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时章

  下载全书

【戏曲家小传】

(1624?—1707?)字稚斐,以字行,号牧拙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早年习举业,有大志,明清易代后淡于功名,寄情词曲。出身望族,但性情宽厚,同情下层百姓。曾避兵至安溪,见当地渔民受制于势豪,愁苦万状,遂感而作《渔家哭》传奇,触怒当地豪强,入狱几死。晚年奉佛。为苏州派的重要成员,剧作中较少表现出正统思想。《新传奇品》称其词如“渔阳三弄,意气纵横”。所作传奇,《琥珀匙》、《英雄概》今存。另有与朱㿥等合作的《四大庆》、由朱云从续成的《后西厢》等传奇数种。又与李玉等一同参与了对沈自晋《南词新谱》的修订。

琥珀匙

第五出 山盟

叶时章

(二旦上)

【泣颜回】昨记坠钗稍,唯向花前寰绕。芳心初动,奈印泥痕露冷江潮。(旦白)妹子,雀钗失去,一时再想不起。(占)昨日折取海棠,莫非被花枝抓留在彼?(旦)若是花枝抓留,此是定没人知,快去寻取。(唱)忙行探取,愿司花蜂使沿花绕。探花人未许轻瞧,则除是东皇泄漏消耗[1] 。

(占)姐姐,待我扶你上去看来。(旦)呀,妹子,钗到没有,花枝上吊着一幅锦笺。(占)谁人所系?拿下来看。(旦)且慢,待我再向草丛细看一回。(生乘马)(丑随上)

【前腔】绿柔红碎乱风涛,满目春光一扫。我萦思花底,觉魂化心飞身小。(丑白)相公,今日上山烧香,辛苦哉!请到书房里吃点心。(生)你自去,我还要闲玩片时。(丑应下)(生)昨系词笺,不知那人曾窥否?待我看来。(唱)且从容探取,须做拖腔,莫把好帐轻勾了。(旦念词介)隔墙声送,谁倩新腔怜客梦?愁夹巫山[2] ,枉诉衷肠闺阁间。雀钗留系,一段姻缘天遣契。返璧娇娥[3] ,重院期将玉貌过。——右调〔减字木兰花〕,姑苏胥先吹题寄。元来是一首新词。此钗那人拾了。(占)既有下落,可对母亲说知,与他取讨便了。(旦)词中之意,明肯见还。待我也做一词,仍系花稍,使他知是我家之物,自必送上门来。(占)有理。(并下)(生)山内明明念着小生词句,(听介)一霎时缘何并不做声?待我高叫几声:小姐,拾钗人在此。小姐,作词人在此呀!(唱)教我枉殷勤狠唤低呼,吓,我晓得了,都应是闹花声山高听杳。

(白)我有道理:不免绕山高唱前词,他必来问我。(作念前词下)(旦上)新词未是相思句,只恐相思反续成。词上明明写着姑苏胥先吹。看他词句风流,但不知人物何如?喜得步成前韵,也将此笺系向花稍,自有分晓。(坐内念介)听山外高唱前词,必是那生在彼,待我上山看来。(看介)呀!果然好个风流人物也。

【千秋岁】逗心苗,他故意山前绕,向花前卖俏相挑。(生暗上)(白)咦!山上是寻钗女郎。我且擎钗在手,只做不知谁家女子所遗,刚落在小生之手。好香也!(旦)那生手中明晃晃钗是我的。(唱)见他只手擎将,只手擎将,只见低回首时时堆笑。(生)真个依稀香气鬓云边,小生的痴魂直欲飞到他身伴也。(旦)待欲出声与他取讨,教我如何启齿?(嗽介)(生)小娘子,莫非是寻钗的么?(旦)敢是胥……(生)小生正是胥先吹。(旦)蒙赐花笺,已云心铭。(生)聊托花神寄信,殊不成言。(旦)君既志诚,物今有主,何不见还?(生)钗便有一只,只怕不是小姐的。(旦)怎么不是我的?(生)要说得明白,即当奉上。(旦唱)则为花魂笑,随风召,不提防花兜早。(生白)一些不差,果然遗在花稍。只是小姐如何谢我?(旦)却有花笺一纸,薄酬尊句。秀才家,(唱)一字千金宝,只这单词绝句,聊做酬劳。(抛笺下介)

