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地第四十
武王问太公曰:“战胜深入,略其地,有大城不可下,其别军守险与我相拒[149],我欲攻城围邑,恐其别军卒至而击我[150],中外相合[151],击我表里[152],三军大乱,上下恐骇,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攻城围邑,车骑必远,屯卫警戒,阻其外内。中人绝粮,外不得输。城人恐怖,其将必降[153]。”
【注释】
[149]别军:指敌军主力之外的另一支军队。险:《武经七书直解》本作“险阻”。
[150]击:《武经七书直解》本作“薄”。
[151]中外:指城中守军和城外援军。
[152]击:《武经七书直解》本作“拒”。
[153]城人恐怖,其将必降:意谓城中敌人难免惊恐害怕,敌将一定会投降。朱墉引《合参》曰:“敌人大城未下,则宜守险相拒。当使内外阻绝,粮不得输,则将必降。”
【译文】
武王问太公道:“我军与敌交战取胜,接着乘胜深入敌境,占领了敌国的土地,还有一座大城未能攻下,另外敌人还有一支部队固守险要地形与我军对抗,我军想要围困这座城邑,又怕那支部队突然到达城外救援,攻击我军,敌军里应外合,内外夹击我军,导致我军各部大乱,官兵上下惊恐,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大凡围攻敌人的城邑,必须把战车、骑兵安排到离城较远的地方,负责守卫、警戒,阻断城内城外敌人的联系。城内敌人断粮,城外敌人却无法把粮食输送进去。这时城中敌人难免惊恐害怕,敌将一定会投降。”
武王曰:“中人绝粮[154],外不得输,阴为约誓,相与密谋,夜出穷寇死战,其车骑锐士,或冲我内,或击我外。士卒迷惑,三军败乱,为之奈何?”
太公曰:“如此者,当分军为三军,谨视地形而处。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155],为之置遗缺之道,以利其心,谨备勿失。敌人恐惧,不入山林,即归大邑。走其别军,车骑远要其前,勿令遗脱。中人以为先出者得其径道,其练卒材士必出,其老弱独在。车骑深入长驱,敌人之军必莫敢至。慎勿与战,绝其粮道,围而守之,必久其日。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156],冢树社丛勿伐[157],降者勿杀,得而勿戮,示之以仁义[158],施之以厚德。令其士民曰:罪在一人[159]。如此,则天下和服[160]。”
武王曰:“善哉[161]!”
【注释】
[154]中人:指困在城中的敌军。
[155]堡:土筑的小城,用以驻兵防敌。
[156]坏:《武经七书直解》本作“毁”。
[157]冢树:指墓地上的树木。社丛:指社神庙旁的树丛。
[158]示之以仁义:意即要向俘虏表明我们的仁义立场。施子美曰:“汤武之师,吊民伐罪之师也,非有所害也。《汤誓》、《泰誓》之作,无非示之以仁义也。大德之所昭,财粟之所散,无非施之以厚德也。不惟汤武然也。高祖入关,秋毫无犯,则于人必无怀也。秦王子婴既降,且以之属吏,况有所杀戮乎?其语父老则以除害为言,非示之以仁义乎?三章之约,田租之减,非施之以厚德乎?此汉之所以盛也。”朱墉引《大全》曰:“示之以仁义,即上文无燔五事,如文王伐崇侯,缓攻徐,战亦是仁义之示。”
[159]罪在一人:意即有罪的只有敌国国君一人,只追究他的罪责而已。按,从“无燔人之积聚”至“罪在一人”,论述了攻克城邑后的对敌政策。其内容可与《司马法·仁本第一》的以下表述对读:“入罪人之地,无暴神祗,无行田猎,无毁土功,无燔墙屋,无伐林木,无取六畜、禾黍、器械。见其老幼,奉归无伤。虽遇壮者,不校勿敌。敌若伤之,医药归之。”表明《六韬》也整合了《司马法》的思想,闪烁着古军礼的余晖。又,罪,《武经七书直解》本作“辜”。
[160]如此,则天下和服:朱墉引张氏曰:“以术笼之者,术穷而人不服;以力制之者,力尽而人不服;以威劫之者,威去而人不服。吾不必有求服于天下之念,而所为者无大拂乎天下之心,天下何畏而不吾与也?用兵以爱民为先,出人于水火,奠之于衽席,则来苏是慰,天下不期其服而自服。”
[161]善哉:朱墉引《开宗》曰:“此言处穷寇之法。敌人绝粮,夜出死战,当分军三处,为置空缺,便其出脱。以一军要击之,以一军御其别军,以一军入城招抚之。”朱墉《全旨》曰:“此章见围城不拔者,以其有别军外援,粮食充足耳。必阻隔中外,使不得相通,以馈运不继,困乏难支,不降何待?若困极死斗,背城一战,则当分军以利诱别军,使不相顾。以车骑当其材勇,以持久困其老弱,以仁德抚其士民,则天下无不倾心而归服矣,何有地之不可略、城之不可下者哉?”黄朴民说:“本篇论述攻打城邑的作战要领。攻城作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样式之一。城邑一般是一国或一地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势所必争。但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攻城技术相对落后,高城深池难以强力攻取。因此,在攻城时,必须将强攻与智取结合起来。在围城的同时,断敌粮道,歼敌援兵,才能达到攻克敌人坚固城池的目的。作者认为,攻打敌人城池,一是要加强警戒,扼守交通要道,切断敌人外援。这样,城内被围军民便会恐慌不安,最终只能投降。同时要防备敌人假装投降,乘我麻痹懈怠时发起反击。二是采取‘围师必阙’的方法,诱敌出城突围,乘机予以聚歼。三是围城打援,‘审知敌人别军所在,及其大城别堡’,严加防备,这样敌人援兵就‘必莫敢至’。四是攻克敌人城池之后,要严肃军纪,以‘仁义’、‘厚德’收揽民心,‘无燔人积聚,无坏人宫室’,‘降者勿杀,得而勿戮’。”
【译文】
武王问道:“城内敌人断粮,城外敌人却无法把粮食输送进去,这时敌人暗中订约发誓,相互密谋突围,夜晚派出那些自知身陷绝境的勇士拼死作战,还派遣车兵、骑兵以及精锐战士,或者冲入我军营内攻击,或者在我军营外发动攻击。我军士卒惊慌迷惑,全军溃败混乱,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呢?”
太公答道:“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将全军分成三个部分,审看地形,分别驻扎。要查明城外敌军所处的位置,以及其他城邑与军事堡垒的情况,为城内的敌军开设一条特别通道,以诱其外逃,但工作布置要周密完备,万无一失。这时敌人恐惧万分,不是想逃入山林,就是想撤回大城。这时我军要设法赶走前来救援的另外一支部队,车兵、骑兵要在城外远处拦截城内突围出来的先头部队,不要让他们逃脱。城内敌军误以为先头部队已经打开通道,突围成功,他们的精锐士卒必定开始外逃,城内仅留下老弱士卒。这时我军的车兵、骑兵可以长驱直入,试图突围的敌军一定不敢迎战。我军切记不要与敌军交战,要切断敌人的粮道,把敌人围困在城里,时间一久,敌人自会投降。攻克大城后,不要焚烧敌人的粮食,不要毁坏敌人的房屋,不要砍伐坟地和神庙的树木,不要杀掉降者,不要虐待俘虏,要向他们表明我们的仁义立场,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大德。向敌国的士民宣告道:有罪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你们的无道君主。这样,天下人就会心悦诚服。”
武王说:“您讲得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