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八
诛秦第四十四
【题解】
本篇以“诛秦”为题,实际上双方所论远不止秦朝功罪问题,而是探讨中国历代王朝的少数民族政策问题。大夫认为用礼义道德治国会导致国家削弱乃至危亡,只有像秦皇汉武那样武力征讨,才能征服少数民族。文学认为,德治才是使四夷归附的最好政策,要通过累世积德,达到不劳而王的效果。双方论争的实质是王霸之争,即究竟是以仁德感化还是以武力征伐的方式来处理夷夏矛盾。
【原文】
大夫曰:“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也¹;三晋之君²,齐之田氏³,诸侯家臣也;内守其国,外伐不义,地广壤进⁴,故立号万乘⁵,而为诸侯。宗周修礼长文⁶,然国翦弱⁷,不能自存,东摄六国⁸,西畏于秦,身以放迁⁹,宗庙绝祀¹⁰。赖先帝大惠¹¹,绍兴其后¹²,封嘉颍川¹³,号周子男君。秦既并天下,东绝沛水¹⁴,并灭朝鲜,南取陆梁¹⁵,北却胡、狄,西略氐、羌¹⁶,立帝号,朝四夷。舟车所通,足迹所及,靡不毕至。非服其德,畏其威也。力多则人朝,力寡则朝于人矣。”
【注释】
¹秦、楚、燕、齐,周之封国也:秦是周平王分封的诸侯国,楚是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燕、齐是周武王分封的诸侯国。
²三晋:赵、魏、韩。三家本为晋国之卿,后瓜分晋国成为诸侯,赵、魏、韩三国被人称为三晋。
³田氏:陈公子完逃到齐国避难,被齐桓公封为工正,为田氏,陈完的第八世孙田常篡夺姜齐政权。
⁴地广:土地广阔。壤进:疆域推进。
⁵立号:号称。万乘:拥有万辆兵车的诸侯大国。
⁶宗周修礼长文:“宗周”下原有“室”字,据陈遵默说校删。宗周,本指丰、镐,此处宗周指周王朝。因周王是诸侯的宗主,故亦称宗周。修礼,推行礼制。长文:典章制度丰富。
⁷翦弱:削弱。
⁸东摄六国:东边畏惧齐、楚、燕、赵、魏、韩六国。摄,通“慑”,畏惧。
⁹身以放迁:周王被流放迁徙。
¹⁰宗庙绝祀:在中国古代,宗庙是王朝存在的象征,宗庙断了香火,表示王朝覆灭。
¹¹先帝:指汉武帝。大惠:大恩惠。
¹²绍兴其后:《史记·周本纪》载:“汉兴九十有余载,天子将封太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绍,接续。兴,起。
¹³嘉:周王室后裔姬嘉。颍川:地名,在今河南许昌。
¹⁴绝:横渡。沛水:或为“浿水”之误。关于浿水的地理位置,有各种不同说法。
¹⁵陆梁:地名,泛指岭南地区。《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
¹⁶氐、羌:中国古代两个西北少数民族。
【译文】
大夫说:“秦、楚、燕、齐都是周天子的封国;战国时期赵、魏、韩三国君主,齐国田氏,他们最初都是晋、齐两国诸侯的家臣;他们对内严守国土,对外讨伐不义,地域宽广,疆土推进,所以都号称为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成为诸侯。周王室修行礼教,富于礼乐典章,但国家削弱,不能自我生存,东边畏惧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西边害怕强秦,周君自身被秦国流放迁徙,周王室宗庙就这样断了香火。依靠已故武帝的大恩大德,接续周王室后裔,将周室一位名叫姬嘉的后人封于颍川,号称周子男君。秦国兼并天下,东边渡过沛水,吞并消灭朝鲜,南边夺取陆梁,北边驱逐匈奴,西边攻占氐羌,自立帝号,受到四夷朝贡。凡是车船所能通达的地方,人的足迹所至之处,没有人不前来称臣。他们并不是佩服秦王朝的仁德,而是畏惧秦王朝的声威。威力强大就会有人前来朝贡,威力弱小就会向别人朝贡。”
【原文】
文学曰:“禹、舜,尧之佐也¹,汤、文,夏、商之臣也²,其所以从八极而朝海内者³,非以陆梁之地、兵革之威也⁴。秦、楚、三晋号万乘,不务积德而务相侵,构兵争强而卒俱亡。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⁵,欲其安存,何可得也?夫礼让为国者若江、海⁶,流弥久不竭,其本美也。苟为无本,若蒿火暴怒而无继⁷,其亡可立而待,战国是也。周德衰,然后列于诸侯⁸,至今不绝。秦力尽而灭其族,安得朝人也?”
