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继承和发扬学以致用的传统
我与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关系可说是“顶替”关系,因为我父亲搞职业教育。我姐姐也是搞职业教育的,今年八十二岁,最近到北京,同我讲点历史,我受到很多启发。
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有两种不同的思潮值得注意。一种是蔡元培、黄炎培、史量才提出的学以致用的教育,它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东西。现代工业发展需要学了就用,所以出现商业技工等各种职业学校。另一种是科举,求资格,学与用毫无关系。如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有了资格就能得到工作。
我们现在的教育,依我看,还没有摆脱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上大学干什么?取得资格,农民上了大学,就可以吃上商品粮。不是学以致用,而是学以致仕。学而优则仕,这还不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我这看法对不对?
职业教育可以说是对这种封建残余的斗争吧?我们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欠了不少账。提倡职业教育,就要还这笔账。但是怪事也有,职业学校现在还不大吃得开。我对办职业教育的同志说,我支持你们。我相信,只要人民承认你们,就不必去理会那些封建残余思想的干扰。
现在各行各业都要搞职业教育,这是对资格教育的反抗。这几年,我对农村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我国生产力发展最快的还是乡镇工业。以江苏为例,乡镇企业产值平均占30%,有的地方占50%。是什么人办的呢?不是我们正规大学培养的人在办,很清楚,是自学成才的人,是改行的人在办。乡镇企业现在缺什么?缺人才。沙洲县自己提出要搞大学,拿出二十万,无锡也在搞,今年拿出三十多万,如果送人到学校去培养,一个学生要三千元一年,行情还要看涨,讲议价嘛。
培养人才,我看有两条路。一条是搞教育改革,把以前这一套封建残余:求资格,拿文凭,吃大锅饭,乱点鸳鸯谱,机关搞得臃肿,低效率。这个办法整个要改变。另一条,对学用不一致的人,要靠职业教育补课。对人才实行定向培养,需要什么,培养什么,不是按照固定的教材一步一步走。我说这是杀出一支奇兵,是新生力量,教育改革就是从这里见成果。这个改革的本质是什么?还是蔡元培、黄炎培、史量才提倡的工业革命初期发展起来的教育形式。现在就看我们怎么用好它。
有人大概会说,你又在鼓吹过时的东西了。我看,像蔡元培、黄炎培、史量才这些人真不错,在清朝末年,就提倡职业教育,真有反封建的勇气。民族资产阶级怎么能横加否定?我们现有的工业从哪里来的?这不是很清楚的么。过去一些年,讲阶级斗争为纲,把大家搞糊涂了,把我们的宝贝都丢了。
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应该造就一大批勇于改革的职业教育家,把职业教育一行一行地发展起来。我姐姐根据她的经验认为,应该把学校真正变成推动改革事业的“发动机”。我们国家要发展,固然要多出几个杨振宁,但我说,出这样几个人,搞几个课题,对这么大的中国,作用毕竟是有限的。我倒希望多出几个像郑辟疆那样的职业教育家,靠着他们,把职业教育顶着压力办起来,多为中国培养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人才。
我说过了,对职业教育,我是“顶替”的,我父亲去世很久了,我早就该来“顶替”。《教育与职业》要复刊,邀请我担任编委,我很乐于从命。趁今天的聚会说一点对教育改革的看法,也算是做一点“顶替”的工作吧。
1985年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