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十六 成祖永乐九年辛卯至十五年丁酉

  下载全书

503 明通鉴卷十六
明通鉴卷十六
纪十六起重光单阏,尽强团作噩,凡七年。
成祖文皇帝 永乐九年
春,正月,甲戌,大祀南郊。丙子,安远侯柳升镇宁夏。
己卯,复命英国公张辅为征虏副将军、会沐晟讨交阯。上以辅为交人所惮、复命讨之。辅至,申军令,都督黄中违节制,诘之不逊,斩以徇,将士惕息,无不用命。【考异】斩黄中事,《永乐实录》不载,《明史·张辅传》中及之,疑本叶氏《水东日记》。弇州《考误》谓:“考之正史及碑志,俱不言辅僇黄参将事,惟《三下南交录》略及之而不详。”按黄中初以都督佥事同吕毅送陈天平还国,为黎季犛所赚,杀天平,后大军南讨,毅为鹰扬将军,中无职寄,从军自效,击败贼于生厥、潭舍二江.其后赏功典下,谓吕毅、黄中先失律败事,后虽有功,不在赏典,寻命掌交阯都司。黔公之败,毅以战死,再用辅率师南讨,简定等伏诛。中时在军,而论功姓名绝不之及,岂其时中不用命,为辅所僇耶?叶文庄之所记者,谓:“文庙初以是怒张英公,而正史不及,岂为其功成而宽之,且讳之耶?”今按斩黄中,《三编》、《明史》皆据书之,必别有确据也,今据之,
丙戌,命丰城侯李彬、平江伯陈瑄帅浙江、福建兵捕海寇。504
纪十六 二月,辛亥,陈瑛有罪,下狱诛。
初,瑛为都御史、劾勋戚、大臣十余人,多希上旨,上以其能发奸,宠任之。一时倾陷善类不可胜计。上亦知其残刻,所奏谳不尽从。会自北京还,闻其诸不法状,下狱论死,天下快之。
上以交人好乱,恐陈季扩之党胁聚日多,丙辰,诏:“自九年二月以前,有啸聚山林者,咸赦其罪,军复原伍,民复原业。其官吏军民有犯,毋论已发未发,俱赦除之。”
丁已,倭掠广东,陷昌化千户所,杀千户王伟。敕副总兵李珪戴罪讨之。【考异】《明史·本纪》书于二月丁巳,《三编》并书其杀守将事,证之《典汇》,盖千户王伟也。李珪之讨,亦据《三编》。盖珪时以副总兵官镇广东也。
已未,命工部尚书宋礼初开会通河。会通河者,元故运道也。元至元中,寿张尹韩仲晖请自东平安民山凿河至临清,引汶绝济,属之卫河,为转漕道,名曰会通。然岸狭水浅,不任重载,终元之世,海运为多。太祖定天下,输饷辽东、北平,亦用海运。洪武二十四年,河决原武,绝安山湖,会通遂淤。上初建北京,命平江伯陈瑄兼督淮、海二运。海运险远,多失亡,而淮运漕东南之粟浮淮人河,至阳武,陆挽百七十里人卫河,历八递运所,民亦苦其艰。至是济宁同知潘叔正上言:“旧会通河四百五十余里,淤者不过三之一,浚之便。”乃命礼偕刑部侍郎金纯、都督周长往治之。
礼以会通之源必资汶水,而汶有大,小二河,其会合之处,经宁阳北、纲城西南流百余里至汶上,其支流曰洸河,亦经纲城西南流三十里,会宁阳诸泉、经济宁,东与泗水合。元初于纲城左汶水阴作斗门,导汶入洸后,又分流,北入济,由寿张过临清人海,而汶流遂弱。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筑坰城及东平之戴村坝,遏汶水使南无人洸,北不归海,汇诸泉之水尽出南旺,中分为二道,以四分南流接徐、沛,六分北流达临清。南旺地势高,
505 明通鉴卷十六
以为脊,决其水南北分注。因相地势,置闸三十有八,以时蓄泄。凡发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三十万,蠲租一百十万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自是挽漕北京,寻罢海运,公私便之。
三月,甲子、集己丑礼部贡士补赴廷对,赐萧时中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壬午,浚祥符县黄河故道。初,张信奉诏至开封相视黄河,上言:“祥符县鱼王口至中滦下二十余里,有旧黄河,岸与今河面平,若浚而通之,使循故道,则水势可杀。”因绘图以进,从之。发民丁十万,命兴安伯徐亨、侍郎蒋廷瓒偕金纯相视,并命宋礼总其役。
戊子,命中军都督刘江镇辽东。
夏,五月,倭寇浙东盘石卫。【考异】《明史·本纪》不载,证之《日本传》,“是年寇盘石。”盘石在浙东温州府乐清县,《地理志》:“县西有盘石卫,洪武廿二年置。”又,《吾学编》书“是年五月倭寇浙东”,《宪章录》书“五月倭寇盘石”,今据增。
是时,日本国王源义持嗣位,海上屡以倭警告。上遣官谕义持剿捕,寻获海寇以献。上嘉之,遣中官王进赍敕褒赉。进归,收市物货,义持与其臣谋,阻进不使归,进潜登舶从他道遁还。倭寇仍不绝,自是不入贡者数年。
六月,乙巳,郑和自西洋还,俘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以献。初,和出使至锡兰山,其王亚烈苦奈儿欲害之,和觉,去之它国。王又不睦邻境,数邀劫往来使臣,诸番皆苦之。及和归,复经其地,谋诱和至国中,发兵五万劫和,塞归路。和先觉之,乃帅步骑二千,由间道乘虚攻拔其城,生禽亚烈苦奈儿及妻子、头目以还。廷臣请诛之,上悯其无知,并妻子皆释,且给以衣食,命择其族之贤者立之。有邪把乃那者,诸俘囚咸称其贤,乃遣使赍印敕封为王,其旧王亦遣归。自是海外诸番益服天子威德,贡使载道。
506
纪十六 是月,下交阯右参议解缙于狱。
初,缙自化州督饷入奏事,会上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高煦因言:“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上震怒。时检讨王偁亦以罪谪交阯,缙偕偁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北。奏至,逮缙下狱,拷掠备至。词连大理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并及李至刚,皆下狱。汝玉、贯、纮、引高、得旸俱瘐死狱中。贯与缙及王艮皆同里,又与艮成进士,同为一甲,金川门陷,唯艮死之。至是贯临卒叹曰:“吾愧王敬止矣!”
