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 - (东晋)陶潜
春风无限意,何不饮酒行
梁启超
怎样才算真呢?
一
要绝无一点矫揉雕饰,把作者的实感,赤裸裸地全盘表现。就这一点而论,像潘、陆、鲍、谢都太注重辞藻了,总有点像涂脂抹粉的佳人,把真面目藏去几分。所以我觉得唐以前的诗人,真能把他的个性整个端出来和我们相接触的,只有阮步兵和陶彭泽两个人,而陶尤为甘脆鲜明。
二
渊明和慧远方外至交,常常来往。渊明本是儒家出身,律己甚严,从不肯有一丝苟且卑鄙放荡的举动。一面却又受了当时玄学和慧远一班佛教徒的影响,形成他自己独得的人生见解,在他文学作品中充分表现出来。
三
他(陶渊明)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他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
四
他是一位缠绵悱恻最多情的人。读集中《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与子俨等疏》,可以看出他家庭骨肉间的情爱热烈到什么地步。
五
集中写男女情爱的诗,一首也没有,因为他实在没有这种事实。但他却不是不能写。《闲情赋》里头,“愿在衣而为领……”底下一连叠十句“愿在……而为……”,熨帖深刻,恐古今言情的艳句,也很少比得上。
六
他是一位极严正——道德责任心极重的人。他对于身心修养,常常用功,不肯放松自己。
七
他一生品格立脚点,大略近于孟子所说“有所不为”、“不屑不洁”的狷者,到后来操养纯熟,便从这里头发现出人生真趣味来,若把他当作何宴、王衍那一派放达名士看待,又大错了。
八
己巳年之弃官归田,确是渊明全生涯中之一个大转捩。从前他的生活还在漂摇不定中,到这会才算定了。但这个“定”字,实属不易,他是经过一番精神生活的大奋斗才换得来。
九
渊明在官场里混那几年,像一位“一生儿爱好是天然”的千金小姐,强逼著去倚门卖笑。那种惭耻悲痛,真是深刻入骨。一直到摆脱过后,才算得著精神上解放了。所以他说:“觉今是而昨非。”
十
寻常诗人叹老嗟卑,无病呻吟,许多自己发牢骚的话,大半言过其实,我们是不敢轻信的。但对于陶渊明不能不信。因为他是一位最真的人,我们从他全部作品中可以保证。他真是穷到彻骨,常常没有饭吃。
十一
他并不是好出圭角的人,待人也很和易,但他对于不愿意见的人不愿意做的事,宁可饿死,也不肯丝毫迁就。
十二
檀道济说他“奈何自苦如此”。他到底苦不苦呢?他不惟不苦,而且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一个人。他最能领略自然之美,最能感觉人生的妙味。
十三
渊明何以能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艺?一定有他整个的人生观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以拿两个字来包括他:“自然。”
十四
他并不是因为隐逸高尚有什么好处才如此做,只是顺著自己本性的自然。“自然”是他理想的天国,凡有丝毫矫揉造作,都认作自然之敌,绝对排除。他做人很下坚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¹。
¹ 摘自梁启超《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陶渊明》,商务印书馆一九二三年排印本。
陶渊明集序
梁昭明太子萧统
那些炫耀标榜自我的人,其行为跟爱慕虚荣的女子一般;不嫉妒、无所求的人,则内心明净通达。所以圣人隐藏光华,贤者远离俗世。为什么呢?要保持内在的德性,最好的方式是不要违背天道;珍爱自己的最佳方式,是关护自我。因此,遵循天道就可以保全生命,不合理则会伤害生命。人生不过百年,就一辈子而已,如白驹过隙一般,眨眼工夫就没了。活着仿佛是进行一次旅行,过得好不好,都应该随顺老天的安排,由着自己的心,潇潇洒洒地过活。怎能悲悲戚戚、怕这怕那?怎能要这要那、把自己弄得像个差役似的?
