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陶渊明集 - (东晋)陶潜 >
- 卷四 记传赞述
读史述九章余读《史记》有所感而述之
◎陶渊明选择归田,有着强大的历史榜样的支撑。“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陶渊明,从历史阅读中得到了终身的滋养与安慰。
夷齐
夷齐⁹⁷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⁹⁸。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⁹⁹。
采薇高歌,慨想黄虞¹⁰⁰。
贞风凌俗,爰感懦夫¹⁰¹。
⁹⁷ 夷齐:伯夷和叔齐。见《拟古九首》第八篇之注。
⁹⁸ 二子让国,相将海隅:伯夷和叔齐都不肯为国君,相互让位,后来逃到北海。
⁹⁹ 天人革命,绝景穷居:《易·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里指伯夷、叔齐因为阻止武王伐纣不成而耻食周粟、隐居采薇而食。景,影。
¹⁰⁰ 黄虞:黄帝、虞舜。
¹⁰¹ 爰感懦夫:激励懦夫。
◎译文
这二位相互让位,
一块儿去了北海之滨。
他们反对武王伐纣,
逃到深山老林归隐。
采野菜而食,高歌而终,
怀想黄帝虞舜的光景。
他们的坚贞超凡脱俗,
让懦夫也变得坚挺。
箕子
箕子¹⁰²
去乡之感,犹有迟迟。
矧伊代谢¹⁰³,触物皆非?
哀哀箕子,云胡能夷¹⁰⁴?
狡童之歌¹⁰⁵,凄矣其悲。
¹⁰² 箕子:殷纣大臣。纣荒淫无度,比干谏之,纣杀比干。箕子佯狂为奴,被纣囚禁。武王灭纣后,箕子被释。
¹⁰³ 矧(shěn):况且。代谢,朝代更迭。
¹⁰⁴ 夷:平。
¹⁰⁵ 狡童之歌:《史记·宋微子世家》:“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之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则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狡童,指纣王。
◎译文
人们离开故乡的心情,
都不免流连徘徊。
何况改朝换代、物是人非?
悲伤的箕子,
内心如何能平息?
他高唱《麦秀》之歌,
心中无限伤悲。
管鲍
管鲍¹⁰⁶
知人未易,相知实难。
淡美初交,利乖岁寒¹⁰⁷。
管生称心,鲍叔必安。
奇情双亮,令名俱完¹⁰⁸。
¹⁰⁶ 管鲍:管仲、鲍叔,春秋时人。两人曾共同经商,分利时管仲多取,鲍叔不以为贪。后管仲佐齐桓公成名,鲍叔也因此得重用。管仲说过“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事见《史记·管晏列传》。
¹⁰⁷ 淡美初交,利乖岁寒:朋友初交时往往淡泊,待到得利时便会分道扬镳。
¹⁰⁸ 令名:美名。
◎译文
了解一个人不容易,
成为知己更是难上加难。
相识之初大家还都淡泊,
利益面前就不免翻脸。
管仲发达之后,
鲍叔跟着被举荐。
他们情操双绝,
美名远远相传。
程杵
程杵¹⁰⁹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¹¹⁰。
望义如归,允伊二子¹¹¹。
程生挥剑,惧兹馀耻。
令德永闻,百代见纪。
¹⁰⁹ 程杵:程婴和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他们与赵朔友善,赵朔被屠岸贾害死,留下妻子和一个遗腹子。程婴和公孙杵臼救下赵氏孤儿,公孙杵臼被害,程婴抚养赵朔之孤赵武成人。后赵武灭杀屠岸贾,程婴以死报公孙杵臼。事见《史记·赵世家》。
¹¹⁰ 遗生良难,士为知己:抛弃生命太难,而士可为知己者死。
¹¹¹ 允伊:信此,即在这二人身上发生。
◎译文
抛弃生命是多么难的事,
然而士可为知己而死。
为了义气,视死如归,
这在这二人身上成为现实。
程婴挥剑自刎,
生怕留下羞耻。
美德永远流传,
千秋万代,永载青史!
