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诰
【题解】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洛诰》作于周公还政成王之后,从诰辞的内容来看,这个说法是可信的。
过去,不少注家认为本文也有“阙文错简”,但由于文献不足,究竟何处有“阙文”,何处是“错简”,也很难考其究竟了。
本篇取名《洛诰》,就是因为诰辞内容和营建洛邑有关,又因为周公还政也在这个时候,所以诰辞虽然谈到关于营建洛邑的问题,但重点却是谈还政问题。这种写法在形式上和其他诰辞有所不同。
金履祥《尚书表注》说:“《召诰》、《洛诰》相为首尾,惟《洛诰》所纪,若无伦次。”金氏的说法未免过甚其辞。其实,细绎全文,似觉仍有脉络可寻。
全文大体上可分作五段。
第一段,写周公就营洛问题,向成王报告,而成王也就营洛问题回答周公。其中虽然也谈到还政,但主要谈的是营洛。
第二段,写周公要求成王到新都洛邑举行祭祀、即位大典,然后主持政务。言辞非常恳切,希望成王“明作有功,惇大成裕”;同时还告诉成王礼制的重要和治民的方法。就中尤其强调礼制,足见礼制是维护当时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这段话中,周公把营洛和还政联系在一起,这说明这两个问题关系极为密切。
第三段,写成王对周公的回答。在这一段答辞中,成王首先高度赞扬了周公的功德,然后要求周公留在洛邑继续执政。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呢?在成王看来,当时是“四方迪乱未定,于宗礼亦未克敉”,局势很不安定。成王认识到在这种情况下,由自己主持政务,是难以胜任的,因而恳切地要求周公说:“公无困哉。”成王的这个要求,不单纯是为了要对周公表示谦恭和信赖,也是当时的形势使然。
第四段,写周公答应成王的请求,决定留守洛邑处理政务。
第五段,史臣叙事之辞,记叙周公留守洛邑的情况。
本篇和《召诰》可以看作是姊妹篇,其基本思想是一致的。
【原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¹:“朕复子明辟²,王如弗敢及天基命定命³,予乃胤保大相东土⁴,其基作民明辟⁵。
【注释】
¹拜手稽(qǐ)首:古代男子的跪拜礼。拜手,跪下后两手拱合,俯手至于心平而不至地。稽首,叩头至地,是隆重的跪拜礼。
²复:归还。辟:君主。
³基命定命:曾运乾曰:“基,始;定,正也;基命定命,即举行大典也。”
⁴胤(yìn):继。保:官名。太保,此指召公。相:视察。东土:指洛地,因其在镐京以东,故称东土。
⁵其:祈使副词,犹希望。基:始。明辟:圣明的国王。
【译文】
周公行礼之后,说:“我把君位还给你,而你却谦逊地不敢举行即位大典,我要在太保召公之后东去视察洛邑,你将要开始做小民圣明的君主了。
【原文】
“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¹。我乃卜涧水东²,瀍水西³,惟洛食⁴。我又卜瀍水东⁵,亦惟洛食。伻来⁶,以图及献卜。”
【注释】
¹河:黄河。朔:北方。黎水:清《续文献通考》:“卫河淇水合流至黎阳故城为黎水,亦云浚水。”黎阳故城在现在河南浚县东北,距离商的首都朝歌很近。朝歌在现在河南淇县。联系上下文可断定这次占卜不吉。
²涧水:水名。发源于现在河南渑池东北白石山,至洛阳西南入洛水。
³瀍(chán)水:水名。发源于现在河南孟津任家岭,向南流经洛阳东面入洛水。当时周公营洛有两个目的,首先是为了取得统治殷国遗民的方便,其次为了诸侯朝贡的方便。
