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浮生六记 - (清)沈复 >
- 卷四 浪游记快
游高义园
【原文】
明晨,云客谓众曰:“此地有无隐庵,极幽僻,君等有到过者否?”
咸对曰:“无论未到,并未尝闻也。”
竹逸曰:“无隐四面皆山,其地甚僻,僧不能久居。向年曾一至,已坍废。自尺木彭居士重修后,未尝往焉,今犹依稀识之。如欲往游,请为前导。”
忆香曰:“枵腹去耶?”
竹逸笑曰:“已备素面矣,再令道人携酒榼相从也。”
面毕,步行而往。过高义园,云客欲往白云精舍。入门就坐,一僧徐步出,向云客拱手曰:“违教两月,城中有何新闻?抚军在辕否?”忆香忽起曰:“秃!”拂袖径出。余与星灿忍笑随之。云客、竹逸酬答数语,亦辞出。
高义园即范文正公墓,白云精舍在其旁。一轩面壁,上悬藤萝,下凿一潭,广丈许,一泓清碧,有金鳞游泳其中,名曰“钵盂泉”。竹炉茶灶,位置极幽。轩后于万绿丛中,可瞰范园之概。惜衲子俗,不堪久坐耳。
是时,由上沙村过鸡笼山,即余与鸿干登高处也。风物依然,鸿干已死,不胜今昔之感。正惆怅间,忽流泉阻路,不得进,有三五村童掘菌子于乱草中,探头而笑,似讶多人之至此者。询以无隐路,对曰:“前途水大不可行,请返数武,南有小径,度岭可达。”
【译文】
第二天早晨,吴云客对众人说:“此地有个无隐庵,极为幽雅僻静,你们有谁到过没有?”
大家回复:“不要说没有去过,即便连听都不曾听过。”
竹逸和尚说:“无隐庵四面皆山,位置甚为偏僻,僧人多不能长久居住。有一年我曾去过一次,庵殿已经坍废。自从尺木彭居士重修之后,还没有去过。现在依稀记得路途,大家如欲前往游览,愿为诸位做向导。”
忆香说:“饿着肚子去吗?”
竹逸和尚笑着说:“已经备好了素面。再让一位居士携带酒具跟随即可。”
大家吃过素面,步行而往。经过高义园,吴云客想去白云精舍。到了精舍就座后,一位僧人缓步出来,向云客拱手问询:“两个月不见教诲,城中有什么新闻?抚军还在军营否?”忆香忽然起身说了一声:“秃!”然后拂袖而去。我与星灿强忍笑意随后而出。云客、竹逸和尚与那僧人寒暄了几句,也告辞而出。
高义园即是范文正公之墓,白云精舍就在旁边。有一间轩室面朝石壁,上面悬挂着藤萝,下面凿有一个水潭,一丈多宽,只见一泓清碧,金鱼游泳其中。此处名为钵盂潭。他们用竹炉煮茶,位置极为幽僻。轩室后面可以看到万丛绿意中的范园概貌。可惜僧人俗气,我们不能忍受久坐。
这时,从上沙村过鸡笼山,即是我与鸿干登高之处。风物依如往昔,鸿干却已不在,顿生不胜今夕之感。正惆怅之时,忽然被泉流阻拦了去路,不能继续前行。有三五个村童在乱草中挖掘菌菇,他们探头探脑地看着我们笑着,似乎在惊讶为什么这么多人到了这里。问他们去无隐庵的路,答说:“前面水势很大,不能行走。你们返回几步,南面有条小路,翻过山岭就到了。”
【注释】
无隐庵:又名无隐禅院,位于苏州天平山西南的天马山麓,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乾隆初年,唯然和尚于此血书《华严经》八十一卷。并以芍药牡丹品种之繁,名闻苏州。寺院经历坎坷,历代屡坍复建。后毁于动乱,现余断壁残基。
尺木彭居士(1740-1796):彭绍升,法名际清,字允初,号尺木,长洲(今苏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进士及第,于佛学颇多论述。曾与清代诗人袁枚有书信往来,纵谈佛学与人性。
抚军:巡抚的别称。主管一省军政、民政。
辕:官署、衙署。军营、官署的外门。
盂泉:又名白云泉,位于苏州天平山。此泉由竹筒引至云泉精舍石壁下,以陶钵盛积,故名。清泉、怪石、红枫,并称天平山三绝。
钵鸡笼山:位于苏州虎丘区通安镇域内,山峰清秀,主峰仅百米。因形似鸡笼,故名。
菌子:野生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