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贾母是贾府宝塔尖,也是贾府娱乐总司令,抓住任何机会取乐。元妃要求贾府爷们跪安祈福,被贾母变成连薛姨妈一块请上去玩。

我们看看贾府女眷出门的大阵仗:门前车轿纷纷,人马簇簇。贾母坐八抬大轿;薛姨妈、李氏、凤姐坐四人轿;黛玉、宝钗坐翠盖珠缨八宝车;贾府三位小姐坐朱轮华盖车。丫鬟、奶娘、嬷嬷加上媳妇,这些人的车,乌压压占了一街。

这个场面非常大。但是根据启功先生考察,这样描写不是很

一五0。 符合历史事实。曹雪芹生活的时代,民间嫁娶可以用八人大

轿,平时只有官员可以用轿,官职最高的京官坐四人轿。贾母是一品诰命夫人,不是官员,怎么能坐八抬大轿?这是曹雪芹为了写贾府权势,虚构出来的文学情节。贾母的轿子已去远,贾府门前还没上完车,这回是贾府丫鬟集中亮相。像贾母身边的鸳鸯、鹦鹉、琥珀、珍珠,这都是很大气的名字。黛玉的丫头紫鹃,雪雁、春纤,都是带有一定悲剧意味的名字。连香菱的丫鬟臻儿都有了,唯独缺少了怡红院的丫鬟。一大群妙龄丫鬟出门的时候,又笑又闹,咭咭呱呱,说笑不绝。这个说“你压了我们奶奶的包袱”,那个说“蹭了我的花儿”,这边“碰折了我的扇子”,那边说“我不同你在一处”。这么热闹的场面,展示这时贾府还有相当重的青春气息、欢乐气息。周瑞家的不得不出来劝阻,说“姑娘们,这是街上,看人笑话!”说了两遍,丫鬟们才不闹了。

贾母是来看戏的,贵妃祖母亲自出面,京城达官贵人都被惊动,预备猪羊、香烛、茶食送礼,贾府在上层社会影响很大。曹雪芹写清虚观打醮,这么热闹,可以反衬败落时的悲凉。

贾母进清虚观时,鸳鸯的车还没到,凤姐赶快上来搀扶贾母,有个小道士剪烛花,没来得及躲出去,一头撞到凤姐怀里。凤姐扬手就是个巴掌,把小道士打了个跟头,凤姐还

骂句“野牛肏的,胡朝那里跑!”不知琏二奶奶从哪儿学来五0一

这么新奇又如此难听的脏话。小道士爬起来往外跑,小姐们正下车,媳妇们就喝“打,打,打!”贾母问怎么回事儿,问清楚情况后,吩咐珍哥,把小道士带来,好言好语安慰他,给他钱买东西吃。不要吓着他,你吓着了他,他老子娘还不得疼得慌?小道士在贾母跟前跪下发抖,贾母愈加可怜他。凤姐和贾母对待小道士的事儿很小,但却展示贾府老一代管家奶奶和新一代管家奶奶不同。凤姐眼里只有势力,贾母眼里却有人情。凤姐只是耀武扬威、骄纵任性,贾母却同情弱者,怜贫爱幼。凤姐的威是她福薄,贾母的善是她福厚。这个小细节暗示大家族一代不如一代,正在从兴旺走向没落。

荣国公替身呵呵大笑

清虚观打醮,叫读者过目不忘的人物,是不断呵呵大笑的老道士。张道士先陪笑对贾珍说:“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侍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贾珍知道,张道士是荣国公替身,先皇叫他“大幻仙人”,当今皇上封他“终了真人”,王公藩镇都称他“神仙”,现在掌握“道录司”印,贾珍不敢轻慢。贾珍更知道他经常到两府去,夫人小姐都见过,就笑了说:“咱们自己,你又说起这

