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总理同斯大林及苏联政府代表团分别会谈

苏联政府对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十分重视,18日即派费德林(此时已升任外交部第一远东司司长)来询问我们的日程安排。

20日,和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中方有周恩来、陈云、李富春、张闻天、粟裕等。苏方除斯大林外,仅莫洛托夫、维辛斯基在座。

周恩来首先阐述了我党中央对朝鲜战争和国际形势的看法,然后简述了这次和苏联政府商谈的项目,即(一)延长中苏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期限的换文。(二)中蒙铁路修建问题。(三)中苏缔造关于苏联援助中国种植和割制橡胶的协定问题。

旅顺口问题,因为日本只和美国以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缔造和约,而拒绝和中、苏缔造和约,考虑到朝鲜战争的现状,我们提出希望苏军继续留在旅顺口。斯大林说:客人不好要求多留,只能由主人挽留,这个换文发表,将给敌人很大震动。

关于修筑从中国集宁到蒙古乌兰巴托铁路,因为从乌兰巴托至苏境内乌兰乌德已有铁路。这条铁路可将中蒙苏联结起来,比走满洲里近得多。斯大林表示:你们既赞成,我们可同意。当时苏蒙合办乌兰巴托铁路股份公司,由这个公司承建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那一段铁路。须签订中苏蒙三方协定。为此,蒙古部长会议主席泽登巴尔于8月27日抵达莫斯科,后又于9月28日到中国访问。

苏联准备贷款一亿卢布帮助中国发展种植橡胶,以解决苏联和东欧的需要。斯大林十分高兴地说:你们的志愿军在朝鲜作战和发展橡胶生产两事上也是援助苏联。

对我国的“一五”计划,斯大林说:愿意尽力之所及在资源勘探、企业设计、设备供应、提供技术资料和派遣专家及提供贷款等方面给中国以帮助。关于军事装备和军事工业,他强调中国应自己生产飞机、坦克、雷达等武器。从修理经过装配到制造,从小到大,以利培养干部,掌握技术,否则单有工厂,没有人才,绝对不行。他建议最好中国派人来苏联学习,尤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干部、工程师及技术工人等。他笑着说:你们运气好,革命获成功,所以苏联应帮助你们。

斯大林并指定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维辛斯基、库米金组成苏联政府代表团,与我国代表团商谈各项具体问题。

当天晚上,中苏双方政府代表团进行第一次会晤。

我们将《三年来中国主要情况及今后五年建设方针报告提纲》、《中国经济状况和五年建设的任务》及其他文件、附件送给斯大林后,9月3日斯大林第二次和中国政府代表团周、陈、李、张、粟会谈。这次因重点谈五年建设计划,在座的有莫洛托夫、马林科夫、贝利亚、米高扬、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维辛斯基、外贸部部长库米金。

斯大林说:中国三年恢复时期的工作给我们这里的印象很好。但是,五年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速度为20%,应下降为15%。要按照一定可以办到的原则来做计划,不留后备力量是不行的。必须要有后备力量,才能应付意外的困难和事变。斯大林总的意思是:留有余地,超额完成,这是一种鼓舞,可增强信心,增加干劲!并表示愿意为中国实现五年建设计划提供所需要的设备、贷款等援助,同时派出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建设。

他说:我们现在还不能说最后肯定的意见,需要两个月时间加以计算之后,才能说可以给你们什么,不给什么。斯大林对周总理说:你恐怕不能久等。

周总理回答:我们来时,预定我和陈云9月中旬就回去,李富春和一部分同志可以留下。

斯大林对五年计划只作了一般的了解,而把整个制订计划的具体工作分配到他们的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由双方工作人员直接接洽,具体地、面对面地研究。

周总理把我国代表团工作人员按业务性质、工作关系相应地分成若干个组,让他们分头同苏方各有关部门直接接洽,开展工作。这样做,可以使周恩来、陈云、李富春超脱一些,以便有更多的时间考虑和同代表团各组分别研究解决一些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

