都

是折子戏,很快就唱完一折,马上换。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到了上酒席的时候,贾母又叫宝钗点。宝钗就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鲁智深醉闹五台山,怀里揣根狗腿,上去把五台山寺庙亭子的柱子都撞断了,非常热闹的戏。宝玉就说宝钗:“只好点这些戏。”宝钗说:“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钗就是有学问,她告诉宝玉,这个戏是一套北《点绛唇》(曲牌名),铿锵顿挫,韵律不用说是好的,词藻当中有支《寄生草》,填得极妙,你哪知道?宝玉一听说这么好,就过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就念了,“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这是鲁智深唱的《寄生草》,为什么说宝玉听曲悟禅机?后面因为黛玉和他闹矛盾,他就从这支曲子产生联想,也填支曲子,预伏了宝玉最终命运,预伏了他和宝钗婚姻的结局。这支曲子写鲁智深离开逃避追捕的赵员外家当和尚了。“没缘法转眼分离乍”,是说鲁智深和世人没缘法,却暗寓宝钗和宝玉没缘法,

转眼分开。宝玉出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当了芒鞋破钵化缘的穷和尚。

宝玉当然想不到这是将来自己的命运,听了曲子,高兴得拍膝画圈称赏不已,夸奖宝姐姐什么书都知道。黛玉也想不到,将来她去世,宝玉才和宝钗结婚,而终于不能忘掉林妹妹,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看到宝玉赞赏宝姐姐,黛玉心里不高兴,怎么表现出来?“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山门》,你倒《妆疯》了。”黛玉太聪明了,《山门》和《妆疯》都是折子戏。黛玉就用两个折子戏的戏名制止宝玉和宝姐姐亲近。黛玉把批评宝玉的话借戏名说出来,说得这么急速、这么应景、这么有趣,太聪明、太机敏、口角太伶俐了。正因她口角伶俐,戏名应景,别人就听不出她在吃醋。说的湘云也笑了。

戏子比黛玉的轩然大波

晚上散戏的时候,贾母深爱那做小旦与做小丑的,命人带进来。很多红学家说,贾母是个充满爱心的老太太,对小戏子怜惜疼爱。这样分析也说得过去。因为我是写小说的,我认为贾母喜欢两个小戏子深层动机是小旦特别像她心爱的外孙女,甚至像她女儿。贾母把她们带进来“细看时益发可

怜见”。越看越喜欢,大概想起自己心爱的女儿来了,问年纪,小旦11岁,小丑9岁。贾母叫赏她们钱,给她们果子吃。

这时凤姐说:“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

来。”小旦像黛玉。凤姐暗示了。有好几位大红学家分析,凤

姐胆敢这样说,就因为黛玉在贾母跟前的宠爱已不如前。我的看法恰好相反,即使宝钗得宠,凤姐也绝不敢冒那么大风险,当众取笑贾母嫡亲外孙女儿。我认为其实凤姐想提醒大家,你们要注意看,这个小戏子得到贾母喜爱,因为她长得像林黛玉。凤姐说她长得像一个人,叫大家看,叫大家比,叫大家谁也别说出来,心里有数就行。宝钗心里知道,一笑不肯说。宝钗永远不会干得罪人的事,因为那时拿某人比戏子是叫人很不高兴的。宝玉也猜着了,不敢说,不敢得罪林妹妹。湘云不是快人快语?她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湘云原来要走,把她一留下来,就来了大戏码,挑起宝黛间的矛盾。宝玉一听,把湘云瞅了一眼,使个眼神。宝玉如果装聋作哑,不使眼色,恐怕还好一点。他向湘云使眼色,黛玉就气晕了。

到晚上,湘云知道黛玉生气,就叫丫鬟,打包,回家!“明儿一早就走。在这里作什么?—看人家的鼻子眼睛,什么意思!”宝玉赶快过来说:你错怪我了,林妹妹是个多心的人。别人分明知道,不肯说出来。你说出来了,她岂不恼你,我就怕你得罪了她,给你使眼色。要是别人,得罪十个人,与我何干。宝玉是拉住湘云的手说一番话,湘云把他的手“啪”一摔:“你那花言巧语别哄我。我也原不如你林妹妹,别人说他,

拿他取笑都使得,只我说了就有不是。我原不配说他。他是小姐主子,我是奴才丫头,得罪了他,使不得!”

