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陶渊明集 - (东晋)陶潜 >
- 卷一 诗五言
咏贫士七首
◎这组咏贫士诗有完整清晰的脉络,总括之后是自咏,然后列述古代贫士。表达引古贤为知音、坚定固穷守道之志。
一
万族各有托¹¹²,孤云独无依¹¹³。
暧暧空中灭¹¹⁴,何时见馀晖?
朝霞开宿雾¹¹⁵,众鸟相与飞;
迟迟出林翮,未夕复来归。
量力守故辙¹¹⁶,岂不寒与饥?
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
¹¹² 托:寄托,托附。
¹¹³ 孤云:喻指包括自己在内的贫士。
¹¹⁴ 暧暧:昏暗。
¹¹⁵ 宿雾:夜雾。
¹¹⁶ 故辙:指平素的生活。
◎译文
所有的事物都各有托附,
唯独孤云无所归依。
它们黯淡于空中,
何时能见到它们的余晖?
朝霞破开夜雾,
众鸟相伴而飞。
它们眷恋故巢,
迟出早归。
我只能坚守田园,
岂不知这种生活需要受冻挨饥?
假如没有知音理解我,
也只有独自伤悲。
二
凄厉岁云暮¹¹⁷,拥褐曝前轩¹¹⁸。
南圃无遗秀¹¹⁹,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¹²⁰,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¹²¹。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¹²²。
何以慰吾怀?赖古多此贤。
¹¹⁷ 岁云暮:岁暮,年终。
¹¹⁸ 褐:粗麻短衣。曝(pù),晒太阳。前轩,门廊。
¹¹⁹ 遗秀:余下之穗。
¹²⁰ 沥:滴。
¹²¹ 昃:太阳西斜。遑,闲空。
¹²²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见言:此句是说我的闲居虽不同于孔子困于陈的情形,而家人私下还是会有怨言。《论语·卫灵公》:“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窃,私下。此处指家人对陶渊明的埋怨。
◎译文
年终岁尾,一派凄厉,
抱着粗麻衣,在前廊晒太阳取暖。
南边的田里一颗庄稼都不剩了,
北边的园子里树木枯残。
倒出酒壶中剩下的酒滴,
灶上冰冷冷没有炊烟。
有诗书无心去读,
就这么呆坐一天。
虽然我这闲居与孔子困于陈不一样,
但是家人私下里也免不了有怨言。
有什么能安慰我呢?
好在古代有许多这样的样板。
三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¹²³。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¹²⁴。
重华去我久¹²⁵,贫士世相寻¹²⁶。
弊襟不掩肘,藜羹常乏斟。
岂忘袭轻裘,苟得非所钦。
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¹²⁷。
¹²³ 荣叟老带索,欣然方弹琴:此句用荣启期事迹喻自己。《列子·天瑞》:“孔子游于太山,见荣启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带索,鼓琴而歌。孔子问曰:‘先生所以乐何也?’对曰:‘吾乐甚多:天生万物,唯人为贵,而吾得为人,是一乐也。男女之别,男尊女卑,故以男为贵,吾既得为男矣,是二乐也。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乐也。贫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终也。处常得终,当何忧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宽者也。’”
¹²⁴ 原生纳决履,清歌畅商音:原生,原宪。纳,穿。决履,破鞋。商音,《诗经·商颂》。《韩诗外传》:“原宪居鲁,子贡往见之。原宪应门,振襟则肘见,纲履则踵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宪曰:‘宪贫也,非病也……仁义之匿,车马之饰……宪不忍为也。’子贡惭,不辞而去。宪乃徐步曳杖,歌商颂而返。声沦于天地,如出金石。”
¹²⁵ 重华:虞舜的号。
¹²⁶ 寻:相续。
¹²⁷ 赐也徒能辩,乃不见吾心:赐,子贡的字。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贡巧辞善辩,常被孔子批评。这里是说陶渊明身边有一些善辩的人的言论不符合他的想法。
◎译文
荣启期过得那么清苦,
可他成天快乐地唱歌弹琴。
原宪穿的是破衣烂鞋,
安贫守义给他带来欢欣。
虞舜的时代离今天远了,
士子们的清贫代不乏人。
他们衣常不遮体,
连碗野菜粥也不能保证。
并非他们不知道为官可以致富,
随便丢弃自我,不符合我的本心。
子贡虽然能言善辩,
但假就是假,真就是真。
四
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¹²⁸。
好爵吾不荣,厚馈吾不酬¹²⁹。
一旦寿命尽,蔽覆仍不周¹³⁰。
岂不知其极,非道故无忧¹³¹。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俦¹³²。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¹³³!