秋,七月,张辅督军二万四千,与沐晟会讨交阯。时贼据月常江,树桩四十余丈,两崖置栅二三里,列船三百余艘,设伏山右。丙子,辅、晟等水陆并进,阮帅、邓景异等来拒。辅令朱广等连舰拔桩以进,自率方政等以步队剿其伏兵,水陆夹攻,贼大败,帅等皆散走。生禽伪将军邓宗稷、黎德彝、阮忠、阮轩等,获船百二十艘。
丁亥,柳升破宁夏叛将于灵州,以捷闻。是月,黄河故道成。
自洪武间河决原武,会通河淤,而元贾鲁所治之故道亦淤,河遂自此南徙,则河南受灾独重。至是金纯等浚河,自封邱、金龙口、下鱼台、塌场会汶水,经徐、吕二洪,南入于淮。是时会通河已开,黄河与之合,漕道既通,而河南水患亦稍息。
九月,壬午,谕户部:“凡屯田军以公事(防)〔妨〕农务者,免征子粒。著为令。”
是月,通政司上言:“黄岩县民告豪民持建文时士人包彝古所进楚王书,聚众观之。书中多千犯语,请下法司究治。”上曰:“此必与豪民有怨而欲报之。朕初即位,命百司;凡建文中上书有干犯者,悉毁之,有告者勿行。今复行之,是号令不信也。”命勿论。
507 明通鉴卷十六
是秋、礼部尚书赵羾以朝鲜使臣将归,例有赐赉,不奏、上怒,下之狱,寻释之。
冬,十月,乙未,宽北京谪徙军民赋役。
癸卯,封哈密推勒特穆尔旧作兔力帖木儿为忠义王。
推勒者,托克托从弟也。托克托受封之国,上眷遇特厚。而托克托顾凌侮朝使,沉湎昏聩,不恤国事,其下交谏不从。上闻之,怒,遣官赐敕戒谕,未至而托克托以暴疾卒。讣闻、遣官赐祭,遂以推勒特穆尔嗣位。又擢都指挥同知哈刺哈纳为都督佥事,镇守其地。自是哈密修贡惟谨。
乙巳、诏重修《太祖实录》。时上以前监修官李景隆、茹瑺等心术不正,又限期迫促,未及精详,至是复命姚广孝、夏原吉为监修,胡广、杨荣、杨士奇、金幼孜等为总裁、纂修等官。《太祖实录》,自建文至此凡三修,士奇皆预焉。【考异】此三修之《实录》,即今《明史》所据之本也,据《野获编》,土奇三修皆秉笔,今据书之。
十一月,戊午,蠲陕西逋赋。
癸亥,张辅等进兵,追剿陈季扩。其党伪龙虎将军黎蕊等断锐江浮桥,阻大军于生厥江,辅督水师击败之,斩首千五百级,追杀余贼殆尽。
丁卯,立皇长孙瞻基为皇太孙,上亲冠太孙于华盖殿,冕服如皇太子,玉圭如亲王。
壬申,以韩观为征夷副将军,改镇交阯,仍佩征南将军印,总兵事。又命都指挥葛森镇广西。
丙子,敕法司决遣罪囚,毋淹滞。
是月,浙江海溢,堤圮自海门至盐城凡百三十里,诏平江伯陈瑄以四十万卒筑治之,为捍湖堤万八千余丈。已而瑄又言:“嘉定濒海地,江流冲会,海舟停泊,无高山大陵可依,请于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立堠表识。”逾年成,赐名宝山,上508
纪十六 亲为文记之。
十二月,壬辰,诏切责福余、朵颜、泰宁三卫。
初,上既以三卫地界乌梁海,其头目来朝贡者,皆授以官,令掌三卫事,又令通马市。四年,三卫饥,请以马易米、上命有司第其马之高下,各倍价给之,久之,三卫阴附鞑靼,掠边戍。复假市马来窥伺。上既敕责,寻宥之,令其以马赎罪。
是月,阿噜台遣使纳款,请得役属吐蕃诸部,求朝廷刻金作誓词,磨其金酒中、饮诸酋长以盟。朝议欲许之,左庶子黄淮独不可,曰:“彼势分则易制,合则难图矣。”上顾左右曰:“黄淮论事,如立高冈,无远不见。”遂不许。
闰月,丁巳、命府部诸臣陈军民利弊。又诏:“京官七品、外五品以上及县正官,各举贤能廉干一人,由吏部考验擢用。”
是岁,浙江、湖广,河南、顺天、扬州水,河南、陕西疫,遣使振之。
十年
春,正月,已丑,命人觐官千五百余人各陈民瘼,不言者罪之,言有不当勿问。
丁酉,大祀南郊。
癸丑,振平阳饥。时蒲州等处耆老言:“岁歉民饥,采蒺藜、掘蒲根以食。”上恻然,命速治布政司及郡县官不奏闻者。
是月,谕吏部曰:“守令郡邑之长,牧守之寄甚重。近闻诸司造作杂务、辄遣经营,此不识大体,其禁止之。”
二月,辛酉,蠲山西,河南八年以前逋赋。
庚辰,削辽王植护卫。植之改封荆州也,“请止给一卫以备使令,而留其三卫于广宁防边。”然上终以起兵时植贰于已,至是并一卫削之,仅留军校厨役三百人备使令。
三月,丁亥,命丰城侯李彬往甘肃,与西宁侯宋琥经略降
509 明通鉴卷十六
酋。【考异】此据《李彬列传》。其讨叛寇事在是年之冬,《明史·本纪》并系之三月,今分书之。
戊子,赐马铎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甲辰,免北京水灾租税。
是月,升顺天府为府尹,秩正三品,设官如应天府。夏,四月,复命工部尚书宋礼治卫河。
礼以去年八月还,受上赏,并赐潘叔正衣钞。至是,御史许堪上言:“会通河成,则卫河与之合。而自临清以下,堤岸数决,请命礼并治之。”礼言:“卫辉至直沽,河岸多低薄,若不究源析流,但务堤筑,恐复溃决、劳费益多、请自魏家湾开支河二,泄水入土河,复自德州西北开支河一,泄水入旧黄河,使至海丰大沽河入海。”上从其言,命俟秋成后为之。【考异】《本纪》不载,证之《礼传》,在开会通河之明年,正是年也。又,“许堪上书,上从其言,命俟秋成后为之”。则事在是年之春、夏间。《明书》、《宪章录》俱系之四
月,今从之。