这就是千金小姐,湘云虽然从小父母双亡,在婶婶身边长大,但也是大户人家小姐,老虎屁股摸不得。所以发火。宝玉赶快诅咒发誓:“我要有外心,立刻就化成灰,叫万人践踏!”湘云就说:“大正月里,少信嘴胡说。这些没要紧的恶誓、散话、歪话,说给那些小性儿、行动爱恼人、会辖治你的人听去!别叫我啐你。”小性儿,会辖治宝玉,当然是说黛玉了。

湘云说完,就到贾母里间躺下。宝玉碰一鼻子灰,又来找黛玉。一到黛玉的门槛那里,黛玉就把他推出来,把门关上。宝玉就只好在外面忍气吞声叫“好妹妹”,老半天也不走,也不吭气,像只呆鹅站在那。黛玉当他走了,起来开门,看他还站在那里,不好意思再关门,就回到床上躺下。宝玉进来说:“凡事都有个原故,说出来,人也不委曲。好好的就恼了,终是什么原故起的?”黛玉冷笑道:“问的我倒好,我也不知为什么原故。我原是给你们取笑的,—拿我比戏子取笑。”宝玉说:“我并没有比你,我并没笑。为什么恼我呢?”黛玉说:“你还要比?你还要笑?你不比不笑,比人家比了笑了的还利害呢。”宝玉一听,那就是说,我跟他们不一样的要求!他一声不敢吭。黛玉把进一步的愤怒说出来:“这一节还恕得。再者,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

玩,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

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黛玉这嘴真和刀子一样。宝玉听了这番话才知道,刚才和湘云说话,黛玉都听见了,灰心丧气地想,我是为她俩好,

怕她两人有矛盾有误会,我在其中调和,怎么非但没调和成功,

两边都褒贬我?这就想起来前天看的《南华经》,《庄子·列御寇》的话:“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心灵性巧的人辛辛苦苦,忙忙碌碌,聪明智慧的人,经常思考经常多虑,没多少能力的人,既没多少追求,也没什么牵挂,整天吃饱了像没有缆绳拴住的小船,自由自在随水漂流。他又想起《庄子·人间世》的话,“山木自寇,源泉自盗。”山中树木因为长成材,才招来人们砍伐;源泉的水因为甘美,才招来人们盗饮,叫它干涸了。人太聪明了没好处!

宝玉悟出来了。脂砚斋在“山木自寇,源泉自盗”旁边加了很长的批语,结尾说到这些人的命运:“黛玉一生是聪明所误;宝玉是多事所误;多事者,情之事也,非世事也。”“阿凤是机心所误;宝钗是博知所误;湘云是自爱所误;袭人是好胜所误。”预示几个主要人物结局。脂砚斋是看过全部书稿

后,才知道每个人因为什么原因有了最后结局。比如湘云是自爱所误。湘云出嫁后,丈夫卫若兰怀疑她因为金麒麟可能和宝玉有什么纠葛,湘云就离开了他。这是很多红学家推测的结局。

宝玉因为湘云和黛玉都不搭理他,很苦恼,灰心丧气想起了庄子这两段话,越想越觉得无趣,眼下不过就这么两个人,我都应付不了,将来我怎么办?也没法再想向黛玉分辩自己,就转身回自己房间。