¹²⁸ 黔娄:《高士传》:“黔娄先生者,齐人也。修身清节,不求进于诸侯。鲁恭公闻其贤,遣使致礼,赐粟三千钟,欲以为相,辞不受。齐王又礼之,以黄金百斤聘为卿,又不就。”
¹²⁹ 馈:馈赠。酬,应答。
¹³⁰ 一旦寿命尽,蔽覆仍不周:周,全。据《列女传·贤明传·鲁黔娄妻传》中记载,黔娄死后,尸体“覆以布被,手足不尽敛,覆头则足见,覆足则头见。”
¹³¹ 非道故无忧:《论语·卫灵公》:“君子忧道不忧贫。”
¹³² 俦:同类。
¹³³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安贫守贱者,
自古有黔娄。
不以当官为荣,
厚禄不去应酬。
一旦百年之后,
破布遮体不周。
并非不知命运,
求道不为贫忧。
此人逝去千载,
相似已经没有。
既然已经得道,
再无其他追求!
五
袁安困积雪¹³⁴,邈然不可干¹³⁵;
阮公见钱入,即日弃其官。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¹³⁶。
岂不实辛苦,所惧非饥寒¹³⁷。
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¹³⁸。
至德冠邦闾¹³⁹,清节映西关¹⁴⁰。
¹³⁴ 袁安:字邵公,东汉时河南汝阳人。《后汉书·袁安传》注引《汝南先贤传》:“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答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¹³⁵ 干:冒犯。
¹³⁶ 刍藁有常温,采莒足朝餐:此句是说极简单的生活就可满足。刍藁(gǎo),给马吃的草。有常温,指睡在马草铺的地上。莒,野菜。
¹³⁷ 所惧非饥寒:指担心的不是贫困而是道。
¹³⁸ 戚颜:愁容。
¹³⁹ 闾:乡里。
¹⁴⁰ 西关:应该指阮公所在的地方。
◎译文
袁安被大雪所困,
而精神凛然不可冒犯。
阮公得到了生活之资,
立即放弃做官。
马草铺地可以安睡,
野菜裹腹万事皆安。
这样当然非常清苦,
但他们担忧的不是饥寒。
人生的选择常常在内心冲突,
一旦求道之心取得胜利,
便快乐展颜。
他们的德行光耀乡里,
他们的节操四处流传。
六
仲蔚爱穷居¹⁴¹,绕宅生蒿蓬。
翳然绝交游¹⁴²,赋诗颇能工。
举世无知者,止有一刘龚。
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
介焉安其业¹⁴³,所乐非穷通。
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¹⁴⁴。
¹⁴¹ 仲蔚:《高士传》:“张仲蔚者,平陵人也。与同郡魏景卿俱修道德,隐身不仕。明天官博物,善属文,好诗赋。常居穷素,所处蓬蒿没人。闭门养性,不治荣名。时人莫识,唯刘龚知之。”穷居,僻静之居。
¹⁴² 翳:隐,暗。
¹⁴³ 介焉:孤介。
¹⁴⁴ 长相从:指追随仲蔚以终。
◎译文
张仲蔚喜欢住在僻静的地方,
屋子的四周长满了蓬蒿。
弃绝了交游,他隐然自处,
他的诗歌写得好。
举世无人懂得他,
只有刘龚理解他的怀抱。
为何他如此孤独?
因为与他相同的人实在难找。
他孤介地坚守选择,
荣名顺逆全然不去思考。
我本就不喜交际,
就随着他的榜样,一直这样终老。
七
昔有黄子廉¹⁴⁵,弹冠佐名州¹⁴⁶。
一朝辞吏归,清贫略难俦¹⁴⁷。
年饥感仁妻,泣涕向我流:
“丈夫虽有志,固为儿女忧。”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¹⁴⁸。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¹⁴⁹。
¹⁴⁵ 黄子廉:事迹不详。
¹⁴⁶ 弹冠:入仕。
¹⁴⁷ 略难俦:没有比的。
¹⁴⁸ 惠孙一晤叹,腆赠竟莫酬:此句意思是虽然与惠孙见面后惠孙曾有厚赠,但我却没有接受。惠孙,其人不详。腆赠,厚赠。酬,答应。
¹⁴⁹ 谁云固穷难?邈哉此前修:《论语》说固守穷节艰难,我自有过去的前贤为榜样。邈,远。前修,前贤。
◎译文
从前有个黄子廉,
做官时颇有名气。
一旦他辞官归隐,
从此便清贫无比。
饥荒时妻子向我哭泣,
说你虽然志向了不起,
孩子的生活你总得考虑。
不是没人给予我厚赠,
但我终于无颜收取。
谁说做一个清贫君子艰难?
过去前贤的榜样不都是这个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