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大观园诸景对额

  下载全书

(第十七回)

曲径通幽处[1]

贾宝玉

说明

大观园工程告竣,只待在各处题上匾额对联,使景物生色,便可恭迎元春了。贾政引众清客进园观看,一路暂拟题咏,因闻得宝玉专能对对联,便命他同往,以试其才情。

进大观园,迎面一山,遮住园中诸景,微露羊肠小道,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留题。

沁芳[2]

贾宝玉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3]。

说明

从曲径通幽处入石洞,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向北,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俯仰视之,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玉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亭上题此一额一联。

有凤来仪[4]

贾宝玉

宝鼎茶闲烟尚绿,

幽窗棋罢指犹凉[5]。

说明

“有凤来仪”即后来又名之为潇湘馆的所在,它的特征是“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

杏帘在望——稻香村[6]

贾宝玉

新涨绿添浣葛处[7],

好云香护采芹人[8]。

说明

这是题大观园中人工造成的田野山庄的对额。

蓼汀花溆[9]

贾宝玉

说明

自稻香村转过山坡,抚石依泉而进,过众花圃,“忽闻水声潺湲,泻出石洞,上则萝薜倒垂,下则落花浮荡”,留题于此。

兰风蕙露

清客

麝兰芳霭斜阳院[10],

杜若香飘明月洲。

三径香风飘玉蕙,

一庭明月照金兰[11]。

说明

清客拟的这两联和下面宝玉所拟“蘅芷清芬”一联,都是题后来名之为蘅芜苑的。蘅芜苑的特征是房屋被山石所绕,“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却长满了各种牵藤引蔓的异草香花。

蘅芷清芬

贾宝玉

吟成豆蔻才犹艳[12],

睡足酴醿梦亦香[13]。

红香绿玉[14]

贾宝玉

说明

这是拟题后来的怡红院的,元春见了将它改为“怡红快绿”。

评解

这些题园景的额对,内容上都是风月闲吟,但题额对这一情节在小说中却是不可缺少的。

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种种活动都在大观园的背景上展开,作者通过贾政、清客和宝玉巡看新告竣的大观园,拟题匾对,一开始就把园的规模、方位、建筑布局、山水特色等等作了全面的介绍和重点的描绘。如果没有这一情节,我们很难设想用其他什么方法能使结构繁复、景物众多的大观园很快地就在我们读者心目中留下如此清晰、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安排,正是作者高于才能平庸的一般小说家的地方。

大观园中的几处房子,后来都分给宝玉和他的姐妹们居住,作者预先描绘这些各具不同特点的景色,以便用它作背景来烘托以后房主人的典型性格。如潇湘馆用竹来烘托黛玉的性格,与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的特点很相称。她容易伤感悲愁,所以又把竹子与潇湘的传说典故连在一起。稻香村的环境,不但与守节寡欲的李纨性格协调,就连楹联用“浣葛”等事,也与她家教素重封建妇德,认为女子“以纺绩井臼为要”,自己也“惟知侍亲养子”等情况相称。蘅芜苑花木全无、幽冷软媚,怡红院蕉棠两植、红香绿玉,也都有意无意与房主人有关。

此外,作者还让题对额变成两类人在文才诗思方面的一次实地考核:一方面是被人称为“自幼酷喜读书”、当时在朝廷做官的贾政,以及他门下的一批附庸风雅的清客;一方面则是所谓“愚顽怕读文章”的封建逆子贾宝玉。考核的结果,谁优谁劣,谁智谁愚,谁被弄得窘态百出,这我们已从小说中看到了。在这里,作者对贾政及其门下清客相公们作了淋漓尽致的嘲讽。

清康熙和乾隆二帝,尤其是后者,不但喜欢游览各地山水名胜,且所到之处,总有雅兴对景留诗题额,只杭州西湖周围就比比皆是。此种习好,上行下效,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一直沿袭了下去,后人称之为“乾隆遗风”。《红楼梦》固然只写贾府家庭之事,但未始不可将这里题对额的情节视作是反映当时统治阶层习好的一种艺术再创造。

[1]曲径通幽处:唐代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论诗者以为语带禅机。意思是它说了一个佛家的道理,即要到达能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小路。程高本这一留题作“曲径通幽”。大概改的人以为留题用四个字更好,遂删去“处”字。殊不知宝玉说“莫若直书‘曲径通幽处’这句旧诗在上,倒还大方气派”。若减一字,便不是“直书”,也非“旧诗”原句了。​​​​​​​​​

[2]沁(qìn揿)芳:水渗透着芳香。​​​​​​​​​

[3]“绕堤”二句:水光澄碧,好像借来堤上杨柳的翠色;泉质芬芳,仿佛分得两岸花儿的香气。绕堤、隔岸,水在其中。三篙,从深度上说水。一脉,从溪形上说水,但不着“水”字。这一联句法特殊,是诗歌炼句修辞的一种技巧。​​​​​​​​​

[4]有凤来仪:凤凰是古代传说中的仙禽,相传它的出现是一种瑞应。《尚书·益稷》:“箫韶(舜的乐曲)九成(一曲终叫一成),有凤来仪。”因为传说凤是食竹实的,所以借这一成语命名。又古时多以凤凰比后妃,额题为元春归省而拟,正合。凤又是孤高不凡的仙鸟,若借以比后来居住在这里的林黛玉,也合。​​​​​​​​​

