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六十九回结束了尤二姐之死故事,又进

入大观园诗意化生活描写。七十回的内容写林黛玉《桃花行》得到大观园姐妹称赞,把海棠社改名桃花社。林黛玉是社主,重新恢复诗社活动。史湘云看到晚春柳花飘飘,填首《如梦令》小词,引起大家兴趣,说我们还没专门填过词。林黛玉规定柳絮为题大家写小令。

七十回开头贾琏在梨香院给尤二姐伴宿,七天七夜做佛事。贾母叫他去,吩咐不能送到家庙。贾琏只好把尤二姐埋葬在尤三姐旁边。王熙凤最终完成驱逐尤二姐的大工程,死了也不叫你进贾家的祖坟。

“帘中人比桃花瘦”

凤姐病了,探春理家,接着过年过节,诗社一直没活动。到了春天,贾宝玉心情特别不好,因为“冷遁了柳湘莲,剑刎了尤小妹,金逝了尤二姐,气病了柳五儿,连连接接,闲愁胡恨,一重不了一重添。”非常简练的语言归结了贾宝玉周围发生的不幸事件。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感受最深的是贾宝玉。这些事本和贾宝玉没关系,

但贾宝玉给弄得情色若痴,语言常乱,病了一样。这正是《红楼梦》男一号个性特点“情不情”。

怡红院的丫鬟们,还是在那咭咭呱呱闹着玩。湘云打发了她的丫鬟来,说请宝二爷快去看诗去。这时桃花开放,仲春天气。史湘云去叫贾宝玉看的,是一首《桃花行》。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ΠΙΟΙ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

谁是作者,读者也能猜出来,林黛玉。贾宝玉也猜出来了。但宝琴故意说是她写的。宝玉说,我相信你绝对不会写这样的诗,你比不得林妹妹,她曾经离丧,才作此哀音。贾宝玉定的不错,《桃花行》是一曲哀音,而且是比《葬花吟》更萧瑟、凄凉的哀音。吟《葬花吟》的林黛玉,还仅仅感受到风刀霜剑严相逼,用落花来比喻自己命运。现在她泪快干了,把自己和落红成阵的桃花,完全融为一体。

《桃花行》是歌行,唐代很流行。桃花盛开,而观赏桃花的帘中人,比桃花瘦,这是借用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为什么瘦呢?因为愁,越是花开满庭,越是满园春色,越是非常悲伤。诗人看到的是千万株桃花盛开,花红像火像红色烟雾,显得帘内人更加寂寞。

《桃花行》用花比人,用花的命运推演人的命运,人像花一样薄命。结句“一声杜宇春归尽”,杜鹃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什么意思?林黛玉要归去了,正像诗中写的“泪眼观花泪易干”,林黛玉的眼泪快干了。

大家都称赞这首诗写得好,决定明天是三月初二再起诗社,把海棠社改桃花社,林黛玉是社主。林黛玉要大家做桃花诗一百韵。薛宝钗说使不得,桃花诗向来最多,做多了落俗套,比不得你这首古风。

第二天是探春生日,社起不了,改到五号。五号贾政的家信到了。说大概六七月份回家。贾宝玉就得小心爹来查问 功课。他还没什么表示,袭人已劝他,把心收一收,把书理一理。贾宝玉说还早。袭人说书是一件,你那些字在哪里?贾宝玉说我平时写一些字。袭人说我都给你收起来了,总共五六十篇,三四年就这么几张字行吗。

看来贾政走三四年,但不要相信曹雪芹这话。根据大观园的描写并没那么长时间。大观园春天过了夏天,秋天过去赏雪,赏雪完再来看桃花。并没有三四年时间,姑妄听之。贾宝玉赶快临阵磨枪,早上起来研好墨写字。贾母听说很高兴,写吧!他妈比较了解他,王夫人说:临阵磨枪中什么用,这会着急,天天写,天天念。这么一赶又赶出病来了。探春和宝钗说:不要着急,念书我们替不了,写字替得,我们每天写篇字,帮他凑上就行。贾母听说宝贝孙子有好几个枪手喜之不尽。

当宝玉需要很多字交差时,探春、宝钗表示替他写,黛玉不表态,比她们做得要多。她们每天临篇楷书给宝玉,宝玉也加班加点,到三月下旬,凑起来好多,再有五十篇字就能蒙混过关。紫鹃走来,送卷东西给宝玉,拆开一看。一色老油竹纸上临的钟王蝇头小楷,字迹与自己十分相似。那时人们练字用透明纸蒙在古人书法上照着描。林黛玉用老油竹纸蒙在钟繇、王羲之小楷上描。点点划划和宝玉行文吻合。

|11٥

—一〇五

黛玉对宝玉琢磨太透,照顾细致。

贾宝玉特别高兴,先给紫鹃作揖,又亲自去道谢。这样宝玉的字就凑够数了。忽然又来消息,发生海啸,皇帝叫贾政顺路查看,年底才能回来。

柳絮词彰显命运

史湘云看到柳花飞舞,写《如梦令》:“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小令写柳絮离开枝子,形成香雾,它们占得春光,使春鸟妒忌。春天要离开,美好时光要结束。且住,莫放春光别去。湘云很得意,叫宝钗看,叫黛玉看。黛玉说新鲜有趣。湘云说,我们这几社没填词,干吗不起社填词?

