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希哲
【戏曲家小传】
杭州(今属浙江)人,居于北京。明末清初在世。生平事迹不详。与李渔友善,对戏曲的看法也与李渔相近。或谓其系明代遗民,又写作当时认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戏剧小说,故不愿以真实姓名示人,每写一书就任意署一别号。清乾隆时刊《笠阁评目》最早提出,传世的“湖上李笠翁先生阅定绣刻传奇八种”,即《万全记》、《满床笏》(一名《十醋记》)、《补天记》、《双瑞记》、《偷甲记》、《四元记》、《双锤记》、《鱼篮记》,及杂剧《三幻集》(含《万古情》、《万家春》、《豆棚闲戏》三种),均为范希哲作。又清初话本小说《豆棚闲话》署“圣水艾衲居士编”,或云亦为其所作。
满床笏
第九出 醋成
范希哲
【仙吕入双六幺令】(外、众随急上)今朝,操演,略陈旗鼓顷刻回还,将军严令敢流连?忙策马,紧加鞭,旌旄猎猎如风剪,旌旄猎猎如风剪。
(中)中军迎接老爷。(外)分付众人速退,立刻掩门。(各应下)(作掩门介)(外)中军,那女子锁在中堂,没甚么动静么?(中跪介)老爷不好了!(外惊介)怎么?(中)夫人知道了,竟赏那女子三百两银子,打发他去了。(外)夫人在后面,与这中堂相隔甚远,如何知道?定是你不小心,走漏声息了。(中)小官在前堂出入,纵有声息,怎吹得到后堂去?不知如何夫人就知道了,竟自打开中堂后门走出来的。(外怒介)岂有此理。这等说来,定是鬼神使之尔,(见门介)这封皮现是外面开进去的,还要胡讲!(中又跪介)这是夫人叫开的,小官抵死不肯,还要绑哩。(外)有这等事?(背介)我想夫人既怪下官娶妾,竟该打发他去,如何又与他三百两银子?定是夫人自己说成了,故意惊骇下官哩。若在中军前面张惶,反惹笑话,我有道理。(转身介)你且回避。(中叩首出介)(外怕介)我每日进到中堂,里面随即开门迎接,如何今日这等寂然?罢,我只得自己进去罢。
【园林好】进中堂人声悄然,步回廊予心悚然。合衙中清风拂面。(叫介)怎么没有一个人出来?(又欲叫自掩口介)好教我口难言,(走几步又住介)好教我步难前。
咳,早知如此,今日在教场多操演一回也好。这都是中军可恶,我原说放在外厢,与夫人说明了进去,他说老爷看中的人,不便留于外面,我便一时被他愚了。
【嘉庆子】我一时误被中军骗,如今覆水难收话怎圆?这里是私衙了。(要开门手抖介)怎么一时间竟打起颤来?怎上下牙根交颤?口儿内,语连绵。心儿内,奈何天!
天下事也怕不得这许多,不免大着胆叫罢。开门,开门!(内)外面甚么人叫门?(外)老爷在此。(内)夫人说,请老爷在中堂安置罢。
【尹令】(外)告夫人少停雷霆,听下官从头分辩。就是下官有天大的不是,早难道不容当面?我与你冠冕夫妻,岂可闭户深藏别有天。
(内)夫人说,有话对中军商量去。(外)我说中军误事了,明日定要抓这驴头下来,方泄此忿!(内)夫人说,自己做了这事,反怪中军!倘有一言干碍中军,夫人定不罢休哩。(外)是是,中军并无一毫差错,都是下官不是。但请夫人开了宅门,下官有衷肠伸诉耳。下官呵,
【品令】(外)平生承顺,夫人久见怜。今朝冤枉,此心可对天。请开了门,自有话说。(跪介)下官跪了!(又起身行介)怎么处?要进去又闭了门,要出去又难见人,如何是好?你看这长门深锁,真教我内外难回转。(转身拜介)夫人呵,望济慈航,早启这普门一线。咳!我这节度威风,今日个扫地斯文不可言!