(生)是酬小生的。呀,也是一幅花笺。(看介)情将词送,不管闺中添旧梦。怅望重山,独倚栏杆肠断间。探花漫系,感激相寻应远契。叩问嫦娥,怕卷湘帘紫燕过。——西湖桃佛奴酬韵。妙!果然写作皆精,李易安、卫夫人不足多矣[4] 。小姐!(揖介)

【前腔】谢酬劳,半幅梨花雪,一字字香透心脑。小生呵,梦入罗浮[5] ,梦入罗浮,旧刘郎天台重到[6] 。(白)还他钗子便了。咦,且慢!还要计较。小姐,钗却在此,只是山高得紧,如何呈上?(旦)那边石墙下有一隙洞,可容只手,郎君从此便能递进。(生看介)隙洞虽有,这里荆棘刺人,近不得。除非小姐伸手出来,方可接取。(旦伸介)(生)钗在此。(旦伸出手)(生扯住不放介)这是怎么说,还不放了!(生)小姐,小生欲傍娇姿,若望天颜。今得亲为把臂,如捧琼瑶,安敢释手?(丑喊介)相公,吃点心!相公,吃点心!(生放介)狗才,谁要吃点心!大惊小怪!(丑)相公,那间到像黄头隔笼扯脚斗。(生)还不走!(丑下)小姐,拿了钗去。小姐,小姐!一天好事,可恨狗才打断,如今怎么处?我有道理,待我把这隙洞,大大开个窟窿,钻进去却不是好?花园土地,全仗你扶持。(唱)我低低向山神告,悄说向花神道,我胥先吹呵,只这一次来打搅。猛穿垣破壁,便死魂消。(攒进介)

小姐!小姐!(旦)呀,你从何至此?(生)小生破墙而入。(旦)扒墙挖壁,非君子所为。倘我家中有人看见,实不稳便。还不速去!(生)小生实冒死而来,竟有所求,望小姐见怜。(旦)胥生,你说那里话来!

【越恁好】文魔执拗,文魔执拗,忒轻狂忒浪涛!(生)小生焉敢轻戏小姐,实是送送钗子。(送钗介)(旦)男女授受不亲,放在一边。(生)小姐何必太谦,方才已亲炙手了。(唱)那湖山小隙,亲执手,炙琼瑶。(旦接钗介)(生)艳晶晶朵桃,艳晶晶朵桃。见齐簇簇齿牙儿香莲气飘,碧溜溜眼儿俏,双双盼迎儿,秋水映遥。(旦)秀才家何得轻狂若此,还不快去!(生)轻狂是秀才家本等,何妨!请问小姐,昨者隔山耳灌新声,请问弹这何人?所弹何物?(旦)就是奴家,所弹琥珀匙[7] ,何劳致问?(生)就是小姐,一发妙了!岂不闻当年相如抚琴挑动文君,永订深盟;今日小姐操弹琥珀匙勾引小生,也应结好。(旦)好扯淡!谁来勾引你?(生)今日小姐当做女相如,小生权为男卓氏。(唱)相思句不用挑,随向琴心了。趁花前谛语,莫负年少。

