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六
救匮第三十
【题解】
本篇记载大夫与贤良就如何挽救财政匮乏问题而展开的论争。贤良认为导致国家财政匮乏的根本原因是权贵阶层的豪奢之风,要求公卿大夫子孙做到节制车马,衣着适当,亲身节俭,以敦厚朴实作为民众表率,罢弃园林池苑,减少良田豪宅。大夫举公孙弘、倪宽为例,说明朝廷大臣垂范节俭并不能解决财政匮乏问题。大夫进而指出,贤良作为旁观者,很容易品头论足,但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对此,贤良认为财政匮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吏治腐败,朝臣权贵丧失了礼义廉耻之心,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如果不杜绝权贵豪奢之风,即使是伊尹、吕望再世,也不能扭转当前的匮乏颓势。
【原文】
贤良曰:“盖桡枉者以直¹,救文者以质²。昔者,晏子相齐³,一狐裘三十载。故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⁴。方今公卿大夫子孙,诚能节车舆⁵,适衣服⁶,躬亲节俭,率以敦朴⁷,罢园池,损田宅,内无事乎市列⁸,外无事乎山泽⁹,农夫有所施其功,女工有所粥其业¹⁰;如是,则气脉和平,无聚不足之病矣¹¹。”
【注释】
¹桡(náo)枉者以直:原作“桡枉者过直”,据王利器说校改。桡,弯曲,矫正。枉,曲。
²文:文彩,指典章制度形式。质:与“文”相对,质朴。
³晏子:春秋后期齐国国相晏婴,以节俭、力谏著称。
⁴民奢,示之以俭;民俭,示之以礼:《礼记·檀弓下》:“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⁵节车舆:节制车舆豪奢之风。
⁶适衣服:衣服适当,指避免过度华丽。
⁷率:作表率。敦朴:敦厚朴实。
⁸内:都邑之内。无事:不要从事。市列:列肆,店铺。
⁹外:野外。山泽:指山林园池。
¹⁰粥:通“鬻”,卖掉。业:指女工的纺织品。
¹¹聚:指气脉不畅。不足:气虚血亏。
【译文】
贤良说:“应该用直来矫正弯曲,用质朴来纠正文彩过盛。从前,晏婴担任齐国国相,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因此,如果民风豪奢,当政者就应该以俭朴示民;民风俭朴,当政者就应该以礼仪示民。现在公卿大夫的子孙,如果真能做到节制车舆豪奢之风,衣着适当,亲身节俭,以敦厚朴实作为民众表率,罢弃园林池苑,减少良田豪宅,官府在都邑内不要开店经商,在野外不要开辟山林池苑,这样,农夫就能有田种,妇女就能卖出纺织品;就如同一个气脉和平的人,没有气脉不畅或气虚血亏的毛病。”
【原文】
大夫曰:“孤子语孝¹,躄者语杖²,贫者语仁,贱者语治。议不在己者易称³,从旁议者易是⁴,其当局则乱⁵。故公孙弘布被⁶,倪宽练袍⁷,衣若仆妾,食若庸夫⁸。淮南逆于内⁹,蛮、夷暴于外¹⁰,盗贼不为禁¹¹,奢侈不为节¹²;若疫岁之巫¹³,徒能鼓口耳¹⁴,何散不足之能治乎?”
【注释】
¹孤子:孤儿。
²躄(bì)者:跛脚的人。杖:手杖。
³议不在己:议论焦点不在自己。易称:容易评头论足。
⁴从旁议者:站在一边议论他人。易是:容易指出怎样做才对。
⁵当局则乱:即当局者迷。
⁶公孙弘:汉武帝时期丞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弘为布被,食不重肉。”
⁷倪宽: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练袍:素袍。
⁸庸夫:雇工。庸,通“傭”。
⁹淮南:淮南王刘安。逆于内:指淮南王刘安谋反叛逆。
¹⁰蛮、夷:指周边少数民族。外:指边境。
¹¹不为禁:不因为公孙弘、倪宽俭朴而停止偷盗。
¹²节:节制。
¹³疫岁:瘟疫之年。巫:以舞降神替人治病的人。
¹⁴徒:仅仅。鼓口:摇唇鼓舌。
【译文】
大夫说:“孤儿喜欢谈论孝道,跛子喜欢谈论拐杖,穷人喜欢谈论仁慈,贱人喜欢谈论治理国家。由于他们所议论的对象不是自己,因此他们容易夸夸其谈,站在一旁议论他人容易讲得头头是道,而当局者就容易陷入迷乱。因此,公孙弘盖布被,倪宽穿素袍,衣着如同仆妾,食物宛若雇工。可是国内有淮南王刘安叛逆,境外有蛮夷横暴骚扰,盗贼并不因为公孙弘、倪宽俭朴而停止偷盗,社会奢侈之风并不因为他们俭朴而得到节制;这就如同瘟疫之年的巫师一般,仅能摇唇鼓舌,哪能解决财物耗散、财用不足的问题呢?”