(内)夫人出来了。(外往外走又进)(作慌忙介)
【豆叶黄】(外)趋前退后,觌面好难言[1] 。我进与退反覆盘旋,进与退反覆盘旋,心儿内似辘轳频转。一时见错,终身歉然。怎么仍不开门呢?(大叫介)夫人,你是个女中的俊杰,你是个女中的俊杰,怎做出这儿女情怀,许多葛缠?
【玉交枝】(旦、末、侍女随上)言颠语舛,强支离哀求万千。从来亏心事是做不得的,却不道人间私语神如电。(旦坐介)请老爷进来。(末传介)(外进揖介)夫人,为何今日这般放得脸儿下?(旦)妇人心原是柔软,你欺奴无用把恩爱捐,私情别种风流院。好教人满胸气填,顿教人无穷泪涟!
【幺令】(外又揖介)夫人,你且收拾了万千愁怨,听下官把衷肠细传。那女子原是不意中送来的,下官又要往教场操演,所以不曾先启夫人知道。原说回来细禀夫人,收与不收,听凭夫人上裁,谁知夫人先知道了,最堪怜事起仓惶,不能井然。又谁知夫人先觉,有口怎言?我娶不告难辞罪愆。(又跪介)
【江儿水】(旦)娶妾先王制,无儿断祖先。我这小星已出心中愿[2] 。(外)我说夫人是允的。快教苍头,分付中军仍送那女子进来。(旦)休得胡讲!你藏头露尾将奴骗,又乘人危难图娇婉,天理人心昭见。(外)下官并不乘人之危,图他女子。(旦)我且问你,那女子是谁家的?他为何就肯卖与你?(外)这个下官还未细问。(旦)好一个管军管民的节度呵!你要娶如花,竟不问伊家深浅。
【川拨棹】(外)我权谋鲜,望夫人宽恕免。也只为军马云屯,不能勾穷渊探源。(合)说将来苦万千,为心虚做不全。
(旦)既然如此,我也不怪你了。(外)呀,夫人,你果然不肯买那女子,为何又与他三百金呢?难道白送与他不成!(旦)他的父亲欠了官粮,非三百金不能完楚。我将此银与他,救全他的父亲,又不留他女儿做妾,我这一点阴德,就该有子了。(外)夫人,这点阴德之报,恐未必就应哩。
【前腔换头】(旦)我的阴功可问天,你的儿孙在眼前。(外)夫人你太迂阔了,不娶妾也罢,反折了三百两银子。下官两袖清风,那得有这许多布施?(旦)你休将这冷语来埋怨,你休将这冷语来埋怨,娶妾事从今少言。(合前)
【尾】(外)夫人,你自来淑德称慈善,再不变春风颜面,为何的此际风雷动九天?
[集唐](外)冷艳全欺雪,(旦)君怀那得知?
(外)寸心言不尽,(旦)问君何所之?
〔注〕 [1]觌(dí)面:见面。[2]小星:《诗经·召南·小星》毛序:“小星,惠及下也。夫人无妒忌之行,惠及贱妾。”后因以“小星”为妾的代称。
《满床笏》,因有《醋表》、《醋义》、《醋成》、《醋感》、《醋授》、《醋功》、《醋锦》、《醋阻》、《醋致》、《醋慨》等十个以“醋”为名的出目,故又名《十醋记》,为“湖上李笠翁阅定绣刻传奇八种”之一,明末清初杭州人范希哲所作(一说作者佚名)。这部传奇的故事梗概是:唐朝郭子仪武艺超群,在赴武举科试时偶遇诗人李白,结为兄弟。李白入京后,目睹朝廷荒淫,感到祸乱将起,就把郭子仪推荐到好友朔方节度使龚敬处。龚敬惧内,四十无子,与郭子仪年轻时便因夫人贤惠而拥有二妾、儿女满堂形成鲜明对比。在龚敬的乞求下,其妻师氏终于允其纳一妾萧氏,感动神灵,各生一子一女。此时恰逢安禄山反叛,攻打朔方镇,龚敬任用郭子仪击退叛军。最后郭子仪因平定叛乱有功,封汾阳王,龚敬因推荐郭子仪有功,封丞相,皇后赐婚,两家联姻。而郭子仪的七子八婿,皆位列公卿,手执朝笏,极富贵之盛。这部传奇主旨宣扬了一夫多妻、儿孙满堂的封建伦理思想,虽然思想格调不高,但作品极尽虚构、机趣之能事,颇富戏曲自娱娱人之功效,其中以龚敬惧内的叙写尤为精彩。而这一部分,也是作者在全剧中最为自鸣得意的部分。他在弁言中写道:“大凡人之富贵势禄,以迄嗜好,皆爱河欲海中等等相耳。拈是相者,无不始生于爱,爱极则畏随之。非爱不能成畏,非畏无以固爱,是畏与爱不一设,不二观也。”“吾惟愿举世之畏夫婆者,能如龚节度,一畏而获美姬,再畏而弥祸患、成殊勋,三畏而远奇凶、拒鸩毒,人亦何尤夫节度之所爱、所畏之为多事也耶?”如此为惧内者开脱,本身即充满谐趣。
