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一
通有第三
【题解】
汉家实行均输政策的宗旨,是通过国家行政力量统管全国物资,用来调剂有无,实现物资的有效配置。本篇围绕货物要不要流通、要不要调剂有无的问题展开辩论。大夫认为货物流通有利于财富增殖,他从五行配五方的角度,说明均衡有无、流通万物是天地之道,进而又征引孔子关于俭不中礼的言论,说明一味节俭并不是正确的方法。文学则恪守以农为本的信念,主张“王者禁溢利,节漏费。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大夫强调的是货物流通带来的利益,而文学则更多地看到了工商业活动所带来的奢靡风气;前者否定力耕,显然对农业之本不利;而后者反对货物流通,则显然有闭关锁国之嫌。
【原文】
大夫曰:“燕之涿、蓟¹,赵之邯郸²,魏之温、轵³,韩之荥阳⁴,齐之临淄⁵,楚之宛、陈⁶,郑之阳翟⁷,三川之二周⁸,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非有助之耕其野而田其地者也⁹,居五诸之冲,跨街衢之路也¹⁰。故物丰者民衍¹¹,宅近市者家富。富在术数¹²,不在劳身;利在势居¹³,不在力耕也。”
【注释】
¹燕:西周诸侯国,辖地在今北京、天津一带。涿:地名,原燕国都市,在今河北涿州。蓟:春秋战国燕国首都,在今北京大兴西南。
²赵:战国诸侯国,辖地在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中部和陕西东北隅。邯郸:地名,战国赵国首都,在今河北邯郸。
³魏:战国诸侯国,辖地在今河南北部、山西西南部。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轵(zhì):地名,在今河南济源。
⁴韩:战国诸侯国,辖地在今陕西东部、河南西北部。荥(xínɡ)阳:地名,原韩国都市,在今河南荥阳。
⁵齐:西周诸侯国,辖地在今山东北部、河南西南部。临淄:齐国都城,在今山东临淄。
⁶楚:西周诸侯国,全盛期的楚国辖地主要在湖北、湖南及豫、皖、江、浙部分地区。宛:地名,在今河南南阳。陈:本为西周诸侯国,后被楚所灭,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宛、陈,原作“宛丘”,据王先谦说校改。
⁷郑:西周诸侯国,在今河南中部一带。阳翟(dí):地名,在今河南禹州。
⁸三川:伊水、洛水、黄河。二周:指战国时期的西周和东周,治所分别在河南洛阳西和巩县。
⁹田:用做动词,种植。
¹⁰居五诸之冲,跨街衢(qú)之路也:原作“居五诸侯之衢,跨街冲之路也”,据陈遵默、王利器说校改。五诸,即五都,汉代五都指洛阳、邯郸、临淄、宛城、成都。冲,交通要道。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¹¹民衍:民众富裕。
¹²术数:筹划。
¹³势居:地势优越。
【译文】
大夫说:“燕地的涿和蓟,赵地的邯郸,魏地的温和轵,韩地的荥阳,齐地的临淄,楚地的宛和陈,郑地的阳翟,伊水、洛水、黄河流域的东周西周,富裕冠于海内,都是天下有名都市,它们并不是借助于耕种田地而致富,而是居于五大都市的要道,处于交通枢纽之上。因此物产丰富的地方民众富有,住宅靠近都市的家庭富裕。致富在于筹划,不在于亲身劳动;获利在于地势优越,不在于努力耕作。”
【原文】
文学曰:“荆、扬南有桂林之饶¹,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²,右蜀、汉之材³,伐木而树谷⁴,燔莱而播粟⁵,火耕而水耨⁶,地广而饶财;然民鮆窳偷生⁷,好衣甘食,虽白屋草庐⁸,歌讴鼓琴,日给月单⁹,朝歌暮戚¹⁰。赵、中山带大河¹¹,纂四通神衢¹²,当天下之蹊¹³,商贾错于路¹⁴,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¹⁵,田畴不修¹⁶,男女矜饰¹⁷,家无斗筲¹⁸,鸣琴在室。是以楚、赵之民,均贫而寡富。宋、卫、韩、梁¹⁹,好本稼穑,编户齐民²⁰,无不家衍人给²¹。故利在自惜²²,不在势居街衢;富在俭力趣时²³,不在岁司羽鸠也²⁴。”
