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章

  下载全书

【题解】

本章指出,如果君主遵循大道,将会惠及包括君主在内的所有人,然而安逸生活往往会绊住君主寻求大道的脚步。希望过上安逸生活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处理不好,安逸的生活会成为君主学习大道、皈依大道的障碍。本章虽然是针对君主而言,但也适用于普通民众。

【原文】

执大象①,天下往②,往而不害,安平泰③。乐与饵,过客止④。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⑤,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⑥。

【注释】

①执大象:掌握了大道。执,掌握。大象,最大的形象,指大道。

②往:依归,归附。

③安平泰:三字同义,都是太平安乐的意思。泰,安泰。

④乐与饵(ěr),过客止:人们本来是要归向“大象”、遵循大道的,但往往受到各种享乐生活的引诱,半途而废。乐与饵,音乐与美食。这里泛指各种生活享受。饵,糕饼。这里泛指美食。过客,过路人。这里指归往“大象”的人。“乐与饵,过客止”的实例见“解读”。

⑤不足:不能,无法。

⑥既:尽,完。大道是规律,而规律是无法用完的。一条规律,一人可用,十人可用,千万人也可用,而且用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往往不被珍惜。

【译文】

如果君主掌握了大道,天下人都会归附于他,归附他不会有任何害处,都能过上太平安乐的好生活。然而由于贪图诸如音乐美食等各种安逸的事物,往往会使那些皈依大道的人半途而废。大道这种事物说出来,淡淡的没有任何味道,看它又看不见,听它又听不到,用它却用不完。

【解读】

关于“乐与饵,过客止”的情况,我们举晋文公重耳当君主前的事例。

由于晋献公后妻骊姬想让自己的儿子替代太子申生继承君位,使晋国发生了严重内乱,申生被迫自杀后,其弟重耳也受到连累,只得带着舅舅子犯等人流亡国外,目的是要争取各国的支持,以便自己能够回国当君主。我们看他逃亡到齐国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重耳流亡到齐国,本想借齐国的力量回国争位,但当他因为有了一个妻子和几十匹马的家产,就贪图安逸日子,不想离开齐国了,自然也就不再追求什么政治理想了。最后,妻子和舅舅只好合谋把他灌醉,然后放在车上,把他拉离了安乐窝。然而重耳醒后,还十分生气,拿起武器追杀舅舅。重耳后来回国继位,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一个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尚且如此,更何况一般人!


三十四章三十六章

三十五章|上篇 道经|道德经(老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