《醋成》为全剧的第九出。龚敬夫人师氏四十无儿,生性好妒,使龚敬无由娶妾。龚敬虽多次暗示无儿难续香火,要求娶妾,但都被师氏婉言回绝,无奈之下,便背地里吩咐中军托官媒婆帮忙找一个。恰好有一个叫萧然的解户,因拖欠三百两银子官粮,被迫卖女还债,官媒婆便将萧然之女领来。龚敬看过挺满意,但因忙于操练军马,先让中军把萧氏锁在公署中堂,不让师氏知道,预备操练回来后再作打算。谁知平日深居简出的师氏偏偏要去公署后堂,路经中堂,撞破此事,这出戏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展开了。
龚敬一操练归来,就忙遣散众人,把门关上,劈头问中军:“那女子锁在中堂,没甚么动静么?”这一方面显示出他纳妾心切,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做贼心虚。当听说夫人已知道此事,并用三百两银子把萧氏打发走时,龚敬最初的反应是吃了一惊,然后就怪罪中军走漏了风声,接着又强作镇定自我开解:“我想夫人既怪下官娶妾,竟该打发他去,如何又与他三百两银子?定是夫人自己说成了,故意惊骇下官哩。若在中军前面张皇,反惹笑话,我有道理。”这一惊、一怪、一解,就把龚敬那种既爱面子又惧内,更渴望夫人能主动应允其纳妾的侥幸心理和盘托出,让人忍俊不禁。等支开中军过了中堂,来到内衙时,龚敬敏感地觉察到屋内气氛与平时不同,禁不住胆颤心惊,想叫门又掩口,欲往前又停步,直在低声自怨自艾:一悔应在教场多操演一回,二怪不该听信中军之言把萧氏放在中堂。而接下来的欲敲门手打颤、欲叫门上下牙根交颤的一系列夸张动作,更是把龚敬惧内且心虚的心理展现无遗,极富喜剧性。
在进退两难之中,龚敬终于鼓起勇气敲门,而门内丫鬟在夫人授意下明知故问:“外面甚么人叫门?”得到明确答复后,便回道:“请老爷在中堂安置罢。”“有话对中军商量去。”让龚敬吃了一顿闭门羹。龚敬懊恼之下,再一次迁怒于中军,宣称要“抓这驴头下来”。丫鬟则又以夫人的名义指责他不应推脱责任,更不能责罚中军,龚敬只得唯唯诺诺。到这里,师氏虽未上场,但从丫鬟的传语中,读者不难想见她对龚敬背着她安排纳妾的极度不满,一个自尊、专爱、体恤下人的女性形象已俨然可见,这就与龚敬在妻子面前怯懦、在下属面前扬威的言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人物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万般无奈之下,龚敬只好跪下乞求夫人开门,待丫鬟说“夫人出来了”时,他又慌得“进与退反覆盘旋”。这就进一步透露出龚敬惧内心虚、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在龚敬的千求万唤中,师氏终于出场了。她一出来便怒斥身为节度的丈夫“你欺奴无用把恩爱捐,私情别种风流院。好教人满胸气填,顿教人无穷泪涟”,这一指责,道出了她对夫妻恩爱的固守、对丈夫存心纳妾的怨愤。