(旦)胥生,你好差矣。文君失身司马[8] ,遗笑至今。因邪致合,岂能终好?(生)小生清白传家,名重苏城;如小姐声色兼长,堪称绝世。若令才子佳人当场错过,后人耻笑,所遗多矣。(旦)胥生,你若果钟情,何不通媒正议,以定百年?如此鼠窃之行,岂君子之所为也!(生)多蒙小姐许通媒妁。一则科场限促,二则令尊大人处未必见允,如何是好?(旦)爹妈最爱奴家,早晚我先明以倩告,待郎君科场事毕,议亲未迟也。(生)若得如此,小生铭心镂骨也。(旦)奴家将此钗赠君,愿君无负此言。(生)花园土地作证:胥先吹若苟逾盟,有如此日!小生亦有银串一联留记,也要小姐立一誓言。(旦)桃佛奴若苟逾盟,亦如此日!(生)我的嫡嫡亲亲的娘子!(旦)何得如此!(生)如今是夫妻了,就戏何妨。(旦)如今益发戏不得了。妾身既许属君,君当教之以正。先以淫奔之道教妻子,日后将何以自信?(生)吓!小姐坚持大义,使小生汗愧无地。(丑上)相公,有客里拜。(旦)有人来了,快出去罢。(生)小生场事完了,就来议亲。(旦)今晚我先对母亲说明,明日再来覆你。(生)小生明日在此谨等。

【尾】叮咛踏碎阶前草,满担风月为君挑。韶光易老,只恐夜雨灯前魂暗消。(生慢钻介)

(占急上)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姐姐,不好了!父亲不知为甚,被几个公差锁去了!(旦)有这等事!(回头)(急共下)(生出介)(丑)咄!奢人捉[9] ,奢人捉……(生唬介)唬杀你个臭贼!(下)(生)唗!狗才!真个好香不可不烧也,若非大士有灵[10] ,怎遇得这多情小姐吓?

绣带飘风袅暮寒,却愁不得细相看。

无聊独倚湖山畔,好教琼树莫吹残。

〔注〕 [1]东皇:司春之神。[2]巫山:用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中楚怀王梦与巫山神女云雨之典。[3]返璧:即完璧归赵,谓原物奉还。[4]李易安:宋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赵明诚室。卫夫人:晋女书法家,河东安邑人,名全乐,字茂漪,李矩室。[5]罗浮:罗浮山,在今广东省东江北岸。旧题唐柳宗元《龙城录》载隋时赵师雄于此山遇一女子,芳香袭人,语言清丽,遂与之共饮而醉,及觉,则在大梅树之下。剧用此典。[6]刘郎:指刘晨。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永平间刘晨与阮肇至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留居半载,及归家,时已入晋,子孙已历七世。[7]琥珀匙:通作火不思,又作浑不似、吴拨四、和必斯等,一种古拨弦乐器,头弯颈长,无品,设三弦,形似琵琶,原产于波斯、阿拉伯,后流行于中国,其正名“火不思”始见于《元史》。[8]文君:汉卓文君。相如:汉司马相如。司马相如至临邛富商卓王孙家,时卓文君新寡,相如以琴挑文君,文君遂与之私奔。[9]奢:同 ,音义同啥。[10]大士:菩萨。

焦循《剧说》引《茧翁闲话》云:“《琥珀匙》,吴门叶雉斐(时章字)作,化名陶佛奴,即传奇中翠翘故事。中有句云:‘庙堂中有衣冠禽兽,绿林内有救世菩提。’为有司所恚,下狱几死。”而写翠翘故事者有方坤《纪剿徐海本末》、余怀《王翠翘传》及青心才人的小说《金云翘传》等。此剧虽参考了这些历史记载和小说,但情节差异颇大。剧写钱塘丝绸商人桃南洲之长女佛奴善弹琥珀匙,秀才胥埙因拾得佛奴遗钗而相互题词赠笺,并约为婚姻。桃南洲因与太湖义盗金髯翁买卖织锦,收取了金髯翁所劫钱塘县尹之银,被拘捕下狱。佛奴乃让其妹媚姑代嫁胥埙,自己卖身救父。不料误入妓院,乃拒不接客,而卖诗画为生。胥埙得中进士之后与媚姑成亲,并寻访佛奴。胥埙的世交束御史欲接佛奴至南楼,其妻却因嫉妒而派人火烧妓院,并欲杀死佛奴。幸有金髯翁救出佛奴,佛奴终与胥埙成婚。此剧的《山盟》、《关守》二出在清代中叶演出较多,被选入《纳书楹曲谱》。今川剧《苦节传》即据此剧改编。