黛玉当然想不到,这么短时间宝哥哥想起《庄子》。还以为宝玉自感没趣赌气回去。以往宝玉离开都向黛玉告别,说说安慰妹妹的话,这次什么也没说,黛玉越发添了气,说:“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这就是林姑娘的特点,动不动就我死了,一辈子也别说了。宝玉居然还不理她,因为宝玉确实太伤心,确实被庄子迷住了。回到房间,思虑还在《南华经》上,还在琢磨“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话。袭人也不敢说他,就岔开他:“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这时宝玉是什么思想?宝玉最亲近的人还是黛玉。而黛玉说,你不要再来了,一辈子也别再说话了。宝玉就要讲对宝钗的不满了:“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什么意思?因为宝姑娘作生日,我都得罪林妹妹了,她还不还戏,和我有什么相干?袭人一听,不是宝玉往日说

话口吻,就说:这是怎么说的?怎么大家都高高兴兴的,你怎么成这个样儿了?宝玉说,他们高兴不高兴也和我没关系。

袭人继续劝他,他们既然随和,你也随和,岂不是大家彼此有趣,宝玉继续非常悲观地说:“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彻底中了鲁智深《寄生草》的毒,从《寄生草》联想到庄子,越想越没趣了。先是泪下,仔细再想,大哭起来。翻身起来,到书案前,提笔就写个偈:“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我们彼此都想从对方得到感情的印证而平添烦恼,看来只有到了灭绝情谊,无须再互相验证的时候,才谈得上感情上的彻悟。到了万境皆空,什么都无可验证了,才真正地有了立足之境。这是佛家的感悟偈语。写完了,觉得我解脱了,还怕别人看不懂,也填了支《寄生草》。曹雪芹

写得很妙,他填的什么《寄生草》,现在不给他写出来。待会让黛玉来看。宝玉自己念了一遍,现在无牵无挂了,很得意,上床睡了。

黛玉宝钗敲打宝玉

黛玉见宝玉居然果断离开,连招呼都不打,就以找袭人为由来看动静。黛玉时时刻刻牵挂着宝哥哥。袭人说,宝二爷睡了。黛玉一听,只好回去。袭人说:“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把刚才宝玉写的偈语和填的《寄

生草》拿给黛玉看。黛玉一看,知道宝玉感愤而作,又可笑又可叹,就对袭人说,他写的是一个玩意,没什么关系。她拿回去和湘云看,第二天又叫宝钗看,三个姑娘要对宝玉做番大批判了。

三个姑娘一起看宝玉写的《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什么意思?没有我,也就没有你,你我是互相依存的,任凭他人不理解你好了,自己何妨随心所欲自由行动呢?什么悲喜,什么亲疏,想想真没有意思!看了宝玉的偈语,宝钗笑了,说:“这个人悟了。都是我的不是,都是我昨儿一支曲子惹出来的。这些道书禅机最能移性。明儿认真说起这些疯话来,存了这个意思,都是从我这一只曲子上来,我成了个罪魁了。”宝钗认为不能叫宝玉沿着这个方向继续走,一个劲琢磨庄子、悟禅,就把他的偈语和《寄生草》撕个粉碎,叫丫头烧了。黛玉不是过目不忘吗,黛玉说:“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

三人来到宝玉屋里,你宝玉不是参禅?黛玉给他个当头棒喝:“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你不是参禅吗?你先参参你的名字给我听听。黛玉果然聪明,她问的话非常浅显,但回答很艰难。

因为宝玉很难回答我到底贵在什么地方、坚在什么地方。黛玉灵心慧性确实令后世读者拍案叫绝。宝玉竟一句话也回不

责 出。三个人就拍手笑了:“这么钝愚,还参禅呢。”黛玉进一

步教育他,你写的偈语,最后不是说“无可云证,是立足境”吗?很好,万境皆空,无可证验时,才算找到安身立命之境。这个很好,但叫我看,还不算尽善,我再给你续两句“无立足境,是方干净“。黛玉续的这两句什么意思?连立足之境也没了,那才真正干净。黛玉所续两句,预伏了宝黛最后结局,黛玉泪尽而逝、宝玉弃家为僧,立足之境都没了,真正干净了。宝钗说,这才叫悟彻。然后宝钗讲了个当年南宗六祖慧能怎样获得禅宗衣钵,讲了那个很多人都知道的故事。慧能当年听说五祖弘忍在黄梅,就去当了他的火头僧,五祖求法嗣,让徒弟各写个偈语。首席上座神秀写:“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什么意思?菩提树是常绿乔木,传说释迦牟尼在这树下成佛。这个偈语代表禅宗北宗的主张,认为人自身虽然有佛性,但因为受到尘世杂念搅扰,

