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之歌

【题解】

《孔传》本篇《序》说:“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史记·夏本纪》:“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记载与此同。

相传太康为禹之孙,启之子。夏启死后,太康继位为天子。太康抛弃夏禹的优良传统,贪图安逸且“盘游无度”。在洛水南面打猎时,后羿乘机作乱阻止太康回朝。太康随行的五个弟弟,每人作歌一首批评太康,因而篇题为《五子之歌》。此篇内容十分深刻,意义非同小可。《左传·襄公四年》对此事有详细记载。为了加深对此篇的理解,特将此段记载引述于后:

《夏训》有之曰:“有穷后羿。”公曰:“后羿何如?”对曰:“昔有夏之方衰也,后羿自迁于穷石,因夏民以代夏政。恃其射也,不修民事而淫于原兽。弃武罗、伯因、熊髡、龙圉而用寒浞。寒浞,伯明氏之谗子弟也。伯明后寒弃之,夷羿收之,信而使之,以为己相。浞行媚于内而施赂于外,愚弄其民,而虞羿于田,树之诈慝以取其国家,外内咸服。羿犹不悛,将归自田,家众杀而亨之,以食其子。其子不忍食诸,死于穷门。靡奔有鬲氏。浞因羿室,生浇及豷,恃其谗慝诈伪而不德于民。使浇用师,灭斟灌及斟寻氏。处浇于过,处豷于戈。靡自有鬲氏,收二国之烬,以灭浞而立少康。少康灭浇于过,后杼灭豷于戈。有穷由是遂亡,失人故也。昔周辛甲之为大史也,命百官,官箴王阙。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经启九道。民有寝庙,兽有茂草,各有攸处,德用不扰。在帝夷羿,冒于原兽,忘其国恤,而思其麀牡。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兽臣司原,敢告仆夫。”《虞箴》如是,可不惩乎?

此段记载不但详述事情经过,而且提到《夏训》、《虞人之箴》(简称《虞箴》)。《五子之歌》所述当即《夏训》、《虞箴》之类作品的内容。第一首“皇祖有训”及第二首“训有之”可证。

此篇可分作六段。第一段,总述作歌的原因,为史官所叙。以下每首歌各作一段。每首歌各有重点。第一首歌的重点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第二首歌的重点在戒除逸豫奢侈。第三首歌重点在提出“纪纲”。第四首歌重点在“关石和钧,王府则有”。第五首歌的重点在“慎厥德”。这五首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均要言不烦,切中肯綮。特别是第一首歌所提出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意义尤为重大,影响尤为深远。

【原文】

太康尸位¹,以逸豫灭厥德²,黎民咸贰³。乃盘游无度⁴,畋于有洛之表⁵,十旬弗反⁶。有穷后羿因民弗忍⁷,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从⁸,徯于洛之汭⁹。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注释】

¹尸位:谓主持其位而不谋其政。尸,主持。

²逸豫:谓贪图安逸游乐。豫,游乐。灭:丧失。

³贰:背叛。

⁴盘游:游乐。无度:不加节制。

⁵畋:打猎。有洛之表:洛水的南面。洛,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

⁶反:同“返”,返回。

⁷有穷:古国名。后羿(yì):羿,人名,为有穷国的国君,因称后羿。后,君。

⁸御:侍奉。

⁹徯(xī):等候。汭(ruì):水的弯曲处。

【译文】

太康虽居天子之位却不理天子之事,贪图安逸和游乐,因而丧失了天子应具的品德,老百姓都背叛了他。而他却沉醉在游乐之中没有节制,在洛河之南打猎,一百天也不回朝。有穷氏的国君羿,趁着老百姓对太康不满,在黄河界边设兵抗拒。太康的五个弟弟侍奉他们的母亲,在洛水的弯曲处等待着太康。五个弟弟都埋怨太康,述说大禹的训诫而作歌。