【注释】
¹禹、舜,尧之佐也:禹被舜封为司空,此处说禹是尧臣,是出于行文的方便。舜生活于民间,因孝顺而被推举为尧的接班人。
²汤、文,夏、商之臣也:汤原为夏桀之臣,后起兵伐桀而成为天子。周文王为殷纣王之臣,在位期间不断扩张疆域,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程度,其子周武王继承他的遗志,最终消灭殷朝。
³从:使动词,使之顺从。朝:使动词,使之朝贡。
⁴兵革:兵器。
⁵荝(cè):一种有毒的多年生植物。
⁶为:治。
⁷蒿:一种艾类野草。暴怒:指火势猛烈。无继:烧不下去。
⁸后:后代,后裔。郭沫若说,“然后”之间应该有一个“其”字。
【译文】
文学曰:“禹和舜是帝尧的辅佐大臣,商汤是夏桀的臣子,周文王是殷纣王的臣子,他们之所以能够使八方顺从、海内朝拜,并不是凭借陆梁地域的广阔,也不是因为兵器、革车的威力。秦、楚、赵、魏、韩号称万乘大国,他们不致力于积累德行,而是互相侵犯,彼此交战争强,最后全都亡国。虽然他们能够拓展疆土,增广地盘,但这些行为如同吃进有毒的荝子一样,希望安全生存,怎么可能呢?以礼让治国的人像大江大海,长久流淌而不会枯竭,这是因为江海本身深厚美好啊。如果失去根本,就像点燃一堆野蒿一样,虽然火力一时猛烈,但却烧不下去,火势熄灭可以立等而待,战国就是这种情况啊。周王室虽然德行衰败,但周室后裔仍然列于诸侯,国脉至今不绝。秦王朝势力散尽之后,被人灭族,又怎么能够使别人朝拜呢?”
【原文】
大夫曰:“中国与边境,犹支体与腹心也¹。夫肌肤寒于外,腹心疾于内,内外之相劳,非相为赐也²!唇亡则齿寒,支体伤而心憯怛³。故无手足则支体废,无边境则内国害⁴。昔者,戎狄攻太王于邠⁵,逾岐、梁而与秦界于泾、渭⁶,东至晋之陆浑⁷,侵暴中国,中国疾之。今匈奴蚕食内侵,远者不离其苦⁸,独边境蒙其败。《诗》云:‘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⁹不征备,则暴害不息。故先帝兴义兵以征厥罪,遂破祁连、天山¹⁰,散其聚党,北略至龙城¹¹,大围匈奴,单于失魂,仅以身免,乘奔逐北,斩首捕虏十余万。控弦之民¹²,旃裘之长¹³,莫不沮胆¹⁴,挫折远遁,遂乃振旅¹⁵。浑耶率其众以降¹⁶,置五属国以距胡¹⁷,则长城之内,河、山之外,罕被寇灾¹⁸。于是下诏令,减戍漕,宽徭役。初虽劳苦,卒获其庆。”
【注释】
¹支:同“肢”。腹心:原作“腹肠”,据王利器说校改。
²赐:赏赐,引申为帮助,施惠。原作“助”,据王利器说校改。
³憯怛(cǎn dá):忧伤哀痛。
⁴内国:内地。
⁵邠(bīn):古国名,通“豳”,在今陕西荀邑、彬县一带,为公刘所建。
⁶逾岐、梁:《孟子·梁惠王下》载太王受狄人侵扰,“去邠,逾梁山,邑于岐山之下居焉。”泾、渭:两条水名,发源于甘肃,在陕西高陵合流。
⁷陆浑:地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一带。
⁸离:通“罹”,遭受。
⁹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见于《诗经·小雅·正月》。意谓忧虑不安,想到国家蒙受虐政。
¹⁰祁连:山名,在中国青海东部和甘肃西部。天山:山脉名,横亘中国新疆的中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四国。
¹¹龙城:汉时匈奴单于祭天之处,地点在今蒙古鄂尔浑河西侧和硕柴达木湖附近。
¹²控弦:引弓。
¹³旃裘:匈奴人穿的毡袍。
¹⁴沮胆:吓破了胆。
¹⁵振旅:整顿军队。
¹⁶浑耶率其众以降: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袭破陇西,匈奴单于欲杀浑邪王,浑邪王率其众向汉朝投降,被汉武帝封为漯阴侯。浑耶,又作“浑邪王”、“昆邪王”。