必须通过坐禅,通过不断念佛,不断修炼,才能领悟,这叫“渐悟”,渐渐觉悟。

慧能正在厨房里舂米,他听了偈语就说“美则美矣,了则未了。”他念个偈语:“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慧能这个偈语代表了禅宗南宗“顿悟”主张。大徒弟神秀代表“渐悟”的主张。顿悟认为所谓觉悟,不是外在力量所致,只要向内心寻求,

就可以顿悟。所以主张不要一个劲的诵经、坐禅,只要你能体会佛经精神,你主观上就可以顿时觉悟,立地成佛。

宝钗讲完这个故事,黛玉对宝玉说,你不能回答我们的话,你之后就不要再谈禅了,连我们两个人知道的你还不知道,你还参什么禅呢?宝玉自以为已经觉悟了,没想到被黛玉一问,你叫宝玉,你有何宝,尔有何坚?都不能回答。现在宝钗又拿出慧能做禅宗六祖的故事来讲,他更比她们差远了。宝玉就想,原来她们比我都在先,还没有觉悟,我现在又何必自寻烦恼呢?想完了就说,我哪里参禅了,不过就是顽话罢了。

经过这样一次参禅,四人仍复如旧。很有意思,宝玉一姐两妹,宝姐姐、林妹妹、云妹妹,经常闹点小矛盾,也经常在传统文学基础上又友情如旧。《红楼梦》人物读来真是太有趣了。

元宵灯谜寓命运

这时有人报告,娘娘送出灯谜,叫你们大家猜,猜着了每人也做一个送进去。这四个人赶快去贾府上房。太监拿来了灯谜,上面已经有一个元妃的灯谜了,大家争着看。小太监说,你们猜着了,不要说出来,暗暗地写纸上,送到宫里,

娘娘来判断。宝钗她们听了,往前一看,元春的灯谜是首七言绝句,没什么新奇的,意思很明确。但宝钗是什么人?特

别会做人。元春是贾母从小亲自教养的,守着贾母在,宝钗得表示元春是很有学问的,所以宝钗说这么难猜,灯谜编得这么好,故意在那寻思半天,其实她一见就猜着了。宝玉、黛玉、湘云、探春也都想出来了,又把贾环、贾兰都传了来猜,又每个人拿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物件写成谜语,挂在贵妃娘娘传来的宫灯上。

太监晚上回来说,娘娘制的灯谜,你们都猜着了,只有二小姐和三爷猜得不对。你们做的谜语,娘娘也都猜了,不知道是不是。他把元春的赏赐发给大家。这赏赐都是些小玩意儿,随身携带的诗筒,喝茶用的茶筅。迎春和贾环没得到,迎春觉得我大姐姐领着大家玩儿,小事,不在意。贾环就觉得太没趣了,大家都有礼物,我没有,难道又是因为我是姨娘养的?太监又说:三爷编的谜语不通,娘娘没猜,叫我带回来问问三爷这是什么东西。

大家一听,都很好奇,看看贾环做了个什么谜语,贵妃娘娘连猜都不猜了?大家一看,大发一笑!“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为什么大家哄堂大笑?因为这个谜语用七言绝句写的,作为绝句一点儿文才没有;作为谜语则根本说不通。谜语应该用准确