六月,甲戌,谕户部:“凡郡邑有司及朝使,目击民艰不言者悉逮治。”
秋,七月,丙戌,以水灾免直隶吴江、长洲、昆山、常熟四县田租。
癸卯,禁中官干预有司政事。
八月,癸丑,张辅击交阯贼于神投海。贼舟四百余,分三队,锐甚。辅帅兵冲其中坚,贼却,左右队迭进,官兵与相钩连,殊死战,自卯至巳、大破贼,禽渠帅七十五入。进军乂安府,贼将降者相继。
己未,敕边将自宣化之长安岭迤西至洗马林,皆筑石为垣,浚深濠堑,以固防御。
九月,以都水主事蔺芳为工部侍郎,宋礼荐之也。
初,河决阳武中盐堤,漫中牟、祥符、尉氏,上遣芳按视。510
纪十六
芳言:“堤当急流之冲,夏、秋汛涨,势不可骤杀,宜卷土树桩以资捍御,无令重为民患。”又言:“中滦导河分流,使由故道北入海,诚万世利。但缘河堤埽、止用蒲绳泥草,不能持久。宜编木成大囷,贯桩其中,实以瓦石,复以木横贯桩表,牵筑堤上,为杀水固堤之长策。”诏悉如其法为之。
是秋,杀大理寺右丞耿通。
初,上北巡,太子监国。汉王高煦谋夺嫡,阴结上左右为谗间,宫僚多得罪者,监国所行事,率多更置。通从容谏上:“太子事无大过误,可无更也。”数言之,上不悦。至是复有言“通受请托故出人罪”者,上震怒,命都察院会文武大臣鞫之午门,曰:“必杀通无赦!”群臣如旨,当通罪斩。上曰:“失出,细故耳。通为东宫关说,坏祖法,离间我父子,不可恕,其置之极刑。”廷臣不敢争,竟论奸党磔死。【考异】杀耿通事,诸书不载,今按《明史》本传,在是年之秋,据增。
冬,十月,丁卯,命皇太孙演武于方山。戊辰,上出猎城南武冈。
十一月,壬午,命庶子杨荣经略甘肃。【考异】明《本纪》作“侍讲杨荣”,《三编》据《实录》改,今从之。
先是,上遣李彬至甘肃,与宋琥会讨叛番,先后禽酋长捌尔思、朵罗歹等,别遣土官李英防野马川。会凉州酋娄达衮旧作老的罕叛,都指挥何铭战没,英追蹑,尽俘其众,惟娄达衮遁走赤斤蒙古卫。
宋琥以闻,上使荣往会李彬,议进兵方略。荣还,奏言:“隆冬非用兵时,且有罪不过数人,兵未可出。”而是时彬亦以道远饷艰,宜缓图之。乃赐敕诘责赤斤蒙古卫指挥佥事塔力尼,令缚献之。明年,复以彬代琥镇甘肃,塔力尼果禽娄达衮以献,如荣等파
丙申,命郑和复使西洋。【考异】《明史》:“十一月丙辰,郑和使西
511 明通鉴卷十六
洋。”按十一月无丙辰,证之《三编·质实》,和以是年十一月往,则非十二月也。《明史稿》作“丙申”,在十一月十五日,今从之。
十二月,宋礼治河还。
初,上将营北京,命礼取材川、蜀。礼伐山通道,得神木数株,不劳人力,朝廷以为瑞。至是河工成,复使礼采木入蜀。
杀浙江按察使周新。新,南海人,由乡举为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时谓之“冷面寒铁”。迁云南按察使,寻改浙江,数有异政,名震一时。
时锦衣卫指挥纪纲方用事,使千户缉事浙中,作威受赇,新捕治之。千户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上遽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前,抗声曰:“在内都察院,在外按察司,朝廷法官也。臣奉法捕恶,奈何罪臣!”上怒,命僇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臣无憾矣!”上寻悟其冤,惜之。
十一年
春,正月,辛已朔,日有食之。
先是鸿胪寺奏元旦贺仪,上召礼部翰林官问曰:“正旦日食,百官贺礼可行乎?”尚书吕震谓“日食与朝贺之时先后不相妨”,侍郎仪智曰:“终是同日,免贺为宜。”上以问杨士奇,对曰:“日食,天变之大者。前代元旦日食,多不受贺。宋仁宗时,元旦日食,富弼请罢宴撤乐,吕夷简不从,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中国羞。'后有自契丹回者,言是日罢宴,仁宗深悔。今免贺诚当。”上从之,敕曰:“朕乖治理,上累三光,众阳之宗,薄食元旦。群臣尚勉辅朕躬,消弭灾变,朝贺宴会,其悉罢免。”
壬午,谕通政司礼科给事中:“凡朝觐官,境内灾伤不以闻,为它人所奏者,罪之。”
辛卯,大祀南郊。 512
纪十六
丁酉,以天寿山陵成,命汉王迎仁孝皇后之丧于京师。
辛丑,前大理寺左丞王高、右丞刘端,以纵奸恶外亲弃市。
高与端皆南昌人。方孝孺之下狱也,二人同在法司,以纵孝孺息树阴,事觉,弃官去。至是捕得之,诘其逃,则曰:“存身以图报耳。”上怒,命劓其鼻。端厉声曰:“鼻虽去,犹留面目,地下见皇祖耳。”上怒,立命诛之。【考异】此事《重修三编》补入《族孝孺目》中,并引《成祖实录》,事在永乐十一年正月。今按“奸恶外亲”,似即指孝孺。而二人以弃官去坐逮,十年始得之,似与野史所记无大牴牾。今参书之,并据《实录》月日。(左丞王高,《三编》作刑部郎中,今据《实录》。)
诏李彬镇甘肃,召宋琥还。
是月,倭寇昌国卫之爵溪,守御所击败之。诏宥建文诸臣姻党。
时钱习礼,吉水人,以去年成进士,授庶吉士,与练子宁为姻戚。先是逮治奸党,习礼偶获免,然恒为乡人所持,不自安,以告学士杨荣。荣乘间以闻,上曰:“使子宁今日在此,朕犹当用之,况习礼乎!”即日,下令禁止。寻授习礼为检讨。
