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九
繇役第四十九
【题解】
本篇题为“徭役”,其实文中也涉及兵役。汉武帝外伐四夷,不可避免地要征发大量民众从事兵役和徭役。大夫认为,自古以来,明君圣王都要从事征伐和防御。他特别指出,不仅民众要为战争付出劳苦,就是汉武帝本人为了战争也拿出皇家经费,解下车舆上的骖马,减少音乐娱乐,降低伙食标准,来赈济贫困,补给边疆费用。文学主张汉家应该实行文治,不要炫耀武功,因为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痛苦。
【原文】
大夫曰:“屠者解分中理¹,可横以手而离也²;至其抽筋凿骨³,非行金斧不能决⁴。圣主循性而化,有不从者,亦将举兵而征之,是以汤诛葛伯⁵,文王诛犬夷⁶。及后戎、狄猾夏⁷,中国不宁,周宣王、仲山甫式遏寇虐⁸。《诗》云:‘薄伐猃狁,至于太原。’⁹‘出车彭彭,城彼朔方。’¹⁰自古明王不能无征伐而服不义,不能无城垒而御强暴也。”
【注释】
¹解分:解割肉骨。中理:合于腠理。
²横:旁侧。离:分离,指撕开。
³凿骨:砍断骨头。
⁴金斧:金属刀斧。马非百说,“金”当为“斤”,其说较长。决:解决。
⁵汤诛葛伯:《孟子·梁惠王下》载孟子引《书》曰:“汤一征,自葛始。”葛,古国名,在今河南兰考东北。
⁶文王诛犬夷:《史记·周本纪》载:“明年,伐犬戎。”
⁷猾:乱。夏:指中原诸侯国。
⁸周宣王:姬姓,名静,西周第十一任君主,曾派兵征讨四夷并取得胜利,史称“宣王中兴”。仲山甫:周宣王卿士,辅佐宣王理政,《诗经·大雅·烝民》歌颂他的事迹。式:语助词。遏:制止。寇虐:侵扰。
⁹薄伐猃狁(xiǎn yǔn),至于太原:见于《诗经·小雅·六月》。薄,语助词。猃狁,古代族名,又叫犬戎,活动于陕甘一带。
¹⁰出车彭彭,城彼朔方:《诗经·小雅·出车》:“王命南仲,往城于方。出车彭彭,旂旐央央。天子命我,城彼朔方。”大夫从中取其两句。彭彭,兵车行进的声音。城,筑城。朔方,北方。
【译文】
大夫说:“屠夫解割肉骨时只要合于腠理,就可以从旁侧用手撕开;至于抽筋砍骨,不用斧头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圣明君主遵循人性而进行教化,如果有不服从的,也要出兵征伐,所以商汤诛讨葛伯,文王诛讨犬夷。到了后来戎狄扰乱华夏,中国不能安宁,周宣王、仲山甫遏止戎狄侵扰。《诗经·小雅·六月》写道:‘出兵讨伐猃狁,一直打到太原。’《诗经·小雅·出车》说:‘战车出行彭彭,到那北方筑城。’自古以来,英明君王不能不通过征伐而征服不义之人,不能不修筑城垒而防御强暴。”
【原文】
文学曰:“舜执干戚而有苗服¹,文王底德而怀四夷²。《诗》云:‘镐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³普天之下,惟人面之伦⁴,莫不引领而归其义⁵。故画地为境,人莫之犯。子曰:‘白刃可冒,中庸不可入。’⁶至德之谓也。故善攻不待坚甲而克,善守不待渠梁而固⁷。武王之伐殷也,执黄钺,誓牧之野⁸,天下之士莫不愿为之用。既而偃兵⁹,搢笏而朝¹⁰,天下之民莫不愿为之臣。既以义取之,以德守之。秦以力取之,以法守之,本末不得,故亡。夫文犹可长用,而武难久行也。”
【注释】
¹舜执干戚而有苗服:《韩非子·五蠹》:“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有苗,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又称“三苗”。
²底:一本作“宣”。
³镐(hào)京辟雍,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见于《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镐京,西周首都,为周武王所营建,又称西都,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西北。辟雍,西周学宫,为圆形建筑,四周环水。服,服从。
⁴人面:长有人的形状。伦:辈,类。
⁵引领:伸长脖子。
⁶白刃可冒,中庸不可入:见于《礼记·中庸》。冒,冒犯。入,侵入。
⁷渠:沟渠,护城河。梁:堤,工事。
⁸誓牧之野:在牧野誓师,《尚书·牧誓》记载了周武王的誓词。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
⁹偃兵:休兵。《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伐纣之后,“纵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阴;偃干戈,振兵释旅,示天下不复用也”。