指向叫你猜出谜底,他编的谜语本身就把别人弄糊涂了。贾环告诉大家,谜底一个是枕头,一个是兽头。

曹雪芹这个作家的天才太棒了,他就能给既没有文才、思想又混乱的贾环编出个令人喷饭的谜语来,这增加了《红楼梦》读者的很多乐趣。记得我小时候经常背诵环三爷这个谜语,一边背诵一边哈哈大笑。贾母一看,元春这么有兴致,自己也高兴了,说做个小巧精致的围屏灯来,放到我的房间里,你们姐妹们也做谜语粘到屏上,预备下礼品,谁猜到发给谁。

贾政每天都得上朝,朝拜他的女婿,他下了班,回来一看,母亲这么高兴,又是元宵节,晚上也到贾母跟前承欢取乐。

我年轻时,很不喜欢贾政,随着年龄增长,渐渐理解了这个父亲。他也是个儿子,也希望得到母爱。自己的儿子在贾母那里得到那么大的宠爱,我是亲生儿子,难道母亲不该疼疼我吗?所以他也趁着过节到母亲跟前来撒撒娇。这是板着一副严正面孔的贾政性格另一个方面。曹雪芹写得太细致了。

贾政备了玩物、果品、好酒,在自己的上房设了彩灯,请贾母赏灯取乐。摆了几个席呢?上面一席就是贾母带着儿子贾政和宝贝孙子宝玉。下面一席王夫人带着宝钗、黛玉、湘云,三位亲戚家的小姐;迎春、探春、惜春三人一席。李宫裁、凤姐在里间有一席。贾环哪去了?似乎贾环不在,但是他在。曹雪芹的调度特别有意思。贾政一看,就问:“怎么不见兰哥?”婆娘们去问李纨。李纨起身回道:“他说方才老

爷并没有去叫他,他不肯来。”婆娘们过来回了贾政。贾政还没吭气,大家都笑了,说“天生的牛心古怪”。贾兰年龄小,

但特别有自尊心。你不专门叫我,我就不去。《红楼梦》最后结局就是贾兰通过读书练武做了高官。贾政派贾环等去把贾兰叫来。这时贾环才出现,他是叔叔,他去接贾兰,给了贾兰很大面子。贾兰来了后,贾母就叫贾兰在自己身边坐了,给他拿果子吃。贾府出现了四世同堂非常温馨的场面。贾兰这个最应该享受曾祖母爱抚的孤儿,一直生活在叔叔宝玉阴影之下,他幼小的心灵会不会对曾祖母和宝玉叔叔有隔膜乃至不以为然?贾兰经常跟贾环一起活动,会不会受贾环影响?曹雪芹留着让读者猜谜。

这个四世同堂温馨的场面并没得到详细描写,而是写贾政观灯谜感到很悲哀。过去只是宝玉高谈阔论,现在贾政在这里,宝玉就不敢吭气。湘云虽然是深闺小姐,也喜欢大说大笑,但贾政在这,她就不敢大说大笑了。黛玉本不愿多说话,宝钗从不妄言轻动,这时更是坦然自若,端坐一句话不说。贾母知道,贾政在,姐妹们就不敢说笑,宝玉更得老老实实,这就令老太太不开心。贾母就叫贾政回去休息。贾政知道,母亲这是要撵我去,叫他们兄弟姐妹自在取乐,特别是要解放宝玉。贾政赶快陪笑:“今日原听见老太太这里大设春灯雅谜,故也备了彩礼酒席,特来入会。何疼孙子孙女之心,便不略赐与儿子半点?”总是一本正经的贾政,居然也会向老母亲撒娇了。曹雪芹写的人物,就像佛斯特说的,人物应