话来,再多说,我把你这胡子还挦了呢!还不跟我进来。”“把胡子挦了”是句生动口语,意思是把胡子像拔草一样薅下来。

o 贾珍这是跟张道士不拘形迹、看成自家人的话。贾珍是《红

楼梦》最坏的花花公子,但是他待人接物却很有经验也擅长

词令。张道士呵呵大笑,跟着贾珍进来了。

曹雪芹用几段对话,几个动作,特别是呵呵大笑,活画出一个有来头、有地位、会处事、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的老江湖。这个老道士有两代皇帝亲口封的法号,有官职,道录司掌印,算全国道教协会会长。他又是荣国公替身,跟贾府上上下下都打交道,在上层社会八面逢源。张道士一看到贾母,张口就念“无量寿佛”。道士念佛已够稀奇,偏偏念不是人们通常念的“阿弥陀佛”而是“无量寿佛”。他问候贾母福寿安康,说老太太气色越发好了。张道士知道贾母什么也不缺,就希望福寿安康,长命百岁。张道士见了贾珍,谨慎客气,陪笑说话。一见宝玉就抱住问好,完全是老辈喜欢晚辈,为什么同样是玉字辈,张道士对待他们态度完全不同?看来张道士对贾府的人事关系了如指掌。他对宁国府太岁贾珍,对这个无恶不作的花花公子,心里有数,敬而远之;对宝玉这个还是个孩子的贾府凤凰,心里更有数,他喜爱也亲近。老道士是看人下菜碟的心理学家。他跟贾母说话,没一句不是好听的,他琢磨贾母护着不爱读书的孙子,就故意说,他看到宝玉写的诗和对子都好得不得了,为什么老爷还说他不读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这不是往贾母的心坎上说吗?设想

贾政来的话,这个高明的老道会拿点什么话应付他呢?张道士还说,“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说着两眼流下泪来。贾母也由不得满脸泪痕,说:“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一个像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像他爷爷。”

张道士究竟是在演戏,还是对荣国公真有感情?大概都有点吧。闺中少妇见了道士还不该躲得远远的?但是凤姐不仅和老道士打招呼还大开玩笑。她说:“张爷爷,我们丫头的寄名符你也不换去。前儿亏你还有那么大脸,打发人和我要鹅黄缎子去!要不给你,又恐怕你那老脸上过不去。”张道士去给巧姐拿寄名符,托个盘子。凤姐就说,你倒把我吓了一跳,我以为你是来化布施。凤姐太机智雅谑也太敢说话了。贾母对这样的孙媳妇,居然只说句“猴儿猴儿,你不怕下割舌头地狱?”贾母纵容孙媳妇,如果叫凤姐的婆婆看到眼里,或者听到耳朵里,她会非常不以为然。凤姐回答贾母:“我们爷儿们不相干。他怎么常常的说我该积阴骘,迟了就短命呢!”因为张道士是荣国公替身,凤姐把当他成自家老人,所以说“我们爷儿们”。而张道士对琏二奶奶所作所为也有所耳闻,劝她积德,否则会短命。这也是戏语成谶,玩笑话预示凤姐最后确实短命。

佛前点戏预示命运

清虚观打醮,又一次贾府命运揭示是佛前点戏。贾珍向贾母汇报,在佛前拈了戏。所谓佛前拈戏就是在佛前把戏名写好抓阄,名义上是神佛点的。第一出戏《白蛇记》,演的是汉高祖斩蛇起家故事,这可以对应贾府的光荣史,宁国公和

