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花寺签

  下载全书

(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1]

去国离乡二十年[2],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3]?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4]。

说明

王熙凤夜里在大观园见了鬼——一只两眼似灯,拖着扫帚尾巴的大狗。心中疑惧,便到散花寺磕头祝告摇签筒,摇出来的一支签是“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还写着上面这些话。

评解

在曹雪芹佚稿中,王熙凤的命运与续书所写不同,前已提及。此外,第十五回中凤姐曾自称“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在续书中,也翻案了:续作者先是让她见鬼,然后,由疑畏而迷信,由迷信而忏悔。借此宣扬天理昭彰,果报不爽,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看来,这也与佚稿中写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不一样。

签中四句诗,错成“先”、“元”、“盐”三部韵,这对于骗人的迷信宣传品来说,还算不了一回事,但内容至少应该写得像一个签。可是不然,其中只有“衣锦还乡”一句,表面上还是好话,至于诗的后两句以及末了十二个字,即使就字面看,也不是什么吉祥语,这怎么能写在“上上大吉”的签子上呢?这种地方,太不合情理了。

[1]王熙凤衣锦还乡:签上所题这句话,来自第五十四回中女先儿所讲的《凤求鸾》故事,故事中的公子恰巧与凤姐同名。不过第五十四回中两次说是残唐五代故事,这里则说成是汉朝的。衣锦还乡,本是功成名就,穿着锦袍回家乡,这里暗示殓衣裹体,尸返金陵。​​​​​​​​​

[2]去国离乡:离开故乡。国,都邑。书中说王熙凤自幼离开娘家南京,到她死时,估计已有二十年时间。​​​​​​​​​

[3]“蜂采”二句:唐代罗隐《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好了歌注》中“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个意思。​​​​​​​​​

[4]“行人”四句:前两句暗示凤姐知道赵姨娘死后被阴司拷打,促使自己“忏宿冤”时,已经太迟了。讼宜和,是所谓“劝善惩恶”的话,因为凤姐曾包揽狱讼,害死人命。婚再议,指凤姐死后,贾琏把平儿扶了正,或指其女儿巧姐婚事的变化。​​​​​​​​​


与贾政议探春婚事书骰子酒令四首

散花寺签|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 - 蔡义江|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