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
(第九十九回)
周琼
金陵契好[1],桑梓情深[2]。昨岁供职来都,窃喜常依座右[3];仰蒙雅爱,许结“朱陈”[4],至今佩德勿谖[5]。只因调任海疆,未敢造次奉求[6],衷怀歉仄[7],自叹无缘。今幸棨戟遥临[8],快慰平生之愿;正申燕贺[9],先蒙翰教[10],边帐光生[11],武夫额手[12];虽隔重洋,尚叨樾荫[13]。想蒙不弃卑寒,希望茑萝之附[14];小儿已承青盼[15],淑媛素仰芳仪[16]。如蒙践诺,即遣冰人[17]。途路虽遥,一水可通;不敢云百辆之迎,敬备仙舟以俟[18]。兹修寸幅[19],恭贺升祺[20],并求金允[21]。临颖不胜待命之至[22]!
说明
这封信是贾政外任江西粮道衙门时接到的。周琼是贾政的同乡旧相识,上一年他们同在京就职,后来周琼调至海疆。因过去曾与贾政谈起过儿女婚事,所以现在来书相求。
评解
可以想见,续书者在拟此书札时,恐怕是相当得意的,以为颇有文采。然而,这种用骈四骊六的陈腔滥调讲的客套话,正是曹雪芹所最讨厌的。
从书札中“仰蒙雅爱,许结‘朱陈’”等话和书中情节叙述来看,探春的婚事是贾政自己找的,所以一议就定。对方是贾政的上级的亲戚,因此还得到“照应”,使他十分高兴。王夫人也说远嫁没有什么不好:“孩子们大了,少不得总要给人家的。就是本乡本土的人,除非不做官还使得,要是做官的,谁保的住总在一处?只要孩子们有造化就好。”宝玉初闻远嫁时,虽悲分离,但后来“探春倒将纲常大体的话说的宝玉始而低头不语,后来转悲作喜,似有醒悟之意(醒悟什么?)。于是探春放心辞别众人,竟上轿登程,水舟陆车而去”(第一百二回)。可是,我们知道:《红楼梦曲·分骨肉》中所唱的是“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等等,做爹娘的根本没有哭嘛!可见,不符曹雪芹原意。还有“判词”也不实了。临别时,连宝玉都“转悲为喜”了,还有谁“清明涕送江边望”呢?这样的“判词”还不是乱判?再说,画册上画“船中有一个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不是也完全画错了吗?因为探春是“放心辞别众人”而去的,何曾“掩面泣涕”来?如果再联系续作者写她后来衣锦还乡探亲,探春的运气实在是很不错的,倒是曹雪芹错将她归入薄命司了。
[1]契好:友好。契,情投意合。
[2]桑梓:桑树和梓树,古代家宅边多种植,后用以作故乡的代称。
[3]座右:座位的旁边。
[4]朱陈:本村名,在今江苏丰县东南。白居易《朱陈村》诗:“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后遂用朱陈为同乡两姓缔结婚姻的代词。
[5]勿谖(xuān宣):未忘。
[6]造次:冒失。
[7]衷怀歉仄:内心感到遗憾。
[8]棨(qǐ起)戟遥临:指贾政远道出任江西。棨戟,有彩帛套子或涂上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作前导的一种仪仗。唐代王勃《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9]申:表达。燕贺:语本《淮南子·说林训》:“大厦成而燕雀相贺。”这里用以表示对新任官职的庆贺。
[10]先蒙翰教:先在信中蒙受你的指教。
[11]边帐光生——边地的军帐内为之而增加光彩,周琼是武人,所以这样说。
[12]额手:以手加额,表示庆幸。
[13]叨:承受。樾(yuè月)荫:两木交聚而成的树荫。《淮南子·人间训》:“武王荫暍(中暑)人于樾下。”后因以樾荫称别人的荫庇。
[14]茑(niǎo鸟)萝:茑和女萝,都是蔓生植物,附于他物上生长。比喻同别人有亲戚关系,有依附及自谦之意。语本《诗经·小雅·弁》:“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15]青盼:爱重。
[16]淑媛:犹言“令爱”,指探春。芳仪:美好的仪容。
[17]冰人:媒人。语本《晋书·索传》:令狐策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以冰之上下为阴阳来详梦,说他代阳语阴,要做媒人了。
[18]俟(sì寺):等待。
[19]寸幅:简短的书信。
[20]升祺:增福。
[21]金允:允许,对人表示客气的说法。
[22]临颖:提笔写信之时。颖,指笔锋。不胜待命之至:盼望答复的谦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