⁴惟:仅。食:有四解。《孔传》:“卜必先墨画龟,然后灼之,兆顺食墨。”据此,食指龟兆。孙星衍认为,食,玉食,犹《洪范》“惟辟玉食”,指玉食此土。俞樾认为“食”可训“用”。杨筠如说:“按食亦事之假,事犹治也。”译文从《孔传》说。
⁵瀍水东:此处即成周筑地。成周也叫下都。
⁶伻(bēnɡ):使者。
【译文】
“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占卜了黄河以北的黎水,不吉。我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的地方,得到吉兆。又占卜了瀍水以东的地方,也得到了吉兆。现在派使者献上地图和卜兆。”
【原文】
王拜手稽首曰:“公不敢不敬天之休,来相宅¹,其作周匹休²。公既定宅,怦来,来视予卜,休,恒吉³。我二人共贞⁴。公其以予万亿年敬天之休。拜手稽首诲言⁵。”
【注释】
¹相:勘察。宅:宫室宗庙的筑地。
²其:代词,指周公。作:营建。周:指周的旧都宗周。匹:配。休:美。
³恒:遍。
⁴共贞:犹言“共同承事”(采曾运乾及杨筠如说)。贞,马融说:“贞,当也。”按,“贞”当作“鼎”,“贞”、“鼎”古通用。
⁵诲言:教诲之言。旧注均解为“教诲”之“诲”。于省吾说:“吴大澂谓古诲字从言从每,是也。……谋言犹云咨言问言。”亦通。
【译文】
王行礼之后,说:“您不敢不尊重上天所赐予的信任,来洛邑视察宫室宗庙的基地,建成了洛邑作为与旧都相对的新都,这是一件大好事。您已经勘定了宫室宗庙的基地,派使者送来图样和卜兆让我看,图样和卜兆都很好。让我们二人共同承享上天所赐予的信任。希望您和我永久敬重上天所赐予的信任。感谢您的教导。”
【原文】
周公曰:“王,肇称殷礼¹,祀于新邑,咸秩无文²。予齐百工³,伻从王于周⁴。予惟曰庶有事⁵。今王即命曰:‘记功,宗以功作元祀⁶。’惟命曰:‘汝受命笃弼⁷,丕视功载⁸,乃汝其悉自教工⁹。’
【注释】
¹肇:始。称:举行。殷礼:接见诸侯的礼节。《周官·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时见曰会,殷见曰同。”
²咸:皆。秩:秩序。文:王引之说:“今按‘文’当读为‘紊’。紊,乱也。《盘庚》曰:‘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释文》‘紊,徐音文’,是‘紊’与‘文’古音同,故借‘文’为‘紊’。”
³齐:整。百工:百官。
⁴伻从王于周:此句语倒,意指在旧都习礼后再跟从王去洛。伻,使。周,此指旧都。
⁵惟:表祈使、希望之意。庶:众。事:指上文“祀于新邑”的事情。
⁶宗:宗人,官名,行使礼仪的官。功:有功的人。作:举行。元祀:大祀。元,大。
⁷笃:厚。弼:辅助。
⁸丕:奉。视:披阅。载:载书。
⁹其:命令副词。悉:尽。教工:教百官习礼仪。
【译文】
周公说:“王啊!你开始用殷礼接见诸侯,在新都祭祀文王,这些礼节是非常有秩序而不紊乱的。我整齐地带领百官,使他们在旧都熟习仪礼之后,再跟从王前往新邑。我希望你答应我的请求,和百官一起前来新都举行祭祀文王的大事。现在王却命令说:‘记下功劳,让宗人选拔那些有功的人举行大祀就可以了。’又命令说:‘你受先王的命令,尽力辅助国家,既已奉命查阅记功的文献,那么你就尽力教导百官熟习仪礼就可以了。’
【原文】
“孺子其朋¹,孺子其朋,其往。无若火始焰焰²,厥攸灼叙弗其绝厥若³。彝及抚事如予⁴,惟以在周工往新邑⁵,伻向即有僚⁶,明作有功⁷,惇大成裕⁸,汝永有辞⁹。”
【注释】
¹孺子:小孩,此处指成王。其:祈使副词,希望。朋:古“凤”字。相传凤飞,群鸟从以万计,此处比喻带领群臣。
²若:像。焰:火苗。
