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六
疾贪第三十三
【题解】
本篇论辩的主题是官员贪鄙问题。贤良认为古代官吏俸禄优厚,各级官员可以依靠俸禄过上体面生活,不必通过贪污来谋取利益。汉代官员俸禄微薄,造成官员上下贪鄙成风。解决贪鄙的方法是朝廷高官率先垂范,“贪鄙在率不在下,教训在政不在民”。大夫认为,官员是廉洁还是贪鄙,都是出于各人的天性,“贤不肖有质,而贪鄙有性,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对此贤良进一步指出,贪鄙根源在朝廷上层,不要把贪鄙责任推给下层百姓,朝廷应该通过教化,适当辅以刑诛,来改变官员贪鄙之风。
【原文】
大夫曰:“然。为医以拙矣¹,又多求谢²。为吏既多不良矣,又侵渔百姓³。长吏厉诸小吏⁴,小吏厉诸百姓。故不患择之不熟⁵,而患求之与得异也⁶;不患其不足也⁷,患其贪而无厌也。”
【注释】
¹以:通“已”。拙:拙劣。
²谢:酬谢,酬金。
³侵渔:侵吞牟利。
⁴厉:病,残害。诸:之于。
⁵患:担忧。择:选择官员。熟:慎重。
⁶求之:所想要的人才。得:实际录用的官员。
⁷不足:指选拔人才数量不够。
【译文】
大夫说:“是的。譬如医生,医术已经够拙劣了,还想多得酬金。做官已经做了很多缺德事了,还想进一步侵夺老百姓。大官残害小官,小官残害老百姓。因此不必担忧朝廷选择官员不慎重,而应该担忧人们心目中所求贤才与实际录用的官员不一样;不必担忧朝廷的人才选拔不够,而应该担忧官员贪得无厌。”
【原文】
贤良曰:“古之制爵禄也,卿大夫足以润贤厚士¹,士足以优身及党²,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³。今小吏禄薄,郡国繇役⁴,远至三辅⁵,粟米贵,不足相赡⁶。常居则匮于衣食⁷,有故则卖畜粥业⁸。非徒是也⁹,繇使相遣¹⁰,官庭摄追¹¹,小计权吏¹²,行施乞贷¹³,长吏侵渔,上府下求之县¹⁴,县求之乡,乡安取之哉?语曰:‘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¹⁵今大川江河饮巨海¹⁶,巨海受之¹⁷,而欲溪谷之让流潦¹⁸;百官之廉,不可得也。夫欲影正者端其表¹⁹,欲下廉者先之身²⁰。故贪鄙在率不在下²¹,教训在政不在民也²²。”
【注释】
¹润贤:资助贤才。厚士:厚待贤士。
²士:原本无“士”,据张敦仁说校补。优身:优待自己。党:同党,亲族。
³庶人为官者,足以代其耕而食其禄:《孟子·万章下》:“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禄足以代其耕也。”代其耕而食其禄,食用做官的俸禄,代替耕田收入。
⁴繇:通“徭”。
⁵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首都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首都地区。
⁶相赡:养活自己。
⁷常居:日常家居生活。匮:匮乏。
⁸故:事故,变故。卖畜:卖掉家中的牲畜。粥业:变卖产业。粥,通“鬻”。
⁹非徒是也:不仅如此。
¹⁰繇使相遣:充当徭役差使。
¹¹官庭:地方官府。摄追:持械追索财物。
¹²小计:负责上报统计的小官。权吏:有权的官吏。
¹³行施:要求民众布施。乞贷:借贷。
¹⁴上府:上级官府,指郡国衙门。
¹⁵货赂下流,犹水之赴下,不竭不止:货赂,贿赂。下流,流行。竭,枯竭。
¹⁶饮:喝,此处意为“流向”。巨海:大海。
¹⁷受之:接纳大川江河。
¹⁸溪谷:小溪河谷。让:拒绝。流潦:路边流淌的雨水。
¹⁹影正:影子正直。端其表:端正标杆。表,标杆。
²⁰下:下级。先之身:首先自身作表率。
²¹率:即“帅”,长官。
²²政:朝政。
【译文】
贤良说:“古代制定官爵俸禄,卿和大夫的俸禄足可以资助贤士,士的俸禄足可以优待自身和亲族,普通人做官,足可以代替耕种,依靠俸禄生活。如今小吏俸禄微薄,各地郡国徭役出差,有时要远赴三辅地区,粟米价贵,俸禄不足以养活自己。日常家居开支就感到衣食匮乏,家中若有变故就要卖掉家畜产业。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充当徭役差使,不时遭到地方官府追索财物,那些上报统计的小官和有权的大吏,或要求民众布施,或强行借贷,长官侵夺,郡国衙门向下级县衙索求,县府向乡索求,乡又从哪里索取呢?谚语说:‘贿赂流行,如同水向下流,不流尽就不会停止。’大川江河流向大海,大海接纳了,而要小溪河谷拒绝路边雨水;在朝政腐败形势下要想百官廉洁,是不可能的。要想影子正,先端正标杆,要想下级廉洁,长官先要自身做表率。因此贪污粗鄙根源在长官而不在下级,教诲训示的重点在朝政而不在民众。”
【原文】
大夫曰:“贤不肖有质¹,而贪鄙有性²,君子内洁己而不能纯教于彼³。故周公非不正管、蔡之邪⁴,子产非不正邓皙之伪也⁵。夫内不从父兄之教,外不畏刑法之罪,周公、子产不能化,必也。今一一则责之有司⁶,有司岂能缚其手足而使之无为非哉⁷?”