该是圆的,个性多方面的。贾政这个人物是个圆型人物,不是扁型的、个性很单纯,总是教训人,总板着一本正经的面孔,

这就是大作家的高明之处。贾母直接说了:“你在这里,他们都不敢说笑,没的倒叫我闷。你要猜谜时,我便说一个你猜,猜不着是要罚的。”贾政说,猜不着我当然得罚,但猜着了,您也得赏我。贾母说,这是自然的。贾母就念了个谜语“猴子身轻站树梢”。这是荔枝,很好猜。这个谜语的背后,有曹府的身世在内,“猴子身轻站树梢”隐藏着当年曹雪芹祖父曹寅喜欢说的“树倒猢孙散”。猢狲现在站到树梢,树倒了怎么办?贾府这棵大树是谁?有评论家认为是贾母。我认为,如果说贾母算贾府大树,大树的根能在地面上扎得牢牢的,那是因为她的孙女做了娘娘了。

贾政一看就知道是荔枝,故意乱猜,这是讨母亲的喜欢,罚了很多东西,猜不着,罚个礼品;猜不着,罚瓶酒;猜不着,再罚些点心,最后猜着,也得了贾母的赏赐。贾政念个谜语叫贾母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告诉贾母,这是日常生活一个用物。这个谜语出得太棒了。贾政这个人,确实可以算品行端方,他坚持封建礼法,他并没有很高的文才,所以游园的时候要宝玉题额,他本身很像是砚台,端方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他虽然是板着一副严格的道学家面孔,家里的很多事情还要靠他解决。这里

面又暗藏了贾府祖先一些品格,同时也暗藏了曹府祖先的一些品格。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红学家细致考证,雍正抄家

之后,把曹家家产全部赏给继任江宁织造隋赫德,给曹府留十七间半房子居住,后来考古的人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十七间半房旧宅发现四扇屏门,确确实实就是曹家的遗物。四扇屏门每一扇上有一个字,合起来叫“端方正直”,好像是皇帝赐的。从这个端方正直,就可以联想到贾政出的这个谜语了。这就意味着贾政的特点,也意味着曹家先人的特点。贾政说完,就悄悄说给宝玉,宝玉悄悄告诉贾母。贾母想了想,果然不差,是这么回事儿,贾母就说:是砚台。贾政赶快给母亲陪笑,说:“到底是老太太,一猜就是。”回头就说:“快把贺彩送上来。”底下的人一听,赶快把大盘小盘一起捧上。老太太猜了一个谜,来了一堆礼品。贾母一件一件地看,都是灯节下所用所玩的新巧之物,很高兴。贾母很有钱,贾母也不在乎你送多么贵重的礼物。但这是亲生儿子给母亲送的,而且都是很好玩很新巧的,所以她特别的高兴。下命令,“给你老爷斟酒。”宝玉执壶,迎春送酒,就是亲儿子拿着酒壶斟酒,斟好以后,贾府二小姐迎春把酒给送上。贾母说:“你瞧瞧那屏上,都是她姊妹们做的,再猜一猜我听。”贾政答应着,去看她们的谜语,头一个是元春的:“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贾政说这是爆竹,宝玉说对。这个谜语和贾宝玉在梦游太虚境看的图册结合起来了,这是元妃命运的预告。爆竹能使妖魔丧胆,没放时像卷起来的绢帛,

一放之后,震得人们都害怕,再一回头,化灰了。爆竹化灰,意味着人死了。

贾政又看迎春的:“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二木头偶尔露峥嵘,迎春作的谜语很说得通,也预伏她未来命运。解这个谜语首先

要弄清楚几个词,“天运”就是天数,命中注定;“人功”指算盘上的珠子,要靠人拨,所以叫人功。“阴阳”指算盘上下的珠子,它们相逢得靠人工去拨,阴阳也代指男女、夫妻。“镇日”就是一天到晚,这个灯谜就是说迎春的命运是怎么拨也不能拨到阴阳相通、阴阳和谐的,因为她嫁了个坏男人。贾政猜是算盘。迎春说是。

再往下看,贾探春的很容易理解:“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明白晓畅,清明时节在天上,儿童看,还有游丝。风筝,是贾探春未来远嫁的命运。

