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盐铁论 - (西汉)桓宽 >
- 卷九
论勇第五十一
【题解】
本篇讨论克敌制胜的两个问题:一是国家安全究竟是靠金城利兵还是靠仁义道德,大夫持前一种观点,而文学坚持后者;二是能否通过勇士刺客行刺来保卫国家安全,大夫认为可以通过勇士刺杀单于的方法来制服匈奴,文学坚决反对动用刺客,主张通过圣贤治国来怀柔远方异族。文学的观点显然是一种理想主义,大夫强调金城利兵本有一定道理,但他想用刺客来臣服匈奴,则未免有失汉家大国风范。
【原文】
大夫曰:“荆轲怀数年之谋而事不就者¹,尺八匕首不足恃也²。秦王惮于不意³,列断贲、育者⁴,介七尺之利也⁵。使专诸空拳⁶,不免于为禽⁷;要离无水⁸,不能遂其功⁹。世言强楚劲郑,有犀兕之甲¹⁰,棠溪之铤也¹¹。内据金城,外任利兵¹²,是以威行诸夏,强服敌国。故孟贲奋臂,众人轻之;怯夫有备,其气自倍。况以吴、楚之士,舞利剑,蹶强弩¹³,以与貉虏骋于中原¹⁴?一人当百,不足道也!夫如此,则貉无交兵¹⁵,力不支汉,其势必降。此商君之走魏¹⁶,而孙膑之破梁也¹⁷。”
【注释】
¹荆轲:战国末期刺客,受燕太子丹之托刺秦王,失败后被杀。
²尺八:原作“三尺”,据卢文弨说校改。战国一尺约合现在七寸。
³惮:畏惧。不意:意外。
⁴列断贲、育者:列断,斩断。列,同“裂”。贲、育,战国勇士孟贲、夏育的并称,此处以孟贲、夏育指代荆轲。按,“者”字原无,据王利器说补正。
⁵介:恃。七尺:指宝剑。
⁶专诸:春秋末年吴国刺客,受公子光之托刺杀吴王僚。
⁷为:被。禽:同“擒”。
⁸要离:春秋末年吴国刺客,阖闾派他刺杀庆忌。无水:庆忌乘船伐吴,要离在船头上刺杀庆忌。
⁹遂:成功,如意。
¹⁰犀兕之甲:用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¹¹棠溪之铤(dìnɡ):棠溪以生产宝剑著称。铤,本指未经冶铸的铜铁,后人将铜铁铸成的兵器也叫做铤。
¹²任:依靠。
¹³蹶(jué):踏,踩。
¹⁴貉(mò)虏:对匈奴的蔑称。貉,通“貊”,泛指北方民族,此处指匈奴。
¹⁵交兵:双方兵器相接,指交战。
¹⁶商君之走魏:据《史记·商君列传》载,公元前340年,商鞅用欺诈手法袭破魏将公子卬,迫使魏国迁都。
¹⁷孙膑之破梁: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载,公元前341年,孙膑采用围魏救赵战略,在桂陵大破梁军。后在马陵道上伏击魏将庞涓,再破梁军。
【译文】
大夫说:“荆轲胸怀数年的刺杀谋略而事情不能成功,是因为他的一尺八寸匕首不足依赖。秦王虽然面对意外刺杀而惊恐万状,但他最终斩杀勇如孟贲、夏育的荆轲,这是因为他依靠手中的七尺长剑。假使专诸赤手空拳,那么他不免会被吴王僚所擒;如果要离没有水上乘船的便利,那么也不能行刺庆忌成功。世上人都说强大的楚国、强劲的郑国,这是因为楚国、郑国有犀牛皮制作的铠甲和锋利的棠溪宝剑。对内依靠铜墙铁壁,对外依赖锐利的兵器,因此声威震撼中原诸侯国,强盛降服了敌对国家。因此孟贲挥动空拳,众人都会轻视;胆小鬼有备在身,勇气自然加倍。何况是以勇猛著称的吴、楚之士,挥舞利剑,脚踩强弩,与匈奴在中原驰骋作战呢?以一当百,是不在话下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匈奴就不能与汉家交战,兵力敌不过汉家,其情势一定会向汉家投降。这就如同商鞅逼迫魏国迁都、孙膑两次袭破梁军一样。”
【原文】
文学曰:“楚、郑之棠溪、墨阳¹,非不利也,犀胄兕甲,非不坚也,然而不能存者,利不足恃也。秦兼六国之师,据崤、函而御宇内,金石之固,莫耶之利也²。然陈胜无士民之资,甲兵之用,櫌棘橿³,以破冲隆。武昭不击⁴,乌号不发⁵。所谓金城者,非谓筑壤而高土,凿地而深池也。所谓利兵者,非谓吴、越之铤,干将之剑也⁶。言以道德为城,以仁义为郭,莫之敢攻,莫之敢入。文王是也。以道德为胄⁷,以仁义为剑,莫之敢当⁸,莫之敢御,汤、武是也。今不建不可攻之城,不可当之兵,而欲任匹夫之役⁹,而行三尺之刃,亦细矣¹⁰!”
