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成培

  下载全书

【戏曲家小传】

(1731—1789)字仰松,号岫云。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幼多病,遂无心举业,习医多年,肆力倚声。与曲家周皑交游。出游中,卒于汉口。工诗词,精乐律。作有传奇《雷峰塔》、《双泉记》,前一种今存,是白蛇故事流变中的重要作品;后一种清代被列为“违碍书籍”禁毁。另有《香研居词麈》、《听奕轩小稿》、《味经堂词稿》等。

雷峰塔

第六出 舟遇

方成培

(丑摇船随生上)

【中吕过曲泣颜回】(生)绿柳绕回廊,无限景光骀荡[1] 。惜花心性,似游丝空际悠扬。我许宣。今日清明佳节,往爹娘坟上,祭扫而归。你看湖光似镜,车马如云,好不可爱!为此唤小艇,慢慢地一路游玩回去。(丑摇船唱杭州歌)(诨介)(生)看雕鞍骏马,会王孙贵戚多欢畅。倒金樽沉醉花前,听笙歌十里画塘。(下)(贴随旦上)

(贴)娘娘看脚下。

【换头】(旦)轻移莲步芳心痒,急追随飞度锦塘。青儿,我看那些游人,尽是凡夫俗子,只有方才祭扫坟墓的那生,风流俊雅,道骨非凡,若得相遂奇缘,不枉奴家来此。(贴)娘娘,看他独坐在舟,我每如何得近他呢?(旦)不妨,待我顿摄骤雨,那生必定停舟。那时和你上前,只说附舟,你须要随机应变。(贴)晓得。(旦作起风雨介)(合)千红万紫湿,清芬一时争放。(生、丑上)(丑)好大雨呵!(生)阴晴无定,一霎时潇潇飒飒倾盆盎。(丑)官人,这里歇船哉。(生)使得。(丑)让我带好子缆。(贴)船家,你每往那里去的?(丑)到草桥门去。(贴)船家,草桥门是顺路,可搭了我每去。(丑)使勿得,我舱里有位官人,勿便介。(贴)你看这等大雨,又无处躲避,烦你对船内官人说,望行方便则个。(丑)是哉,让我问看。官人,岸上有两位标致堂客[2] ,也要到草桥门去的,顺便搭子去罢。(生)何妨。天上人间,方便第一,快请他每下来。(丑)是哉。两位娘娘,官人肯哉。等我打子扶手下船来。(贴)娘娘,待青儿先上船去。为东君了却宿缘[3] ,(旦上船冲介)(生扶)(旦作羞)(背唱介)你漫盼行云打叠停当[4] 。

(贴)娘娘,我每就在此间站一站罢。(生)二位小娘子,外边风雨甚大,请到舱中来。(贴)这是官人叫的宝舟,怎好有僣?(生)说那里话?还是请到里面坐。(贴)娘娘,既蒙官人美情,我每暂且进舱去。(旦)青儿,与我多多致谢官人。(贴)晓得。官人,我家娘娘多多致谢!(生)些须小事,何谢之有?请坐了。(旦)中途遇雨,幸附宝舟得免狼狈,实荷高情。(生)岂敢。(旦)请问官人上姓?(生)小生姓许名宣,表字晋贤。(旦)尊居何处?(生)在铁线巷中。(贴)请问宅上娘娘今年多少年纪了?(生)小生只为家贫,尚未婚娶。(贴)聘是聘下的了?(生)唔,也还未。(贴)娘娘,官人这等青年,还是形单影只,可怪那月下老人[5] ,太不均匀了些!(生)姐姐,请问你家娘娘上姓?(贴)我家娘娘么,是原任杭州白太守的小姐。先老爷在日,将我家娘娘招赘于此。(生)尊居何处?(贴)在荐桥双茶坊巷裘王府隔壁。(生)原来是位千金小姐,失敬了。(旦)不敢。(生)小姐,想是踏青而回?(贴)不是,只为祭扫我家姑爷坟墓。(生)咳,原来你家姑爷去世了。(旦)官人听禀。(生)愿闻。

【黄钟降黄龙】(旦)忆昔才郎,谁料分鸳,拆散鸾凰。时时念想,(悲介)无限凄惶,泪雨千行。(生)请免愁烦。(旦)仓皇,春霖忽降。幸君家宝舟附往,顿教奴如承宠贶。纵无端邂逅,怎敢相忘?