[5]“宝鼎”二句:宝鼎,这里指煮茶的鼎炉。本来,茶沸热时,则有绿烟;棋在着时,指头觉凉。现在却说“茶闲”“棋罢”之时,亦复如此,正是为了写竹。翠竹遮映,所以疑尚有绿烟;浓荫生凉,所以似乎仍觉指冷。小说中也写到潇湘馆“窗户外竹影映入纱窗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第三十五回)。这一联与小说中提到的陆游诗句“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同属一路。这是从琐事细节上体察物性事理,以表现一种闲雅情致。​​​​​​​​​

[6]杏帘在望、稻香村:因为此处“有几百枝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贾政等人想题作“杏花村”,还叫人做一个酒幌,用竹竿挑在树梢头,以凑合唐代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贾宝玉嫌题额陋俗,以为不如因旧诗“红杏梢头挂酒旗”题作“杏帘在望”,或据“柴门临水稻花香”称为“稻香村”。唐代许浑《晚至章隐居郊园》诗:“村径绕山松叶暗,柴门临水稻花香。”明代唐寅《题杏林春燕》诗:“绿杨枝上啭黄鹂,红杏梢头挂酒旗。”​​​​​​​​​

[7]“新涨”句:这句从田庄背山临水写来。新绿,指新鲜的春水。浣,洗濯。葛,蔓生植物,多长于山间,煮取它的纤维,在长流水中捶洗干净后,可以织布制衣。《诗经·周南·葛覃》:“薄(语助词)浣我衣(指葛衣)。”写一个新妇很勤,洗净葛衣才回娘家。旧说此诗颂“后妃之德”,所以用“浣葛”事也合元春身份。元春后来就赐名此地为“浣葛山庄”。​​​​​​​​​

[8]“好云”句:这一句暗喻元春为贵妃,如祥云庇护着贾府。好云,指云能生色,又兼喻“喷火蒸霞一般”的杏花,所以说“香护”。以云喻盛开的花是诗中常例。芹,指水芹菜,多长于水边。《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泮宫(学宫)之水。后人就把考中秀才入学为生员,叫做“入泮”或“采芹”。所以“采芹人”又指读书人。此句与上一句字面上说的是村野人的事,切所题之景,而出典则又“入于应制之例”,且同用《诗经》语,写山、水、杏花诸景,而不着“山”、“水”、“杏”等字,都是旧诗技巧上的讲究。​​​​​​​​​

[9]蓼汀:“蓼汀”一词当从唐代罗邺《雁》诗“暮天新雁起汀洲,红蓼花开水国愁”想来。其意境萧索,所以元春看了说:“‘花溆’二字便好,何必‘蓼汀’?”汀,汀洲,水边平沙。花溆(xù序):此词当从唐代崔国辅《采莲》诗“玉溆花争发,金塘水乱流”想来。溆,浦、水边。​​​​​​​​​

[10]“麝兰”二句:上句套古诗“蘼芜满院泣斜阳”句,书中已指出,说它“颓唐”;同时,也与“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的环境不合。下句也是抄袭唐代徐坚《棹歌行》“影入桃花浪,香飘杜若洲”的。麝兰、杜若,都是香草。霭(ǎi蔼),云气,引申为弥漫。​​​​​​​​​

[11]“三径”二句:这两联从额题到楹对,都是作诗不顾具体环境、全无诗情而只会凑泊俗套的标本。宝玉说:“此处并没有什么‘兰麝’‘明月’‘洲渚’之类,若要这样着迹说起来,就题二百联也不能完。”作者借此讽刺了一些装模作样、自命风雅,实际上是不学无术、庸俗不堪的士人清客。三径,庭园间小路。汉代蒋诩(xǔ许)隐居后,曾于舍中竹下开一条三叉小路,只与求仲、羊仲二人来往。蕙,兰的一种,多穗。以“玉蕙”对“金兰”,说明才思贫瘠,只求藻饰。​​​​​​​​​

[12]“吟成”句:这句说,吟成杜牧那样的豆蔻诗后,才思还是很旺。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指草豆蔻,春天开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花初生时,卷于嫩叶中,俗称含胎花,以喻少女。才犹艳,戚序本、程乙本等作“诗犹艳”,当是他人胡改。“犹”字没有着落,成何文理!庚辰本原作“才”,被另一笔迹点去,旁注“诗”字。今从己卯本。​​​​​​​​​

[13]“睡足”句:这句因修辞技巧兼两层意思:一是花枝软垂无力像睡梦沉酣;一是人在花气中睡梦也香甜。酴醿(túmí图迷),也写作“荼”,蔷薇科植物,春末开花。​​​​​​​​​

[14]红香绿玉:先是一个清客说题“崇光泛彩”,宝玉以为“此处蕉、棠两植”,不宜偏题。为什么说偏呢?因为“崇光泛彩”用的是苏轼《海棠》诗“东风渺渺泛崇光(增长着的春光)”,只说了海棠,漏了芭蕉,所以用“红”“绿”以兼顾。​​​​​​​​​


豪华虽足羡赞省亲别墅

题大观园诸景对额|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 蔡义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