【注释】
¹扬:原作“阳”,据王利器说校改。
²陵阳:在今安徽铜陵一带。金:黄铜。
³蜀:指西汉时的蜀郡,在今四川北部。汉:汉中郡,在今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
⁴树谷:种植庄稼。
⁵燔(fán)莱:焚烧荒草。播粟:播种庄稼。
⁶火耕:古代开荒种地,先放火烧尽柴草,而后耕作播种。水耨(nòu):古代一种除草方法,放水将草沤烂。
⁷然民:原作“然后”,据王利器说校改。鮆窳(jì yǔ):懒惰。
⁸白屋草庐:白茅草屋。
⁹日给月单:过得了一天,过不了一个月,即月光族。给,丰足。单,通“殚”,尽。
¹⁰朝歌暮戚:早上唱歌,晚上忧愁。
¹¹中山:汉中山国,在今河北定县。带大河:以黄河为带,即靠近黄河。
¹²纂(zuàn)四通神衢:汇合四通八达的要冲。纂,汇合,连接。
¹³蹊(xī):道路。
¹⁴错:交叉来往。
¹⁵侈靡:奢侈浪费。
¹⁶田畴:田地。修:整治。
¹⁷矜饰:讲究修饰打扮。
¹⁸家无斗筲(shāo):家中连一斗或一筲的粮食都没有。筲,古代盛饭或装粮食的竹器。
¹⁹宋:西周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以东至江苏铜山县以西一带。卫:西周诸侯国,今河南濮阳一带。梁:春秋时期和汉代均有梁国。春秋梁国故址在今陕西韩城,后被秦国所灭。汉代梁国辖地包括今河南商丘和安徽北部地区、山东西南部分地区。战国魏国亦称梁。此处应指汉代梁国。
²⁰编户:编入户口册内的人。齐民:平民。
²¹衍:富裕。
²²自惜:自我珍惜。
²³趣:通“趋”。
²⁴岁司:管理农时。羽鸠:周时征收羽、鸠两种赋税的官吏名,此处指聚敛。
【译文】
文学说:“荆州、扬州南有桂林的丰饶,内有长江、湖泊的利益,左边有铜陵的黄铜,右边有蜀、汉的木材,砍伐树木,种植庄稼,焚烧草木,播种五谷,以火耕地,以水耨草,土地广阔,财富丰饶。但民众懒惰偷生,喜欢鲜衣美食,即使住在在白茅草屋里,也要歌唱弹琴,过得了一天,过不了一个月,早上唱歌,晚上忧愁。赵地和中山靠近黄河,汇合四通八达的要冲,是天下人必经之路,商贾在路上交叉往来,诸侯交接于道路。然而民众过分喜欢经商,奢侈浪费,不愿务农,田地不整治,男女讲究修饰打扮,家中即使没有一斗一筲余粮,仍然在家弹琴作乐。所以楚地、赵地民众,大都贫穷而少有富人。宋、卫、韩、梁四地,爱好农耕,凡编入户籍的平民,无不是家家富裕,人人丰足。因此获利在于自我珍惜,不在于地处街道要冲;致富在于节俭,努力按时耕种,不在于每年派官吏从事于羽鸠赋税的征收。”
【原文】
大夫曰:“五行¹:东方木²,而丹、章有金铜之山³;南方火,而交趾有大海之川⁴;西方金,而蜀、陇有名材之林;北方水,而幽都有积沙之地⁵。此天地所以均有无而通万物也⁶。今吴、越之竹⁷,隋、唐之材⁸,不可胜用,而曹、卫、梁、宋⁹,采棺转尸¹⁰;江、湖之鱼,莱、黄之鲐¹¹,不可胜食,而邹、鲁、周、韩¹²,藜藿蔬食¹³。天地之利无不赡¹⁴,而山海之货无不富也;然百姓匮乏,财用不足,多寡不调,而天下财不散也¹⁵。”
【注释】
¹五行:金、木、水、火、土。
²东方木:战国秦汉五行家将五行与东南西北中相配一东方木,西方金,南方火,北方水,中央土。
³丹:丹阳郡,在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地区。章:章山,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北。
⁴交趾:汉郡名,在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地区。大海之川:即南海。