(丑)雨止哉,待我解子缆。呀,好滑。开船哉!

【前腔】(生)听伊行教人泪汪,轻俏声儿细诉衷肠,使我心儿悒怏。想他鸾雁孤飞,较我更凄凉。痴想,我愿把……(贴)官人有何说话?(生微笑介)(贴)啐!(生背唱)愿把誓盟深讲。怎能彀双双同效鸾凰?细思之恐伊家不允,空使我徊惶。

(丑)到哉!上岸罢。(旦)青儿,清早出门,忘带零钱,你可问许官人借应,到家奉还。(生)何妨。船家,二位小娘子的舟金,都在此,请收了。(丑)多谢官人。(生)请上岸罢。(贴)娘娘,你看雨又不止,到家尚远,怎么处?(旦)便是。(生)不妨,小生有把旧伞,寄在前面朋友人家。二位在此少待,我去取来,与二位打了回去罢。(旦、贴)如此甚好,只是不当。(生)好说。船家,我去就来,烦你暂等片时。(丑应介)(生下)(贴)娘娘,你看那许官人好不十分有情,他方才呵,

【黄龙滚】私怀暗忖量,你两下春心荡。天赐相逢,难舍多情况,真个是德容工貌[6] ,恰遇着恭俭温良。若得一朝呵,两相当,配成双,便是我青儿也觉心欢畅。(生持伞上)

(贴)许官人来了。(生)正是。伞儿在此,请二位上岸罢。(丑)要打子扶手。(生)不消,有我在此。(丑)看仔细。(上岸介)(丑先下)(旦)只是种种承情,如何是好?(生)岂敢。(旦)这伞待奴明日着青儿送还罢。(生)不消费心,小生明日还要到府奉拜,何劳青姐贵步?(旦)只是那有反劳之理?(生)好说。(贴)既如此,明早我在门首等候许官人便了。(生)天色已晚,恕不远送,请行罢。

【尾声】(生)天仙何意从天降,(旦、贴)空拾得百般愁况。(下)(生)看仔细,慢慢儿行。哈哈哈,妙呵!不期今日无意中遇此佳人,叙出许多衷曲,又约我明早到彼相会。阿呀,只是今夜叫我怎生睡得着也?怎捱得玉漏深沉午夜长。

况遇天仙隔锦屏(裴航),一溪风月共清明(许坚)。

鸳鸯自解分明语(南溟夫人),何必崎岖上玉京(樊夫人)。

〔注〕 [1]骀(dài)荡:和畅。[2]堂客:女客。[3]东君:日神,或春神。[4]行云:即云雨之事。典出宋玉《高唐赋序》。[5]月下老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记唐韦固旅次宋城南店,见一老人月下倚布囊检书,问其所检何书,老人答曰乃天下之婚牍。又问其囊中何物,老人答曰囊中为赤绳,男女生时,即暗以此绳系双方之足,定其婚姻,而不论贵贱、亲仇、遐迩。后因称媒人为“月下老人”。[6]德容工貌:即古时妇女的四德。

方成培的水竹居本《雷峰塔》传奇共四卷三十四出,乃据梨园抄本改写而成。相对于黄图珌的看山阁本《雷峰塔》传奇和梨园抄本来说,方本最成熟,影响也最大。其故事梗概是:白蛇仙白云仙姑慕“红尘胜景,锦绣繁华”,下了凡界,收服青蛇青儿。主仆二人游西湖时,白蛇爱上了许宣,她故招骤雨,和意中人同舟攀谈,又约他至住处相会,并赠银定亲。不料,因为她所赠的乃是盗取的库银,许宣不得不在姐夫的安排下避祸去了苏州。白蛇追到姑苏,和心上人结成良缘,还开了一家药材铺以为生计。在她的精心打理下,店铺生意兴隆,小日子甚是美满。但由于僧人法海的挑拨离间,白蛇在端阳节禁不住许宣的软磨硬缠,强饮雄黄酒,不慎露出原形,吓死了丈夫。她不顾身怀六甲,到嵩山南极仙翁处求取还魂草,救了许宣一命。无奈风波不断,不久许宣又由于佩带盗自豪门的八宝明珠巾而被官府发配镇江。白蛇又急忙赶往镇江寻夫,不得已力战法海,水漫金山,好不容易才和丈夫重逢于断桥。不久,白蛇产下一子,正自欣喜,却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在雷峰塔下。许宣负情忘义,出家避世。十六年后,白蛇之子许士麟得中状元,母子团圆。不久,许士麟娶了姑母的女儿,白蛇则重归仙班。

