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器第三十
武王问太公曰:“天下安定,国家无事[224],战攻之具可无修乎[225]?守御之备可无设乎[226]?”
太公曰:“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227]。耒耜者[228],其行马、蒺藜也[229];马牛车舆者,其营垒、蔽橹也[230];锄、耰之具[231],其矛戟也;蓑薛、簦、笠者[232],其甲胄干楯也[233];、锸、斧、锯、杵、臼[234],其攻城器也;牛马所以转输粮用也;鸡犬其伺候也[235];妇人织纴[236],其旌旗也;丈夫平壤[237],其攻城也;春草棘[238],其战车骑也;夏耨田畴[239],其战步兵也;秋刈禾薪,其粮食储备也;冬实仓廪,其坚守也;田里相伍[240],其约束符信也[241];里有吏[242],官有长,其将帅也;里有周垣[243],不得相过,其队分也[244];输粟收刍[245],其廪库也;春秋治城郭,修沟渠,其堑垒也。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246]。善为国者,取于人事[247]。故必使遂其六畜,辟其田野,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纫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248]。”
武王曰:“善哉[249]!”
【注释】
[224]事:《武经七书直解》本作“争”。
[225]战攻之具可无修乎:意谓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整治吗?战攻,分别指野战与攻城。具,器具,这里指军事器械装备。修,整治。
[226]守御之备可无设乎:意谓防守的器械可以不配备吗?朱墉引《大全》曰:“战有战备,攻有攻备,守有守备,御有御备。其备甚烦,而又不能不备。是既费具,又劳民也,不可无修设。”
[227]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意谓野战、攻城、防守的器械都存在于百姓的农耕生活之中。施子美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宋向戌欲弭兵,君子以为不可。唐萧俛议销兵,河北终以不复。当天下无事之际,战攻之具,守御之备,其可废乎?兵不可废,又不可好,然则如之何而可?有一于此,不好不忘,而可以寓其事者,取之人事足矣。古者井田法行,兵农一致,当其无事而居也,则以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闾为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及其有用而战也,则以五人为伍,五伍为两,五两为率,五率为师,五师为军。其编之卒伍军旅者,即此闾、族、党之民也。其在遂也,则为邻里酂鄙县遂之民。故遂人则简其兵器,教之稼穑,遂师则登其车辇,巡其稼穑,遂大夫则稽其功事,移其执事,此则寓兵于农之法也。井田之制,太公实营之,故以战功守御之具,取必于人事。”朱墉引《文诀》曰:“‘尽’字谓自营垒、甲胄、粮刍、旗帜、车马、服驾,以及步骑、吏长、队分、廪库,无一不备之于农也。”又引《醒宗》曰:“兵不外乎农,制兵不外乎制农。兵农分而为二,则兵之事取于农之事而常不足;兵农合而为一,则兵之事取于农之事而恒有余。”
[228]耒耜: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耜是其铲,耒是其柄。
[229]行马:行马即拒马,一种障碍物,用以阻塞道路、防止敌军车骑通过的装有剑刃的车辆。蒺(jí)藜:一种草本植物,果实多刺。这里指一种用铁制成的三角障碍物,有尖刺像蒺藜。
[230]蔽橹:遮蔽防身的大盾牌。
[231]耰(yōu):古代碎土平田的一种农具。
[232]蓑薛:即蓑衣。簦(dēng):有柄的斗笠,即今之雨伞。笠:斗笠。
[233]楯:同“盾”,盾牌。
[234](jué):古代用来掘地的大锄。锸(chā):古代一种挖土的农具。
[235]伺候:报时或警戒。
[236]织纴:纺织。
[237]平壤:平整土地。
[238](pō):芟除。
[239]耨(nòu):古代锄一类的锄草农具。
[240]伍: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以五家为一伍。
[241]符信:凭证。
[242]里:古代一种居民组织,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243]周垣:四周的墙垣。
[244]队分:指区分部队驻地。
[245]刍:牲口吃的草。
[246]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意谓用兵打仗的器械与方法,都存在于百姓的农耕生活之中。《管子·禁藏》曰:“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得人之心而为纪,法令为维纲,吏为网罟,什伍以为行列,赏诛为文武,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攻战,推引铫耨以当剑戟,被蓑以当铠襦,菹笠以当盾橹。故耕器具则战器备,农事习则攻战巧矣。”朱墉引《大全》曰:“言兵民合一,无事为民,有事为兵,是以平居训练于荷锄负耒之具者,正所以演习夫坐作进退之法也。”
[247]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意谓野战、攻城、防守的器械都存在于百姓的农耕生活之中。朱墉引《合参》曰:“为国者取非其取,其取必穷。惟人事乃民之自有者,而还与共之,则民不困于取。”又引郝氏曰:“不务人事以富国,则必取民财以实内帑,而究之其民日贫,而国亦不得独富。不务人事以强兵,则必竭民力以养士卒,而究之其民日弱,而兵亦不得独强。人事之务本以利民也,而利民实以富国。人事之务原以畜民,而畜民实所以强兵。”