荣国公是军功起家。第二出戏《满床笏》,演的是郭子仪七子

八婿富贵寿考。笏是大臣朝见皇帝拿的奏事板,郭子仪七子八婿都是高官,来给郭子仪拜寿,把笏板摆满一床。这对应了元春封妃后贾府的荣耀和富贵。贾母听到这两部戏很高兴,但贾母不是那种张狂的人,她高兴归高兴,只说一句:“神佛要这样,也只得罢了。”意思是,并不是我们自己宣扬我们家多了不起多富贵,是神佛要宣扬贾府。她问贾珍,第三本是什么?贾珍回答是《南柯梦》。贾母听了,就不言语了。《南柯梦》是明代戏剧作家汤显祖名作,根据唐传奇《南柯太守传》重新创造,写梦中做高官享厚禄,富贵之极,醒来发现不过是场梦。这是出很不吉利的戏,预示着贾府将来一切成空。贾母听了就不吭声了。贾母很懂戏,也很在意神佛指点,第三本戏如此糟糕,她心中很不自在。

o

谁家孩子戴过金麒麟

张道士借宝玉的通灵宝玉向众道士显示一番,那些人送了敬贺之物。有红学家分析,这些礼物可能是张道士预先准备的,借了宝玉的玉送礼,讨老太太的欢喜,拉近和贾府的关系,开辟长远生财之道。因为像贾府这样的大贵族,到清虚观打醮、听戏、设宴,对道观是一笔很大收入。我倒觉得这个情节是道教领袖张道士向道友炫耀他和贾府关系多么密切,而道友巴结他,给他捧场。贾母看这些敬贺之物,都是金的玉的,有“事事如意”,有“岁岁平安”。统共有三五十件。玉琢金镂、珠穿宝贯,贾母说张道士:“你也胡闹。他们出家人是那里来的,何必这样,这不能收。”张道士劝贾母:“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能阻挡。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像是门下出身了。”老道士多会说话,老太太不收礼物,我面子不好看,贾府也没面子。贾母就只好叫宝玉收下。宝玉要散给穷人,张道士又制止了。宝玉就在贾母跟前一件一件拣给贾母看。贾母什么样的珍宝没见过?就像凤姐说的,金的银的,压塌了箱子底。有人给她孙子送点玩器,她有兴趣一件一件看吗?祖母溺爱孙儿是没有底线

的,孙子叫她看她就得看。更重要的是,小说家要埋下《红楼梦》重要人物史湘云命运的伏笔。

0 贾母看到件金麒麟,就拿起来说,我看见谁家孩子也戴

着这么一个。别人不吭声,宝钗说:“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宝钗不仅记着史湘云有金麒麟,还记着金麒麟的大小。宝玉说,史湘云在贾府住着,我也没看见呀?探春说:“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黛玉就讽刺起来:“她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这句话很妙,这是讽刺宝钗总惦记着别人戴的东西,特别是宝玉戴的通灵宝玉。宝玉就把那个金麒麟揣起来,又怕人说他听见史湘云有了,他就留着这一件,手里揣着,眼睛却瞟人,看看有没有人注意他这个小动作。其他人都不理会,唯有黛玉冲

他点点头,似乎有赞叹之意。宝玉尾巴一翘,黛玉就知道他

想往哪飞。黛玉知道宝玉因为史湘云有,他才揣起来。黛玉会不会恼,一个金玉良缘没消停,又出现一个金玉良缘?史湘云不仅有金麒麟,她和宝玉还是青梅竹马。宝玉怕黛玉多心,马上声明,我收起来给你戴,黛玉说我不稀罕。宝玉说,那我少不得就揣着了。宝玉揣起来的金麒麟,后来只在史湘云面前炫耀一番,并没送给史湘云,仍留在宝玉身边,最后对史湘云的命运发生了作用。这是曹雪芹后几十回迷失的情节,但前八十回有所透露。

五0七

张道士给宝玉提亲

《红楼梦》是把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联系在一起的巨著,贾府重要事件都会和宝黛爱情发生联系。清虚观打醮就撬动了宝黛爱情齿轮加快运转。原因是张道士给宝玉提亲了。

张道士对贾母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15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张道士化外之人,居然提亲,有点匪夷所思。这个小姐到底是哪一家,什么身份,他也不说,好像张道士就是起个把宝玉婚事提到议事日程的作用。