但在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伦理和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下,她不得不承认“娶妾先王制,无儿断祖先”,并表示愿让丈夫纳妾。龚敬一听,心头的紧张顿时消释,误以为妻子真允许纳萧氏,忙要叫苍头吩咐中军把萧氏送来。但师氏立即阻止,并找出了相当合理的理由:一是龚敬在纳妾事上欺瞒妻子,不合情理;二是龚敬欲纳萧氏,有乘人之危之嫌,不容天理。当龚敬埋怨她“不肯买那女子,为何又与他三百金呢?难道白送与他不成”时,她解释送银乃解人燃眉之急,凭此可积阴功,感动上天降生子嗣,并由此断然拒绝丈夫纳妾:“娶妾事从今少言。”这样的解释虽然有迷信的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氏善良慷慨、行事果断的性格特点,客观上也反衬出龚敬自私小气、处事寡断的为人。
《醋成》这出戏出现了四个人物,其中中军与丫鬟这两个配角起到交代原委、推动情节的作用,而主要人物龚敬和师氏则被放在纳妾与反纳妾的激烈矛盾冲突中进行描写。龚敬的惧内、师氏的泼辣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构筑起了这出戏特有的喜剧情境。在剧中,作者通过性格的对比映衬,用幽默机趣的语言,把惧内这种抽象心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整出戏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剧中以师氏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最为成功。她泼辣、自尊、好妒,同时又善良、果断,虽隐然有“河东狮吼”之嫌,却无狮吼之声,她拒绝丈夫纳妾,实质上是对爱情的固守,也是对一夫多妻封建婚姻制度的反抗。明清之际,往往有各种道德家训要求女子在两性关系上要忍让宽容,把“劝夫纳妾”、“善待婢妾”、“夫喜亦喜”视为人妻的基本修养,并打出“嗣续”的旗号为男子纳妾找到了道貌岸然的理由,认为“若年四十而无子,不可不娶一妾”(姚舜牧《药言》)。面对这些道德要求,师氏本着女性对爱情的排他性给予了本能的反抗,而她的反抗并不是以凶悍的虐夫来达到目的,而是果敢机智,有情有理,使丈夫在她面前自惭形秽。剧中对这一形象的塑造与肯定,也体现了剧作者在男女地位平等问题上有所思考。虽然在全剧中师氏只能算是一个次要人物,却较剧中的主要人物郭子仪、龚敬更富有个性。
(龙文玲 农作丰)
偷甲记
第十五出 偷甲
范希哲
【仙吕入双调夜行船】(丑)不特藏形还匿影,因甚事战战兢兢?(介)我去去来来,潜潜等等,直要到夜阑人寝。
混沌未分人笑我,乾坤一破我羞人。若非盗贼撑天地,日月何劳昼夜巡。(作左右探望诨介)我时迁禀奉哥哥将令,今晚要到徐宁宅里,偷取雁翎宝甲。你看黄昏左侧,夜色方开,雁薄云深,星迷雾锁。(笑介)这个光景,想必天公助我今夜成功也。(作轻身行诨介)
【园林好】我悄低声行行自惊,看黑沉沉须提心注睛,捱过了闾阎坊井。这里正是他家门首,不知里面却如何了。天尚早且消停,天尚早且消停。(内打一更)(丑作惊诨介)
