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险第五十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人相遇于险厄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吾欲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为之奈何[60]?”
太公曰:“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险有大水,无舟揖者,以天潢济吾三军[61];已济者,亟广吾道,以便战所。以武冲为前后,列其强弩,令行陈皆固。衢道谷口,以武冲绝之,高置旌旗,是谓车城[62]。凡险战之法,以武冲为前,大橹为卫,材士强弩翼吾左右。三千人为屯,必置冲陈,便兵所处。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并攻而前。已战者还归屯所,更战更息,必胜乃已[63]。”
武王曰:“善哉[64]!”
【注释】
[60]“吾欲以守则固”三句:施子美曰:“昔晋楚泜水之役,阳处父与子尚,分泜水而守。阳处父退舍,而子尚亦退舍,此则分险而守,各求所以为便利,而不敢轻动也。分险拒,其难如此。如欲守则固、战则胜,可不求其所以为之术?”
[61]天潢:渡河工具名,指浮桥、木筏等。
[62]车城:指用连接战车的方式构筑起来的营寨。《武经七书直解》本“车”作“军”。
[63]“已战者还归屯所”三句:朱墉引《大全》曰:“相战惟务图胜,更战更息者,一则劳倦敌军,一则休佚吾军。用兵如此,自然要胜人,所以说个必胜。”朱墉《全旨》曰:“此章山水之险不同,皆当预备器具,武冲大橹,以为之防卫,材勇强弩以为之蔽翼,则三军有所恃而协力并攻,期于必胜,则分险不足虑矣。”
[64]善哉:孔德骐说:“《分险》阐述在山水等各种险要地形上取胜的战法。孙子说‘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说明地形在战争中有重要作用。这里所讲的‘险’,主要指山、水等天然屏障。然而,山险、水险交错在一起,给作战带来更加复杂的情况。善用兵者,可能利用得好而取胜;不善用兵者,利用得不好则可能失败。‘吾左山而右水,敌右山而左水,与我分险相拒。’这是指敌对双方以山、水为险阻,形成相持状态。此种情况下的作战指导,要注意两点:第一、加强警戒。‘处山之左,急备山之右;处山之右,急备山之左’,也就是说,若占领山的右侧,必须戒备山的左侧,以防被敌人包围;若占领山的左侧,同样也必须戒备山的右侧。只有这样,才能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第二、发起进攻的方式,可取水路,也可取山路。水路进攻的兵力配置,如果没有船只,可用‘门舟’、‘飞江’等渡水工具引渡,将武冲戎车配置在前后,以材士强弩为正面固守阵地,其他道路都要用戎车阻绝。同时还要在阵地高树旌旗,建立起桥头阵地,以掩护主力部队进行突击。如由山路进攻,兵力配置要以武冲戎车为前导,大楯戎车为后卫,材士强弩配在左右翼,以步兵为主力从正面进攻。战斗时,‘左军以左,右军以右,中军以中,合攻而前’。如果战斗不能很快结束,还可采取‘更战更息’的办法,轮番进攻,轮番休息,也是可以取得胜利的。”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率领军队深入敌国作战,与敌人在险要狭隘的地方相遇。我军左边靠山右边临水,敌人右边靠山左边临水,与我军分别占据险要的地形相互对峙。在这种情况下,我想做到采取守势就能坚不可摧,与敌作战就能取胜,该怎么做呢?”
太公答道:“占据了大山的左侧,就要迅速戒备大山的右侧;占据了大山的右侧,就要迅速戒备大山的左侧;险要的地形中如果有大河,而我军没有渡河的船只,就用天潢把全军渡过河;已经过了河,就要赶快拓宽道路,使我军能在有利的地形作战。用武冲大扶胥战车部署在大军的前后,同时配置强弩,使我军阵势坚不可摧。交通要道和能通行的山谷出入口,都要用武冲大扶胥战车封堵阻断,高高地树立起旌旗,这种御敌方式可称之为‘车城’。大凡在险要地形作战的方法,是把武冲大扶胥战车部署在部队的前面,用武翼大橹矛戟扶胥战车担任后卫,让有作战本领的士卒拿着强弩防护我军左右两翼。每三千人为一屯,一定要编成四武冲阵,使我军能在有利的地形作战。左军在左侧作战,右军在右侧作战,中军在中路作战,全军一齐向前进攻。部队完成作战任务后就返回驻地,各军轮番作战,轮番休息,一定要到战胜敌人后才停止战斗。”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