黛玉说,那就请大家都来填词!把大观园诗翁们请来后,选出几个调,以柳絮为题填词。先看了史湘云的,称赞一会儿,宝玉说“我也得胡诌了。”宝钗拈了《临江仙》,黛玉拈了《唐多令》,紫鹃点上一支梦甜香,叫大家思考。探春先写出了半首《南柯子》,“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柳条很难挽住柳絮,只能叫柳絮东西南北到处乱飘,这半阙也预示探春将来命运,那就是《红楼梦曲》的《分骨肉》,“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她做这半首已够了。李纨说,挺好,怎么不续上。

宝玉说,香烧完了,我还没写出来,我替她续上吧。“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

大多数红学家认为,他续上半阙预示他将来要在外逃难,将近一年后,才回家,林黛玉已经去世。

大家笑贾宝玉:正经分内的又不能,这不算。看黛玉的《唐多令》:“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唐多令》写不忍心看到柳絮总在外面漂泊,总无家可归。这也暗示,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也是无家可归。她说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你不回家,我也只好叫你去了。她用了些典故,百花洲在姑苏山,而林黛玉是姑苏人。唐代关盼盼曾住燕子楼。白居易写过燕子楼三首。用百花洲、燕子楼典故都是说怎样孤独悲愁,像苏轼写的“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人走了,林黛玉没了。大家看了,点头感叹,太悲了,好当然很好。

宝琴的《西汪月》:“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几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这词也很悲哀,也写离人写怨恨,写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也用了典故,汉苑零星典故出自汉代皇家园林曲江池常种柳树,而汉代柳树不如隋代堤坝柳树规模大,

古人喜欢折柳赠别。这首词也隐喻人的分离和不幸,就像苏轼的《杨花词》写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有

红学家就据这首词推测,宝琴本来许嫁梅翰林的儿子,看来她的这段姻缘也要付于东风,像梅花一梦。

宝钗说,我想柳絮原来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我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才不落俗套。大家说,你先不要谦虚,我们看看你写个什么样。她写的《临江仙》:“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刚刚念了这两句,湘云先说,“好一个‘东风卷得均匀’!这一句就在别人之上了。”这个“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确实把刚才从史湘云到探春,到贾宝玉,到林黛玉,到薛宝琴,他们这所有的人的那种悲怆语气完全纠正过来了。她是说柳花被春风吹起了,翩翩起舞,这不就是有乐观的情调了。接着就写,“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这就把刚才那些人的悲哀全纠正过来,它哪儿随着逝水走了,它哪儿委芳尘了。下阙更加昂扬起来:“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薛宝钗太了不得。柳絮随着风一会飘到这里,一会飘到那里,忽聚忽散,柳树的柳条仍然飘拂,但是春光中的柳絮,本来没有根,只要有一定条件,有了风力,它也能给吹到青云之上。这首词特别符合薛宝钗的身份,雍容典雅,当然也有点惦记着往上爬。大家说:“果然翻得好气力,自然是这首为尊。缠绵悲戚,让潇湘妃子;情致妩媚,却是枕霞;

小薛与蕉客今日落第,要受罚的。”宝琴说我们当然受罚,交白卷的呢?谁交白卷?贾宝玉。李纨说,不要忙,定要重重罚他。

风筝飞走众人离散

还没说完,外面的窗上一声响,大家吓了一跳,出去一看,一个大蝴蝶风筝挂竹梢上了。宝玉说我认得这风筝,这是大老爷那边嫣红姑娘的。贾宝玉没有不知道的事,他伯父贾赦八百两银子买个小姑娘做小妾,这小妾有什么样风筝,贾宝玉都知道。宝玉说拿下来给她送回去。紫鹃要拿起来。探春说,你拾别人飞走的风筝也不忌讳。当时的风俗是,放风筝是把自己身上的晦气放走。黛玉说,对呀,知道这是谁放的晦气,丢了吧,把咱们的也拿出来放放。

小丫头们贪玩,巴不得一声,七手八脚拿出风筝。宝琴评论,宝玉的美人风筝不如三姐姐那软翅子大凤凰好。这里又点了一句,软翅子大凤凰得飞走,探春得远嫁。宝钗说,你们去把你们的拿他放放。探春的丫鬟笑嘻嘻回去拿,宝玉也派人回去拿他的风筝,昨天赖大娘送的大鱼。小丫头去说,你那个大鱼昨天叫晴雯放走了。宝玉说,我还没放呢。算了,我还有个大螃蟹,拿来放了。再去问,扛个美人来,告诉宝玉说,袭人姐姐说,昨天那螃蟹给三爷了。这些极其微不足道的事,

都非常好玩。螃蟹就得给满地乱爬的贾环。美人是林之孝家送来的。宝玉看看很精致,就放这个吧。

宝琴放个大红蝙蝠,宝钗放七个大雁,都放得高高的。

有红学家考证,薛宝钗放七个大雁,大雁是管着传信的,是不是贾宝玉出家后,你总想得到点消息?

别人的风筝都放起来,就宝玉的美人放不起来。宝玉说丫头不会放,自己放,还是放不起来。急得头上出汗,把风筝扔到地上,说:要不是美人,我就一顿脚把它跺个稀烂。黛玉忽然懂行,说是风筝顶线不好,拿出去换了就好了。

众人都放风筝,连身体虚弱的黛玉也用手帕垫着手放风筝。最后风筝线剪断,全都放走,按照当时风俗,放风筝是把晦气放走。

林黛玉建桃花社,史湘云填柳絮词。桃花社起因是林黛玉悲怆无比的《桃花行》,悲剧气氛远远超过《葬花吟》。史湘云偶填柳絮词,引起林黛玉更加悲情的《唐多令》。最后大家的风筝全都飞走全都离散。这是《红楼梦》不断用人世间的普通事物暗示人物将来的命运。他们将来一个一个,离散了还算好的,林黛玉像她的诗里,泪干,泪尽而逝。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