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宪祖

  下载全书

【戏曲家小传】

(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又号桐柏,别署槲园居士、园外史、紫金道人。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进士,历官新会知县、大理寺评事、工部主事,因不满魏忠贤建生祠被削籍。魏事败后起为南京刑部主事,晋郎中。转四川参政,升广西按察使,皆未赴。晚年皈佛,终老故里。通解声律,笃好戏剧。为晚明剧坛罕有其匹的多产作家,颇受人尊敬,戏曲家吴炳凡作一剧,必待其指点厘定。但观念较为保守,其作品多翻前人旧作,因袭多于创新。有杂剧《三义成姻》、《北邙说法》、《易水离情》(即《易水寒》)、《团花凤》、《渭塘梦》、《寒衣记》、《骂座记》、《琴心雅调》等,今存。传奇存《鸾鎞记》、《金锁记》、《四艳记》(此系《夭桃纨扇》、《碧莲绣符》、《丹桂钿合》、《素梅玉蟾》四剧合称)。另有《青锦园集》、《白云初稿》、《蜀游草》、《大易玉匙》等。

鸾鎞记

第十七出 鎞订

叶宪祖

【缑山月】(小旦上)静锁白云堂,睡起竹方床,展黄庭一卷自焚香。奈朔风初壮,诗情未快,闷思偏长。

春花秋月入诗篇,白日清宵是散仙。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小道鱼玄机,寄居咸宜观中,不觉又是三年了。只为我才貌出群,声名播远。京中多少王孙公子,骚人墨客,户外之履常满,笥中之句频投。他虽多炫饰之心,我终绝应酬之意。仔细想将起来,苦空之守,尚未卜于久长;伉俪之缘,颇留心于选择。只是要一个可意的人儿,真也难遇。目今初冬天气,好不凄楚人也。

【四块玉】翠屏空,金风荡[1] 。鸳瓦上,霜初降。空对着景物凄凉,偏惹得情怀悒怏。云窗月宇,料得难终傍,待觅个人儿相随唱。整衣衫卖弄容光,学吟哦矜夸伎俩,那些可心情便许成双。

【雁过声】(贴上)娘行[2] ,有人悬想。题诗句代他转将。(见介)(小旦)绿翘,方才你母亲到来,有何话说?(贴)有个西邻宋玉饶清况[3] ,把新诗写柔肠,倩青鸾殷勤递送云房[4] 。(小旦)近来送诗的颇多,可意的甚少,我也不耐烦看他。(贴)这诗不比他人,温郎,人共奖。诗词俊逸多名望,比似你俏心儿还自赏。

(小旦)你说温郎,莫不是温飞卿么?(贴)正是。(小旦)既是他的,拿来我看。(贴递与)(小旦念介)玄府仙人碧玉房,紫云衣覆白霓裳。谢家咏雪难为句[5] ,虢国朝天不是妆[6] 。曾记山中逢阮肇[7] ,更闻湘渚嫁兰香[8] 。有缘欲乞真消息,肯向巫山梦渺茫[9] 。好诗,好诗。艳若含葩,清如剪水,不枉了温飞卿也!

【倾杯序】诗章,语句新,意味长,才貌都休讲。只盼着天台[10] ,比着湘渚,践着巫山,多少思量。信豪如太白,艳过韩偓[11] ,赋同元亮[12] 。好似弄琴心坐间翻出凤求凰[13] 。

(贴)他的诗炼师既已赏鉴,不消说了。依我母亲说起来,他少年美貌,种种的可人。

【玉芙蓉】潘安貌比芳[14] ,卫玠神偏朗[15] 。论丰姿特秀,照眼琳琅。年华未满三旬上,欲缔佳姻恰正当。奴家曾记得炼师有诗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珍奇赏,纵千金易偿,算难求风流独占有情郎。