【前腔】打初更人声尚惺,我伫空街湍湍气怦[1] 。我想立在街上,到要撞着人的,还是掩入了他家门里的好。(作推门响)(惊诨介)呀,不好了,不好了,这个门偏生是响的!只略把门闩来挺,早振得响如铃,早振得响如铃。(内吆喝介)(丑诨介)
【嘉庆子】是那家吆喝声偏映?急得我退后趋前步不经。(内)小厮,看好门户。(内应介)(丑)你把门户殷殷专政,你虽防范得紧,只怕到我老时手里呵,叫你人不觉犬无惊,门自闭户还扃。(内打二更介)
【尹令】听樵楼二更交应[2] ,想他们梦魂方定。不免进去罢。(作扒墙介)这墙垣十分雄劲。(落介)好了,我进了一重门了!门户重重,我已到天台第一层。(内作打三更介)
【品令】三更正紧,灯火尚微明。中门疏散,相将重驭轻。(内)外面甚么响?(丑慌诨介)他时时震惊,也只为宝甲如瑜瑾[3] 。我营营思省,还怕他一时妻媵,啧啧哝哝,雨去云来送且迎[4] 。(内打四更介)
(丑慌介)呀,早又四更时候了。
【豆叶黄】你听声声漏滴,夜半早还盈。我肩重担所任非轻,肩重担所任非轻,怎做得风灯泡影?这是闺房左右,须要眼清手灵。(作推门介)(内)绣烟,外面甚么声响?起来看看。(内)想必是猫儿捕鼠。(丑作鼠声介)(内)既是猫儿捕鼠,这就罢了,可吹灭了灯。(丑喜介)喜得把残灯自酩,喜得把残灯自酩,直逼到鼠鸟同居,自批自评。(作进房轻唱诨介)
【玉交枝】我时迁今日做贼,原不是自要做的。这都是军中严令,这奇功赛过偷营劫营。(作四围寻甲介)闻他宝甲放在房中梁上,我不免直进内房,盘上梁去。梁山好汉扬名姓,自合向梁上施逞。(听介)听鼾声括耳不住鸣,阳台雾重鸳鸯冷[5] 。(作撞头诨介)可怜,可怜!好头颅撞得血淋,(作上高跌介)好腰肢不禁痛疼。(介下)(内打五更介)
【么令】(净、杂上)早已见更阑夜醒,启重关人声沸腾。(净)白兄弟,你看天已将明,城门只怕开了。(杂)想还早些哩,我们只在这里等他便了。(合)最堪怜露湿霜华蛩声乱鸣,犹不见天边月影,云横雾暝。我们到前边树影里面避一避,省得行人瞧见。(内鸡叫介)进疏林早听得鸡声犬声。(内发擂介)(净、杂介下)
【江儿水】(杂)早起求生意,矇眬睡未惺,巴巴衣食难安静。(丑背负甲箱跑上)(撞倒杂介下)(杂介)捉贼,捉贼!(介)这个人背着一个箱子,没头没脑乱跑,一定是个贼了。看他獐头鼠脑行来劲,瞻前顾后藏形影,我不免赶上前头拿定。啐,于我何干!我且去早干营生,莫惹这无端灾眚[6] 。(介下)
【川拨棹】(丑介上)功成顷,渐天明将度影,喜城门出入无惊,喜城门出入无惊。好了,好了,宝甲已偷了,城门已出了,只不知汤隆、白胜在那里?(叫介)我从来做贼,不甚心虚,为何今日这等害怕?(介)是了,是了,一向自在惯了,不觉手生了。(轻叫介)汤哥哥,白兄弟。(净、杂上)(轻应介)(丑)我叫愈高他应声愈轻,(合介)怕人闻风鹤惊[7] ,谨防他四野清。
(丑)且喜甲已偷出在此了。(净)妙,妙!还是你的手段。白兄弟,你把此甲打在包裹之中,扮作客商,作速抄路上山去罢。时兄弟,你便背了这只空箱子,慢慢前走。但遇转弯抹角的所在,你就画个白粉圈儿,好作暗记。遇着酒店饭店,亦是这样画着。我等天色一明,竟往徐家,定要骗我表弟同来追赶。只一件:前日军师嘱付的计策,不可差了!(丑)自然不差的。(杂取甲包介)
【前腔换头】你看这雁翎金甲宝气腾,丰城剑利秋光映[8] 。(净)白兄弟,你前奔不必留停,你前奔不必留停。时兄弟,你假悠悠前途慢行。(合前)
【尾声】三人各自分头逞,也都要十分思省,莫犯着风火雷霆号令行。
[集唐](净)交情托宝刀,(丑)此生何太劳,
(杂)世路虽多梗,(合)逢人作《解嘲》[9] 。