张道士提亲确实是曹雪芹为小说构思设置。按常理,张道士既然说有个合适的小姐,贾母至少该礼貌地问问是哪家小姐。但贾母一个字都不问,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贾母这话一箭双雕,直接拒绝了张道士提亲,间接拒绝了金玉良缘。为什么这样说?端午节,元妃赏宝玉、宝钗同样的东西,是带指婚意向的,贾母不可能不知道。她能和自己的孙女贵妃公开唱反调

吗?不能。但她可以正面表态,那就是我现在不考虑宝玉的亲事,因为他不能早娶。宝玉既然不能早娶,他能娶比自己

克 大的姑娘吗?这是显而易见的。张道士提亲的小姐和宝钗同

岁,都比宝玉大1岁,张道士提的这位,贾母连问都不问就给pass,宝钗还有戏吗?这是贾母对金玉良缘不表态的表态。我的宝贝孙子命里不该早娶,什么时候娶?我高兴的时候。宝钗愿意等金玉良缘就等着吧,女大当嫁,你等得了吗?贾母接着又提出宝玉的择偶标准:“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对贾母这段话,红学家做了各种各样解释,有的红学家解释,要求模样好、性格好,黛玉就出局了。我的解释是宝钗出局了。贾母不讲究根基富贵,薛家的财富就没有优势了。至于模样好,黛玉和宝钗都合格。性格好是不是意味着黛玉出局,我看也不是,因为贾母并不认为自己的宝贝外孙女性格有什么毛病。贾母喜欢纤巧袅娜的秦可卿,把几分像黛玉的晴雯内定为宝玉未来侍妾。这就说明像黛玉这样口齿伶俐的娇弱美人是贾母所喜欢的。更重要的是,黛玉是贾母唯一心疼的宝贝女儿留下的骨肉,贾母

叫“心肝儿肉”的,她想把黛玉永远留身边,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二玉成一家。

贾母本是高高兴兴想到清虚观看两天戏,张道士提亲惹了宝玉,宝玉说不去了。黛玉中了暑,第二天贾母就不去了。贾母在孙子和外孙女身上的心一样重。在贾母头脑中,贾府

事务占首位的是二玉。这很好理解。现在不是讲隔代亲?哪oa

家祖母外祖母不把自家第三代的事排在首位,怎么可能把宝钗这样一个外四路亲戚的事排在首位?

宝玉黛玉共同的痴病

宝玉对张道士给他提亲极度气愤,宝玉嗔着张道士提亲,说以后再也不见他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有人提亲很正常,为什么宝玉这么恼怒?这正是宝玉的心病。他不希望别人给他提亲,只希望提亲提的是黛玉。张道士提亲成了他实现爱情理想的威胁。

清虚观打醮回来,黛玉和宝玉又吵架了,原因都是关心对方。第二天宝玉见黛玉病了,心里放心不下,自己懒得吃饭,几次去问黛玉好了没有。黛玉怕宝玉有什么好歹,就说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做什么?这不是互相关心吗。结果反而吵起来,宝玉因为道士提亲不自在,心里想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林妹妹也奚落起我来了。他就沉下脸说:“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在宝玉和黛玉多次争吵中,这是少有的宝玉向黛玉发火,而且好像发无名之火。其实呢,思考起来很正常。宝玉认为,黛玉应该理解我为什么不高兴,因为我就是为了你不高兴!可是黛玉什么时候吃过宝玉的气?

她马上就连讽加刺:“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像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黛玉这是针对两桩金玉良缘说风凉话。一桩一