(小旦)既如此说,待我也答他诗一首就是,你替我送去。(贴)炼师,若单单答一诗,怎见得与他订婚姻之约?(小旦)正是。赠他一件东西便好。(贴)奴家见炼师有碧玉鸾鎞一枝,十分精巧,何不就赠了他?(小旦)这是我结义姐姐送的,不好赠人。(贴)这也何妨?少不得成了婚姻,依旧还炼师的。(小旦)这也说得是。且待我做起诗来。(做诗介)

【山桃犯】打叠下新诗样,结抹在瑶钗上。输情已逐青鸾往,传言谩学红娘莽。种桃许折向玄都傍[16] ,审端的不如嫁作鸳鸯。

【尾声】难摆脱情魔障,肯向人间魅阮郎[17] 。怕学那少室仙姝枉自忙[18] 。

孤鸾飞去得成双,一段姻盟赖主张。

有眼自能窥宋玉,无情何必恨王昌[19] 。

〔注〕 [1]金风:秋风。[2]娘行(háng):女性通称。多见于戏曲小说。[3]西邻宋玉:典出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4]青鸾:即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信息的鸟。[5]谢家咏雪:指东晋女子谢道韫咏雪之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6]虢国:指唐虢国夫人,为杨贵妃姊,行三,嫁裴氏。宋乐史《杨太真外传》:“(唐玄宗)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然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7]阮肇:东汉人,与刘晨在永平年间共入天台山采药,迷路不得返,遇二仙女邀还家,同居十日而归,则子孙已历七世。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8]兰香:杜兰香,仙女名。《太平广记》引前蜀杜光庭《墉城集仙录》:“杜兰香者,有渔父于湘江洞庭之岸,闻儿啼声,四顾无人,惟三岁女子在岸侧,渔父怜而举之。十余岁,天姿奇伟,灵颜姝莹,迨天人也。……临升天,谓其父曰:‘我仙女杜兰香也,有过谪于人间。玄期有限,今去矣。’……其后于洞庭包山降张硕家。”[9]巫山梦: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楚怀王)尝游高唐,……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10]天台:见注[7]。[11]韩偓:晚唐诗人,字致尧,号玉樵山人。其诗多写艳情,号香奁体。[12]元亮:东晋诗人陶渊明字,他写过《闲情赋》,中有“愿在衣而为领,承华首之余芳”等比较香艳的句子。[13]凤求凰:喻男子向女子求爱。相传汉司马相如见卓文君,心悦之,作琴歌相挑,歌曰:“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14]潘安:晋潘岳,字安仁,后世常称之为“潘安”,为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15]卫玠:晋人,字叔宝,为古代著名的美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16]玄都:玄都观,为隋唐时著名的道观,在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唐元和中,观中桃树茂盛,春日桃花烂漫如朱霞,至大和初,则荡然不复旧观,望之唯见兔葵燕麦。唐刘禹锡有《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再游玄都观》二诗纪其事。[17]阮郎:即阮肇,见注[7]。[18]少室:即少室山,中岳嵩山的一部分,另一部分为太室山。在今河南登封。《太平广记》引唐李玫《纂异记》之《嵩岳嫁女》篇,载田璆与友邓韶唐元和八年(813)中秋出游,遇二乘马书生引至一地,告知“今夕中天群仙,会于兹岳”,“即有玉女数十,引仙郎入帐,召璆、韶行礼”,后又被二童子引还人间,“别讫,行四五步,杳失所在,唯有蒿山嵯峨倚天”。[19]王昌:古诗中常用的女子意中人名。唐李商隐《代应》诗:“本来银汉是红墙,隔得卢家白玉堂。谁与王昌报消息?尽知三十六鸳鸯。”

