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戡黎

【题解】

根据《史记》记载,西伯指周文王,戡黎的时间,《史记》的《殷本纪》与《周本纪》所记,稍有出入。根据《殷本纪》的记载推算,当在文王四年;据《周本纪》的记载推算,当在文王五年。宋人林之奇、吴棫认为祖伊的话说得十分急迫,足见形势危急,因而认为戡黎当是武王时事,西伯亦当指武王(见《尚书表注》引)。黎,殷诸侯之一,在今山西长治西南。

有人认为文中有“天既讫我殷命”的话,预先知道殷代的灭亡,于理未合,因而断为后人追记,非当时所作。有的人更推测是东周时的作品。

当时,周经过太王(古公亶父)、王季(季历)、文王(姬昌)三代经营,已从一个落后的小国发展成为各方面都比较先进的大国。周国势力的增强,对殷商是一个极大的威胁,当时周据说已占天下的三分之二,乘殷商政治日趋腐败,内部矛盾日益加深的时机,大力向东方扩展势力,因此戡黎一事引起殷商贵族的极度恐惧,便不难理解了。

根据古书记载,纣是一个极其残暴的国王,他的奢侈腐化和残暴统治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样便不能不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反抗。祖伊说:“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当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矛盾尖锐到何等程度。

值得注意的是祖伊的思想。纣对祖伊的警告全不放在眼里,认为“我生不有命在天”,以为既然接受了上天的大命做了天子便可以为所欲为。而祖伊则不然,他认为虽然大命是天的赐予,但是如果沉湎于淫戏之中便会遭到上天的遗弃而失掉大命。“天弃我,不有康食”,“大命不挚”,说的都是这个意思,但他仍然是相信天和天命的。到了周人那里就不同了,周人从现实的斗争中已经明确地认识到“天不可信”了。

【原文】

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曰:“天子,天既讫我殷命¹。格人元龟²,罔敢知吉。非先王不相我后人³,惟王淫戏用自绝⁴。故天弃我,不有康食⁵。不虞天性⁶,不迪率典⁷。今我民罔弗欲丧,曰:‘天曷不降威?’大命不挚⁸,今王其如台?”

【注释】

¹讫:止。

²格人:能知天地吉凶的人。元龟:大龟,古人用作占卜的工具(按,殷周时代分为卜与占两种。卜,以龟壳为工具,称龟卜。筮,以蓍草为工具称筮占)。《论衡·卜筮》篇云:“纣至恶之君也,当时灾异繁多,七十卜而皆凶。”

³相:助。

⁴惟:只。用:因。

⁵不有康食:意言有饥馑。康,安。

⁶不虞:不揣度。虞,度。天性:指上天的性情。

⁷迪:由。率:法。典:常。

⁸大命:指天命。不挚:不再。曾运乾说:“‘挚’可训‘臻’,亦可训‘再’也。大命不再,犹言天命不常也。”

【译文】

西伯战胜黎国后,祖伊十分恐惧,赶快把这件事告诉给殷王纣,说:“王啊!上天已经终止了我们殷国的大命。那深知天命的圣人,用大龟来卜,始终没有遇上吉兆,这不是先王不愿帮助我们这些后人,只是因为王沉湎于酒乐之中而自绝于先王啊!因此,上天抛弃了我们,降下灾荒使我们不得安宁,使我们没有饭吃。这都是因为我们不能揣度上天的性情,不去遵守常法啊!现在我们的臣民没有不想要我们早些灭亡的,他们说:‘上天为什么还不降下惩罚呢?’要知道天命是无常的啊!你现在想怎么办呢?”

王曰:“呜呼!我生不有命在天。”

【译文】

王说:“唉!我是从上天那里接受大命的,老百姓不能拿我怎么样。”

【原文】

祖伊反¹,曰:“呜呼!乃罪多参在上²,乃能责命于天。殷之即丧,指乃功³,不无戮于尔邦⁴。”

【注释】

¹反:同“返”,回来。

²参:列。上:指上天。

³指乃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从他做的事情上便可以看得出来。指,通“视”。乃,他。功,事。

⁴戮:杀。尔邦:指周邦。

【译文】

祖伊回来后,说道:“唉!他的许多罪行已为上天所了解,而他却说他从上天那里接受大命。殷国马上就要灭亡,这从他的所作所为就可以看出来了,他能够不为周国消灭吗?”


高宗肜日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