二月,辛亥,始设贵州布政使司。贵州,古西南夷地也,元时置军民宣慰使司以羁縻之。太祖既克陈友谅,声威远振,而思南宣慰田仁智,思州宣抚田仁厚,率先后归附,即以故官授之,命世守其地,时元至正二十五年也。及洪武五年,则有贵州宣慰霭翠及普定女总管之等先后来归,皆予以故官世袭。朝廷为立贵州长官司,即其地设卫,命顾成为指挥使。是时云南未定,仁智等恪修职贡,赋税听其自纳,未及置郡县也。
上即位后,思南宣慰田宗鼎者,仁智之孙,素凶暴,与其副使黄禧构怨,奏讦累年。朝廷以田氏世守此土,又先归诚,曲宥之,改禧为辰州知府。未几,思州宣慰使田琛者,仁厚之孙,亦与宗鼎争沙坑地有怨。禧遂与琛结,合攻思南,宗鼎挈家走,琛杀其弟,发其祖坟,并僇其母尸,所过无不残害。宗鼎诉于朝,
513 明通鉴卷十六
屡敕琛、禧赴阙自辨,拒命不至,且有逆谋。上命行人蒋廷瓒往召之,而令镇远侯顾成帅兵五万压其境,遂禽琛、禧、械送京师,皆引服。上欲治琛罪,宥宗鼎,复职,遣还思南,而宗鼎必欲报怨。上以其免祸不自惩,乃更逞忿,亦留之。而宗鼎怨望,出诽言,上复命刑部正其罪。
谕户部尚书夏原吉曰:“思州、思南苦田氏久矣,不可令遗孽复踵为乱。其思州、思南三十九长官地,可更郡县,设贵州布政司总辖之。”乃命成以剿为抚,诸苗悉定。逾年,遂分其地为八府、四州,以蒋廷瓒为布政使。贵州为内地自此始。于是两宣慰废,田氏遂亡。【考异】田氏兴废,具详《明史·土司传》中。诸书所记互异,盖沿田汝成《炎微纪闻》之误、弇州《史乘考误》辨之。今据本传。
癸亥、令北京民户牧马。
初、洪武间,设群牧监,初令应天、太平、镇江、庐州、风阳、扬州六府,滁,和二州民皆牧马,既而复令飞熊、广武、英武三卫军五人共养一马,岁课一驹。二十八年,罢群牧监,悉归有司,专令民牧,江南十一户,江北五户,各养马一匹,免其身役,课驹如三卫军。至是上命行之北京,计丁养马,十五丁以下养马一,十六丁以上养马二,其以事编发者,七户养马一,除其罪为良民。自是马孳生日蕃,更推行之山东、河南,民渐苦之。
甲子,上幸北京,皇太孙从,以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辅皇太子监国。
乙丑,车驾发京师,令给事中、御史所过存问高年,赐酒肉及帛。
营天寿山于昌平成,命曰长陵。丙寅,葬仁孝皇后于长陵。
辛未,车驾次凤阳,谒皇陵。
夏、四月,已酉,车驾至北京,御奉天殿受朝贺,并于是日514
纪十六 祭告天地,及遣官祭北京山川城隍之神。
五月,丁未,山东曹县献驺虞,礼部尚书吕震请表贺,上不许。震固请,上曰:“大臣当以道事君,汝不见宋之李沆耶?”震惭而退。
是月,端午节,上幸东苑,观击球、射柳。皇太孙连发皆中,上喜。宴群臣,尽欢而罢。
定死罪纳赎例。命法司按情轻者,斩八千贯,绞六千贯,准纳赎免死;流徒以下,纳钞有差,无力者发天寿山种树。
上命吏部、翰林简老成人侍皇太孙,蹇义举礼部侍郎仪智,上曰:“得之矣,此人虽老,识大体,能直言。向元旦日食,吕震欲行贺,唯此老与杨士奇力言不可。”遂令侍太孙。
六月,甲寅、上闻徐州水灾,敕户部遣人驰驿振之。
秋,七月,戊寅,封鞑靼知院阿噜台为和宁王。时阿噜台为卫喇特所攻,帅其部落南窜,保塞外,遣使奉表人贡,且言:“愿输诚内附,为故主复仇。故主,即鞑靼布呢雅实哩,事见后。请发兵讨贼,自率所部为先锋。”上义之,故有是封。
八月,甲子,北京地震。【考异】此据《明史·本纪》及《三编》,皆本《实录》。惟《明史·五行志》承“六年五月,壬戌”,并云“京师地震”,盖误“北”为“南”也。今从《本纪》。
乙丑,顾成及都督同知梁福讨思州、靖州叛苗,平之。
九月,壬午,诏:“郡、县官每岁春初,行视境内,有蝗蝻害稼,即捕绝之。不如诏者,并罪其布、按二司。”
冬,十月,丙寅,以玺书命皇太子录囚。
十一月,戊寅,以野蚕茧为衾,命皇太子荐太庙。壬午,卫喇特犯边。
初,玛哈穆特以诏许阿噜台人贡,怨之,遂拘留敕使不遣,复请以甘肃.宁夏归附鞑靼者多其所亲,请给还。上怒,命中官海童切责之。至是复拥兵饮马河,将人犯,而扬言袭阿噜台。
515
明通鉴卷十六
于是阿噜台告警,上命开平守将严兵备之。
甲申,诏宁阳侯陈懋、都督谭青、马聚、朱崇巡宁夏、大同、山西边。寻命陕西、山西及潼关等五卫兵驻宣府,中都辽东、河南三都指挥使司及武平等四卫兵会于北京,将亲征卫刺特也。
乙巳,命应城伯孙岩帅练兵备开平。
十二月,壬子,张辅与沐晟合军至顺州,会安南贼党阮帅等设伏于爱子江,据昆传山之险,列象阵迎敌。辅戒士卒,一矢落象奴,二矢射象鼻,象遂奔溃,自蹂其众。我军乘势进击,矢落如雨,贼大败,生禽伪将军潘径、阮徐等五十六人,唯季扩逃又安山中未获,阮帅亦遁去。
丙辰,命陈瑄、宣信领舟师运粮于北京。
癸亥,湖广沔阳州水灾,请折输钞帛,从之。
是岁,鞑靼布尼雅实哩为卫喇特、玛哈穆特等所杀。