³厥:其。攸:所。灼:烧。叙:曾运乾说:“叙,读‘余’,……灼余,犹言烬余也。”绝:断绝。厥若:犹言那个。
⁴彝:语词。及:曾运乾说“犹汲汲”,劳碌的样子。抚事:处理政务。
⁵惟:表希望的副词。以:及。工:官。
⁶伻:使。即:就。有:通“友”。僚:官员。
⁷明:通“孟”,勉。
⁸惇:厚。裕:宽。
⁹辞:言辞,此处可引申为称道。
【译文】
“你应该和群臣一起到新都来啊!你应该和群臣一起到新都来啊!希望你们来吧!不要像烧火那样,开始时火苗虽小,也能把那柴草烧成灰烬,千万不要断绝添加那个柴草啊!希望你赶快前来像我一样勤恳地摄理政事,希望你和那些在旧都的百官一起前来新邑,使他们同新邑的百官团结友善,努力建功立业,优厚地对待宗族,成就宽达的政治,你就可以永久地为后人称道了。”
【原文】
公曰:“已¹!汝惟冲子惟终²。汝其敬识百辟享³,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⁴。惟不役志于享⁵。凡民惟曰不享⁶,惟事其爽侮⁷。乃惟孺子颁⁸,朕不暇听⁹。
【注释】
¹已:叹词。
²冲子:幼子。惟:思。
³其:表希冀的副词。辟:诸侯国的国君。享:诸侯国的国君见天子时的礼节。
⁴惟:恐是衍文。
⁵役:用。志:心意。
⁶惟:只。
⁷事:王事。爽:差错。侮:轻慢。
⁸颁:分。孙星衍说:“言政事繁多,孺子分其任,我有所不遑也。”
⁹暇:空闲。听:指听政。
【译文】
周公说:“唉!你虽然年幼,也应当考虑以后的事。你要仔细察看诸侯的贡享,也要记下那些未曾贡享的诸侯。贡享应以礼仪为重,如果礼仪赶不上贡物,虽说贡物很多,也和没有贡享的一样。这就是说他们没有把心思用在贡物上。如果人们不重礼仪,这样他们就会轻慢你的号令,使政事错乱。希望你这年轻人赶快前来分担政务,我没有时间摄理这样多的政事了。
【原文】
“朕教汝于棐民¹,彝汝乃是不蘉²,乃时惟不永哉³。笃叙乃正父⁴,罔不若予,不敢废乃命。汝往敬哉!兹予其明农哉⁵。彼裕我民⁶,无远用戾⁷。”
【注释】
¹棐:辅助。
²彝:语助词。蘉(mánɡ):勉力。
³时:通“是”。不永:指统治地位不能长保。
⁴笃:厚。叙:顺。乃:代词,犹言你的。正父: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父。
⁵兹予其明农哉:大意是说,辞去官职勉力务农。兹,这。明,勉力。
⁶裕:宽容。
⁷戾:至。
【译文】
“我教给你治理小民的方法,如果你不努力这样去做,就不能长久保持国家的福运了。厚待各邦君长以及同姓的诸侯和大夫,使他们无不像我一样,不敢废弃你的命令。你到了新邑可要恭谨啊!我要解除政务努力从事农业生产了。你能宽待我们的小民,不管多远的小民也会归附你了。”
【原文】
王若曰:“公,明保予冲子¹。公称丕显德²,以予小子扬文武烈³,奉答天命⁴,和恒四方民⁵,居师⁶,惇宗将礼⁷,称秩元祀⁸,咸秩无文。惟公德明光于上下⁹,勤施于四方,旁作穆穆¹⁰,迓衡不迷¹¹,文武勤教。予冲子夙夜毖祀¹²。”王曰:“公功棐迪笃¹³,罔不若时¹⁴。”
【注释】
¹明:勉力。冲子:幼子。成王对自己的谦称,成王是周公的侄子,故谦称“幼冲”。郭沫若认为“明保”是周公之子伯禽的名字,并认为这一段文字是《鲁诰》遗文所窜入(见《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可备一说。
²称:称说。丕:大。显:显赫。德:功德。
³以:以为。扬:发扬光大。烈:事业。
⁴奉:遵奉。答:配。
⁵和恒:倒装,应为“恒和”。和,指政事治理得很好。恒,普遍。
⁶师:京师,此处指洛。
⁷惇:厚。宗:同族。将礼:语倒,言以礼接待诸侯。将,事。
⁸称:举。秩:次序。元祀:大祀,指祭祀文王事。
⁹光:广大。
¹⁰旁:广泛,普遍。穆:美,此处用以形容政治治理得极好。
