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行
(第七十回)
林黛玉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1]: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2],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亦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3],庭前春色倍伤情:
闲苔院落门空掩[4],斜日栏杆人自凭。
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5];
桃花桃叶乱纷纷,花绽新红叶凝碧。
雾裹烟封一万株[6],烘楼照壁红模糊[7]。
天机烧破鸳鸯锦[8],春酣欲醒移珊枕[9]。
侍女金盆进水来,香泉影蘸胭脂冷[10];
胭脂鲜艳何相类[11],花之颜色人之泪[12]。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
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
一声杜宇春归尽[13],寂寞帘栊空月痕!
【说明】
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散就是一年。这次,大家看了黛玉这首诗,提起兴来,重建诗社,改称桃花社。但这已是夕阳晚景了。
评解
《桃花行》与《葬花吟》、《秋窗风雨夕》的基本格调是一致的,在不同程度上都含有“诗谶”的成分。《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桃花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玉。”并且借对话点出这是“哀音”。不过,作者是很含蓄而有分寸的,他只把这种象征或暗示写到隐约可感觉到的程度,并不把全诗句句都写成预言。否则,不但违反现实生活的真实,在艺术上也就不可取了。
[1]晨妆懒:清晨懒于梳妆。
[2]帘栊:指窗帘。
[3]湘帘:斑竹制成的帘子。
[4]闲苔院落:庭院里长满荒苔。
[5]茜(qiàn欠)裙:茜纱裙。茜,一种根可作红色染料的植物,这里指红纱。
[6]“雾裹”句:千万株桃树盛开花朵,看上去就像被裹住在一片红色的烟雾之中。雾裹,程高本改为“树树”。“树树烟封一万株”,语颇不词。
[7]烘楼照壁:因桃花鲜红如火,所以用“烘”、“照”。
[8]“天机”句:传说天上有仙女以天机织云锦。这是说桃花如红色云锦烧破落于地面。“烧”与“鸳鸯(表示喜兆的图案)”皆示红色。
[9]春酣;春天酣睡,亦说酒酣,以醉颜喻红色。珊枕:珊瑚枕。或因张宪诗“珊瑚枕暖人初醉”而用其词。
[10]影蘸:即蘸着有影之水,指洗脸。影,程乙本误为“饮”。北齐卢士琛妻崔氏,有才学,春日以桃花拌和雪给儿子洗脸,并念道:“取红花,取白雪,与儿洗面作光悦;取白雪,取红花,与儿洗面作妍华。”后传桃花雪水洗脸能使容貌姣好。
[11]何相类:什么东西与它相像。
[12]人之泪:指血泪。
[13]杜宇:即杜鹃,也叫子规。传说古代蜀王名杜宇,号望帝,死后魂魄化为此鸟,啼声悲切。黛玉的丫鬟名紫鹃,作者起名,或亦有象征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