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略第三十五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谿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100]。吾欲毕济,使三军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101],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102]。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103]。攻城围邑,则有轒辒、临冲[104];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105];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106],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卫其两旁[107];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108];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旗旌[109];夜则设云火万炬[110],击雷鼓[111],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112];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113]。三军用备,主将何忧[114]?”

【注释】

[100]水草:这里指堵水用的草捆。

[101]士卒不习:意即士卒不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装备。朱墉引《新宗》曰:“习,练习也,言用兵大事,未有器械不练习于平日而能临事周备者也。”

[102]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朱墉引《大全》曰:“王者之兵在于万全,故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精信,士卒不习,若此者是以兵为侥幸者矣,尚可以言军略乎?不可以言军略,尚可以为王者之兵乎?”

[103]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引《太公六韬》“大事”作“大器”,无“莫不习用器械”一句。

[104]轒辒(fén wēn):一种攻城器械。《孙子兵法》杜牧注曰:“轒辒,四轮车,排大木为之,上蒙以生牛皮,下可容十人,往来运土填堑,木石所不能伤,今俗所谓木驴是也。”临冲:古代的两种战车。临,临车,可以居高临下用以攻城,故名。冲,冲车,用以冲城攻坚。

[105]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云梯,古代攻城时攀登城墙的长梯。飞楼,攻城用的一种楼车。刘寅曰:“窥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可以平地起望也。”又,此二句《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引《太公六韬》作“旦则有云梯远望”。

[106]武冲:即武冲大战车。大橹:大盾牌。

[107]卫:底本原作“冲”,误。据《武经七书直解》本改。

[108]武落:即虎落,竹篱。

[109]旗旌:《武经七书直解》本作“旌旗”。

[110]云火:《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引《太公六韬》及《武经七书直解》本作“火云”。

[111]雷鼓:古时祭天神时用的鼓,这里指的是军中大鼓。

[112]鉏铻:齿状物。《武经七书注译》曰:“同龃龉,指上下齿不相对。此处可理解为带齿轮的机具。”

[113]浮海、绝江:《武经七书注译》曰:“二者都是古代的渡河器材,按上文有‘逆波上流’,这里可能指浮囊、皮舡、木罂等。”

[114]三军用备,主将何忧:意谓如果上述器械全军都准备好了,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朱墉引《指归》曰:“三军既能水陆之器具尽备,而登高涉险之飞渡俱全,则无坚不破矣。主将又何忧虑其前途之阻塞哉?”又引《开宗》曰:“此言行军要器用各备,而后能无暴雨不济之忧。”朱墉《全旨》曰:“此章大旨在‘三军用备,主将何忧’二句,见王者之兵必设虑于未然,备器于平日,一旦有事,取而应之,必不致有意外之患。武王之问,单为客兵渡水而发。太公所对预备之器,则不止于渡水。军中需用各有其具,精密周详,充类尽义。书曰:‘有备无患。’正此意也。”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如果领兵深入敌国作战,遇到深山险谷中阻碍我军前进的河流,我军尚未全部过河时,突然天降暴雨,水流迅疾,水位大涨,后面的部队与前方部队接连不上,而我们事先没有准备好船只,同时又没有水草供给。我想让全军都能顺利过河,不让他们在此停留过久,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凡是将帅领兵出征,如果作战计划不事先制定,装备器械不提前备好,军事训练平素不扎实管用,士卒不能熟练掌握各种武器装备,这样的军队就不能称作王者之师。凡是军队有大的战事,没有不训练士卒使其熟练使用各种器械的。如果要围攻敌人的城邑,就用轒辒、临车、冲车;如果要观察城中敌情,就用云梯、飞楼;在三军行进止息时,就用武冲、大橹在前后防卫;如果要断绝道路街道,就命令有作战本领的士卒拿着强弩守卫在两侧;如果要构筑营垒,就用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白天登上云梯远望,并竖立五色旌旗;夜晚燃起众多冲天火炬,并击雷鼓,敲鼙鼓,摇大铃,吹鸣笳;如果要越过深沟,就用飞桥、转关、辘轳、鉏铻;如果要渡过大河,就用天潢、飞江;逆水而行,就用浮海、绝江。如果上述器械全军都准备好了,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必出第三十四临境第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