七十二弟子
七十二弟子¹¹²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¹¹³。
俱映日月,共餐至言¹¹⁴。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¹¹⁵。
回也早夭,赐独长年¹¹⁶。
¹¹² 七十二弟子:孔子比较重要的弟子有七十二位。
¹¹³ 恂恂舞雩,莫曰匪贤:这句是说孔子的弟子们都很贤良。《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恂恂(xún),温良恭谨的样子。舞雩(yú),古代的祭坛。
¹¹⁴ 共餐至言:一道学习、领会至理名言。
¹¹⁵ 恸由才难,感为情牵:孔子痛感人才难得,总是牵挂有德才的弟子。
¹¹⁶ 回也早夭,赐独长年:颜回死得早,唯独子贡活得长。回,颜回,颜渊。赐,子贡,姓端木,名赐。
◎译文
孔子师生们其乐融融,
他的弟子个个贤良。
他们与日月同辉,
一同学习老师的至理名言。
孔子爱才如命,
与弟子们情意攸关。
可惜呵,颜回死得太早,
只有子贡得养天年。
屈贾
屈贾¹¹⁷
进德修业,将以及时。
如彼稷契¹¹⁸,孰不愿之?
嗟乎二贤,逢世多疑。
候詹写志,感鵩献辞¹¹⁹。
¹¹⁷ 屈贾:屈原和贾谊。
¹¹⁸ 稷契:稷和契。虞舜时的两位贤臣。稷,司农,教人民耕种;契,司徒,教导人民伦常。
¹¹⁹ 候詹写志,感鵩献辞:此句是说屈原见疑于楚怀王,到太卜郑詹尹那里去诉说疑惑;贾谊写《鵩鸟赋》以自伤情抱。鵩(fú),一种在古代被认为是不祥的鸟。
◎译文
增进道德,勤修学业,
是为了服务于社会。
如果能生在稷和契的时代,
谁不愿意?
可叹屈原贾谊二位,
受谤被疑。
他们只能找人诉说,
只能写写文章,抒发怨气。
韩非
韩非¹²⁰
丰狐隐穴,以文自残¹²¹。
君子失时,白首抱关¹²²。
巧行居灾,忮辩召患¹²³。
哀矣韩生,竟死《说难》¹²⁴。
¹²⁰ 韩非:战国时韩国人。有著作表达其治国思想。秦王读了他的书,想得到他,发动攻韩之战。后被李斯陷害。
¹²¹ 丰狐隐穴,以文自残:大狐狸隐藏在洞穴里,因为其皮毛之美而害了自己。这是比喻韩非因才而致患。
¹²² 君子失时,白首抱关:君子不见用于时,老了只能看大门。抱关,守门小吏。
¹²³ 巧行居灾,忮辩召患:此句是说机巧太多、伎俩太多会招致祸患。忮(zhì)辩,巧辩。
¹²⁴ 《说难》:韩非的著作,收录于《韩非子》。
◎译文
长得肥肥的狐狸藏在洞穴没事,
只因毛皮太漂亮而倒霉。
君子不能见用于时,
老来更是没有作为。
机巧太多,会陷于灾祸,
巧舌如簧,厄运自来。
最终竟因思想而死,
悲哀呵,韩非!
鲁二儒
鲁二儒¹²⁵
《易》大随时,迷变则愚¹²⁶。
介介若人,特为贞夫。
德不百年,污我诗书¹²⁷。
逝然不顾¹²⁸,被褐幽居。
¹²⁵ 鲁二儒: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汉刘邦平定天下后,叔孙通进言制定朝廷仪规,征请了鲁地的一帮儒生参与其事,其中有两位儒生认为,天下初定,生死未安,不宜先制定礼乐,拒不参加。叔孙通嘲笑其为俗鄙之儒。
¹²⁶ 《易》大随时,迷变则愚:《易》强调随时而变,因为变化而迷失就很愚蠢了。大,此处为动词,重视、强调。
¹²⁷ 德不百年,污我诗书:此句是说德行不能延续百年之久,叔孙通这样的行为有辱古规。
¹²⁸ 逝然:逝,同“誓”,表示决绝。
◎译文
《易》强调与时俱进,
因为变化而迷失就很蠢笨。
这两位耿介的儒生,
坚贞超群。
仁德难以持久,
总有人污辱斯文。
毅然离开,绝不回头。
宁愿一件破衣,归隐山林。
张长公
张长公¹²⁹
远哉长公,萧然何事?
世路多端,皆为我异。
敛辔朅来¹³⁰,独养其志。
寝迹穷年¹³¹,谁知斯意?
¹²⁹ 张长公:见《饮酒二十首》之十二注。
¹³⁰ 敛辔朅来:收驾归来。朅(qiè)来,去来,归来。
¹³¹ 寝迹穷年:终身销声匿迹。
◎译文
张长公距今远矣,
他这么冷峻清寒,究竟为了什么?
人生的选择很多,
大家与我都不一致。
回驾归来,
独自修炼自己的心志。
销声匿迹,终了此生,
谁能领会他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