〔注〕 [1]湍湍:本指水流急而旋,在此形容呼吸急促。[2]樵楼:当作谯楼,城上的鼓楼。[3]瑜瑾:美玉,此处意为宝贝。[4]雨去云来: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5]阳台:见注[4]。[6]灾眚(shěnɡ):灾异,灾祸。[7]风鹤:指风声鹤唳。《晋书·谢玄传》载淝水之战中,前秦苻坚大军为东晋谢玄等所率精兵击败,秦军溃退,惊慌之中,“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后因以为惊慌之典。[8]丰城剑:《晋书·张华传》载吴灭晋兴之际,天空斗牛两星宿之间常有紫气,张华向精通天象的雷焕请教,雷焕言“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并谓剑在丰城。张华即任雷焕为丰城令,雷焕到丰城掘狱基地,得太阿、龙泉双剑。此以丰城剑赞美雁翎宝甲的宝气腾跃,珍贵无比。[9]《解嘲》:汉扬雄所作的一篇著名文章,其序云:“时雄方草创《太玄》,有以自守,泊如也。人有嘲雄以玄之尚白,雄解之,号曰《解嘲》。”
《偷甲记》,一名《雁翎甲》,为“湖上李笠翁阅定绣刻传奇八种”之一,范希哲(或谓李渔或佚名)作。此剧本自《水浒传》而有所增减。剧情大意是:宋将呼延灼奉旨进剿梁山,以连环马取胜,梁山好汉面临严峻形势。恰有新入伙的汤隆献策,提出只有金枪班教师徐宁的钩镰枪法能破连环马。于是宋江定计由时迁偷取徐宁祖传的雁翎宝甲,赚徐上山,并动之以情,使徐同意教授枪法,大破呼延军。呼延灼败后,被高俅爪牙诬告投敌,只得随石秀等上山入伙。后宋江等得到朝廷招安,徐宁、呼延灼得全其忠义,并随宋江奉旨征讨方腊,而汤隆、戴宗、时迁三人则不愿为官,随公孙胜出家。这部《水浒》戏虽意在借时迁偷甲的故事,宣传忠孝节义的伦理教化,表现宋江身在梁山心系招安的忠义思想,但通过呼延灼的遭遇,客观上揭露了封建社会朝廷腐败、群奸弄权使有志之士报国无门的黑暗现实。
《偷甲》是本剧第十五出,叙述了时迁盗甲的经过,剧情虽单纯,却把时迁盗甲的机警及其心理活动表演得惟妙惟肖,是全剧最为精彩的一出。
时迁绰号鼓上蚤,堪称神偷,用剧中《类合》一出时迁的夫子自道就是:“生来伶俐,偷鸡吊狗出家传;技艺精强,破壁扒墙称第一。”但自从上了梁山之后,与朱贵在梁山脚下以开酒店为名刺探情报、接应投奔梁山之英雄,就多时没干偷盗的营生了,此番接受偷甲重任,潜入东京,准备夜里偷甲。
在黄昏时候,时迁上场了。此时月儿被迷雾遮住,虽时候尚早,但夜色已浓,见此光景,时迁不由暗喜:“想必天公助我今夜成功也。”但到底是久没作贼,这次肩负的任务又如此重大,且偷盗的对象又是一位金枪手,因此时迁在给自己壮胆的同时,又战战兢兢,提心吊胆。只见他乘着夜色,来到徐家门前,正在犹豫时,一更响起,他吃了一惊。心想,现在时间尚早,如果自己老站在徐家门外,被人撞见,势必受怀疑,倒不如躲到徐家门里。不料一推门就发出响声,把他自己吓了一跳:“这个门偏生是响的!”这时,门内偏又传来令小厮看好门户的吆喝声,时迁急忙后退。通过这一系列的渲染,真实反映了时迁行窃的心理:多疑机警,战战兢兢。但时迁不能退缩,他只得鼓足勇气,等到二更响起,猜想徐家人已进入梦乡,才扒墙进屋。