《鸾鎞记》是明代叶宪祖的传奇作品,据近人考证,明刻本《鸾鎞记》大约作于万历二十二年至三十八年(1594—1610)之间。此剧部分素材采自《唐诗纪事》和《南部新书》,但剧中人物皆实有,事则多出虚构。全本共二十七出。写唐末诗人杜羔、贾岛和温庭筠乃至交好友,杜羔曾以一对碧玉鸾鎞为聘物,与赵文姝订下婚约。赵文姝把碧玉鸾鎞中的一支转赠邻居——她的结义妹妹、女诗人鱼玄机。然后鱼玄机又以此为聘,与温庭筠结为婚姻。而今存缀玉轩藏抄本《鸾鎞记》,共三十四折,与明刊本有所不同。本文所用为明刻本。

《鎞订》是《鸾鎞记》的第十七出,在传奇关目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出写“才堪咏絮,貌复羞花”的鱼玄机寄居咸宜观,“京中多少王孙公子,骚人墨客”爱慕她的超群才貌,故咸宜观“户外之履常满,笥中之句频投”,门庭若市。但鱼玄机不慕虚荣,认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对自己的生活状态颇不满意,很不愿意应酬众多的客人。她感慨“只是要一个可意的人儿,真也难遇”,于是在萧瑟凄清的季节,发出一声长叹:“好不凄楚人也!”——作者安排她唱一支【四块玉】:“翠屏空,金风荡。鸳瓦上,霜初降。空对着景物凄凉,偏惹得情怀悒怏。云窗月宇,料得难终傍,待觅个人儿相随唱。整衣衫卖弄容光,学吟哦矜夸伎俩,那些可心情便许成双。”曲子首先描写这一出的女主人公的居住环境:“翠屏”写闺房的私密,且带着富贵气象;同时因为到了“金风荡”、“霜初降”的萧瑟季节,所以女诗人眼里的“鸳瓦”也特别的染上了“霜”的冰凉凄清——其实鱼玄机寄居在咸宜观,“翠屏”和“鸳瓦”显然都并非实写,而是着上了非常鲜明的主人公彼时彼地心情的主观色彩。她喜欢吟风弄月,可独自吟咏无情无绪,渴望觅得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成双作对地做诗论文,否则便不称心。

这边厢鱼玄机正郁闷惆怅呢,婢女绿翘替她送来了最新的仰慕者所送的诗稿。鱼玄机没什么兴趣,她说:“近来送诗的颇多,可意的甚少,我也不耐烦看他。”但绿翘很了解主人的心思,急忙解释说这次送诗的非比寻常俗子:“温郎,人共赏。诗词俊逸多名望,比似你俏心儿还自赏。”(【雁过声】)——原来,这个追求者是才名远播的温飞卿!鱼玄机对温才子慕名已久,赶紧拿过诗稿亲自诵读:“玄府仙人碧玉房,紫云衣覆白霓裳。谢家咏雪难为句,虢国朝天不是妆。曾记山中逢阮肇,更闻湘渚嫁兰香。有缘欲乞真消息,肯向巫山梦渺茫。”

原来,这是一封求爱信。温庭筠先是盛赞鱼玄机的才貌,说她才华堪比咏絮的谢道韫,而容颜则可与敢于素面朝天子的虢国夫人相媲美。然后委婉地表示自己的爱慕,试探她的回答。

鱼玄机是懂诗的,以一曲【倾杯序】评价温庭筠的这首七律:“诗章,语句新,意味长”;当然,鱼玄机更是懂感情的,她又道:“信豪如太白,艳过韩偓,赋同元亮。好似弄琴心坐间翻出凤求凰。”——她认为温飞卿的文才的的确确可与李白、韩偓和陶渊明相提并论,不禁芳心摇荡。

那绿翘在一旁看得明白料得准确,微笑着推波助澜,她说这人不仅诗好,还年少貌美,正好与鱼玄机相匹配:“潘安貌比芳,卫玠神偏朗。论丰姿特秀,照眼琳琅。年华未满三旬上,欲缔佳姻恰正当。”(【玉芙蓉】)

鱼玄机曾在一首题为《赠邻女》的诗里感慨“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绿翘小丫头甚是聪明,这时候抓住机会赶紧道:“奴家曾记得炼师有诗说,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所以她认为主人应该答应温庭筠的求婚:“珍奇赏,纵千金易偿,算难求风流独占有情郎。”(【玉芙蓉】)