这出《山盟》写胥埙归还佛奴遗钗并题词赠笺、订婚盟誓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戏曲的爱情故事中,遗钗赠笺的情节十分常见,但此出却独出心裁,写得曲折生动,别有新意。胥埙拾得佛奴遗钗,却不直接归还,而是题一词笺挂于花枝,以期佛奴得到。佛奴得笺,也不立即讨钗,而是也题词一首,希望胥埙自己上门还钗。胥埙见到佛奴,先是询问遗钗情由,后又索取谢物。佛奴答应以词笺相谢,胥埙又以山高为由拖延还钗。佛奴提出由墙下隙洞递进,胥埙又要佛奴伸手来接,并乘机抓住佛奴的手不放。此时却恰有书童出来,把好事打断。胥埙又把隙洞开个窟窿,穿墙与佛奴相会,亲手还钗。并由昨日听到佛奴弹琴,谈及相如文君故事,劝佛奴莫负大好年华。佛奴不肯苟合,但许通媒妁。于是二人互赠信物,并立誓订盟。遗钗赠笺的爱情故事虽前人写过多次,但这出戏却写得不落旧套,曲折生动,给人清新活泼之感。

这出戏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它的喜剧性主要来源于人物性格及相互关系。胥埙是个风流多情、大胆追求、文魔执拗的书生。这类书生形象是随着元代风流浪子的产生首先出现在元曲之中的,它是对传统文人人格的反叛。这里的胥埙没有《西厢记》中张生的迂腐软弱,而是更大胆、执拗、轻狂。桃佛奴是一个向往爱情但又在封建礼教束缚下比较拘谨稳重的女子。这样两人之间便产生了喜剧性。胥埙只是拾得遗钗,便积极追求,题词表情,“狠唤低呼”,“卖俏相挑”。而佛奴虽见词句风流,心有所动,“但不知人物何如”,因此进一步上山观看。见胥埙“果然好个风流人物”,才与胥埙答话,并抛下词笺作为还钗谢物。胥埙得词飘然若神仙,又进一步要求佛奴从隙洞伸手过来接钗,并乘机抓住不放。佛奴窘急交加:“这是怎么说,还不放了!”而胥埙却说:“今得亲为把臂,如捧琼瑶,安敢释手?”一窘一狂,令人发笑。胥埙要在墙上穿洞,“猛穿垣破壁,便死魂消”,可谓色胆包天;佛奴却又惊又急:“倘我家中有人看见,实不稳便。还不速去!”胥埙却是死不肯走,佛奴面对这个文魔执拗的书生毫无办法。胥埙还钗,佛奴却以“男女授受不亲”为名不接;胥埙以“方才已亲炙手了”揭穿佛奴之假,佛奴终于接钗。胥埙又夸赞佛奴的美貌,佛奴责其轻狂,胥埙却说:“轻狂是秀才家本等,何妨!”并说佛奴弹琥珀匙勾引自己,如同相如琴挑文君,自己愿为男卓氏,与佛奴结好。佛奴反驳说:“好扯淡!谁来勾引你?”并拒绝相如文君式的苟合。胥埙却说:“若令才子佳人当场错过,后人耻笑,所遗多矣。”这时佛奴才许通媒妁,并互赠信物共立盟誓。胥埙认为“如今是夫妻了”,便以“我的嫡嫡亲亲的娘子”相戏,佛奴却说:“如今益发戏不得了。”并讲了一番大道理。由此可见,正是两人的不同性格,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喜剧性。此外,书童在关键时刻的突然出现和胥埙钻墙时书童喊捉贼,也颇具喜剧色彩。

这出戏中的一见钟情和遗钗还钗、题词赠笺的恋爱方式,在今天看来也许过于肤浅,只不过令人发笑,并无多么深刻的意义。但是,如果我们把它放在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这种描写却具有深厚的社会内容。正是因为在封建社会中青年男女没有相互接触的机会和自由,才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恋爱方式。我们只要看一看胥埙抓住佛奴之手和钻墙而入时佛奴的着急之状,就可以知道这背后存在着多么沉重的封建礼教的压力。因此,今天看来肤浅可笑的独特的恋爱方式,折射着那个男女恋爱不自由的封建社会,又怎么能说没有什么社会内容呢?