上之北征也,玛哈穆特上言:“请得早为灭寇计。”许之。至是布尼雅实哩被弑,乃立塔尔巴旧作答里巴为可汗。时阿噜台巳数人贡,上亦厚报之。而卫喇特惧其为故主报仇,乃托言:“欲献故元传国玺,恐为阿噜台所邀,请中国除之。”又请赏赉,赐军器。上曰:“卫喇特骄矣,然不足校。”赉其使而遣之。【考异】《明史》纪、传同。诸书则云“十年,马哈木逐其主本雅失里”,无被弑事,直至二十年,书“阿噜台弑其主本雅失里”。据此,则本雅被弑在二十年,弑主者阿噜台,非马哈木也。今据正史,并识其异于此。又,此事《明史》传中系之十年,今据《本纪》。
十二年
春,正月,庚寅,思州苗平。【考异】《宪章录》,“是年正月丙子朔,日食,免朝贺”,又,“六月壬寅朔,日食”,《明史》、《三编》删之。证之《实录》,“正月丙子,御殿受贺”,其为野史之误明矣。凡《明史》不书516
纪十六 日食者,皆野史之误。
辛丑,发山东、山西、河南及凤阳、淮安、徐、邳民十五万运粮赴宣府,备亲征也。
是月,张辅禽交阯贼邓景异、又追斩阮帅于南灵州,并获季扩家属。
二月,已酉,大阅。
庚戌,下诏亲征卫喇特,命安远侯柳升领大营,武安侯郑亨领中军,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领左右哨,成山侯王通、都督谭青领左右掖,都督刘江、朱荣为前锋。凡马步军五十余万。
庚申,振凤翔、陇州饥,并按长吏不言者罪。
三月,癸未,张辅追禽陈季扩于老挝。
初,季扩逃入乂安之竹排山,辅遣都指挥师祐袭之,遂走老挝。祐踵其后,老挝惧大军躏其地,请自缚以献。辅檄令祐深入,克其三关,贼党尽奔,遂获季扩及其弟伪相国欢等,悉送京师。交阯平。
庚寅,车驾发北京。【考异】《明史·本纪》作“庚寅”,《国史纪闻》作“庚辰”,“辰”字误也。金幼孜《北征后录》,是月庚寅为三月十七日。皇太孙从,学士胡广、金幼孜、庶子杨荣等并扈行。上语诸侍臣口:“皇长孙聪明英睿,智勇过人,宜历行阵,俾知兵法,且可悉将士劳苦,知征伐不易。然文事武备,不可偏废,每日营中闲暇,卿等仍与之讲论经史,以资典学。”
夏、四月,甲辰朔,车驾次兴和,大阅。己酉,颁军中赏罚号令。
庚戌,设传令纪功官。
乙卯,驻跸大石镇。夜,坐行幄,召杨荣问兵食计,对曰:“择将屯田,训练有方,耕耨以时,则兵食足矣。”上嘉纳之。
丁卯,车驾次屯云谷,博罗布哈等来降。旧作孛罗不花。五月,癸酉,驻跸杨林戍,复大阅军士。
517 明通鉴卷十六
丁丑、命尚书、光禄卿、给事中为督阵官,纠军士不用命者。
六月,甲辰,前锋刘江遇卫喇特兵于刚哈拉海旧作康哈里孩,击走之。上度其必大至、命严阵以待。乙巳,获谍,知玛哈穆特去此百里、兼程进、
戊申,驻跸和拉和锡衮。旧作忽兰忽失温,玛哈穆特及太平、博罗三部扫境逆战,上命以铁骑挑之。寇奋而下,乃命柳升等攻其中,陈懋、王通攻其右,李彬、谭青、马聚攻其左,上自帅铁骑驰击,大败之,斩其王子十余人,部众数千级。追奔度两高山,寇勒余众复战,又败之。穷追至图拉河,玛哈穆特脱身遁。皇太孙请及时班师,从之。
庚戌,命宣捷于阿噜台。
戊午,驻跸三峰山,阿噜台遣使来朝,仍赐犒遣归。己巳,以败卫喇特诏告天下。
是役也,郑亨追敌于和拉和锡衮,中流矢,指挥满都死之。内侍李谦恃勇,导皇太孙追敌于九龙口,几败,上大惊,亟遣人追还,谦惧罪自经死。
秋,七月,戊子,次红桥。诏:“六师入关,有践田禾、取民畜产者,以军法论。”
己亥、次沙河,皇太子遣使来迎,兵部尚书金忠赍表至。八月,辛丑朔,车驾至北京,御奉天殿受朝贺。
丙午,蠲北京州县租二年。
戊个,赏从征将士及运粮官军。
九月,丁丑,榜葛刺国献麒麟,礼官吕震等请贺,不许。癸未、命成安侯郭亮、兴安伯徐亨备边开平。亨,祥之孙也。
丙戌,靖州苗平。
甲午,命都督费瓛镇甘肃,刘江镇辽东。518
纪十六 是月,封平阳王济熿晋王。
济熿,晋恭王枫之庶子也。洪武之季,恭王薨,子济熺嗣。上即位,封其弟济熿为平阳王。济熿幼狠戾,失爱于父。及长,就学京师,与高煦等相比,不为太祖所爱。会上即位之初,济熺坐纵下,黜其长史,惧,欲上护卫,不许。至是济熿嗾诸郡王及府中官校,日诉济熺过于朝。上信之,夺济熺爵,并其子美圭皆为庶人,守恭王园,而以济熿袭晋封。【考异】《明史·本纪》,“是年十一月庚戌,废晋王济熺为庶人”,而不载济熿袭封,亦不载济熺之世子美圭同废事、按此非国除之比、但书废不书封,似是漏脱.惟《三编》封废并书,同系之十一月。证之《实录》,封济熿在九月,废济熺及其子美圭在十一月,盖济■已废,此据其至京师之月日也,今并系之九月下。
闰月,甲辰,逮东宫官属尚书蹇义、学士黄淮、谕德杨士奇、洗马杨溥、芮善及司经局正字金问等。
先是,上至北京,义等辅皇太子居守。时汉王高煦谋夺嫡,日夜谮太子,并及义等。会上北征回,以太子遣使奉迎缓,且书奏失辞,归咎于辅导之官,遂有是逮。中途,有旨宥义还南京,淮先至,下狱。次日,士奇及问继至,上曰:“士奇姑宥之。朕未尝识金问,何以得侍东宫?”命法司鞠之。寻召士奇问东宫事,士奇叩头言:“太子孝敬,凡所稽迟,皆臣等罪。”上意稍解。行在诸臣复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已而释之。淮及溥等遂长系狱中。【考异】《明史·本纪》不书征蹇义,证之诸书,义以中途宥还,故不入下狱之数,今据书之。
甲子,召江阴侯吴高还。时高守大同,被劾,逾月,遂免为庶人,爵除。
