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九
论菑第五十四
【题解】
本篇讨论天人感应学说中的灾异问题。春秋公羊学大师董仲舒以阴阳五行学说来解说《春秋》,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天人感应理论,汉家以这套天人感应学说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在本篇中,大夫向文学提出两个关于天人感应学说的尖锐问题:一是按照五行相胜理论,金得火则死;而按照五行与十二地支相配的学说,金生于火。为什么这两种说法相互矛盾?二是按照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理论,春夏为施行德政的季节,秋冬是实施刑罚的季节,这说明德政与刑罚二者不可偏废,为什么文学只片面强调德政而不谈刑罚?文学对第一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采取了虚晃一枪的敷衍方法。关于第二个问题,文学认为根据天人感应学说,德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刑罚对德政仅起到辅佐作用。
【原文】
大夫曰:“巫祝不可与并祀¹,诸生不可与逐语²,信往疑今,非人自是。夫道古者稽之今³,言远者合之近。日月在天,其征在人,灾异之变,夭寿之期⁴,阴阳之化,四时之叙⁵,水火金木,妖祥之应⁶,鬼神之灵,祭祀之福,日月之行,星辰之纪⁷,曲言之故⁸,何所本始?不知则默,无苟乱耳。”
【注释】
¹巫祝不可与并祀:巫以舞降神,祝向神灵祷告,两者职责不同。
²逐语:相随一起讨论问题。逐,相随。
³稽:考查。
⁴夭:夭折。寿:长寿。
⁵叙:通“序”,顺序。
⁶妖:凶兆。祥:吉兆。
⁷纪:运行轨道,条理。
⁸曲言:片面言论。故:缘故。
【译文】
大夫说:“巫与祝不可以一起参与祭祀,诸位儒生不可以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他们迷信往古圣王,怀疑当今明君,否定他人,自以为是。其实谈论古代的人应该考察当今,探讨远处的人应该合于近处。日月在天上,但它们的征兆却在人间。灾异的变化,短命长寿的期限,阴阳的变化,春夏秋冬四时的顺序,水火金木土运行的终始,凶兆与吉兆的感应,鬼神的灵异,祭祀的福佑,日月的运行,星辰的轨迹,片面言论的缘故,诸如此类,它们的起始在什么地方?如果不知道答案就保持沉默,不要随便扰乱人们的视听。”
【原文】
文学曰:“始江都相董生推言阴阳¹,四时相继,父生之,子养之,母成之,子藏之²。故春生,仁;夏长,德;秋成,义;冬藏,礼³。此四时之序,圣人之所则也⁴。刑不可任以成化⁵,故广德教。言远必考之迩⁶,故内恕以行⁷,是以刑罚若加于己,勤劳若施于身。又安能忍杀其赤子⁸,以事无用⁹,罢弊所恃¹⁰,而达瀛海乎¹¹?盖越人美蠃蚌而简太牢¹²,鄙夫乐咋唶而怪韶濩¹³。故不知味者,以芬香为臭,不知道者,以美言为乱耳。人无夭寿,各以其好恶为命。羿、敖以巧力不得其死¹⁴,智伯以贪狠亡其身¹⁵。天灾之证,祯祥之应¹⁶,犹施与之望报,各以其类及¹⁷。故好行善者,天助以福,符瑞是也。《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¹⁸好行恶者,天报以祸,妖灾是也。《春秋》曰:‘应是而有天灾。’¹⁹周文、武尊贤受谏,敬戒不殆²⁰,纯德上休²¹,神祇相况²²。《诗》云:‘降福穰穰,降福简简。’²³日者阳,阳道明;月者阴,阴道冥²⁴;君尊臣卑之义。故阳光盛于上²⁵,众阴之类消于下²⁶;月望于天²⁷,蚌蛤盛于渊²⁸。故臣不臣,则阴阳不调,日月有变;政教不均²⁹,则水旱不时,螟螣生³⁰。此灾异之应也。四时代叙³¹,而人则其功³²,星列于天,而人象其行³³。常星犹公卿也³⁴,众星犹万民也。列星正则众星齐³⁵,常星乱则众星坠矣。”
【注释】
¹江都相董生推言阴阳:《史记·儒林列传》载:“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江都,即今扬州。董生,董仲舒,为春秋公羊学大师。
²父生之,子养之,母成之,子藏之:《春秋繁露·五行对》载董仲舒曰:“是故父之所生,其子成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
³故春生,仁;夏长,德;秋成,义;冬藏,礼:《春秋繁露·五行对》载董仲舒曰:“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火为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