不知不觉三更响起。虽已至半夜,但徐家内屋灯火尚明,时迁轻轻一推中门,里面就问:“外面甚么响?”可见徐宁因家藏雁翎宝甲,防范甚严。这既凸显了盗甲的难度,也渲染了紧张的氛围。踌躇之际,四更响起,如果还不能尽快得手,偷甲并赚徐宁上山授枪法的计划就会失败,梁山将危在旦夕。在生死攸关时刻,时迁下定决心,来到卧室门外。不想在推门时又发出轻微响声,这时,里面问丫鬟:“外面甚么声响?起来看看。”丫鬟随口答道:“想必是猫儿捕鼠。”时迁顺势发出老鼠叫声,里面人才放松警惕,还叫丫鬟吹灭了灯。这一情节,是初更、三更情节的必然发展:一方面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睡意袭人,徐家的防范渐趋松懈,另一方面是时迁已由原来的惊惶渐趋镇定,正如他悄悄潜入卧室时所自道的:“这都是军中严令,这奇功赛过偷营劫营。”
至此,作者运用时间的步步推移来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把时迁盗甲前从惊惶到镇定的心理变化过程呈现出来,而这种心理变化,是在盗窃目的与盗窃对象的特殊性下所产生的,故而显得真实自然。对盗甲前环境氛围和人物心理的大力铺垫,既营造了紧张的剧情,又突出了戏剧的表演效果。这种铺垫愈多,渲染愈烈,就愈突出盗甲之难,也为后面时迁盗甲时的高超技艺作了烘托。剧中对盗甲场面的叙写,则仅以【玉交枝】一段唱曲作交代:在徐宁夫妇聒耳的鼾声中,时迁盘上屋梁,取下装宝甲的匣子,在黑暗中既兴奋又紧张,不小心撞破了头,跌扭了腰。偷甲成功,恰逢五更!这一段用语不多,却充满谐趣,十分轻快,与前面的紧张氛围相互映衬。
在《水浒传》第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汤隆赚徐宁上山》中,同样写到时迁装老鼠叫:“时迁却从梁上轻轻解了皮匣,正要下来,徐宁的娘子觉来,听得响,叫梅香道:‘梁上甚么响?’时迁做老鼠叫。娅嬛道:‘娘子不听得是老鼠叫?因厮打,这般响。’时迁就便学老鼠厮打,溜将下来。”剧中把《水浒传》关于时迁装鼠的情节前置,并把徐宁外出值班移到盗甲之后,这不仅进一步突出了时迁盗甲技艺超群,不露一点声响,而且也为其盗甲渲染了气氛,增加了喜剧色彩。
把雁翎甲偷到手后,天色渐明。时迁背着匣子一路飞奔,匆忙中还撞倒了一个早起的小摊贩。小贩起初大喊捉贼,并欲捉拿时迁,后又因懒惹事端而作罢。这是剧本增添的一个小插曲,但有效起到了增加悬念的效果,可谓有张有弛。最后,时迁出城,与接应的汤隆、白胜会合,由白胜担甲先行,时迁负空匣慢慢前走,汤隆则往徐家骗徐追甲,三人依吴用定下的计谋行事,故事也由偷甲转入追甲,此出戏就此结束。
这出戏由开场至偷甲成功,舞台上虽只有一个人物,但作者通过运用不失诙谐的个性化语言、机趣灵巧而不失夸张的个性化动作,细腻传神地刻画了时迁偷甲时的心理活动。剧作者还灵活运用时间的推移与场外人物的宾白,强化了戏曲的紧张气氛,使剧情跌宕生姿、扣人心弦。曲词、宾白通俗自然而诙谐风趣,给紧张的舞台气氛染上了浓厚的喜剧色彩,使这出戏更富于娱乐性。重视戏曲的娱乐作用,是李渔、范希哲等清初风流文人共同的戏剧审美追求。时迁盗甲出自《水浒》,但剧作者在刻画人物偷甲之际紧张惊惶的心理活动时显然是进行了再创作,这样的再创作,既更符合舞台的表演性,又把一个奉命盗甲的神偷形象刻画得生动传神,扣人心弦。正因如此,《偷甲》这一出戏,至今仍活跃在昆剧舞台上,长演不衰。
(龙文玲 农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