⁵幽都:幽州,在今河北北部、山东半岛及辽宁等地。积沙之地:指沙漠。
⁶均:平均。通:流通。
⁷吴:西周诸侯国,在今长江下游一带。越:夏商周古国,在今浙江一带。
⁸隋:通“随”,春秋诸侯国,在今湖北随州南。唐:春秋诸侯国,在今河南唐河。一说,在今湖北唐城。
⁹曹:西周诸侯国,在今山东曹县。卫:西周诸侯国,在今河南滑县。梁:春秋诸侯国,在今陕西韩城。宋:西周诸侯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山东、江苏、安徽部分地区。
¹⁰采棺:用柞木制作的简陋棺材。转尸:抛弃尸体。
¹¹莱:西周诸侯国,在今山东龙口东南。黄:在今山东黄县。鲐(tái):一种海鱼。
¹²邹:西周诸侯国,在今山东邹县。鲁:周公封国,今山东西南。周:夏商古国,今陕西岐山县。
¹³藜:一种野菜。藿(huò):豆叶。
¹⁴赡:丰足,丰富。
¹⁵散:疏散。
【译文】
大夫说:“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东方属木,而丹阳、章山却有金铜矿山;南方属火,而交趾郡却有浩瀚的南海;西方属金,而蜀郡、陇西郡却有名贵木材树林;北方属水,而幽州却有沙漠。这些都是天地用来平均有无而流通万物的。如今吴地、越地的竹子,随地、唐地的木材,多得用不完,而曹地、卫地、梁地、宋地,却用柞木做简陋棺材,有的甚至抛弃尸体;长江、湖泊的鱼类,莱地、黄地的鲐鱼,多得吃不完,而邹地、鲁地、周地、韩地,却以藜藿野菜和蔬菜为食。天地的财利无不丰足,山林河海的货物无不丰富;然而老百姓生活匮乏,财用不足,这是财物多少的分布不均匀,天下财物没有疏散的缘故。”
【原文】
文学曰:“古者,采椽不斫¹,茅茨不翦²,衣布褐³,饭土硎⁴,铸金为⁵,埏埴为器⁶,工不造奇巧⁷,世不宝不可衣食之物⁸,各安其居,乐其俗,甘其食,便其器。是以远方之物不交,而昆山之玉不至。今世俗坏而竞于淫靡⁹,女极纤微¹⁰,工极技巧¹¹,雕素朴而尚珍怪¹²,钻山石而求金银¹³,没深渊求珠玑¹⁴,设机陷求犀象¹⁵,张网罗求翡翠¹⁶,求蛮、貉之物以眩中国¹⁷,徙邛、筰之货¹⁸,致之东海¹⁹,交万里之财,旷日费功²⁰,无益于用。是以褐夫匹妇²¹,劳罢力屈²²,而衣食不足也。故王者禁溢利²³,节漏费²⁴。溢利禁则反本,漏费节则民用给。是以生无乏资,死无转尸也。”
【注释】
¹采:同“棌”,栎木。椽(chuán):屋上承接瓦的木条。斫(zhuó):砍削,雕饰。
²茅:茅草。原作“屋”,据王利器说校改。茨:用茅草盖屋顶。翦:同“剪”,修剪整齐。
³褐:粗布短衣。
⁴饭:用做动词,吃饭。土硎(xínɡ):土做的饮食器具,即陶碗。
⁵金:金属,指铜铁。:同“锄”。
⁶埏埴(shān zhí)为器:糅合泥土来制作饮食器具。埏埴,糅合泥土。
⁷奇巧:奇异怪巧。
⁸宝:此处用作动词,以……为宝。
⁹淫靡:奢侈浪费。
¹⁰女极纤微:妇女手工制品要求极其精细。
¹¹工极技巧:工匠制品要求极其奇巧。
¹²雕素朴:雕琢素朴的东西。尚珍怪:崇尚珍奇怪物。
¹³钻山石:开山凿石,指采掘金属矿产。
¹⁴没深渊:潜入深水。
¹⁵设机陷:设置捕捉动物的机关陷阱。犀:犀牛。象:大象。
¹⁶翡翠:一种珍贵的鸟,羽毛可做装饰品。
¹⁷蛮:南蛮,指南方少数民族。貉(mò):同“貊”,指东北少数民族。眩(xuàn):迷乱。
¹⁸邛(qiónɡ):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国名,在今四川西昌东南。筰(zuó):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在今四川汉源县东南。
¹⁹东海:泛指东部靠海地区。
²⁰旷日:耽误时日。
²¹褐夫:穿粗布衣的丈夫,此指普通平民。褐,原作“揭”,据王利器说校改。
²²罢:同“疲”。力屈:力竭。
²³溢利:暴利。
²⁴漏费:不必要的费用。