⁴则:则法。
⁵任:用。化:教化。
⁶迩:近。
⁷恕:推己及人之谓恕。
⁸赤子:初生的婴儿。
⁹无用:指征服北方荒漠之地。
¹⁰罢弊:指人困财乏。罢,同“疲”。所恃:所依靠的人力和财力。
¹¹瀛(yínɡ)海:大海。
¹²美:作动词用,以之为美。简:轻视。太牢:古代祭祀宴会时,牛、羊、豕三牲具备为太牢。蠃,通“螺”。原作“羸”,据王利器说校改。
¹³鄙夫:粗鄙的人。乐:喜欢,爱好。咋唶(zé jiè):大呼小叫。怪:以动词,以之为怪。韶濩(hù):商汤音乐,此处指代高雅音乐。
¹⁴羿、敖以巧力不得其死:《论语·宪问》载南宫括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羿,后羿,古代传说中有穷国君,神箭手。《离骚》:“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敖,通“奡(ào)”,古代传说人物,夏代寒浞之子。巧,原作“功”,据张敦仁说校改。
¹⁵智伯:即荀瑶,春秋末年晋国执政正卿,联合魏、韩二家围攻赵氏。后赵襄子派人策反魏、韩,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伯。贪狠:原作“贪狼”,据王利器说校改。
¹⁶祯祥:吉兆。
¹⁷及:赶上,得到,此处指回报。
¹⁸自天佑之,吉无不利:见于《周易·大有卦》及《系辞上》。
¹⁹应是而有天灾:《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说:“上变古易常,应是而有天灾。”应,感应。是,指人间恶行。
²⁰殆:通“怠”,怠慢,懈怠。
²¹纯德上休:纯粹道德,无上美好。
²²神祇相况:天神地祇赐福。况,通“贶”,赐。
²³降福穰穰,降福简简:见于《诗经·周颂·执竞》。穰穰,众多的样子。简简,盛大的样子。
²⁴冥:昏暗。
²⁵光:原作“先”,据卢文弨说校改。
²⁶消:消灭,消失。
²⁷望:满月,农历每月十五日。
²⁸盛:丰实。
²⁹均:匀,协调。
³⁰螟(mínɡ):一种食禾心的害虫。螣(tè):一种食禾叶的害虫。
³¹代叙:按照顺序更替。叙,通“序”。
³²则:效法。
³³象:取象,模仿。
³⁴常星:恒星。汉文帝名叫刘恒,汉人为避名讳而称“恒”为“常”。
³⁵列星:恒星。
【译文】
文学说:“当初江都国相董仲舒推论阴阳之道,认为春夏秋冬四时相继,它们的关系如同父亲创生,儿子养育,母亲收成,儿子收藏。因此春天萌生,为仁;夏天成长,为德;秋天收获,为义;冬天收藏,为礼。这是自然界四时的顺序,为圣人所效法。刑罚不能用来形成教化,因而要推广道德教化。讨论远方的事情一定要考察近处的事,因此要用推己及人的方法,对他人施加刑罚,就如同对自己施加刑罚,看到民众勤劳,就如同自身勤劳。这样的话,又怎么能忍心杀害赤子般的民众,来从事无用的征伐,耗尽国家所依赖的人力和物力,而将朝廷势力推到大海边呢?南方越人认为螺蚌味美而轻视猪牛羊盛宴,粗鄙的人喜欢大呼小叫而以汤乐韶濩为怪音。因此那些不懂得气味的人,会以芬香为臭味,不知大道的人,以美妙言论为扰乱视听的奇谈。一个人无论短命还是长寿,都会根据他是行善还是为恶决定他的寿命。羿和敖都是因为具有巧力而不得好死,智伯因为贪婪凶狠而自取灭亡。天灾在人间的验证,吉兆在世上的感应,如同施恩得到报答一样,各自按照它们的不同类别而得到回报。因此乐于行善的人,上天会以福报来帮助他,这就是吉祥的符瑞。《周易·大有卦》说:‘上天保佑,只有吉祥,没有不利。’喜欢行恶的人,上天用灾祸来回报他,这就是妖灾。《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曰:‘上天对此产生感应,会有天灾发生。’周文王、周武王尊重贤才,接受劝谏,严肃戒惧,毫不懈怠,他们道德纯粹,无上美好,天神地祇都赐福给他们。《诗经·周颂·执竞》说:‘上天降福很多,天帝降福盛大。’太阳为阳,阳道光明;月亮为阴,阴道黑暗;日月象征着君尊臣卑的意义。因此阳光在天上普照,众多阴类的事物就在地上消亡;天上月儿圆,水中的蚌蛤就会受感应而丰实。因此为臣不尽臣道,那么就会阴阳不调,日月运行就会发生变化;政治教化不协调,就会水旱灾害不时发生,螟螣害虫遍地出现。这就是灾异感应啊。春夏秋冬四时按照顺序更替,人类就效法四时之功,星辰列于上天,人类就模仿它的行动。恒星如同朝廷公卿,众星如同万民。恒星端正,众星就会整齐,恒星混乱,众星就会坠落。”
【原文】
大夫曰:“文学言刚柔之类¹,五胜相代生²。《易》明于阴阳³,《书》长于五行⁴。春生夏长,故火生于寅木⁵,阳类也;秋生冬死,故水生于申金⁶,阴物也。四时五行,迭废迭兴⁷,阴阳异类,水火不同器。金得土而成⁸,得火而死⁹,金生于巳¹⁰,何说何言然乎¹¹?”
