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章

  下载全书

【题解】

本章用“无有入无间”这一自然现象,再次强调“无”的重要性,以此来印证自己所倡导的“不言之教”“无为”等原则的正确性。

【原文】

天下之至柔①,驰骋天下之至坚②,无有入无间③。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④,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⑤。

【注释】

①至柔:最柔和的。一般注者认为“至柔”指水,根据下文“无有”一词,我们认为应指空间。空间的阻力比水更小,因此说是“至柔”。

②驰骋(chěng):奔驰。引申为存在。至坚:最坚硬的物体。如金属、石头之类。

③无有入无间: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无有,什么也没有,即空间。《庄子·知北游》:“光曜问乎无有。”“光曜”指光明,“无有”指空间。无间,看似没有间隙的东西,即物体。任何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中都会存在着大小不等的空间,因此说“无有入无间”。憨山德清《老子道德经解》:“若以有入有,即相触而有间;若以空入有,则细无不入。如虚空遍入一切有形,即纤尘芒芴,无所不入,以其虚也。”

④不言之教:不用语言的教育。详见本书第二章的“注释”及“解读”。

⑤希及之:很少能比得上这些原则。希,同“稀”。少。及,赶上,比得上。之,代指“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译文】

天下最柔和的东西,能够存在于最坚硬的东西里,虚无的空间可以存在于看似没有间隙的坚固物体之中。我从这里认识到清静无为的好处。不用语言的教育,清静无为的好处,天下很少有比得上这些原则的。

【解读】

本章又一次清楚地表明老子的政治主张是对自然规律的效法。这种效法,有些颇具合理性,但也有一些较为生硬、机械,从“无有入无间”推理出“无为之益”就显得不那么顺理成章。像这样的推理,在《老子》一书中还不少,如第七章中从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这一自然现象推理出圣人“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处世方法,第七十六章中从“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推理出“兵强则灭”这一用兵原则。由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现象有相通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所以老子的这些推理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不太正确的一面。


四十二章四十四章

四十三章|下篇 德经|道德经(老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