(许金榜)

琥珀匙

第十七出 关守

叶时章

(丑白上)鸨母性少三贞九烈,只因贪赚七铜八铁。多得了一两五钱,便觉千欢万悦。老身冯秀妈,向因门庭冷落,杭州讨个人手。谁想是个好人家女儿,立志十分贞节,把一个䘕院变成尼庵[1] ,准准与他坐关。谁知到是一装好买卖,那佛奴元是西湖有名的士女班头[2] ,果然求诗画的日日填门。莫说是老身打发不开,连这两个丫头也没工夫接客了。今日又接下许多诗画,不知可曾梳洗?丫头,泡上好松茶,送进关去。急教洗砚添新水,好给挥毫女翰林。(下)(旦上)

【引】绦鹦难脱红丝系,镜鸾已被青尘蔽。

(白)奴家桃佛奴,不幸造次,轻身误投贩手。且喜牢据半关,不受风尘沾染;挥毫一纸,且将孽债酬填。奈何京师士宦骈集,文逋画债,催索无停,墨渍粉痕,应酬怎了?(丑白上)院里小娘多墨水,作成龟子尽通文[3] 。儿,常府管家,坐催四幅堂画;户部王爷,立等八架围屏;其余单条扇子,册页斗方,又堆上一堆了。快快打发他去才是。(旦)可回他:晚间多有,其余零星小画,可教小姑姑磨墨添水,大姑姑刷绢矾纸[4] ,趱完便了。(丑)好女儿,不要辛勤坏了。大姑、小姑快来!(下)(老、占白上)拖云刷就鹅溪绢[5] ,排浪淘新雀砚铜[6] 。姐姐,砚已洗净,绢儿上矾,请染翰。(旦)大姑姑,把绢儿掤好;小姑姑,磨起墨来。

【渔家傲】端不让西蜀夫人笔底奇[7] ,烟云染水尽山穷,教看人步涩喜。笔随意到多生动,描不出画中诗意。却不道比西施淡抹浓装,待坡仙题晴赋雨[8] ,你怎得挂壁寰瀛令我叶渡回[9] 。

(老、占)姐姐,画得好。

【剔银灯】淡写意这云山肖米[10] ,仿古处描出维摩新句[11] 。题头上看几字羲繇体[12] ,小款下一点丹砂钤记。你标题奇,是丹青匠手,洛阳纸千秋价驰[13] 。

(付白上)不见钱塘苏小小,金陵舟去访桃娥。老汉贾瞎子,在杭州专靠桃小姐书画卖来度日。近日闻得此间旧院有个坐关女子桃佛奴,未知是真是假,只得去走遭。一路问来,说是此间已是。(看介)(老白)瞎子,为何在此探头探脑?(付)我在此问个信了。(旦)那人语音厮熟,唤他过来。(占)瞎子,姑娘唤你。(旦)你是贾瞎子?(付)莫非是西湖桃小姐么?(哭介)小姐吓,你为何流落至此?

【摊破地锦花】(旦)一似梦儿中,瞥见了亲乡里,蓦吊下悲。贾老,你知我娘和父近且谁依?(付)小姐,员外、安人已迁到扬州盼望小姐去了。(旦)阿呀,爹娘吓!(唱)好似凤凰台畔[11] 4,谁知被燕子楼栖[15] 。(白)贾老,烦你到扬州,寻着员外、安人,重重谢你。(付)老汉眼目不便,那里去寻?小姐把员外负屈情由,自小姐鬻身被骗、立志坐关的情节,从头至尾,编成歌本,待老汉向十字街头,高声唱卖,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少不得员外、安人有个信息相通。(旦)如此最好。奴家自编一本《苦节传》在此,你拿去。(唱)遍街头,翻歌本透消息。