【注释】
¹棠溪:地名,在今河南西平,以生产宝剑闻名。墨阳:地名,出产宝剑。
²莫耶:又作“莫邪”,宝剑名。
³:同“锄”。櫌:一种形似榔头的木制农具。棘:酸枣树木棍。橿(jiānɡ):锄柄,《释名·释用器》:“锄……齐人谓其柄曰橿。”
⁴武昭:汉人习用语,形容军容盛大,此处指代秦兵。
⁵乌号:传说是黄帝乘龙上天时遗落的良弓。
⁶干将:著名宝剑。
⁷胄:头盔。
⁸当:通“挡”。
⁹匹夫:此处指刺客。
¹⁰细:细小。
【译文】
文学说:“楚国、郑国出产的棠溪剑和墨阳剑,并非不锋利,用犀牛皮制作的盔甲,并非不坚固,然而不能使自己生存,这说明利剑是不足以依赖的。秦国兼并山东六国军队,占据崤山、函谷关有利地形而统治天下,如同金石一般坚固,莫耶宝剑一般锋利。然而陈胜没有统治民众的资本,没有坚甲利兵的装备,他们的武器是锄头、木棒、棘棍、锄柄,以此打败秦人高大的战车。秦兵盛大却不堪一击,乌号良弓也不起作用。人们所说的铜墙铁壁,并不是指用土壤高筑城墙,不是指挖掘很深的护城河。人们所说的锐利兵器,不是指吴、越兵器和干将宝剑。铜墙铁壁说的是以道德为内城,以仁义为外郭,没有人敢于进攻,没有人敢于入侵。周文王就是这样的啊。锐利兵器指的是以道德为头盔,以仁义为利剑,没有人敢于抵挡,没有人敢于防御,商汤和周武王就是这样的啊。如今朝廷不去建筑不可进攻之城,不去铸造不可抵挡的兵器,却想依靠一两个匹夫刺客,施行三尺之刃,这种谋略也太细小了!”
【原文】
大夫曰:“荆轲提匕首入不测之强秦;秦王惶恐失守备,卫者皆惧。专诸手剑摩万乘¹,刺吴王,尸孽立正²,镐冠千里³。聂政自卫⁴,由韩廷刺其主⁵,功成求得,退自刑于朝⁶,暴尸于市⁷。今诚得勇士,乘强汉之威,凌无义之匈奴⁸,制其死命,责以其过,若曹刿之胁齐桓公⁹,遂其求¹⁰。推锋折锐¹¹,穹庐扰乱¹²,上下相遁¹³,因以轻锐随其后¹⁴。匈奴必交臂不敢格也¹⁵。”
【注释】
¹摩:近。原作“历”,据王利器说校改。万乘: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指吴王僚。
²尸:陈尸。孽:庶子,指吴王僚。立正:立真正王嗣公子光。《史记·刺客列传》载公子光说:“使以兄弟次邪,季子当立;必以子乎,则光真嫡嗣,当立。”
³镐冠:白色丧帽。镐,通“缟”,白色丝。
⁴聂政:战国刺客,受严仲子之托刺杀韩相侠累。自卫:从卫国出发。
⁵由韩廷刺其主:《史记·刺客列传》载:“杖剑至韩,韩相侠累方坐府上,持兵戟而卫侍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杀侠累。”廷,指相府。主,指冤主侠累。
⁶退自刑于朝:《史记·刺客列传》载:“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⁷暴尸于市:《史记·刺客列传》载:“韩取聂政尸暴于市,购问莫知谁子。”
⁸凌:凌驾。
⁹曹刿之胁齐桓公:《史记·刺客列传》载:“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曹刿,一作“曹沫”。胁,原作“负”,据卢文弨说校改。
¹⁰遂:满足。
¹¹推锋折锐:打击锋芒,挫折锐气。折,原作“附”,据王引之说校改。
¹²穹庐:毡子制作的圆顶帐篷,此处指代匈奴。
¹³遁:遁逃。
¹⁴轻锐:轻装精锐军队。
¹⁵交臂:束手就擒。格:格斗,抵抗。
【译文】