¹¹迓:本作“讶”,“讶”通“御”,掌握。衡:权柄(采孙星衍说)。
¹²毖:谨慎。
¹³“公功”句:亦倒装结构。笃,厚,是“棐迪”的状语。棐,辅助。迪,教导。
¹⁴罔:否定副词,犹今语没有。若:顺。时:通“是”,指示代词,指上文教导的话。
【译文】
王说:“公啊!您努力辅佐我这年幼无知的人。您称述前人的大德,要我小子发扬光大文王和武王的事业,遵奉上天的命令,很好地治理四方小民,并驻于洛邑,厚待宗族,礼遇诸侯,按照一定规矩大祀文王,虽然礼节繁杂,但都要进行得有条不紊。您的大德可以和日月相比,光辉照耀于上天下地,辛勤地治理四方臣民,普天之下都治理得十分美好,操纵平治天下的大权而不产生差错,又以文王和武王的事迹,对我勤加教导。我这年幼无知的人,只有一早一晚勤谨地进行祭祀了。”王说:“公啊!您热情地教导我治理小民的道理,这些教训没有不是我应当接受的。”
【原文】
王曰:“公,予小子其退,即辟于周¹,命公后²。四方迪乱未定³,于宗礼亦未克敉⁴,公功⁵,迪将其后⁶,监我士师工⁷,诞保文武受民⁸,乱为四辅⁹。”王曰:“公定¹⁰,予往已¹¹。公功肃将祗欢¹²,公无困哉¹³。我惟无斁其康事¹⁴,公勿替刑¹⁵,四方其世享。”
【注释】
¹即:就。辟:君位。周:指周的旧都。
²后:留后,意即留守新邑。
³四方:指天下。迪:导。乱:治。
⁴宗:宗人,主持行使礼仪的官。礼:指仪礼。克敉(mǐ):近义词叠用。克,成功。敉,通“弭”,引申为成功。
⁵公功:犹言公的任务,总指“迪乱未定”、“宗礼未克”诸事。
⁶迪:导。将:主。
⁷监:临,居上视下曰临,此处可引申为统率。士、师、工:均指负责一定政务的官员。
⁸诞:大。保:安。文武:指文王和武王。
⁹乱:率领。四辅:在王的左右辅佐理政的大臣。据《尚书大传》,天子有四邻,在前面的叫“疑”,在后面的叫“丞”,左面的叫“辅”,右面的叫“弼”,帮助国王处理政务,统称为四辅。
¹⁰定:止,留下。
¹¹往:指返旧都。已:通“矣”,语助词。
¹²功:指任务。肃:通“速”,迅速。将:主持政事。祗:敬。欢:通“劝”,勉。此句是倒装句,“祗”和“欢”跟“肃”一样,都是修饰“将”的。
¹³困:固留。哉:当为“我”,形近致误。
¹⁴惟:只。斁(yì):厌,可引申为懈怠。康事:章太炎说“康”读为“庚”,《说文》“庚,更事也”。更,经历。这里“更事”当指经常学习政事。这句话是成王的谦词。
¹⁵替:废弃。刑:常,指常任的政务。
【译文】
王说:“公啊!我小子还要回来,在旧都行即位改元之礼,您仍旧留在新邑。现在四方还没有完全治理好,宗人的礼仪也没有完成,您的大功还未告竟,您还要主持以后的事,统率我百官大臣,努力治理文王武王从上天那里接受来的臣民。”王说:“公啊,您留下吧!我要回去了。您的任务是迅速而认真地尽力主持政事。您不要老是挽留我啊!我只有不懈怠地学习您掌握政务的本领,但您只有不废弃您应当主持的政务,四方臣民才会受福不尽。”
【原文】
周公拜手稽首曰:“王命予来承保乃文祖受命民¹,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²。孺子来相宅,其大惇典殷献民³,乱为四方新辟⁴,作周恭先⁵。曰其自时中⁶,万邦咸休,惟王有成绩。予旦以多子越御事笃前人成烈⁷,答其师⁸,作周孚先⁹。考朕昭子刑¹⁰,乃单文祖德¹¹。
【注释】
¹来:指初至洛地营建新邑。乃:代词,你们。文祖:指文王。
²越:和。光:光大。烈:威严。此处用以形容武王。弘:大。朕恭:曾运乾说:“‘朕’当作‘训’,……‘恭’读为‘共’,法也。弘朕,犹《顾命》言‘大训’也。弘恭,犹《商颂》言‘大共’也。‘越乃光烈考武王弘朕恭’作一句读,犹言光汝烈考之大训及大法也。”
³惇典:犹言镇守。献民:即民献,众民。