【注释】
¹刚柔:阳刚阴柔。
²五胜相代生:即五行相胜,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胜,克。代,替代。
³《易》明于阴阳:《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
⁴《书》长于五行:《尚书·洪范》说:“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⁵火生于寅木:寅属阳木,代表春季,木生火,火代表夏季。
⁶水生于申金:申属阳金,代表秋季,金生水,水代表冬季。
⁷迭:轮换。
⁸金得土而成:土生金。
⁹得火而死:火胜金。
¹⁰金生于巳:代表秋的金生于代表夏的巳。前面说金得土而成,是就五行相生而言;此处说金生于巳,是就五行与十二地支相配而言。按照五行相胜,金得火则死;而按照五行与十二地支相配,金生于巳,巳属于火。前者说火胜金,后者说火生金,这两种说法相互矛盾,故大夫提出疑问。
¹¹然:对,正确。
【译文】
大夫说:“文学谈到阳刚阴柔之类的事,金木水火土五行相胜相生。《周易》长于阴阳学说,《尚书》长于五行学说。春生夏长,因此代表夏季的火生于代表春季的寅木,火属于阳类;秋生冬死,因此代表冬季的水生于代表秋季的申金,水属于阴类。春夏秋冬四时和金木水火土五行,按照顺序交替兴废,阴阳属于异类,水火属于不同事物。金得到土而生成,得到火而死去,而代表秋季的金又生于代表夏季的巳,何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原文】
文学曰:“兵者,凶器也。甲坚兵利,为天下殃。以母制子¹,故能久长。圣人法之,厌而不阳²。《诗》云:‘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³衰世不然。逆天道以快暴心⁴,僵尸血流,以争壤土。牢人之君⁵,灭人之祀,杀人之子,若绝草木,刑者肩靡于道⁶。以己之所恶而施于人。是以国家破灭,身受其殃,秦王是也。”
【注释】
¹母:比喻火,指德。子:比喻金,指兵。
²厌:通“压”。阳:一本作“扬”,发扬,成长。
³载戢(jí)干戈,载橐(tuó)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见于《诗经·周颂·时迈》。载,则。戢,收藏兵器。干,盾。戈,戟。橐,弓韬。懿,美。肆,陈布。时,是,这个。夏,华夏。
⁴快:称快。暴心:残暴之心。
⁵牢:囚禁。
⁶肩靡:形容肩挨肩,一个接一个。靡,通“摩”。
【译文】
文学曰:“兵器是凶器。铠甲坚固,兵器锋利,会成为天下人的祸殃。要用仁德这个根本来抑制兵器,这样政权才能久长。圣人效法这个以母制子的法则,压制兵器而不让它发展。《诗经·周颂·时迈》说:‘把盾戟收藏起来,将弓矢收进弓韬。周王追求的是美德,他要把这美德布于华夏。’衰落世道不是这样。违反天道来使残暴之心快乐,僵尸遍地,血流成河,来争夺土地。囚禁他国的君主,灭绝他人的祭祀,杀死他人的儿子,如同割草伐木一样,受刑的人在路上一个挨一个。将自己所厌恶的事情而施于他人。因此国家破灭,自身遭殃,秦王就是这样的人啊。”
【原文】
大夫曰:“金生于巳,刑罚小加¹,故荠麦夏死²。《易》曰:‘履霜,坚冰至。’³秋始降霜,草木陨零⁴,合冬行诛⁵,万物毕藏。春夏生长,利以行仁。秋冬杀藏⁶,利以施刑。故非其时而树⁷,虽生不成。秋冬行德,是谓逆天道。《月令》⁸:‘凉风至,杀气动,蜻蛚鸣⁹,衣裘成。天子行微刑¹⁰,始貙蒌¹¹,以顺天令¹²。’文学同四时¹³,合阴阳,尚德而除刑。如此,则鹰隼不鸷¹⁴,猛兽不攫,秋不搜狝¹⁵,冬不田狩者也¹⁶。”
【注释】
¹小加:逐渐执行。
²荠麦夏死:《淮南子·地形训》说:“禾春生秋死,菽夏生冬死,麦秋生夏死,荠冬生夏死。”荠,荠菜。麦,麦子。