倒是年龄最小、学问也不深的惜春编的灯谜真有点学问:“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性中自有大光明。”惜春是贾珍的亲妹子,因贾母喜欢,叫到荣国府和迎春、探春一起住,由李纨照管。这个谜语预示将来贾府四小姐要做尼姑。前两句意思是:前身因为迷恋尘世色相,没修成正果,这辈子要看破红尘做佛家子弟了。“菱歌”就是

情歌。乐府诗有菱歌莲曲,都是写男女情歌。不听男女情歌,要去听佛经。“莫道此生沉黑海”意味着,贾宝玉梦游太虚境

看到惜春三个姐姐命运不幸,都像人间繁华和自己绝缘,沉入漆黑的海底。惜春醒悟了,出家了,在佛教当中求得光明了。贾政说,这是佛前海灯。惜春笑笑说,是。

这时贾政就很不高兴了。贾政也很有学问。他琢磨,娘娘作的是爆竹,一响而散;迎春做的是算盘,打动起来乱如麻;探春做的是风筝,飘走了;惜春做的海灯,越发孤独清静。今天刚刚元春归省完了,继续过元宵节,大家应该是作喜庆、欢乐的,怎么都作这么些不祥物?越想越郁闷,但贾母跟前他不敢表现出来,只能勉强往下看。这首七言律诗是宝钗作的:“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贾政看完琢磨,这谜底倒是很有限的物件,但宝钗小小的人,作这样的词语,太不吉祥了。看来也不是有福有寿的人。贾政为何认为宝钗作的谜语不吉祥呢?因为宝钗谜底是更香,暗示宝钗将来要孤零零寡居。并不是死了丈夫而是丈夫出家了。根据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命运预示,将来就是黛玉死了,宝玉虽娶宝钗为妻,但是心里永远忘不了世外寂寞林,悬崖撒手,弃家为僧。那时宝钗每天孤独得像更香一样,“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一天一天的过去,大自然风雨阴晴在那里变迁,自己的命运却没有变迁,永远是孤独的,永远没人疼爱,

永远没有爱情。

宝钗很有学问,她第一句话“朝罢谁携两袖烟”,用了个典故而且是反过来用的。杜甫写过一首诗《和贾至早朝大明宫》。杜甫朝见皇帝,另外一个朝臣写首诗,杜甫的和诗里面就有句“朝罢香烟携满袖”,什么意思?朝见皇帝回来以后,两袖都带着宫廷的香味。这是一个得意官员写自己快乐的遭遇,但是宝钗反过来了,朝罢了,谁能携带着意味着皇帝恩宠的香烟味?没有缘分了。第二句说,既然和朝廷的烟没有缘分,和另外的烟也没有缘,“琴边衾里总无缘”。人弹琴时候,要焚香,睡觉时,要用香熏熏被窝,那就是恩爱夫妻在一起,男的弹琴,

女的红袖添香。恩爱夫妻同床共枕,躺在暖暖和和、被香熏了的被窝里面,夫妻恩爱。“琴边衾里总无缘”,既没有夫唱妇随,琴瑟和悦,也没有夫妻恩爱,一点儿缘分都没有,因为丈夫出家了。所以贾政一看,这个人没有福寿。当然贾政绝对不会想到,宝钗之所以没有福寿,是因为自己儿子爱情的选择。宝钗之所以像更香一样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是因为宝玉看破红尘,因为心爱的黛玉不在,他出家为僧了。狗尾续貂的灯谜

宝玉没写灯谜吗?可能写了。黛玉没写灯谜吗?可能也

写了。贾环、贾兰、李纨也都写了。但许多严谨的《红楼梦》校订本都没提到。为什么?因为这个地方曹雪芹原稿破失了。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暂记宝钗灯谜”后边就没了。后来程伟元和高鹗根据无名氏续书补成的百二十回,加上宝玉镜子谜语“南面而坐,北面而朝,象忧亦忧,象喜亦喜。”是从李开先的《诗禅·镜》和冯梦龙《挂枝儿·咏镜》抄来的。程高本又把宝钗谜语改给黛玉,再给宝钗编个竹夫人谜语:“有眼无珠腹中空,荷花出水喜相逢。梧桐叶落分离别,恩爱夫妻不到冬。”这语气哪儿像博学多识的薛宝钗?但有点儿像她哥哥阿呆了。