丁卯,命都督朱荣镇大同。冬,十一月,甲辰,录因。
庚申,蠲苏、松、杭、嘉、湖五府水灾田租,凡四十七万九千石有奇。
519 明通鉴卷十六
是月,命儒臣胡广、杨荣、金幼孜等纂修《五经》、《四书》、《性理大全》。
十三年
春,正月,丙午,塞居庸以北隘口,防北寇也。
丁未,卫喇特玛哈穆特谢罪,贡马,且还前所留使,词甚卑。上曰:“卫刺特不足较。”纳其马,馆其使者。
壬子,上元节,北京午门火,都督马旺焚死。
戊午,敕内外诸司蠲诸宿逋,将士、军官犯罪者悉宥之。
是月,前交趾参议解缙死于狱。时锦衣卫纪纲上囚籍,上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希指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籍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考异】解缙之死,《明史·本纪》不载,《三编》类系之九年《下狱目》中。证之《缙传》,缙死在十三年,诸书皆系之正月下,今从之。
二月,癸酉,遣指挥刘斌、给事中张磐等十二人巡视山西、山东、大同、陕西、甘肃、辽东军操练屯政,核实以闻。
甲戌,命行在礼部会试天下贡士于北京。癸未,张辅等征交阯师还。
戊子,赏征南将士。 乙未,释工作囚徒。
先是上命出系囚输作赎罪,既而多亡者,有司请捕之,上曰:“此皆衣食空乏,出于不得已。”遂命见役者悉遣还,共释四千九百余人。
三月,已亥,上策士于行在,赐陈循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
丙午,广西蛮叛,都指挥同知葛森讨平之。
是月,贵州布政使蒋廷瓒上言:“去年北征诏至,思南府大岩山有声呼万岁者三。”礼官吕震复请贺,上曰:“呼噪山谷,空虚之520
纪十六
声相应,理或有之,布政司不察,以为祥。尔为国大臣,不能辨其非,又欲进表献谀,岂以道事君之义耶!”震惭而止。
夏,四月,戊辰,张辅班师。甫还,会韩观卒,复命佩征夷将军印,镇交阯。讨余寇陈月湖等,平之。
是月,兵部尚书兼詹事金忠卒。
先是,上北征还,悉征东宫官属,而以忠勋旧,不问。已,密令审察太子事,忠言无有,上怒。忠免冠顿首流涕,愿连坐以保之,以故太子得不废,而宫僚黄淮,杨溥等亦以是获全。
忠起卒伍,至大位,甚见亲倚,每承顾问,知无不言,然慎密不泄。处僚友,恒推让不自居。至是卒,诏给驿归葬,命有司治祠墓,复其家。后追赠少师,谥忠襄。
进陈洽为兵部尚书,仍参赞交阯军务。五月,丁酉朔,日有食之。
初,宋礼治河还,言:“海运经历险阻,每岁船辄损坏,有漂没者,有司修补,迫于期限,多科敛为民病,而船亦不坚。计海船一艘,用百人而运千石,其费可办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艘,每艘用十人,可运四千石。以此而论,利病较然。请发镇江、凤阳、淮安、扬州及兖州粮合百万石,从河运给北京。其海道则三岁两运。”
是时平江伯陈瑄兼督江淮漕运,议造浅船二千余艘,初运二百万石,寝至五百万石,河运大便。于是始罢海运,惟江南漕舟抵淮安,率陆运过坝,逾淮达清河,劳费尚巨。至是瑄用故老言,“请凿清江浦以通东南漕运”,诏行之。
乙丑,瑄督工发人夫,自淮安城西管家湖凿渠二十里为清江浦,导湖水入淮,筑四闸,以时宣泄,又缘湖十里筑堤引舟。由是漕舟直达于河,省费不赀。一时又浚吕、梁洪以杀水势,开泰州白塔河以通大江,又筑高邮湖堤,于堤内凿渠四十里,避风涛之险,又自淮至临清,置闸四十有七。淮上置常盈仓四十区.贮
521 明通鉴卷十六
江南之漕,北至徐州、济宁、临清、德州,皆置仓以利转输。
乃定支运法,江西、湖广、浙江之粮至淮安仓、分遣官军就近挽运,自淮至徐以浙、直军,自徐至德以京卫军,自德至通以山东,河南军,以次递运,岁凡四次,可五百万余石。其法,支者不必出当年之民纳,纳者不必供当年之军支,通数年以为哀益,期不失常额而止。由是海、陆二运皆罢。一时漕运在齐、鲁间者,宋礼功为多,在江、淮间者,陈瑄功为多云。
是月,改封汉王高煦于青州。
初、高煦不欲之云南,遂从上巡北京,尝力请并其子归南京,上不得已听之。又请得天策卫为护卫,辄以唐太宗自比,所为益恣。黄淮等之下狱也,上徐察太子无过,谗间不行。至是以高煦不欲远行,遂封之近地,然犹迁延不肯之国,上始疑之。【考异】高煦改封青州,《明史·本纪》不载。证之《诸王传》。言:“十三年五月改封青州,又不行,上始疑之。”《明书》系之是年五月,与《史》合,今从之。
六月,振北京、河南、山东水灾。改刘观为左都御史。
秋,七月,癸卯,郑和自西洋还,俘苏门答刺老王之弟苏干刺以献。
苏门答刺国在西洋满刺加之西,或日,即洪武十六年来贡之须文达那也。上即位,遣中官尹庆使爪哇,便道至其国。逾年,遣使随庆入朝,始封为苏门答刺国王。和至此,凡三使其国。
先是,其国王之父与邻国花面王战,中矢死。王子年幼,王妻号于众曰:“孰能为我复仇者,我以为夫,与共国事。”有渔翁者,帅国人往击,馘其王面还,遂与王妻合,国人称曰“老王”。既而王子年长,潜与部领谋,杀老王面袭其位。