³履霜,坚冰至:见于《周易·坤卦》。意为踩在霜上,坚冰季节到来。
⁴陨零:凋落。
⁵合冬行诛:入冬后执行死刑。
⁶杀藏:肃杀收藏。
⁷树:种植。
⁸《月令》:《礼记》中的篇章。今本《礼记·月令》无此文。
⁹蜻蛚(liè):蟋蟀。《方言》:“蜻蛚,楚谓之蟋蟀。”
¹⁰微刑:轻微的刑罚。
¹¹貙(chū):虎属猛兽,似狸而大。传说貙常以立秋日杀物祭兽,因此有“貙蒌”之祭。貙蒌,又称“貙刘”、“貙膢”,为立秋祭礼。
¹²天令:自然节令。
¹³文学同四时:“文学”下原有“曰”字,据王利器说校删。同四时,混同四时,指不分季节施行仁德。
¹⁴鹰隼(sǔn):猛禽。鸷:凶猛。
¹⁵搜:本指春天打猎,此处与“狝”构成偏义复词,重点在“狝”上。狝(xiǎn):秋天打猎。
¹⁶田:田“畋”。狩:冬天打猎。
【译文】
大夫说:“代表秋季的金生于代表夏季的巳,此时刑罚逐渐增加,因此荠菜、小麦夏天死亡。《周易·坤卦》说:‘脚踩在霜上,坚冰季节就要到了。’秋天开始降下霜冻,草木凋零,进入冬季就执行死刑,万物全都收藏。万物在春夏季节生长,此时利于施行仁政。万物在秋冬季节肃杀收藏,此时利于施加刑罚。因此不在适当的季节去种植,即使苗儿生出来也不会成长。在秋冬季节施行德政,这叫做违反天道。《礼记·月令》说:‘凉风吹来,杀气萌动,蟋蟀鸣叫,棉衣狐裘制成。天子施行轻微的刑罚,开始秋祭,以此顺应自然节令。’文学混同四时政令,不分阴阳,一味提倡德治而主张废除刑罚。这样的话,鹰隼就变得不凶猛,猛兽不会抓取猎物,秋天不再打猎,冬天不再猎狩。”
【原文】
文学曰:“天道好生恶杀¹,好赏恶罪²。故使阳居于实而宣德施,阴藏于虚而为阳佐辅³。阳刚阴柔,季不能加孟⁴。此天贱冬而贵春,申阳屈阴。故王者南面而听天下,背阴向阳,前德而后刑也。霜雪晚至,五谷犹成。雹雾夏陨⁵,万物皆伤。由此观之:严刑以治国,犹任秋冬以成谷也⁶。故法令者,治恶之具也,而非至治之风也⁷。是以古者,明王茂其德教,而缓其刑罚也。网漏吞舟之鱼,而刑审于绳墨之外⁸,及臻其末⁹,而民莫犯禁也。”
【注释】
¹好生:爱好生长。恶杀:厌恶杀人。
²恶罪:厌恶加罪于人。
³故使阳居于实而宣德施,阴藏于虚而为阳佐辅:董仲舒《天人三策》说:“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长养育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春秋繁露·天道无二》说:“阳之出,常县于前而任岁事;阴之出,常县于后而守空虚。阳之休也,功已成于上,而伏于下。阴之伏也,不得近义而远其处也。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而不好刑如是。”实,指春夏季节万物蓬勃生长。虚,指秋冬季节草木凋零百兽躲藏。
⁴季:排行最后。孟:排行最前。
⁵雾:徐复说,当为“霰”。
⁶任:依靠。
⁷风:风化。
⁸绳墨:法令。
⁹及:原作“反”,据卢文弨说校改。臻:至。
【译文】
文学说:“上天之道爱好生长,厌恶杀人;爱好赏赐,厌恶加罪于人。因而上天让阳居于实处,广宣仁德恩惠;让阴隐藏在虚处,作为阳的辅佐。阳为刚,阴为柔,排序最末的不能居于排序最前的之上。这就是上天以冬为贱,以春为贵,伸阳屈阴的原因。因此君王面向南面治理天下,他的背向着阴,面向着阳,这意味着将德放在前面,把刑放在后面。霜雪如果晚一点到来,五谷仍然能够成熟。而在夏天降下冰雹浓雾,那么万物都会受到伤害。由此看来,用严刑治国,就像依靠在秋冬季节种植庄稼一样。因此法令只是治理邪恶的工具,而不是达到天下大治的风化境界。所以古时候,英明的君王总是加强道德教化,放缓施加刑罚。法网会漏掉吞舟大鱼,判刑时往往要比法律条文宽松,到了后来,民众没有人违犯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