其实有了宝钗的灯谜,宝玉和黛玉的命运就都有了。其他人如李纨等就次要得很了。

贾政想到姐妹们谜语不祥,都不是些福寿之辈,心里很悲伤。刚才向母亲撒娇的精神减去了十分之八九,只垂头沉思。贾母一看,我儿子今天见了皇帝,回到家又来惹我高兴,已经累了,而且他总在这待着,姐妹们就不能玩耍了,特别是宝贝孙子,连吭声都不敢吭。就对贾政说,你不用再猜了,去休息吧,我们再坐一会儿,也要散了。

贾政不用再猜了,下面也就不必再猜了,因为贾政在这一回里面,他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贾政通过灯谜把主要人物命运,贾府四艳,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预示了。把《红楼梦》最主要的三个人物的命运通过宝钗的灯谜预示了。这里面没预示的,是《红楼梦》十二钗其他人物命运。当然在

一回中不可能连湘云、凤姐、李纨甚至妙玉的命运都预示。贾政看灯谜预示这些人命运,已经写得非常集中、简练,也很耐人寻味了。

贾母见贾政走了,就说,“你们可自在乐一乐罢。”刚说完,宝玉就跑到灯前面指手画脚,批评这句不好,那句不当,好像开了锁的猴一样。宝钗说,刚才大家坐着说说笑笑还不是斯文一点?宝钗不喜欢他这个样。黛玉没表态。其实在黛玉眼里,宝玉爱怎么着怎么着。凤姐,原来她叔公公在外间,她在里间不能出来,现在从里间出来了,说宝玉:“你这个人,就该老爷每天令你寸步不离方好。适才我忘了,为什么不当着老爷,撺掇叫你也作灯谜儿。若如此,怕不得这会子正出汗呢。”宝玉是做了灯谜了,但凤姐说,刚才忘了该当着老爷叫你当场再作个灯谜。她真忘了吗?说说而已。凤姐才不会

当着贾母的面叫宝玉在他爹跟前出洋相。因为宝玉见了他爹

就好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凤姐这是出来令贾母开心的。逗得宝玉急了,扯着凤姐厮缠,扭股儿糖似的,缠到凤姐身上了。贾母很高兴,说笑一会,就说,咱们都休息,明天晚上再玩吧。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是全书写大

观园生活的开始,而大观园生活的最主要的人物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第二十三回用中国古代戏曲最有名的两个剧目做回目一部分。《西厢记》引起了宝玉对黛玉的戏语,打趣的话。而《牡丹亭》引起了黛玉心灵的震动,也就是她的青春的觉醒。既然这一回是开始写大观园的故事了,那就要必不可少地交待为

什么这些青年人可以住进大观园。元妃令姐妹宝玉入驻大观园

元妃回到宫里以后,就把那一天写的诗歌叫探春都抄了,自己编,又下令把诗都刻到大观园石头上。贾政得找精工名匠刻石,贾珍找人监工,除了贾蓉、贾萍之外,又招来贾菖和贾菱。他们有了就业机会。贾府旁支的贫寒子弟,也去找就业机会。为了元妃归省招的小和尚小道士,现在要从大观园挪出来了。贾政本想叫他们到各个庙里分住,旁支贾芹的母亲周氏,想给儿子找个差事,从中找些银钱使用。这里面很有藏掖,从贾府领到银子,管事大概至少50%的银子可以

自己用。她来找凤姐,肯定是要带礼物。但凤姐并不多么看重送不送礼物。凤姐看重的是周氏素日不拿班作势,很会说

些得体顺耳的话。周氏一来求,她就同意了。她想了几句话,跟王夫人说,小和尚小道士就不要打发了,娘娘有时候出来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