【原文】

其一曰:“皇祖有训¹,民可近,不可下²。民惟邦本³,本固邦宁⁴。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⁵?不见是图⁶。予临兆民⁷,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⁸,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注释】

¹皇:伟大。祖:先祖,指大禹。训:训诫,教导。

²下:谓因轻视而疏远。

³本:根本,基石。《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即由此句发展而来。

⁴固:巩固。宁:安定,安宁。

⁵怨:谓百姓的不满情绪。

⁶图:图谋。

⁷临:治理。兆民:众民。兆,古时解释不一,或指百万,或指十亿,或指万亿。极言其多。

⁸懔(lǐn):恐惧。驭:驾驭。

【译文】

第一首说:“伟大的先祖有如下训诫:百姓可以亲近,不可以疏远。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会安宁。我看天下百姓,那些愚昧无知的丈夫和妇人,一人之力便可以胜过我。一个人犯了三次错误,仍不觉悟,百姓的怨恨,难道要在明显地表现出来时才觉察到吗?应当在还未明显表现出来的时候,就想办法补救。我们统治亿万臣民,要心怀畏惧像用腐朽的绳索去驾驭六匹马那样,做百姓的君主,怎么可以不恭敬呢?”

【原文】

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¹,外作禽荒²。甘酒嗜音,峻宇雕墙³。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注释】

¹色荒:谓沉湎女色。

²禽荒:谓沉湎游猎。

³峻:高大。雕:用彩绘装饰。

【译文】

第二首说:“训诫中有这些话:在宫内沉湎于女色,在外面沉湎于游猎。甘于美酒,嗜好音乐,建筑高大的殿宇,绘饰墙壁。在君主身上,有其中之一者,没有不灭亡的。”

【原文】

其三曰:“惟彼陶唐¹,有此冀方²。今失厥道,乱其纪纲³,乃厎灭亡⁴。”

【注释】

¹陶唐:指帝尧。帝尧号陶唐氏。

²冀方:尧都在冀州境内。孔颖达疏:“以天子王有天下非独冀州一方,故以冀方为都,冀州统天下四方。”

³纪纲:法度。

⁴厎(zhǐ):招致。

【译文】

第三首说:“只有那唐尧,由冀州而统有天下四方。如今丧失了唐尧的治国之道,搞乱了唐尧所建立的法度,因而灭亡。”

【原文】

其四曰:“明明我祖¹,万邦之君。有典有则²,贻厥子孙³。关石和钧⁴,王府则有⁵。荒坠厥绪,覆宗绝祀⁶!”

【注释】

¹明明:英明睿智貌,多用于歌颂君王。

²典、则:指典章法度。

³贻:遗留。

⁴关石:指赋税。和钧:谓赋税公平合理。

⁵王府则有:谓政府掌握如此法规,则官民皆富足而安定(采《孔传》及孔颖达疏,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上册第157页)。

⁶覆宗绝祀:宗、祀,借指国家政权。覆、绝,谓灭亡。

【译文】

第四首说:“我们那英明睿智的先祖大禹,他是万国之君。他建立典章和法度,遗留给他的后代子孙。流通的度量规定,合理而公允,并由政府掌握这些标准,则官民皆富足而安定了。现在这些法度和传统遭到破坏,我们的国家要灭亡了!”

【原文】

其五曰:“呜呼曷归¹?予怀之悲。万姓仇予,予将畴依²?郁陶乎予心³,颜厚有忸怩⁴。弗慎厥德,虽悔可追⁵?”

【注释】

¹曷归:归宿在何处,形容彷徨无助。

²畴:通“谁”。依:依靠。

³郁陶:悲伤,悲痛。

⁴忸怩:发自内心的愧疚。

⁵悔:后悔。追:谓补救。

【译文】

第五首说:“唉!何处是我们的归宿?我们心怀悲痛。百姓仇视我们,我们还将依靠谁呢?悲痛郁积在我们内心,表情忸怩而内心惭愧。不谨慎地保持大禹的品德,虽然懊悔,难道还可以补救吗?”


夏书胤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