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三首
(第六十二回)
【说明】
这是在大观园红香圃内为宝玉等四人摆寿酒时席上行的令。办法是:“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名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时宪书,即旧时之历书。
其一
林黛玉
落霞与孤鹜齐飞[1],风急江天过雁哀[2],
却是一只折足雁[3],叫得人九回肠[4]。
——这是鸿雁来宾[5]。
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6]?
其二
史湘云
奔腾而砰湃[7],江间波浪兼天涌[8],
须要铁索缆孤舟[9],既遇着一江风[10],
——不宜出行[11]。
这鸭头不是那丫头[12],头上那有桂花油[13]?
其三
史湘云
泉香而酒冽[14],玉碗盛来琥珀光[15],
直饮到梅梢月上[16],醉扶归[17],
——却为宜会亲友[18]。
评解
酒令已于小说中见到多次,尽管行令办法各不相同,内容依然都按人物性格、命运涂上了一层象征性的色彩。黛玉哀怨,湘云放达。黛玉的身世遭遇恰如其酒令中的折足孤雁,失伴哀鸣。湘云幼小时父母早丧,家业凋零,后来又夫妻离散,青春孤居;其生活历程也正像江上孤舟,数经风涛。
这一回“醉眠芍药裀”是曹雪芹为史湘云憨态写真的精彩之笔。情节构思当从唐代卢纶诗句“醉眠芳树下,半被落花埋”(《春词》)化出。这里,不但用红香散乱、蜂蝶闹嚷等环境描绘为画面作生动的艺术烘染,更以“睡语说酒令”的细节来写湘云的情态,突出了她性格中不同于宝钗的、狂放不羁的一面。这一切,都充满着很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
[1]“落霞”句: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晚霞。鹜(wù务),野鸭,泛指雁凫之类。
[2]“风急”句:出处不详,当是唐人诗句。陆游《寒夕》诗“风急江天无过雁,月明庭户有疏砧”,似是反用其意而作。
[3]折足雁:骨牌名,由“长三”、“一二”、“长三”组成一副儿的名称。
[4]九回肠:曲牌名。原是愁极之词,语本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肠一日而九回。”
[5]鸿雁来宾:旧时历书中有此语。来宾,动词,飞来旅宿的意思。语本《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鸿雁来宾。”
[6]“榛子”二句:榛树的果实,可食,如栗而小,味亦如栗,又叫榛栗、榛瓤。“榛”与“砧”音同而义异,所以,这两句酒底说它与捣衣之砧声无关。这就是酒令规定的以席上果菜(榛瓤)说人事。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疏“榛栗”为“妇人之贽”曰:“盖以‘榛’声近‘虔’,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以捣衣砧声写怀人愁绪,前已屡见。末句用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也是怀念“良人”的诗。用于此皆有深意。
[7]“奔腾”句:北宋欧阳修《秋声赋》:“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本形容风声如波涛奔腾澎湃,这里只说波涛。庚辰本、程乙本无“而”字,“砰湃”作“烹湃”或“澎湃”,本相通。今据出处,从戚序本。
[8]“江间”句:杜甫《秋兴》诗:“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兼天,连天、滔天。
[9]铁索缆孤舟:由“长三”“三六”“长三”组成一副儿的骨牌名(参见前第四十回《牙牌令·其四》注6。从上文写江上浪大看,这句所用的当是曹操赤壁事:曹军多北人,不谙水性,为避风浪颠簸,以铁索连接江上单独船只,上铺木板,平稳如行陆上。后被周瑜用火攻所败。
[10]一江风:曲牌名。全句有俗话“船遇当头风”之意。
[11]不宜出行:旧时迷信宣传,出门远行要挑选吉利的日子,历书中有某一天是否相宜的说明。
[12]鸭头:席上的菜,与“丫头”谐音。
[13]桂花油:古时妇女用的搽发油。
[14]“泉香”句: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冽(liè列),清。程高本无“而”字。今据出处,从庚辰、戚序本。
[15]“玉碗”句:李白《客中作》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琥珀,见第二十三回宝玉《夏夜即事》注[3。形容酒的色泽。这一句与下一句程乙本略去。
[16]梅梢月上:骨牌名。其中有一张由一点红和五点绿组成的牌。下面五点像梅花,上面一点像月亮。上,升起。
[17]醉扶归:曲牌名。其名取意于唐代张演《社日村居》诗:“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8]宜会亲友:历书上的吉利话。此句程乙本无“却为”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