¹⁰搢(jìn):插。笏(hù):朝笏,古时君臣朝见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比画或在上面记事,以备遗忘。
【译文】
文学说:“帝舜让人手执盾牌大斧跳武舞而有苗驯服,文王宣示仁德而怀柔四夷。《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说:‘镐京建了辟雍,从西方到东方,从南方到北方,无人想到不服。’普天之下,只要是人类,没有人不伸长脖子而归顺道义。因而只要在地上画个界限,就没有人敢侵犯。孔子说:‘白刀子可以冒犯,但中庸不可侵入。’说的就是最高道德啊。因此善于进攻的人不需要坚固的盔甲而能攻克,善于守卫的人不需要护城沟渠而能固守。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手执黄钺,在牧野誓师,天下士兵没有人不愿为他所用。不久休兵,大臣们插朝笏上朝,天下民众没有人不愿意做他的臣民。周王朝以正义取得政权,以仁德守卫政权。秦王朝以暴力夺取天下,以严刑峻法守卫天下,本末倒置,因而灭亡。文治可以长用,武功难以久行。”
【原文】
大夫曰:“《诗》云:‘猃狁孔炽,我是用戒。’¹‘武夫潢潢,经营四方。’²故守御征伐,所由来久矣。《春秋》大戎未至而豫御之³。故四支强而躬体固⁴,华叶茂而本根据⁵。故饬四境所以安中国也⁶,发戍漕所以审劳佚也⁷。主忧者臣劳,上危者下死⁸。先帝忧百姓不赡,出禁钱⁹,解乘舆骖¹⁰,贬乐损膳¹¹,以赈穷备边费¹²。未见报施之义,而见沮成之理¹³,非所闻也。”
【注释】
¹猃狁孔炽(chì),我是用戒:见于《诗经·小雅·六月》。孔,很。炽,盛。是用,因此。戒,《毛诗》作“急”,紧急。
²武夫潢潢,经营四方:见于《诗经·大雅·江汉》。潢潢,《毛诗》作“洸洸”,威武的样子。
³《春秋》大戎未至而豫御之:此句原作“《春秋》讥戎骊未至豫御之”,据张敦仁说校改。《春秋公羊传·庄公十八年》:“夏,公追戎于济西。此未有言伐者,其言追何?大其为中国追也。此未有伐中国者,则其言为中国追何?大其未至而豫御之也。”豫,通“预”。
⁴支:同“肢”。躬体:身体。
⁵华:花。据:盛。
⁶饬:整治。
⁷发:征发。戍:戍边。漕:漕运。审:仔细考虑。佚:通“逸”。
⁸主忧者臣劳,上危者下死:《国语·越语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⁹禁钱:皇家金钱。
¹⁰解乘舆骖:解下皇帝车舆上的骖马。乘舆,皇帝的车辆。
¹¹贬乐:减少音乐娱乐。损膳:降低伙食标准。
¹²赈穷:赈济贫困。备边费:供给边境费用。
¹³沮成:沮毁成就。
【译文】
大夫说:“《诗经·小雅·六月》写道:‘猃狁气焰很盛,形势因此紧急。’《诗经·大雅·江汉》说:‘武士英勇威武,讨伐四面八方。’因此守御边疆,征伐四夷,由来已久。《春秋》充分肯定戎狄尚未侵犯就事先防御。因而四肢强壮就会身体强健,花叶茂盛就会树大根深。因此整治四境是为了安定中原内地,征发戍边漕运是考虑到一劳永逸。君主忧虑时臣下应该多操劳,在上位者危险,在下位者应该为之献身。已故武帝担忧老百姓不富足,便拿出皇家经费,解下皇帝车舆上的骖马,减少音乐娱乐,降低伙食标准,来赈济贫困,补给边疆费用。没有看到你们表达报答先皇施的意思,反而听到你们发表沮毁先帝成就的歪理,这是我没有听说过的。”
【原文】
文学曰:“周道衰,王迹熄,诸侯争强,大小相凌。是以强国务侵,弱国设备。甲士劳战阵,役于兵革,故君劳而民困苦也。今中国为一统,而方内不安¹,徭役远而外内烦也。古者,无过年之繇²,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³。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⁴。此《杕杜》、《采薇》之所为作也⁵。”
【注释】
¹方内:国内。
²繇:通“徭”,徭役。
³二期:两年。
⁴积痛:马非百说,当为“痛积”。
⁵《杕(dì)杜》:《诗经·唐风》中的诗篇。《毛诗序》:“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采薇》:《诗经·小雅》中的作品。《毛诗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
【译文】
文学说:“西周王道衰微,圣王事迹消亡,诸侯争强称霸,大国欺凌小国。因此强国致力侵犯弱国,弱国设防备战。披甲之士劳于战争,为征战所役使,因而君主辛劳,民众困苦。如今中国成为一统天下,但国内却不安定,因为民众所服徭役的地方很远,境外境内都让人烦心。古时候,没有超过一年的徭役,也没有超过时限的兵役。如今近的徭役有数千里,远的徭役甚至超过万里,历时两年之久。长子不回来,父母就忧愁,妻子就长叹,心里产生愤懑之恨,思念之痛深于骨髓。这就是《诗经·唐风·杕杜》、《诗经·小雅·采薇》创作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