(白)有碎银十两与你以作盘费,若有信息,重重谢你。(付)老汉就去倩人教会便了。(旦)还有话分付你。

【麻婆子】路旁路旁人丛处,你关心听莫迟。慢访慢访扬州客,叮咛蚤寄知。(付)鱼书若仗此歌词,雀环有日衔来寄[16] 。(合唱)若知声息忙传语,好教眼盼捷旌旗。

(旦)你去罢。故乡今夜思千里,双袖龙钟泪不干。(三旦下)(付)有缘千里来相会,不想竟是桃小姐。他流落至此,尚能坚持节操,这本《苦节传》一定有许多动人处。不免与个斯文朋友教会,明日先到马头上唱去[17] 。(下)

〔注〕 [1]䘕(hánɡ)院:妓院。[2]班头:班行之首,指第一人、领袖。[3]龟子:龟奴,指在妓院做杂役的男子。[4]矾纸:用胶矾水浸或刷生纸、生绢,令适量吸水,便于作画写字。[5]鹅溪绢:产于四川盐亭鹅溪的绢帛,唐代为贡品,宋人书画尤喜用此。宋黄庭坚《题郑防画夹》:“欲写李成骤雨,惜无六幅鹅溪。”[6]雀砚铜:指铜雀砚,为与前句对偶而倒乙。铜雀砚为从三国魏曹操所筑铜雀台遗址掘取古瓦制成的砚,后多作砚之美称。[7]西蜀夫人:指唐女诗人薛涛。字洪度,长安人,随父入蜀,父亡后入乐籍。工诗,精音律,善书,人称“女校书”。晚居浣花溪,著女冠服,好以松花小笺写诗,世称“薛涛笺”。[8]坡仙:宋诗人、书法家苏轼,其《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二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之句。[9]寰瀛:天下。唐刘禹锡《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诗:“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10]米:宋书画家米芾,其画多水墨点染,人称“米氏云山”。[11]维摩:指唐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按:维摩诘原为佛教语,王家信佛,故取名字用之。[12]羲繇(yóu):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三国魏书法家钟繇。[13]“洛阳”句:晋左思作《三都赋》成,脍炙人口,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京城洛阳为之纸贵。见《晋书·文苑传》。[14]凤凰台:此指春秋时秦穆公为其女弄玉其婿萧史所筑之台。弄玉好音乐,嫁善吹箫之萧史,穆公为二人筑台,后二人吹箫引凤仙去。[15]燕子楼:故址在今江苏徐州,唐张愔爱妓盼盼在张愔死后,“念旧爱而不嫁,居是楼十余年”。见唐白居易《燕子楼诗序》,后世多将之作张愔父张建封事,误。[16]“雀环”句:汉杨震之父杨宝曾见一黄雀为猛禽所伤,乃救治之,百日后此雀痊愈飞去。某夜杨宝梦一黄衣童子衔白环四枚相报,说:“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有如此环。”盖此黄衣童子即黄雀所化。后杨宝子孙果贵显。见《后汉书·杨震传》李贤注引《续齐谐记》。[17]马头:今通作码头。