大夫说:“荆轲手持匕首,进入祸福难测的强秦;秦王惶恐万分,毫无防备,卫士们都很恐惧。专诸手持利剑,接近万乘之君,刺杀吴王僚,使庶子吴王僚陈尸于朝,立真正王嗣公子光为吴王,穿着丧服为专诸送葬的人绵延千里。聂政从卫国出发,到韩国朝廷刺杀冤主侠累,大功告成,所求已得,于是退下来在朝廷上自我施刑,被韩国暴陈尸体于市。当今如果真能得到勇士,乘借强盛汉家的威风,凌驾于不讲信义的匈奴,控制他们的生死,对他们的罪过进行责问,就像当年曹刿胁迫齐桓公一样,满足自己的要求。打击匈奴的锋芒,挫折他们的锐气,这样那些住在穹庐的匈奴人就会乱作一团,君臣上下相互遁逃,汉家接着以轻装精锐军队跟随匈奴之后。匈奴人一定会束手就擒,不敢抵抗汉家。”
【原文】
文学曰:“汤得伊尹¹,以区区之亳兼臣海内²,文王得太公³,廓酆、鄗以为天下⁴,齐桓公得管仲以霸诸侯⁵,秦穆公得由余⁶,西戎八国服。闻得贤圣而蛮、貊来享,未闻劫杀人主以怀远也。《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⁷故‘自彼氐、羌,莫不来王。’⁸非畏其威,畏其德也。故义之服无义⁹,疾于原马良弓¹⁰;以之召远,疾于驰传重驿¹¹。”
【注释】
¹汤得伊尹:《史记·殷本纪》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干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后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
²区区:小貌。亳:商汤都城,在今河南商丘。
³文王得太公:《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望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太公,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辅佐周文王、周武灭商,被周武王封于齐。
⁴廓:开拓,扩大。酆:一作“丰”,周文王都城。鄗:一作“镐”,周武王都城。丰、镐故址在今西安市长安区,丰邑在沣河的西岸,镐京在沣河的东岸。
⁵齐桓公得管仲以霸诸侯:《史记·管晏列传》载:“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⁶秦穆公得由余:《史记·秦本纪》载:“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见于《诗经·大雅·民劳》。中国,京师。绥,安定。四方,中原诸侯国。
⁸自彼氐、羌,莫不来王:《诗经·商颂·殷武》:“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氐、羌,古代西北两个少数民族。王,朝见商王。
⁹义:仁义。
¹⁰原:通“敊”,赤毛白腹的马。
¹¹驰传:飞驰的传车。传,传车,古代用来传递朝廷文书,或接送官员。重驿:两匹快马拉的邮车,一说,是指沿途各驿站依次传送。驿,驿马。
【译文】
文学说:“商汤得到伊尹,以小小的亳都统治海内,周文王得到姜太公,疆域由丰、镐而扩大到天下,齐桓公得到管仲后称霸诸侯,秦穆公得到由余,西戎八个国家臣服秦国。我只听说过得到圣贤之后而落后边远邦国前来献享,从未听说过劫杀别国君主来达到怀柔远人的目标。《诗经·大雅·民劳》写道:‘惠爱京师民众,来安定中原诸侯国。’因此《诗经·商颂·殷武》说:‘从那个氐羌,没有人不来朝见商王。’他们并不畏惧中国军威,而是畏惧中国天子的仁德。因此仁义征服不义,比敊马良弓还要快;用仁义招来远人,比飞奔的驿马传车还要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