老王弟苏干刺逃山中,连年率众侵扰。至是和使其国,苏干刺以颁赐不及已,怒,统数万人邀击。和勒部卒及其国人御之,522
纪十六
大破其众,追至南渤利,禽之,俘以归。其王旋遣使入谢。
乙巳、蜀山都掌蛮叛,都督同知李敬讨平之。
八月,庚辰,振山东、北京、河南州县饥。九月,千戌,北京地震。
冬,十月,甲中,猎于近郊。
壬辰,法可奏侵冒官粮者,命僇之。及覆奏,上曰:“朕过矣,其论如律!自今死罪皆五覆奏,著为令。”
是月,吏部员外陈诚使西域还。
初,诚偕中官李达等奉使,出嘉峪关,历哈密、土鲁番、火州、哈烈、撒马儿罕等,凡十七国,各遣使随诚等诣阙朝贡。诚还,备录其所历山川人物风俗之异,为《西域记》,上之,诏宜
付史馆。【考异】陈诚自西域还,事见《明史·传》中,《明书》、《宪章录》俱系之是年十月,《永乐实录》是月癸巳。
十一月,麻林国进麒麟,请贺,仍不许。
十二月,诏蠲顺天、苏州、凤阳、浙江、湖广、河南、山东州县水旱田租。
十四年
春,正月,已酉、振北京、河南、山东饥,凡发粟一百三十七万石有奇,又免十二年以前逋赋。
辛酉,命都督金玉讨山西广灵山寇,平之。
贼首刘子进煽惑乡民,自言“在石梯岭遇道人,授以异术,能驱役鬼神”,众信之,纠集山民刘兴、余贵等,妄署职名,以皂白旗为号,夺太白王家庄驿马,杀大同卫卒,官军不能制。玉至,击败之,禽子进等百三十五人,械送北京。上曰:“此辈未必皆莠民,或因饥寒,或为官府虐害,不得已相率为盗。可罪其首恶以示惩戒,余悉发交阯充军。”寻召玉还。
三月,癸巳、都督梁福镇湖广、贵州。
523 明通鉴卷十六
壬寅,阿噜台与卫喇特战,败之,遣使献俘,诏赐赉有差。
是月,改封赵王高燧于彰德。【考异】《明史·纪》不载,《宪章录》及《明书》系之是年三月,《通纪》则与改封汉王并系之十三年之三月,《吾学编》又并系之十四年之三月,皆牵连记事体也。今据《实录》分书之。又《实录》封赵王在是年三月甲辰。时高煦尚居南京,上赐敕曰:“既受藩封,岂可常居京邸?前以云南远惮行,今封青州,又托故欲留侍,前后殆非实意。兹命更不可辞。”然高煦迁延如故。以礼部侍郎金纯为本部尚书。
夏,四月,甲子,诏曰:“奸臣齐、黄等恶类已剪,凡远亲未发觉者悉宥之。”
壬申,礼部郎中周讷上书言:“今天下太平,四夷宾服,请封禅泰山,刻石纪功,垂之万世。”尚书吕震谓宜如讷请,上曰:“今天下虽无事,四方多水旱疾疫,安敢自谓太平?且《六经》无封禅之文,事不师古,甚无谓也。”
时学士胡广亦以为不可,因上《却封禅颂》,上益亲爱之。乙亥,擢广为文渊阁大学士,仍兼坊职。【考异】《明史·本纪》但书“震请封禅,上不许”云云,证之《震传》,则郎中周讷所请而震赞之。《明史稿》所载较详、今据之,惟《本纪》以壬申系之三月之下,三月无壬申,盖倒误也。《明史稿》载壬申于四月甲子之下,今据以刊正后修《明史》之误。
六月,丁卯,都督同知蔡福等备倭山东。
秋,七月,丁酉,遣使捕北京、河南、山东州县蝗。壬寅,河决开封州县十四,经怀远,由涡河入于淮.乙巳,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有罪,伏诛。
纲便辟诡黠,善钩人意,上爱幸之,令典诏狱。都御史陈瑛,灭建文朝忠臣数十族,亲属被僇者数万人。纲希上指,广布校尉,日摘臣民阴事。上悉下纲治,深文诬诋,上以为忠,遂擢掌锦衣卫事。纲益恣横,又多畜亡命,造刀甲弓弩万计。会端午524
纪十六
节,上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纲喜曰:“是无能难我矣。”遂谋不轨。内使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天下快之。
八月,癸酉旦,寿星见。礼官请表贺,不许.丁亥,作北京西宫。
是月,改工部尚书吴中于刑部。
九月,癸卯,京师地震。【考异】据《明史·本纪》、《三编》皆作“京师”,时尚未迁都,指南京也。《五行志》作“北京”,今不从。
戊申,车驾发北京。
是月,初命监察御史巡盐。
冬,十月,丁丑,车驾次凤阳,祀皇陵。癸未,还自北京,谒孝陵。
十一月,上自北京还,迁都意决。工部请择日营建,上曰:“此大事,须集廷臣议之。”
壬寅,诏文武群臣集议迁都之宜,乃上疏曰:“北京乃圣上龙兴之地,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南俯中原,沃壤千里,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诚帝王万世之都也,宜敕所司营建。”从之。
丙午,召张辅还。辅凡四至交阯,前后建置郡邑及增设驿传递运,规画甚备。交人所畏惟辅,辅还而交人复萌叛志。
戊申,削汉王高煦二护卫。
初,上巡北京,高煦居南京,私选各卫健士,又募兵三千人,不隶籍兵部,纵使劫掠。兵马指挥徐野驴捕治之,高煦怒,手铁爪挝杀野驴,众莫敢言,遂僭用乘奥器物。至是上还,尽得其不法数十事,切责之,褫冠服,因系西华门内,将废为庶人。皇太子涕泣力救,乃削两护卫,诛其左右狎昵数人.
