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章

  下载全书

【题解】

本章主要是提醒君主一定要虚心谦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民众支持。老子接着把这一原则重点运用于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要求大、小国家相互谦让,这对于维持社会稳定与和平无疑大有裨益。

【原文】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①;天下之牝②,牝常以静胜牡③,以静为下④。

故大国以下小国⑤,则取小国⑥;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⑦。故或下以取⑧,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⑨,小国不过欲入事人⑩。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⑪。

【注释】

①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大国应该像大海一样居于百川的下游,这样天下民众就会归附于它。下流,下游。交,交汇,归附。下游地势低,所以天下的水都流向这里。比喻大国态度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拥戴。

②天下之牝(pìn):还应该像雌性动物那样居于天下最柔和的状态。牝,雌性的鸟兽。雌性多柔,因此这里的“牝”含有柔弱的意思。

③以:凭借。牡:雄性鸟兽。

④以静为下:因为文静性格也是一种谦下的表现。以,因为。关于谦下的益处,详见“解读”。

⑤以下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以,用。

⑥则取小国:就能够取得小国的拥戴。

⑦则取大国:就能够取得大国的庇护。

⑧或:不定代词。根据上下文,这一个“或”代指大国,下一句的“或”代指小国。以:而。

⑨兼畜:兼并占有。此处指得到他国的拥戴,就像春秋五霸那样,得到各小国的拥戴。

⑩入事人:事奉别人以求得到庇护。

⑪大者宜为下: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宜,应该。吴澄《道德经注》说,强调“大者宜为下”的原因是:“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为下’。”意思是,小国实力弱小,不得不谦下;而大国最容易傲慢,所以要特别予以提醒。

【译文】

大国应该像大海一样居于百川的下游,这样天下民众就会归附于它;还应该像雌性动物那样居于天下最柔和的状态,雌性动物总是凭着文静的性格战胜雄性动物,因为文静的性格也是一种谦下的表现。

因此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小国,就能够取得小国的拥戴;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去对待大国,就能够取得大国的庇护。因此有的谦下能够取得别人的拥戴,有的谦下能够取得别人的庇护。大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拥戴,小国不过是想得到别人的庇护,如果大国、小国都能做到谦下,那么它们就能各自满足各自的需求。不过大国更应该注意谦下。

【解读】

本章通过对大国与小国之间关系的描写,重点阐述“谦下”的好处。关于“谦下”的好处,《周易·谦卦·彖》有一个哲学化的总结: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上天的运行规律是减少盈满(傲慢)的而去补益谦虚的,大地的运行规律是改变盈满的而去补充谦虚的,鬼神的行事原则是损害盈满的而去赐福谦虚的,人们的行事原则是讨厌盈满的而去喜欢谦虚的。有了谦虚的品德,处于高位会更加昌盛繁荣;处于低下的位置,别人也无法在品质方面超越他,君子应该终身谦虚。后来,人们把《周易》的这一思想总结为“一谦而四益”(《汉书·艺文志》),意思是,一个人一旦做到谦虚,天、地、鬼神、人四者都会赐福于他。


六十章六十二章

六十一章|下篇 德经|道德经(老子)|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