齐、赵之歌舞,山珍海味,香车宝马,锦衣珠宝,这些东西,享受是享受,但享受过后,烦恼随之而来。福祸相倚、悲喜共生,世事难料呵!智者贤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成天提心吊胆;愚蠢贪婪之人却在污浊之中欲壑难填。玉因为其宝贵,虽然深藏山中还是不免于被贪求者开采攫取;幽兰因远离俗世,所以虽然孤独却可以保存其芬芳。因此,庄子选择垂钓于濠水,伯成选择躬耕于田野。这类智者有的在海边卖卖草药,有的将鸟的羽毛织成衣裳,过着于世无求的简朴生活。只有你低调弱小了,才不会成为别人的猎物。
至于子常、宁喜、苏秦、卫鞅这些人,执着于追求,死而无悔。就像主父偃说的:“活着不能飞黄腾达,死了也要光宗耀祖。”真是悲哀呵!还有楚王问鼎于周,招致羞辱;霍光官运亨通,后来倒了霉,这都是锋芒太露造成的。贪婪的人,实在太多了呵。
唐尧贵为天下之主,却有归隐之心;子晋可以拥有天下,却有避世之志。这种身份地位的人把君位都看得一钱不值,其他还有什么看不开的?所以有境界的智者,都不爱招摇显摆。人和人不一样,有的人希望富贵发达,有的人则粗茶淡饭足矣,他们在大自然中心思单纯、怡然自得。他们不问世事,却又将情怀寄托于寻常生活。
有人说陶渊明的诗中篇篇都有酒,在我看来,他的本意不在于酒,他是把酒当成一种寄托。他的文章不同凡响,文辞精到而高洁,丰富而直白,比别人高明许多;内涵深邃而又明朗,无人能比。仿佛清澈的流水,如同蓝天上的白云。他谈论时事,会引人深思;他抒发情怀,则辽阔而真挚。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志向,安贫乐道,不以躬耕为耻,不因没钱发愁。如果没有淳厚的德性和执着的志向,如果不能随顺天道自然,谁能做到这一步?
我对他的文章喜欢极了,爱不释手,仰慕他的人品,恨不能和他同时。所以我努力搜求他的文字,大致地进行了分类编目。我觉得集子中只有《闲情赋》一篇白璧微瑕。扬雄说文章要有讽谏的作用,这篇文章始终没有做到这一点,何必写它呢?可惜了!集子中没有这篇文章也没什么不可以的。我简单地为他写了一个传,收在集子中。
我说过,能够读陶渊明诗文的人,就会放弃追名逐利之心,就会减少狭隘贪婪之念,贪婪的人会变得清廉,怯懦的人会变得勇敢,他们会追求道义、放弃名利,而不必到神仙、高人那里去取经了。这个集子,会影响世人、有助于社会变好的。
◎原文
夫自衒自媒者,士女之丑行;不忮不求者,明达之用心。是以圣人韬光,贤人遁世。其故何也?含德之至,莫逾于道;亲己之切,无重于身。故道存而身安,道亡而身害。处百龄之内,居一世之中,倏忽比之白驹,寄寓谓之逆旅,宜乎与大块而荣枯,随中和而任放,岂能戚戚劳于忧畏,汲汲役于人间?
齐讴赵女之娱,八珍九鼎之食,结驷连镳之游,侈袂执圭之贵,乐则乐矣,忧亦随之。何倚伏之难量,亦庆吊之相及。智者贤人居之,甚履薄冰;愚夫贪士竞之,若泄尾闾。玉之在山,以见珍而招破;兰之生谷,虽无人而犹芳。故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或货海东之药草,或纺江南之落毛。譬彼鸳雏,岂竞鸢鸱之肉?犹斯杂县,宁劳文仲之牲!
至如子常、宁喜之伦,苏秦、卫鞅之匹,死之而不疑,甘之而不悔。主父偃言:“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卒如其言,岂不痛哉!又有楚子观周,受折于孙满;霍侯骖乘,祸起于负芒。饕餮之徒,其流甚众。
唐尧四海之主,而有汾阳之心;子晋天下之储,而有洛滨之志。轻之若脱屣,视之若鸿毛,而况于他乎?是以至人达士,因以晦迹。或怀釐而谒帝,或被褐而负薪。鼓楫清潭,弃机汉曲。情不在于众事,寄众事以忘情者也。
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尚想其德,恨不同时。故更加搜求,粗为区目。白璧微瑕者,惟在《闲情》一赋,扬雄所谓劝百而讽一者,卒无讽谏,何必摇其笔端?惜哉,无是可也。并粗点定其传,编之于录。
尝谓有能读渊明之文者,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袪,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岂止仁义可蹈,亦乃爵禄可辞。不劳复傍游太华,远求柱史,此亦有助于风教尔。
这是第一篇卷一 诗五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