[248]是富国强兵之道也:朱墉引《指归》曰:“民务耕织,则民得其治富之道矣。以是道而行之永久,则不求富而自无不富者。惟其民富,则民无内顾之忧,则不期强而未有不强者,守家即以守国也。”又引《开宗》曰:“此言以富国为强兵之道,即古者寓兵于农之意。无事则吾兵即吾农,有事则吾农即吾兵,不待别设备具,而国家长享太平之乐。”
[249]善哉:朱墉《全旨》曰:“自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容民畜众。藏水于地即藏兵于民,况周家以农事开基,《豳风·七月》,凡所以为民谋者,无不熟悉而周详,则所以为兵谋者,亦无不豫图而先备。云蓑雨笠之人,即披坚执锐之人,不必外是人而别为战守之人。出作入息之事即折冲御侮之事,不必外是事而别为攻取之事。但使人日用而不知,有为之之利而无其迹,有取之之逸而无其劳,男勤于耕耘,女勤于织纫,衣食充裕,家给人足而民富矣。民富则国自富,人自为守家,自为卫国,富则兵自强,道莫大于此,亦莫全于此矣。若舍民以言兵而民病,兵不可得而用也。舍民事以言兵事而兵亦病,兵又安可得而用乎?”孔德骐说:“《农器》一篇阐述了兵农合一的思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即战时所用的攻守器具,可用平时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来充当。例如,耕作用的耒耜、车辆,作战时可用作器械、器具,牛马可用来运输,妇女织的布帛可做旌旗,仓库的粮食可用作军粮。二是‘丈夫平壤,其攻城也’,即农民平时的生产技术,到战时可以成为战斗技术。三是‘田里相五,其约束符信也’,即平时农民按丁、伍、邻、里的编组方法,可以成为战斗编组,因此它可作为战时动员的基础。四是平时的农业设施,如‘里有周垣’,‘城郭’、‘沟渠’,打起仗来都可以用于战斗。总之,战时用的器具、武器,以及兵员,都可以于平时的生产生活中进行筹划、准备。兵农合一的思想,又称‘耕战’、‘农战’,早在春秋末就已产生,特别是到战国中后期,更得以广泛流行。《管子·禁藏》说:‘缮农具当器械,耕农当耕战,推引铫耨以当剑戟,被蓑以当铠襦,菹笠以当盾橹。故耕器具则战器备,农事习则攻战巧矣。’战国中后期的商鞅也说:‘国之所以兴也,农战也。’(《商君书·农战》)又说:‘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故地少粟多,民少兵强。能行二者于境内,则霸王之道毕矣。’(《商君书·慎法》)后来,韩非子也有类似论述。《六韬》关于农战的思想,是与其他兵家息息相通的。”钮先钟说:“这一篇含有非常现代化的观念,简直可以说是超乎想像之外。其所提出者即为现代战略中的总动员观念……这也就是说在平时有合理的安排,则可以利用民间的生产设施和器材,来保持高度的战备。换言之,透过有效的动员制度,可以迅速地把民间资源转换成为军事装备。那个时代的国民经济生活是以农业为主,所以此篇主张利用现成的农业装备,以及农村组织来作为动员基础。其所言不免有点夸张,但的确是一种高明的理想。所以,其结论为:‘故用兵之具尽在人事也,善为国者取于人事。故必使遂其六畜,门(辟)其田野,规(安)其处所,丈夫治田有亩数,妇人织纴有尺度,是富国强兵之道也。’此种富国强兵的观念,似乎要比先秦其他学者都更为深入。”黄朴民说:“农器,即农业生产用具。本篇阐释耕战合一的思想,强调富国强兵。富国强兵是我国传统的国防政策。这种主张出现在春秋时期,到战国时代十分流行。当时各诸侯国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巩固自己的政权,并进而扩张自己的势力,竭力提倡发展生产,把富国强兵看做是强国之本,认为国不富不可以养兵,更谈不上强兵。同时认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更不能立国。由于中国古代表现出以农立国、以兵卫国的特点,因此富国强兵实际上就是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强调农战。作者在篇中首先揭示了安不忘危、和不忘战的重要命题,即‘天下安宁,国家无事’之时,必须修‘战攻之具’,设‘守御之备’,接着进一步论证了要做到安不忘危、和不忘战,必须平战结合,寓兵于农,兵农合一,即‘战攻守御之具,尽在于人事’。理由是平时的生产和生活器具,战时可转化为战备装备;平时的地方的行政组织,战时可以转化为军事组织;平时的生产技术,战时可转化为战斗技术;平时的各种农业设施,战时可以转化为军事工程。‘故用兵之具,尽在于人事也。’最后指出:‘善为国者,取于人事。’从而实现真正的富国强兵之道。”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天下安全稳定,国家没有战争,在这种情况下,野战、攻城的器械可以不制作吗?防守的器械可以不配备吗?”
太公答道:“野战、攻城、防守的器械都存在于百姓的农耕生活之中。耒耜,战时可以当做阻拦敌军通行的行马与蒺藜;马车、牛车,战时可以用作营垒和蔽身的盾牌;锄与耰,战时可以用作矛戟;蓑衣、雨伞、斗笠,战时可以用作甲胄和盾牌;、锸、斧、锯、杵、臼,战时可以用作攻城器械;牛和马,可以用来运送粮食;鸡与犬,战时分别可用来报时或警戒;妇女纺织缝纫的手艺,战时可运用于旗帜制作;男子平整土地的技艺,战时可运用于攻城技术;春季割除杂草荆棘,可运用于战车、骑兵的作战;夏季农田除草,可运用于步兵的作战;秋季收割庄稼与打柴,可运用于军粮储备工作;冬季充实粮仓,可用于战时长期坚守;田里工作的农民,以五家为一伍,这种户籍制度可用作军队组织编制的依据;每个里设有吏,吏的上面还设有官长,这可作为军官制度建设的参考;里的四周有矮墙,不得随便越过,这可用作军队营区建设的参考;运送粮食、收割饲草,这可用作充实仓库的参考;春秋时节修筑城郭、整治沟渠的技术,可运用于挖壕沟、修营垒等军事工程之中。所以说用兵打仗的器械与方法,都存在于百姓的农耕生活之中。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无不善于从百姓的农耕生活中汲取智慧。因此一定要让百姓繁殖六畜,开垦土地,住处安定,男子耕田应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亩数,女子织布应要求她们完成一定的尺度。这些都是富国强兵的方法。”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