五一0 直压在她心头的金锁,一桩清虚观打醮冒出来的金麒麟。

上次宝玉和黛玉吵架,宝玉已诅咒发誓,说他如果心里有金玉念头,天诛地灭。黛玉再次挑起这个话头,宝玉当然受不了,就走到黛玉跟前,直接问到脸上:“你这么说,是安心咒我天诛地灭?”黛玉回想到头天的话,发现自己说错了,又是着急又是羞愧,战战兢兢地说:“我要安心咒你,我也天诛地灭。”说到这个地方,两人完全可以休战了,你并不安心咒他,你是希望他好。但黛玉嘴不饶人,还要耍点小性,跟宝玉怄气,接着说,“何苦来!我知道,昨日张道士说亲,你怕阻了你的好姻缘,你心里生气,来拿我来煞性子。”这不又是找事吗?黛玉这么一说,曹雪芹并不急着写宝玉有什么反应,来了段很长很长的心理描写。读者朋友如果不是专门研究古代小说的,可能不知道,中国古代小说不是很注意人物心理描写,多半是所谓白描的方法,就是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展示他们的心理。曹雪芹在这个地方来了一段心理描写。

古代小说研究者说,这是古代心理描写最长最成功的。多少年来,红学家不知道引用过几百次、几千次。认为是对中国古代小说心理描写的大创新,大跨越。曹雪芹故意借道学家口气说,宝玉自幼生成了下流痴病,这和说《西厢记》

是邪书僻传、淫辞艳曲一样,是反话。宝玉和黛玉都因为爱

对方,存了一段心事,又不能把真意说出来,都用假意反复

试探,两假相逢必有一真。他们这次吵架吵出了什么真心呢?宝玉想的是,难道你不知道我心里只有你?你不为我烦恼还奚落我,可见你心里没我。黛玉想的是,你心里当然有我,我常提金玉,你置若罔闻,那是待我重。我一提你就恼,可知你心里还是有金玉。

我们看看这篇长篇大论的心理描写:

原来那宝玉自幼生成有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幼时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时事,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闱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林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如此两假相逢,终有一真。其间琐琐碎碎,难保不有口角之争。

即如此刻,宝玉的心内想的是:“别人不知我的心,还有可恕,难道你就不想我的心里眼里只有你!你不能为我烦恼,反来以这话奚落堵我。可见我心里一时一刻白有你,你竟心里没我。”心里这意思,只是口里说不出来。那林黛玉心里想着:“你心里自然有我,虽有“金玉相对”之说,你岂是重这邪说不重我的。我便时常提这“金玉',你只管了然自若无闻的,

方见得是待我重,而毫无此心了。如何我只一提“金玉”的事,你就着急,可知你心里时时有“金玉',见我一提,你又怕我

多心,故意着急,安心哄我。”

看来两个人原本是一个心,但都多生了枝叶,反弄成两个心了。那宝玉心中又想着:“我不管怎么样都好,只要你随意,我便立刻因你死了也情愿。你知也罢,不知也罢,只由我的心,可见你方和我近,不和我远。”那林黛玉心里又想着:“你只管你,你好我自好,你何必为我而自失。殊不知你失我自失。可见是你不叫我近你,有意叫我远你了。”如此看来,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如此之话,皆他二人素习所存私心,也难备述。

多长的一段心理描写!看来“金玉”真成了宝黛爱情的死穴了。宝玉一听黛玉提“好姻缘”,显然指“金玉良缘”,马上就把通灵宝玉摘下来要砸碎它。宝玉是向黛玉赌气吗?不是。是向黛玉宣誓效忠,你不是总猜忌金玉良缘吗?我干脆把通灵宝玉砸了,没了玉还谈什么金玉良缘?

宝玉和黛玉第一次见面就摔玉,说姐姐妹妹都没有玉,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见这玉连人的高低都分不出,不是什么好东西,不如不要。这一次宝玉干脆把通灵宝玉当成祸根,金玉良缘因它而生,带来多少烦恼,制造多少纠纷,必须砸了它,才能彻底叫黛玉放心。宝玉砸玉就是砸金玉良

缘。宝玉砸玉,黛玉大哭大吐,又把给通灵宝玉穿的穗子剪五

了。婆子们怕负责任,赶快报告贾母王夫人。贾母急忙跑到

大观园看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事。她一问,宝玉不说话,

黛玉也不说话。问他俩为什么事吵,又没为什么事。这一点太妙了,因为宝玉和黛玉谁也不会把吵架原故讲出来。紫鹃从头到尾在场,知道他们为金玉良缘吵,但紫鹃一个字也不会露。袭人是因为宝玉砸玉被紫鹃叫来的。袭人并没有搞清楚这两人这次为什么吵架,更不知道宝玉为什么要砸玉。贾母问不出为什么吵架,就把紫鹃和袭人连骂带训,嫌她们不好好服侍,然后把宝玉带走。