【注释】
¹质:品质。
²性:天性。
³内洁己:对内做到自己廉洁。纯教:纯洁教育。彼:指那些贪污官吏。
⁴周公:姬姓,名旦,为西周初年大政治家,被儒家视为圣人,在中国历史与孔子并称周孔。管:名叔鲜,为周文王第三子,周武王之弟,周公之兄。武王伐纣后,将叔鲜封于管,世称管叔。后挟武庚作乱,被周公所杀。蔡:名叔度,为周文王第五子,周武王、周公之弟。武王伐纣后,将叔度封于蔡,世称蔡叔。后参与武庚叛乱,被周公流放。
⁵子产:姬姓,名侨,字子产,为春秋时期郑国贤相,被孔子称为“古之遗爱”。邓皙:又作“邓析”,子产同时人,他提出“两可”之说,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混淆视听,被子产杀死。一说,杀死邓析的人是驷歂。
⁶一一:原作“一二”,据王利器说校改。
⁷无为非:不要为非作歹。
【译文】
大夫说:“贤与不贤各有品质,贪婪粗鄙自有天性,君子可以做到自己廉洁,而不能教育那些贪鄙之人纯洁。因此,周公并不是没有矫正管叔、蔡叔的邪恶,子产也不是没有纠正邓析的邪说。像管、蔡那样不听从家中父兄教诲,像邓析那样不怕国家刑法定罪,周公、子产不能教化他们,这是肯定的。现在你们将官吏贪污归责于朝廷官员,朝廷官员总不能把贪官污吏手脚绑起来,不让他们为非作歹吧?”
【原文】
贤良曰:“驷马不驯¹,御者之过也²。百姓不治,有司之罪也。春秋刺讥不及庶人³,责其率也⁴。故古者大夫将临刑⁵,声色不御⁶,刑以当矣⁷,犹三巡而嗟叹之⁸。其耻不能以化而伤其不全也⁹。政教闇而不著¹⁰,百姓颠蹶而不扶¹¹,犹赤子临井焉¹²,听其入也。若此,则何以为民父母?故君子急于教,缓于刑。刑一而正百,杀一而慎万。是以周公诛管、蔡,而子产诛邓皙也。刑诛一施,民遵礼义矣。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¹³,无不从教。何一一而缚之也?”
【注释】
¹驷马:古代一车四马。驯,驯服。
²御者:驾车人。
³春秋刺讥不及庶人:《春秋》不刺讥庶人,是因为礼不下庶人。
⁴率:帅。
⁵临刑:监督执行死刑。
⁶声色:指歌舞娱乐。御:用。
⁷以当:指已经被执行死刑。以,通“已”。当,罪有应得。
⁸三巡:多次。
⁹化:教化。全:尸身不全。
¹⁰政教:政治教化。闇:同“暗”。著:显明。
¹¹颠蹶:跌倒。扶:搀扶。《论语·季氏》:“危而不持,颠而不扶。”
¹²赤子:婴儿。临井:走到井边。
¹³夫上之化下,若风之靡草:陆贾《新语·无为》:“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风之靡草,大风吹过,杂草为之倒伏。
【译文】
贤良说:“驾车的驷马未能驯服,这是驾车人的罪过。老百姓得不到治理,这是主管官员的罪责。《春秋》的刺讥对象不涉及庶人,仅追究长官的责任。因此,古时候大夫监督执行死刑,停止歌舞娱乐,死刑执行完毕,还多次为之嗟叹。这是官员耻于不能教化、感伤罪犯尸身不全啊。政治教化昏暗不明,老百姓跌倒而不去扶起,如同婴儿走到井边,听任婴儿跌进井内。如果像这样,拿什么去做民众的父母官?所以,君子急于教化,缓于用刑。对一个人用刑,要起到纠正一百个人的作用,杀一个人,要使一万个人小心谨慎。所以周公才诛杀管叔、蔡叔,子产才诛杀邓析。刑罚诛杀一旦施行,老百姓就会遵循礼义了。在上的官员教化下民,如同大风吹过、杂草倒伏一样,老百姓没有不顺从教化的。何必要一一将他们手足捆绑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