这出《关守》写桃佛奴被卖入妓院之后拒不接客、写诗作画和托人寻找父母的故事。作品充分描写、热情歌颂了桃佛奴的卓异才能。首先,它以夸张之笔极写求佛奴诗画的人数之多:“求诗画的日日填门。莫说是老身打发不开,连这两个丫头也没工夫接客了。”“奈何京师士宦骈集,文逋画债,催索无停,墨渍粉痕,应酬怎了?”“常府管家,坐催四幅堂画;户部王爷,立等八架围屏;其余单条扇子,册页斗方,又堆上一堆了。”在才子如云的江南,在士宦骈集的京城,竟然连众多的达官贵人都来求佛奴的诗画,以致日夜赶作仍无法满足要求。由此可见桃佛奴的才能不同一般。此外,作品又通过鸨母等人的态度从侧面加以渲染烘托。佛奴来到妓院,拒不接客,鸨母本应恼怒;但因佛奴能以诗画赚钱,鸨母反转怒为喜,认为“是一装好买卖”,甚至让丫头“泡上好松茶”送给佛奴,让丫头为佛奴“磨墨添水”,“刷绢矾纸”,并称佛奴为“女翰林”。其他妓女也不再接客,专门伺候佛奴。这就从侧面烘托出佛奴的卓异才能。作品还从正面具体描写了佛奴诗画的高妙。她的诗画“端不让西蜀夫人笔底奇”。唐时居蜀为“女校书”的薛涛诗作与书法俱称佳妙,但佛奴的诗画并不亚于她。佛奴的画不但能做到形似,而且能写意传神。“笔随意到多生动,描不出画中诗意。”画中所包含的无穷诗意为语言所不能道出,也许只有像苏轼题西湖那样的名句才能表达出来。王维是一个著名的山水诗人,佛奴的画“仿古处描出维摩新句”,能画出王维诗中的意境。佛奴的书法可与王羲之、钟繇比美:“题头上看几字羲繇体。”她的诗画为众人争购,甚至像晋左思《三都赋》为人争相传写一样,洛阳为之纸贵。这样,佛奴诗画艺术的高妙便被写得无以复加。佛奴还会编写唱本。她把父亲负屈、自己卖身被骗立志守节的故事编成一本《苦节传》,让贾瞎子去街头卖唱。这真是一个多才多艺、无与伦比的才女。中国古代妇女身受多重压迫,她们只是作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当时的社会并不要求妇女有什么才能,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只要有“德、容、言、工”就足够了。但随着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日益发展,男女平等思想也开始出现。李贽就认为男女同样有智慧。徐渭的杂剧《女状元》就描写了一个超群出众的才女形象。这出戏中对桃佛奴才能的描写和歌颂正是对男尊女卑思想的挑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桃佛奴并不是官宦之女或一般人家的女子,而是一个商人之女。中国古代重农轻商思想十分严重。元杂剧中的商人,除了《东堂老》中的李实以外,几乎没有一个正面形象。但随着明代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人的看法也有了改变。这出戏把商人之女写成一个卓异的才女,正是这种新思想的反映。因此,这出戏对桃佛奴才能的歌颂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这出戏还表现了桃佛奴沦落风尘的悲惨遭遇、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和誓守贞节的坚强性格。她卖身救父,误入娼门。虽靠自己的才能保住了贞节,但“文逋画债,催索无停,墨渍粉痕,应酬怎了”。夜以继日的辛劳,却是为别人赚钱,而且没有人身自由,正如“绦鹦难脱红丝系”,不过是一个高级奴隶而已。更令她痛苦的是,远离家乡,父母音讯全无,怀乡思亲之情时时萦绕心头。甚至在画画时画到江海波涛,也会想到怎能乘舟回乡:“你怎得挂壁寰瀛令我叶渡回。”(按:毕魏《竹叶舟》传奇写一佛寺墙上画有汹涌的波涛,法师取一竹叶化舟,让石崇乘舟行于波涛之中,历经荣辱变幻,后又乘舟回来,醒悟而出家。此处不取其度脱出家之义,只借以写乘舟回家之思。)因此一见同乡贾瞎子,悲痛之情更难以忍受:“一似梦儿中,瞥见了亲乡里,蓦吊下悲。”她迫不及待地打听父母下落,并立即让贾瞎子去寻找父母。“故乡今夜思千里,双袖龙钟泪不干”,集中表现了她怀乡思亲的深情。但佛奴虽然遭遇不幸,却又是十分坚强的。她“立志十分贞节”,拒不接客,并靠自己的才能战胜了鸨母,保住了贞操,用辛勤的劳动改变了自己的处境。作者将桃佛奴的悲惨遭遇、深挚感情和坚强性格与她的卓异才能相结合,使这一人物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具有性格的丰富性,成为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典型形象。

(许金榜)


薛旦丘园

叶时章|清传奇|明清传奇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