【译文】
文学说:“古时候,栎木椽子不用砍削,茅草盖屋不用修剪,穿的是粗布衣,吃饭用的是陶碗,把铜铁铸成锄头,糅合泥土成为器具,工匠不制造奇异怪巧的制品,世人不以不能吃穿的东西为宝,人人都安心住在自己居住的地方,喜欢当地风俗,甜美地吃着自己的食物,习惯使用自己的器具。所以远方的货物不去交易,昆仑山的宝玉也运不到。如今世俗败坏,竞相奢侈浪费,妇女手工制品要求极其精细,工匠制品要求极其奇巧,雕琢素朴的东西,崇尚珍奇怪物,开山凿石来寻找金银,潜入深水来寻求珠玑,设置机关陷阱来捕捉犀牛大象,张设网罗来猎捕翡翠,寻求边远蛮荒地区的宝物来迷乱中国,转运邛、筰的货物,到达东边沿海地区,交流万里之外的财物,耽误时日,耗费功效,无益于实用。所以平民夫妇,忙得精疲力竭,却衣食不足。因此君王禁止暴利,节约不必要的费用。暴利被禁止就会返回农业根本,不必要的费用被节约下来,就会民用充足。所以活着的时候不乏资财,死后也不会被抛尸荒野。”
【原文】
大夫曰:“古者,宫室有度¹,舆服以庸²;采椽茅茨,非先生之制也³。君子节奢刺俭,俭则固⁴。昔孙叔敖相楚⁵,妻不衣帛⁶,马不秣粟⁷。孔子曰:‘不可,大俭极下。’⁸此《蟋蟀》所为作也⁹。《管子》曰¹⁰:‘不饰宫室,则材木不可胜用,不充庖厨¹¹,则禽兽不损其寿。无末利¹²,则本业无所出,无黼黻¹³,则女工不施¹⁴。’故工商梓匠¹⁵,邦国之用,器械之备也。自古有之,非独于此。弦高贩牛于周¹⁶,五羖赁车入秦¹⁷,公输子以规矩¹⁸,欧冶以镕铸¹⁹。《语》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²⁰农商交易,以利本末。山居泽处,蓬蒿墝埆²¹,财物流通,有以均之²²。是以多者不独衍²³,少者不独馑²⁴。若各居其处,食其食,则是橘柚不鬻,朐卤之盐不出²⁵,旃罽不市,而吴、唐之材不用也。”
【注释】
¹度:等级制度。
²舆:车马。服:衣冠服饰。庸:功劳。
³先生:疑为“先王”,因“生”与“王”形近而误。
⁴固:粗陋。
⁵孙叔敖:春秋时期楚庄王贤相。
⁶衣帛:穿丝帛衣服。
⁷秣粟:喂粮食。秣,喂马。
⁸不可,大俭极下:未见出处。大,同“太”。极下,接近下级,指体现不了等级差别。
⁹《蟋蟀》:《诗经·唐风》中的作品。《毛诗序》:“《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
¹⁰《管子》曰:今本《管子》中没有所引这一节文字。
¹¹充:充实。庖厨:厨房。
¹²末利:指工商业。末,原作“味”,据王先谦说校改。
¹³黼黻(fǔ fú):古代绘绣的具有华美花纹的礼服。
¹⁴不施:无所施展技巧。
¹⁵梓匠:木匠。
¹⁶弦高:春秋时期郑国商人。贩:原作“饭”,据洪颐煊说校改。周:指洛阳。公元前627年,弦高到周地贩牛,路过滑地,遇到前来偷袭的秦军,便一面以郑君使者名义,用十二头牛犒赏秦军,一面派人报告郑君。秦军以为郑国已有防备,只好退兵。
¹⁷五羖(ɡǔ):指百里奚。羖,黑色的公羊。赁(lìn)车:租车。《史记·秦本纪》载:“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穆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穆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穆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穆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穆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
¹⁸公输子:鲁班,战国初年鲁国能工巧匠。规:圆规。矩:量方的曲尺。
¹⁹欧冶:即欧冶子,春秋末期越国人,善于铸剑。