对口谈判,绝非易事,尽管苏方领导人很支持这项工作,但是要他们各部委负责人在百忙中指定和抽调出人员专门为我们的事花费精力来考虑、谋划、运筹、出主意,具体办事的人员就表现出了极大的难色。据悉,那些工作人员一怕耽误自己的本身业务工作;二怕不了解中国情况而办错了事;三怕对双方都要负一种力不从心的责任,甚至因不了解情况,掌握不准问题,出了岔子,将来自己会受到批评。后来,经过相当的周折、交涉,才逐渐按系统接上对口关系。

在完成这段安排组织工作中,恩来同志真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地对每一个组、一项一项地分别进行了安排、指导和帮助。各组的工作人员共有一二百之多,这些就够应付的了,再加上有代表团到欧洲、苏联访问,路过莫斯科也要向总理汇报请示。总理从早到晚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每天都是半夜一两点后才休息,但他还觉得比在国内轻松些。他精力充沛,我们几个人都熬不过他一个人。我只负责他和苏联政府谈判一事。他和各组谈话及安排由马列等其他人负责。

同时,周恩来、陈云、李富春、张闻天、粟裕等直接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米高扬、维辛斯基、库米金于8月21日、8月27日、9月1日会谈了三次,具体地讨论了:(一)延长旅顺口海军基地使用期问题。(二)中蒙铁路的修建问题。(三)中苏缔结关于苏联援助中国种植和割制橡胶的协定问题。

9月16日晚,在克里姆林宫,中苏双方签订《关于橡胶技术合作协定》,交换了《关于延长共同使用中国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期限的换文》和通过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公告》。同时签订中苏蒙《关于组织铁路联运的协定》。随后,斯大林欢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和以泽登巴尔为首的蒙古政府代表团。

关于中长铁路的公告宣布:1952年12月31日苏联政府将中长铁路移交我国。

关于橡胶协定,应多讲几句。因为帝国主义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禁运,像橡胶、钨、锑、锡、钼、铝、锌等战略物资都在禁运之列。我国均产这些稀有金属,建国后,自然只卖给苏联。并代苏到斯里兰卡购买橡胶,以解决苏联的燃眉之急。 [2] 由此促进我国和斯里兰卡建交,而相互成为友好国家。

斯大林在世时,非常关心在我国南部气候适宜的地区种植橡胶的问题。他曾多次询问在我国广东省、海南岛等亚热带沿海地区能否种植橡胶。

有一次,周总理告诉斯大林,从南洋回国的一些华侨带回了一些橡胶树种,在海南岛试种成功,但橡胶树数量少、产量低;当然,那都是私人经营的,如果由国家着手发展种植,情况会大不相同的。

后来,斯大林曾数次建议我国或单独,或同苏联合作在海南岛和广东南部地区试种橡胶树,逐步扩建成橡胶园,并设法推广。斯大林把橡胶称为植物排泄出来的液体金子,它对发展各项现代工业,尤其是对军事工业,具有极为重要的、不可取代的作用。他还说,帝国主义在橡胶问题上卡他们,对他们搞封锁。他希望我们自己培植,能扩种多少就扩种多少,以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根据斯大林的建议,我国于1951年8月做了一个计划,随后在广州召开干部会议,专门研究扩大种胶面积,建立国营橡胶园及苗圃。苏联也派了专家参加这一工作。

1954年,赫鲁晓夫等参加我国国庆五周年庆典之后,专程到广东参观了橡胶园,橡胶树的长势可观,已有小孩子的拳头粗,个别的有成年人的拳头壮了。赫鲁晓夫钻进胶树林里看了一会儿,正想发表什么意见,但被这样一句话挡了回去:“这恐怕是你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橡胶园吧!”他便不再作声了。


周总理组织安排制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总理参观斯大林格勒及列宁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