是月,徙山东、山西、湖广流民于保安州,赐复三年。
525 明通鉴卷十六
周王橚、楚王桢皆来朝。
十二月,丁卯,郑和复使西洋。
初、上在北京,以玺书谕皇太子,命翰林儒士编辑《历代名臣奏议》。壬申,书成,上之。上谕侍臣曰:“致治之道,千古一揆。君能纳善言,臣能尽忠无隐,天下何患不治!”遂命刊布,赐皇太子、皇太孙及诸大臣。
·十五年
春,正月,丁酉,大祀南郊。
壬寅,上元节,上以长女永安公主薨,命罢张灯宴。壬子.平江伯陈瑄督漕,兼运木赴北京,备营建也。是月,倭寇浙东金乡、平阳等卫。
二月,癸亥,谷王穗有罪,废为庶人。
穗恃开门功,益骄肆,夺民田,侵公税,杀无罪人。长史虞廷纲数谏,诬以诽谤,磔杀之。招匿亡命,习兵法战阵,造战舰弓弩器械,日与都指挥张成、宦者吴智、刘信谋,呼成“师尚父”,智、信“国老令公”。伪造图谶,以已为高皇帝十八子,与谶合。谋于元夕献灯,潜入禁中,伺隙为变。其护卫张兴惧祸及,因奏事北京,白之,上不之信。兴过南京,复启皇太子,且乞他日无连坐。穗又致书蜀王椿,为隐语,欲结椿为援。椿移书切责,不听。会椿子崇宁王悦燇,得罪逃穗所,橞因诡众曰:“我开金川门出,建文帝今在邸中,我将为伸大义。”蜀王闻之,上告变,上叹曰:“朕待橞厚,张兴常为朕言,朕不忍信,今果然。”立命中官驰敕谕橞,归悦燇于蜀。且召橞人朝,示以蜀王章,橞伏地请死。诸大臣请援大义灭亲诛之,上曰:“橞、朕弟也,且令诸兄弟议之。”是时周、楚二王皆入朝未行,各上议:“穗违祖训,谋不轨,踪迹甚著,大逆不道,诛无赦。”上曰:“诸王群臣奉大义,国法固尔,吾宁生穗。”于是并穗二子皆废为庶人。官属多诛死,526
纪十六 惟兴以先发,得不坐。
是时谷王之反,上疑长沙有通谋者,夏原吉请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谷王之反也,前中允尹昌隆坐焉。先是礼部尚书吕震用事,性刻忮。昌隆以解缙之狱,改礼部主事,震屡屈辱之。昌隆以皇太子故,见亲幸,震因奏“昌隆假托宫僚树党,潜蓄无君心”,遂逮下狱。上每巡幸,辄载狱中重囚以从,昌隆预焉。至是谷王事发,震以王前奏昌隆为长史,坐同谋,诏公卿杂问。昌隆辩不已,震折之。狱具,置极刑死,夷其族。后震病且死号呼,言“见昌隆守而杀之”云。【考异】尹昌隆坐谷王党死,事见本传,今据增。
丁卯,命丰城侯李彬佩征夷将军印,镇交阯。
壬申,命泰宁侯陈珪仍督北京营缮事。珪四年董建北京,经画有条理,甚见奖重。至是命铸缮工印给珪,并设宫属,兼掌行在后府,又命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副之。
三月,丁亥,交阯始贡士至京师。
丙申,宥杂犯死罪以下囚,令输作北京赎罪。丙午,徙封汉王高煦于乐安州。
先是上怒高煦,渐得其夺嫡阴谋,以问尚书蹇义,义不敢对。复问谕德杨士奇,对曰:“臣与义俱侍东宫,外人无敢为臣两人言汉王事者。然汉王两遣就藩,皆不肯行,今知陛下将徙都,辄请留守南京,此其心路人知之。惟陛下早善处置,以全父子之恩。”上默然。至是因其有罪,徙之乐安,并趣令之国,毋久留。壬子,上北巡,发京师,命皇太于监国,以胡广、杨荣、金幼孜扈从。
夏,四月,丁已,颁《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于两京六部、国子监及天下府、州、县学。
己巳,车驾次邾城。申禁军士毋践民稼,有伤者,除今年租
527 明通鉴卷十六
税,或先被水旱逋租亦除之。癸未,北京西宫成。
五月,丙戌,车驾至北京。
闰月,交阯复乱。大军之还也,交人故好乱,会中官马骐以采办至,大索境内珍宝,人情骚动,桀黠者从而鼓煽之。于是陆那阮贞、顺州黎核、潘强,与土官、同知、判官、千户之等,一时并反,顺州土官段公丁、陈思齐死之。李彬初至,遣将分讨。六月,丁酉,斩黎核,然反者犹不止.
已亥,中官张谦使西洋还,败倭寇于金乡卫,捕数十人,械至京师。廷臣请正法,上曰:“威之以刑、不若怀之以德,宜还之。”乃命刑部员外郎吕渊等赍敕责让,令悔罪自新。中华人被掠者,亦令送还。
是月,以陈得为顺天府尹。
谔,广东番禺人。初以乡举人太学,授刑科给事中。遇事刚果,弹劾无所避。每奏事,大声如钟,上令饿之数日,奏对如故,曰:“是天性也。”每见,呼为“大声秀才”。尝言事忤旨,命坎瘗奉天门,露其首,七日不死,赦出,还职。已,复忤旨,罚修象房,贫不能雇役,躬自操作。适驾至,问为谁,谔匍匐前,具道所以,上怜之,命复官。至是擢为顺天府尹。
秋,七月,册皇太孙妃胡氏。【考异】《明史·纪》不载,据《后妃列传》在是年。《吾学编》、《明书》皆系之是月,今从之,为后废张本。
卫喇特顺宁王玛哈穆特死。
会中官海童奉使归,言:“卫喇特拒命由顺宁,今顺宁死,贤义、安乐皆可抚也。”上乃复使海童诣卫喇特,劳太平巴图博啰,赐彩币布有差。
八月,甲午,行在通政司言瓯宁县人进金丹及方书,上曰:“此妖人也。秦皇、汉武,一生为方士所欺,求长生不死之药,此又欲欺朕。朕无所用金丹,令自佴之,方书亦并毁之,毋令别528
纪十六 欺人也。”
九月,丁卯,修曲阜孔子庙成,上亲制文勒石。冬,十月,李彬败交阯贼杨进江,斩之。
十一月,癸酉,改礼部尚书赵羾为兵部尚书,巡视塞外,凡军民利弊及边务不便者,具以闻。


纪十五 成祖永乐四年丙戌至八年庚寅纪十七 成祖永乐十六年戊戌至二十一年癸卯

纪十六 成祖永乐九年辛卯至十五年丁酉|明通鉴纪|明通鉴 - (清)夏燮著,李一平、李珽、李秉乾等校点|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