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从何而来
“人才难得”提出了人才从何而来的问题。
答案古已有之。施耐庵写《水浒》,为了要交代怎么会在蓼儿洼内一时聚下如许蛟龙,不得不加个“楔子”,讲一讲这一百零八条好汉原本是封锁在石板底下的妖魔,石碣早刻着“遇洪而开”。这些“牛怪蛇神”一旦出穴,散作百十道金光,降落尘世。
曹雪芹写《红楼梦》也得为该书主角说个来历。他借女娲氏炼石补天的民间传说,异想天开地添上一块抛弃在青埂峰下被淘汰的顽石,暗示人才使用不当演出了这一出千古传奇的悲剧。他又假贾雨村之口道出了一篇“应运应劫”的人才论,归终于一个“气”字。人才乃秉此气而生。时代条件千变万化,人之成才“易地则同”。到了清末,龚自珍深悲当时万马齐喑,呼吁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总之,人才不由己,冥冥中有个力量,一种气运,在支配着。
我这几年常返家乡,姑苏滨太湖,有个风景区在洞庭东山。山中有庵名紫金,以罗汉塑像名于世。我每访此庵,总是流连忘返。吸引我的倒不仅是生动神致的形象,而且还有这几尊罗汉所宣示千年前我家乡蕴藏着的那一股艺术和科技才能。塑像的作者是唐宋间的两个平凡的民间艺人。据传说他们是夫妇俩,夫塑像,妇配料。不提所塑的像传神欲动,栩栩如生,达到了艺术高峰;以配料说,历千百年而色不褪,现代化工技术还是望尘不及。我之所以流连忘返者乃在有个问题缠住了我——我的家乡怎么会在当时产生这样的人才?
在紫金庵里,我想起了清末常州诗人黄仲则《太白墓》这首诗。这位诗人拜谒李太白的坟墓时也发生了当时怎么会有这样一个伟大的人才的问题。他在诗中这样说:“有才如君不免死,我固知君死非死。长星落地三千年,此是昆明劫灰耳。”作为一代才人的李白没有埋在这墓坟里,他还活着。接着说:“醒时兀兀醉千首,应是鸿濛借君手。……残膏剩粉洒六合,犹作人间万余子。”的确很可怪,据说李白没有喝足酒的时候,精神状态既不利落又不干脆,兀兀如常人。但是三杯下怀,似乎从凡世里解脱了出来,不像是他自己在吟诵,而是有个东西借他的手写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诗篇。这个东西是什么呢,黄仲则体会到,但说不出,于是只能用“鸿濛”两字来作代号。黄仲则体会到而说不出的这个东西,历史上多少人在捉摸它,说它是一股气,说它是运是劫,说它是天公,说它是鸿濛,都没有抓住要害。用现代语言来说还是个X。
我看这个X,其实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智力资源。智力资源是一代人知识的总和。这里所说的知识不仅是人对自然的认识,也包括对社会,对更高的艺术境界的认识。
智力资源这个东西确是不容易捉摸的。人的知识是历史的积累,从茹毛饮血,钻木取火以来,已有几十万年。这些知识至今还活在人间。它在哪里活着呢?活在人们的头脑里。它不但借了人的头脑得到储存,而且借了人的头脑不断更新和发展,已经从那个原始的基础上发展到了原子时代。从这个角度看去,它确是超于个人的。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离开了一定时间一定空间的社会而取得他生活所需的知识。也可以说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都是向别人学来,并在学得的基础上有所创造的。离开了社会也就没有个人的生活,离开了社会的智力资源也就没有足以赖以生活的个人知识。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社会的智力资源却离不开一个一个人的头脑。它不仅产生于而且分散储存在一个一个人的头脑里。一个人死了,储存在这个人头脑里的智力资源的那一部分也就消失了。如果储存这一部分知识的人都死了,总的智力资源里就缺少了这一部分知识。个人总是要死的,“有才如君不免死”,怎样能保存这一部分智力资源呢?那只有把知识传给别人,这个脑袋永息了,另一个储存着这知识的脑袋还活着,一班接一班,一代传一代,社会的智力资源里还有这一部分知识,就是“残膏剩粉洒六合,犹作人间万余子”。这样才能说“我固知君死非死”,死的是李白个人,没有死的是李白所创造而已成为社会所共有的这一部分智力资源。
由于智力资源离不开个人的储存、更新、发展,所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方所拥有的智力资源是有消长兴衰的。从整个人类说,到现在为止,智力资源是积累得越来越丰富了。但是以构成人类的各部分来说,一国、一族、一地却表现出起伏甚至存亡的历史轨迹。一时群星灿烂,一时又万马齐喑。巴比伦、罗马、埃及还有中美的马雅都有过不可一世的高度文明,而今安在?我们不能再像施耐庵、曹雪芹那样把人才的出没,文明的兴衰委之于天命。我们应当可以把X解析出具体的内容,运动的规律而加以利用来掌握我们的智力资源,使它为我们建设人类的新世界服务。
智力资源的兴衰,事在人为。智力资源丰厚,出的人才就多;智力资源贫乏,出的人才就少。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里的人所有知识的总和。一个社会里的人知识越多,总的储存就越丰厚。要丰富智力资源,多出人才,就得靠一个一个人有更多的知识,有丰富知识的人越来越多。总的储存积累多了,传散给每个人的知识也就多了。知识的底子深厚了,新的创造也会多起来,知识更新也就可以加快了。这个道理是不难理解的,也是我们眼前可以观察到的事物。反其道而行之,不尊重知识,不尊重有知识的人,结果智力资源枯萎,直到死亡。史不绝书,殷鉴不远,绝不能掉以轻心。
要人才,不能求天。人才不是神仙降世,而是人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产物。求天则人才难得。人才不难得,凡事在人为。
1983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