¹⁷五属国: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浑邪王降汉之后,汉武帝将其四万部属安置在陇西等五郡,各因其本国之俗而属于汉,因此称之为属国。
¹⁸被:遭受。
【译文】
大夫说:“中原与边境的关系,如同肢体与腹心一样。外面的肌肤受寒,内部的腹心就会生病,身体内外互相影响,这不是内外互动吗?嘴唇没有了,牙齿就裸露在外而受寒,肢体受伤,心里就忧伤哀痛。因此没有手足,肢体就残废了,国家没有边境,国内就会受害。从前,戎狄进攻居于邠地的太王,太王率部越过梁山来到岐山之下定居,泾水、渭水成为周秦的交界,戎狄往东一直到达晋国的陆浑地区,侵扰中原诸侯,中原诸侯为此非常痛恨。如今匈奴不断蚕食,向内地侵犯,距离匈奴遥远的地区可以免遭其苦,唯独边境地区蒙受挫败。《诗经·小雅·正月》写道:‘心中忧虑不安,想到国家受虐。’如果不征伐备战,那么匈奴的侵害就不会止息。因此已故武帝征发义兵,征讨匈奴之罪,于是攻破祁连山和天山,冲散匈奴聚集的党羽,向北一直打到匈奴单于祭天的龙城,汉家大军合围匈奴,单于丧魂落魄,只身脱逃,汉军乘胜追击匈奴败军,斩首和俘虏匈奴十多万。匈奴引弓的民众,身穿毡袍的君长,莫不吓破了胆,受挫之后便远远遁逃,汉军这才整军回师。匈奴浑邪王率领其众投降汉朝,汉家将其部属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个属国,以此抵御匈奴,这样,长城之内,河山之外,从此很少再遭受匈奴侵害。皇上于是颁发诏令,减少征戍漕运,放宽徭役。在征讨匈奴之初,汉家虽然劳苦,但最终获得喜庆。”
【原文】
文学曰:“周累世积德¹,天下莫不愿以为君,故不劳而王,恩施由近而远,而蛮、貊自至。秦任战胜以并天下²,小海内而贪胡、越之地³,使蒙恬击胡,取河南以为新秦⁴,而忘其故秦⁵,筑长城以守胡,而亡其所守⁶。往者,兵革亟动⁷,师旅数起,长城之北,旋车遗镞相望⁸。及李广利等轻计——计还马足⁹,莫不寒心;虽得浑耶,不能更所亡¹⁰。此非社稷之至计也。”
【注释】
¹累世:世世代代。
²任:凭借。
³小海内:以海内为小。
⁴河南:黄河以南。新秦:地名,在河套地区。《汉书·食货志》注引应劭曰:“秦始皇遣蒙恬攘却匈奴,得其河南造阳之北千里,地甚好,于是为筑城郭,徙民充之,名曰新秦。”
⁵故秦:与“新秦”相对,指秦国原有土地。
⁶所守:指中国土地人民。
⁷亟:屡次。
⁸旋车:倾覆之车,一说为归师之车。遗镞:遣落箭头。相望:一眼看去,路上很多。
⁹及李广利等轻计——计还马足:李广利,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被封为贰师将军,屡征大宛,后投降匈奴。轻计,轻率谋划。计还马足,《史记·大宛列传》载李广利率师伐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余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味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终不得入中城,乃罢而引归”。按,此句第二个“计”字原无,据张敦仁说校补。
¹⁰更:抵偿。
【译文】
文学说:“周王朝世世代代积德,天下没有人不愿意以周王为君主,因此周不必劳师动众而称王,周王朝施行恩德由近而远,蛮荒落后邦国自己前来朝贡。秦王朝凭借战争胜利而吞并天下,秦始皇嫌中原太小而贪得匈奴、百越之地,派蒙恬出击匈奴,夺取黄河以南河套地区作为新秦,反而忘记秦国故有的土地,秦朝修筑长城来防备匈奴,结果丢掉了本来最应该守住的中国土地人民。往日,汉家屡次发动征战,频繁调动军队,在长城之北,大路上到处都是倾覆的战车和遗落的箭头。到了李广利等人轻率谋划——统计归来的马匹,没有人不为此感到寒心;汉家虽然得到浑邪王归降,但是不能抵偿所遭受的损失。这不是国家的上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