²⁰百工居肆,以致其事:见于《论语·子张》。百工,各种手工艺匠人。肆,手工作坊。
²¹蓬蒿:野草。墝埆(qiāo què):土地贫瘠。
²²均之:均衡。
²³衍:富裕。
²⁴馑(jǐn):同“堇”,缺乏。
²⁵朐(qú):秦县,在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卤:盐卤。一说,卤为汉县,属安定郡,在今甘肃或宁夏回族自治区境内。
【译文】
大夫说:“古时候,宫室有等级制度,车马衣服按照功劳大小而定;栎木椽子和茅草盖屋,并不是先王的制度。君子节制奢侈讥刺俭朴,因为俭朴就会粗陋。从前孙叔敖为楚国令尹,妻子不穿丝帛衣服,马不喂粮。孔子说:‘不可以这样做,太俭朴就与下级分不出等级。’这就是《诗经·唐风·蟋蟀》创作的原因啊。《管子》说:‘不修饰宫室,材木就用不完,不充实厨房,禽兽就不会减少寿命。如果没有工商业,那么农业就无从发展,没有黼黻礼服,那么女工就不能施展技艺。’因此工商木匠,都是对国家有用的人,他们能够提供器械设备。自古以来就有工商匠人,并不是今天才有的。弦高到东周贩牛,五羖大夫百里奚曾受雇租车到秦国经商,公输班凭借圆规曲尺而成为能工巧匠,欧冶子凭借镕铸技术而成为铸剑高手。《论语·子张》说:‘各种工匠居住在作坊,尽力完成他们的工作。’农业与商业交易,有利于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有些人住在山里,或处于湖畔,野草丛生,土地贫瘠,更应该加强财物流通,想办法均衡特产。所以特产多的地方不独自富裕,特产少的地方不独自贫乏。如果各自居住在自己那个地方,吃那个地方的食物,那么有些盛产橘柚的地方就卖不出去,朐县的盐也运不出,毡子地毯都不能上市,吴地、唐地的竹子和木材就没有用了。”
【原文】
文学曰:“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材木不可胜用。田渔以时,鱼肉不可胜食。’¹若则饰宫室²,增台榭³,梓匠斫巨为小,以圆为方,上成云气⁴,下成山林,则材木不足用也。男子去本为末,雕文刻镂,以象禽兽,穷物究变⁵,则谷不足食也。妇女饰微治细⁶,以成文章⁷,极伎尽巧⁸,则丝布不足衣也。庖宰烹杀胎卵⁹,煎炙齐和¹⁰,穷极五味¹¹,则鱼肉不足食也。当今世,非患禽兽不损¹²,材木不胜¹³,患僭侈之无穷也¹⁴;非患无旃罽橘柚,患无狭庐糠糟也¹⁵。”
【注释】
¹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蚕麻以时,布帛不可胜衣也。斧斤以时,材木不可胜用。田渔以时,鱼肉不可胜食:见于《孟子·梁惠王上》。按,“以时”之下原有“入”字,据王利器说校删。
²若则:如果。
³台榭(xiè):亭台上的房屋。
⁴云气:指宫室台榭上雕刻的云彩花纹。
⁵穷物究变:雕刻时穷尽事物变化。
⁶饰微治细:刺绣精细。
⁷文章:花纹。
⁸伎:通“技”。
⁹胎卵:兽胎蛋卵。
¹⁰灸:烧烤。齐和:以五味调和。齐,同“剂”。
¹¹五味:酸、苦、甘、辛、咸。
¹²损:减少寿命。
¹³不胜:用不尽。
¹⁴僭(jiàn)侈:僭越奢侈。
¹⁵狭庐:狭小的茅屋。
【译文】
文学说:“孟子说过:‘不违农时,谷子就吃不完。蚕麻按时养织,粗布丝帛就穿不完。斧斤按时节进山砍伐,材木就用不完。按照时节打猎捕鱼,鱼肉就吃不完。’如果无休无止地修饰宫室,增建亭台楼榭,木匠把大木料砍成小木料,把圆木砍为方木,上面雕刻云气,下面雕刻山林,那么材木就不够用。男子弃农经商,雕刻镂画,描摹禽兽,穷尽事物变化,那么谷子就不够吃。妇女刺绣精细,构成花纹,极尽技巧,那么丝帛粗布就不够穿。厨师烹杀兽胎蛋卵,煎烤调和,穷尽酸、苦、甘、辛、咸五味,那么鱼肉就不够吃。当今之世,不怕禽兽不减少,材木用不完,而是怕僭越、奢侈之风无穷无尽;不怕没有毡子、毛毯、橘子、柚子,而是怕没有狭小的茅屋和糠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