⁴乱:率。辟:君。
⁵恭:恭谨。先:先导。
⁶曰:述说前时之言。时:通“是”。:治。
⁷以:介词,与。多子:指众卿。子,对男子的美称。越:和。御:治。笃:厚。烈:功业。
⁸答:合,此处可引申为满足。师:众。
⁹孚:信。
¹⁰考:成。朕:我。昭子:指成王。刑:常,法。
¹¹单:杨筠如说:“《说文》:‘大也。’谓子能成汝之法度,乃能光大文王之德也。”
【译文】
周公行礼以后说:“王命我承担治理你祖父文王从上天那里接受下来的保护小民的任务,和光大你尊严的父亲的遗训大法。你来洛邑视察宫室宗庙的基地,很好地镇守殷的众民,为四方的新君谨慎地处理政务,做后代国君的先导。我曾说,如果能够居在这国中洛邑去治理天下,诸侯国也就都能够治理好了,这样,王的大功便告成了。我姬旦跟众卿大夫和掌握政事的百官,努力于巩固先王的伟大事业,满足众人的愿望,作为我周人的诚实的先导。我成就了你的法制,你光大了文王的大德。
【原文】
“伻来毖殷¹,乃命宁予以秬鬯二卣²,曰明禋,拜手稽首休享³。予不敢宿⁴,则禋于文王武王。惠笃叙⁵,无有遘自疾⁶,万年厌乃德⁷,殷乃引考⁸。王伻殷⁹,乃承叙万年¹⁰,其永观朕子怀德¹¹。”
【注释】
¹伻:使。毖:慰劳。殷:指殷民。
²宁:安。秬(jù):黑黍,可以酿酒的粮食。鬯(chànɡ):古时祭祀所用香酒,用秬制成。卣(yǒu):古时酒器,其形状和尊相似。
³休:美。享:享献。
⁴宿:停留。
⁵惠:仁。笃:厚。叙:顺。三字均有厚待之意。
⁶遘:遇。自疾:颇费解。章太炎说:“自即辠之烂余。”曾运乾曰:“谦不敢言受福,故言不遇辠耳。”窃意以为“自”作“自己”解亦可,“自”与“遘”,语倒,顺言之则为“不是我遇到疾病”,似乎也可以讲得通。
⁷万年:指永久。厌:饱。
⁸殷:盛。引考:长寿。以上四句是周公为自己祝福的话。
⁹伻:使。殷:指殷民。
¹⁰承叙:承顺。
¹¹子:指众民。
【译文】
“你派使者来慰劳殷民,又送来两樽黍酒,告诉我行礼祭祀和献享,我不敢停留,马上祭祀文王和武王。你这样笃厚地待我,不是我遇到什么疾病,不能遵从你的意旨,是我不敢承担这样的大福。我只有极力延长寿命,永久地享受你的德泽。王使殷民永久服从我们的统治,永远像我们的众民一样心怀大德不敢叛逆。”
【原文】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¹,岁²。文王骍牛一³,武王骍牛一。王命作册逸祝册⁴,惟告周公其后⁵。
【注释】
¹烝:冬祀。
²岁:指岁终。
³骍(xīng):赤色。周人尚赤,故用赤色牛祭。
⁴逸:人名。当是史官。祝:祝辞。册:典册。
⁵告:杨筠如说:“谓以周公留守洛邑之享,告之文武也。”
【译文】
戊辰这天,王在新邑,冬祭先王,当时正值年终。祭文王用一头赤色牛,祭武王也用一头赤色牛。王命令史逸把这件事和祝辞写在书册上,祝辞中将周公留守洛邑的事情告诉给文王和武王。
【原文】
王宾杀禋咸格¹,王入太室祼²。王命周公后³,作册逸诰⁴。在十有二月。
【注释】
¹王宾:指助祭诸侯。杀:杀牲。禋:燎祭。咸格:指与助祭者一同至太庙。咸,都。格,至。
²祼(ɡuàn):以酒灌地而求降神之礼。
³王命周公后:成王命封周公的后代。
⁴诰:命令。
【译文】
王与助祭诸侯同至太庙,杀牲燎祭先王,王步入太室,举行以酒灌地而求降神的大礼。王命封周公的后代,并让史逸把这条命令记在典册上。这件事在十二月。
【原文】
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¹。
【注释】
¹七年:指周公摄政七年。
【译文】
周公努力受理文王和武王所给予的大命,计时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