那鱼玄机其实心里也是这样想的,只是不好意思明确表示罢了。听小丫头这样怂恿自己,便顺水推舟,道:“既如此说,待我也答他诗一首就是,你替我送去。”

绿翘又继续替主人出主意,说仅仅一首诗算不得缔结婚约,还应该送一样订情的信物。她建议道:“奴家见炼师有碧玉鸾鎞一枝,十分精巧,何不就赠了他?”鱼玄机说不行啊,那碧玉鸾鎞是我的结义姐姐赵文姝所赠,怎么可以转赠他人?!绿翘则不以为然,说等你们成了婚,碧玉鸾鎞不依旧是你的吗,有什么关系?于是鱼玄机听从绿翘的建议,写诗回复温庭筠,并且附赠鸾鎞,以为婚姻之约。同时她不再自叹孤凄,而是庆幸自己终于夙愿得偿,终身有托:“孤鸾飞去得成双,一段姻盟赖主张。有眼自能窥宋玉,无情何必恨王昌。”

《鸾鎞记》作为一个情爱主题的双线结构传奇剧本,两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是交错并行的。《鎞订》一出是温庭筠和鱼玄机这条线索的一个主要关窍,上承第十六出《觅鸾》,下接第十七出《喜谐》——这条线索的故事从温庭筠爱慕鱼玄机的超群才貌,悉心写下求婚诗并托绿翘母女帮忙开始,到鱼玄机读诗解诗,接受温郎求婚,然后二人顺理成章地结为连理,情节完整,亦不乏曲折之致,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等都很细腻精彩。作品节奏张弛有度,舞台感颇强,语言也雅俗共赏,并非只适合阅读不适合演出的案头剧,而是完全符合文体要求的场上之剧。如清褚人获《坚瓠续集》就曾记载了甲申年演出《鸾鎞记》的情况。

《鎞订》出里,女主人公回赠男主人公的诗是很重要的情节,但诗的具体内容如何呢?叶宪祖很巧妙地卖个关子,将它放到后面一出才揭开谜底——绿翘奉鱼玄机之命拿着诗稿和碧玉鸾鎞去回复温庭筠,温庭筠当着绿翘的面朗读鱼玄机的答诗:“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薄寒衾。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怕月沉。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然后温庭筠也和鱼玄机读他诗的时候一样,马上予以高度赞扬。情节和上一出非常相似,衔接紧密而有变化,安排比较合理。

《鎞订》一出只有两个人物,鱼玄机作为主角,是典型的“青衣”,幽闲贞静,心理活动多,外部动作少,很好地表现出怀春少女的羞涩。她思慕才郎,温庭筠渴望匹配才女,机缘巧合,郎情妾意,终于成双。在这个过程中,绿翘这小丫头非常重要,她不仅是温、鱼姻缘的见证人,更是他们缔结鸳盟的穿针引线者,没有绿翘,就没有以碧玉鸾鎞为信物的温、鱼婚约。所以,绿翘是十足的“花旦”,活泼娇俏,善解人意,一如《西厢记》里助人为乐的小红娘。而作者叶宪祖也是以“红娘”来定位绿翘的:“打叠下新诗样,结抹在瑶钗上。输情已逐青鸾往,传言谩学红娘莽。”(【山桃犯】)

古时方家对《鸾鎞记》的评价颇高,如吕天成《曲品》云“插合鱼玄机事,亦具风情一斑”,直接称颂剧本对温、鱼情缘的描写和对温、鱼人物形象的塑造。而郑仲夔的《冷赏》则云:“《鸾鎞》,其传事巧,遣词俊。”从故事结构到语言技巧,全方位地对作品予以肯定。

(郭梅)


汪廷讷沈自晋

叶宪祖|明以前南戏与明传奇|明清传奇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