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宝玉结诗社社帖
(第三十七回)
贾探春
娣探谨奉[1]
二兄文几[2]:前夕新雾,月色如洗,因惜清景难逢[3],讵忍就卧[4]。时漏已三转[5],犹徘徊于桐槛之下[6],未防风露所欺,致获采薪之患[7]。昨蒙亲劳抚嘱[8],复又数遣侍儿问切[9],兼以鲜荔并真卿墨迹见赐[10],何瘝痌惠爱之深哉[11]!今因伏几凭床处默之时[12],因思及历来古人中,处名攻利敌之场[13],犹置一些山滴水之区[14],远招近揖[15],投辖攀辕[16],务结二三同志,盘桓于其中[17],或竖词坛[18],或开吟社[19]。虽一时之偶兴,遂成千古之佳谈。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20],而兼慕薛、林之技[21]。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22]。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23];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24]。若蒙棹雪而来[25],娣则扫花以待[26]。此谨奉。
说明
贾政出差离家。宝玉在园中无聊,探春差翠墨送来招宝玉结诗社的请帖。宝玉读了,欣然而往,半路上又接到了贾芸写的送白海棠的帖儿。
评解
参见下面《送白海棠帖》评解。
[1]娣(dì弟)探谨奉:妹妹探春小心地送上。客气话。娣,女弟。古时女子对姊而言称娣,对兄而言称妹。后人以为对宝玉不应称“娣”,遂据意改易,如甲辰本、程高本改作“妹探”,戚序本改作“妹探春”。都没有细察探春特意这样自称的文情用意。其实,她称“娣”正是把宝玉视为自己的姊姊,或把自己当作他的弟弟;抹去男女性别界线,愈见亲密无间,自己具名只用一“探”字也正为此。若一本正经地写上“妹探春”,便无风趣可言了。今从庚辰本。
[2]文几:书房中置于座侧的案几,倦时可凭靠。这里说谨奉书信于几案前,表示对习文的人的尊重。
[3]清景:清明的月色。
[4]讵(jù巨)忍就卧:怎么忍心舍此景色而去睡觉呢。讵,怎么。
[5]时:当时。漏已三转:即夜已三更的意思。漏,漏壶,古代的计时器。
[6]桐槛:旁植梧桐树的窗下或长廊边的栏杆。
[7]“未防”二句:不防感受风寒而得了病。采薪之患,自称有病的谦辞。旧时自称有病为“负薪之忧”,语出《礼记·曲礼下》;或称“采薪之忧”,出《孟子·公孙丑下》。意思是背柴或打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
[8]抚嘱:慰问和叮嘱。
[9]数遣侍儿问切:多次叫丫头来对我表示问候、关切。
[10]鲜荔:鲜荔枝。真卿: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墨迹:书法手迹。
[11]“何瘝痌(guāntōng关通)”句:你的关怀和爱护是何等的深啊!瘝痌,亦作“恫瘝”。痌,同“恫”。《尚书·康诰》:“恫瘝乃身。”蔡沈集传:“恫,痛;瘝,病也。视民之不安,如疾痛在乃身。”后来常用以表示对民间疾苦的关怀。这里说宝玉像病生在自己身上那样地关切对方的健康。
[12]伏几凭床处默:默默地凭伏着几案而坐。说自己独在房中想问题。床,坐榻。
[13]名攻利敌之场:争夺名利的场所。这里指繁华的闹市。
[14]一:与“些”不连读,不是“一些”,是“一……区”。些山滴水之区:指范围很小的人工园景。些,少、小。
[15]揖(yī衣):拱手礼。旧时朋友见面时常拱手,这里是面邀的意思。
[16]投辖攀辕:形容挽留客人心切。辖,古代车上的零件,多用青铜制成,插在轴端孔内。汉代陈遵大会宾客,曾闭门,把客人的车辖投入井中,使客人不得离去(见《汉书·陈遵传》)。辕,压在车轴上、伸出在车子前端、驾车用的直木或曲木。攀辕,也就是牵挽住车子不让走。旧时常用“攀辕扣马”(《东观汉纪》)或“攀辕卧辙”(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及《白氏六帖事类集》)作为挽留所谓贤明官吏之辞。
[17]盘桓:徘徊,逗留。
[18]竖:直立。这里就是创建、树立的意思。
[19]吟社:诗社。
[20]窃:犹言私。表示个人行动、意见的谦词,如窃闻、窃思。叨(tāo涛):谦词。在这里有“幸得一道”的意思。栖处:居住。泉石之间:指大观园。
[21]薛、林之技:指薛宝钗、林黛玉的诗词技巧。
[22]醉飞吟盏:饮酒赋诗。飞,形容举杯。吟盏,等于说“增添诗兴的酒杯”。
[23]“孰谓”二句:这二句说,谁说的只允许男子们结社以招集有才之士。孰,谁。莲社之雄才,莲社是佛教净土宗最初的结社,东晋时慧远在庐山东山寺(寺内有白莲池)所创立,曾约会刘程之等一批名儒,号称十八贤。他们曾以书招陶渊明,所以文中引以为比。《莲社高贤传》:“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渊明曰:‘若许饮,则往。’许之。遂造(去到那里)焉。忽攒眉(皱眉头)而去。”须眉,男子。
[24]“直以”二句:这二句说,即使像谢东山那样地风雅聚会,也当让与我们女子。直以,即使……也当……东山之雅会,像谢安那样风雅地结交会聚。晋代谢安,字安石,曾隐居东山,后常以“东山”来指称他。《晋书·谢安传》:“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许询、桑门(沙门的异译,僧人)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余,我们。脂粉,女子。投帖给宝玉,却不把他算在“须眉”中而归于脂粉队里,是很有意思的。
[25]棹(zhào照)雪而来:乘兴而来。棹,划船工具,这里作划船解。此字各本歧出:作“掉”、“绰”、“踏”、“造”等等,或是形讹,或是臆改。实在是用《世说新语》中王子猷冒雪“夜乘小船”访戴安道事。或以为送鲜荔之时不当言雪,疑“雪”为“云”之形讹(其实作“云”者,反是“雪”之形讹),遂以为化用李贺诗“谁棹满溪云”意。李贺诗非传诵名句而可入话者,不像出处来历。文中语多泛言,如“帘杏溪桃”、“扫花”之类,岂食荔枝时景?此等非实写处正不可拘泥。戚序本狄葆贤批,不足为据。帖中引典故只取其“乘兴而行”的意思。
[26]扫花以待:殷勤期待。杜甫《客至》诗:“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表示自己生活疏懒,待客不周。今反用其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