【原文】
贤良曰:“高皇帝之时,萧、曹为公¹,滕、灌之属为卿²,济济然斯则贤矣³。文、景之际,建元之始⁴,大臣尚有争引守正之义⁵。自此之后,多承意从欲⁶,少敢直言面议而正刺,因公而徇私。故武安丞相讼园田⁷,争曲直人主之前。夫九层之台一倾⁸,公输子不能正⁹;本朝一邪¹⁰,伊、望不能复¹¹。故公孙丞相、倪大夫侧身行道¹²,分禄以养贤,卑己以下士,功业显立,日力不足¹³,无行人子产之继¹⁴。而葛绎、彭侯之等¹⁵,隳坏其绪¹⁶,纰乱其纪¹⁷,毁其客馆议堂,以为马厩妇舍,无养士之礼,而尚骄矜之色,廉耻陵迟而争于利矣¹⁸。故良田广宅,民无所之;不耻为利者满朝市¹⁹,列田畜者弥郡国²⁰,横暴掣顿²¹,大第巨舍之旁²²,道路且不通,此固难医而不可为工²³。”
大夫勃然作色²⁴,默而不应。
【注释】
¹萧、曹:萧何、曹参,为汉家首任和第二任相国。公:汉初以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为三公。
²滕:夏侯婴,被刘邦封为滕公,曾为汉家太仆。灌:灌婴,被刘邦封为车骑将军,文帝时先后任太尉、丞相。汉初有九卿建制,位在三公之下。
³济济然:众多的样子。
⁴建元:汉武帝年号,时在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
⁵争引:谏争辅导。守正:坚守正道。
⁶承意:奉承上意。从欲:顺从皇帝欲望。
⁷武安丞相:武安侯田蚡(fén)。讼园田:《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田蚡与魏其侯窦婴争城南田地,后因矛盾激化而闹到汉武帝面前。
⁸台:楼台。倾:倾斜。
⁹公输子:公输班,又名公输盘、公输般,生活于战国前期,因其为鲁地人,故又称鲁班,为著名的能工巧匠。
¹⁰本朝:朝廷。
¹¹伊:伊尹,为商朝开国贤相。望:姜太公吕望,辅佐周武王灭殷。复:匡复。
¹²侧身:形容戒慎恐惧,不敢安身。
¹³日力不足:指年老精力不济。
¹⁴行人子产:《论语·宪问》:“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行人,春秋时期掌管出使应对的官员。子产没有担任过行人一职,此处“行人子产”是约括“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而言。继:继承人。
¹⁵葛绎:葛绎侯公孙贺。彭侯:澎侯刘屈氂(máo)。彭,通“澎”。
¹⁶隳(huī)坏:毁坏。绪:事业。
¹⁷纰(pī)乱:搞乱。纪:纲纪。
¹⁸陵迟:衰败。
¹⁹朝市:朝廷和集市。
²⁰弥:满。
²¹掣顿:牵曳,拖拉。
²²大第:高大宅第。
²³工:通“功”,功效。
²⁴作色:因发怒而面容变动。
【译文】
贤良说:“高祖皇帝时,有萧何、曹参为朝廷三公,有滕公、灌婴等人为九卿,人才济济,这些人都堪称是贤能之士。文帝、景帝之际,武帝建元初期,朝廷大臣还具有谏争辅导、坚守正道的精神。建元之后,朝廷大臣大多奉承皇帝旨意,顺从君主欲望,很少有人敢于说真话,不能当面谏争讽刺,而是假公济私。像武安侯田蚡身为丞相,却与同僚争夺园田,到皇帝面前争辩是非曲直。九层楼台一旦倾斜,即使是公输班也不能修正;朝政一旦走上邪路,即使是伊尹、吕望也不能匡复。因此公孙弘丞相、倪宽大夫谨慎戒惧,遵行正道,分出自己的俸禄来养贤士,放下身段,礼贤下士,功业显著,可惜的是他们年老,精力不足,没有像春秋郑国行人子羽、东里子产那样的继承人。而葛绎侯公孙贺、彭侯刘屈氂等人,毁坏公孙弘、倪宽的礼贤下士事业,扰乱朝廷纲纪,毁坏当年公孙丞相礼待贤士的客馆议堂,作为马厩和妇人宿舍,丢弃养士之礼,崇尚骄傲怠慢之色,礼义廉耻日趋衰败,大臣纷纷争利于朝。因此到处是权贵豪强的良田广宅,民众没有容身之所;朝廷和集市都充满了不知羞耻、追名逐利的小人,园田牧场充斥了天下各个郡县和封国,权贵们态度横暴,对民众动辄拖拉牵曳,豪门大宅的旁边,连道路都不准通行,这种情况本来就难以医治,不可能做出治理功效。”
大夫突然变了脸色,默不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