看到这个地方我总想笑,这个老太太护犊子护到什么程度,你的孙子和外孙女吵架,你对丫鬟又骂又训,嫌他们不好好服侍,像话?想一想,还挺合理。作为祖母外祖母,贾母舍得骂谁?骂孙子宝玉,骂已经成了孤儿的外孙女黛玉,都是她心头上的肉,只好拿丫鬟当替罪羊。

“不是冤家不聚头”

第三天,是薛蟠的生日,宝玉平时最爱热闹,因为得罪了黛玉,就说病了,不去。黛玉知道,宝玉是为了自己不去,她很后悔。贾母本来希望,两个小家伙吵架了,到薛蟠宴席上见面就好了。两个人都不去,老太太就抱怨天,抱怨地,

抱怨自己,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我这老冤家是那世里的孽障,偏生遇见了这么两个不省事的小冤家,没有一天不叫我

操心。真是俗语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几时我闭了这眼,断了这口气,凭着这两个冤家闹上天去,我眼不见心不烦,也就罢了。偏又不吓这口气。”这段话太精彩了,贾母把宝玉和黛玉吵架说成“不省事”,好像小孩吵架,但又用上个“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是古代对夫妻的代名词。贾母还说,将来她死了,凭这两个冤家闹上天。贾母是七十来岁的健康老人,她不会认为自己几年之内就死,而她说等她死了,凭着宝玉黛玉再闹,她也不管了。那就是说宝玉和黛玉还会长期吵下去,永远吵下去。仅仅是表兄妹,能长期吵下去,永远吵下去吗?当然不能。只有冤家才会。贾母在潜意识中,把她对宝玉黛玉将来的安排透露出来了。

更好玩的是,老太太自己抱怨着,也哭了。两个小孩子吵架,你做奶奶做外婆的,哭什么?贾母因为宝玉黛玉吵架而哭,说明这两个人在贾母心中的地位非同小可。贾母已认可了他们两人的亲事,才干脆拒绝了张道士提亲,间接拒绝了金玉良缘。在“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话当中,流露出了她的意向。

贾母的话很快传到宝玉和黛玉耳朵里,两个人从没听过这么新鲜的话,参禅一样在那里琢磨,两个人都哭了。两个人虽然没见面,“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吁,却不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我上大学时,特别喜欢这几句话,反复背诵。为什么宝玉黛玉听了这话落泪?为什么他们更加情发一心?因为贾母的话太重要了。“不是冤家不聚头”在古代指夫妻关系是常识。所谓常人聚首不过是偶合萍踪;冤家聚头必定永结连理。

贾母这样说,就说明在她的心目中,已经明确二玉终成眷属,

这个话分量很重。宝玉黛玉都动心都掉眼泪了,而且是人居两地,情发一心。

宝玉黛玉又吵架了,越吵越凶,实际上越吵越贴心,越亲近,越密不可分。这次吵架两个人怎么下台?袭人劝宝玉,你们两个再这么仇人似的,老太太要生气,大家也不安生,你干脆去赔个不是算了。宝玉赔不是会赔出个什么结果呢?

第三十回写宝钗借丫鬟找扇子,说出同时讥讽宝玉和黛玉的话;龄官在地上划“蔷”字,感动了宝玉,同情她痴情,爱护这个他还不知道名字、但酷似黛玉的女孩。两件事之间有个重要内容,宝

玉闯了祸,导致金钏儿被王夫人轰走。“你死了,我做和尚!”

二十九回结尾,袭人劝宝玉向黛玉赔不是。三十回开头,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