《舟遇》是全剧的第六出,在传奇关目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情节上,《舟遇》采用典型的“仙女下凡嫁俗子”的故事模式,和大家所熟悉的牛郎织女或七仙女下嫁董永的故事无甚二致。男女主人公由于身份的悬殊,天然形成“郎无意,妾有心”的对应心理状态,具有较强的戏剧性。清明佳节,西子湖边游人如织,刚刚下凡的白娘娘唯独对“风流俊雅,道骨非凡”的许宣青眼有加。她故摄骤雨,以附舟避雨为名,和许宣同船共渡。她先假称自己是前任太守之女,年轻寡居,身世凄凉:“忆昔才郎,谁料分鸳,拆散鸾凰。时时念想,无限凄惶,泪雨千行。”然后又对许宣的助人为乐表示深深的感谢:“仓皇,春霖忽降。幸君家宝舟附往,顿教奴如承宠贶。纵无端邂逅,怎敢相忘?”最后这一句“怎敢相忘”悄然吐露了她的幽微心事。于是,这个美丽幽怨、恰如梨花一枝春带雨的白衣女子引起了许宣的同情:“听伊行教人泪汪,轻俏声儿细诉衷肠,使我心儿悒怏。想他鸾雁孤飞,较我更凄凉。”又令他心生恋慕之意,起了“怎能彀双双同效鸾凰”的念头。只不过,他担心自己高攀不上闺阁千金,尚不敢贸然求婚:“细思之恐伊家不允,空使我徊惶。”

交谈中,船已靠岸,白蛇倍觉路短情长,实在舍不得就此便和许宣分手,于是赶紧替自己制造能够和心上人多盘桓一会儿的借口,她假意对侍女说:“青儿,清早出门,忘带零钱,你可问许官人借应,到家奉还。”许宣闻言,不等青儿回答,就急忙将自己和她们主仆的船金一并付了,无言地表露了自己的心迹,于是在雨丝风片之中,气氛开始热烈起来。聪明的青儿见状,灵机一动,不失时机地给初初燃烧的情焰添上了一把火,她说:“娘娘,你看雨又不止,到家尚远,怎么处?”当然,这话明着是说给白蛇听的,实际上是冲着许宣讲的。许宣自然心领神会,忙表示愿意到朋友那里取伞来给她们使用。

趁许宣上岸去拿雨伞的时机,青儿悄悄打趣白蛇说:“娘娘,你看那许官人好不十分有情。”点出两人“私怀暗忖量,你两下春心荡。天赐相逢,难舍多情况。”在小青儿看来,“德言容工”四德俱全的白蛇和个性谦和、“恭俭温良”的许宣正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所以她又为他们祝福道:“若得一朝呵,两相当,配成双,便是我青儿也觉心欢畅。”

在这出戏里,白蛇和许宣自然是主角,不过,青儿也很重要。主观上,她毫无疑问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紧要关纽,而在客观上,聪明伶俐、活泼俏皮的她也和温雅端庄、矜持腼腆的白蛇形成鲜明的对比,正好构成一花旦、一青衣的格局,十分有利于场上的表演。同时,在热心肠的青儿身上,我们还可以隐约看到王实甫《西厢记》里小红娘的娇俏影子。可以说,方成培笔下的青儿是在继承前人创作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合理变化的结果。

这时,许宣拿着雨伞回来了,殷勤道:“伞儿在此,请二位上岸罢。”白蛇再次对他表示谢意,并又借机为自己制造以后和意中情郎碰面的机会,她说:“这伞待奴明日着青儿送还罢。”许宣听了,急忙表示不必,因为他想第二天就登门拜访她们主仆。白蛇闻听此言,知道意中檀郎已经落入自己的“彀中”,不由地暗暗欢喜,于是便不加推辞,和许宣订下了翌日之约,为下一出里双方的“订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舟遇》既是白蛇和许宣爱情故事的开端,也是作者塑造女主角白娘娘美好形象的开端,是为整部剧作张本的一出戏。因为剧本的题材本身规定了在这场传奇性很强的人蛇恋爱中,白蛇始终处于主动位置,所以剧作家就采用人性和神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凸显白蛇作为“人”的多情的同时,也适当地表现女主角作为蛇仙的神通广大,让一场“及时雨”成为了剧情的导火索和助推器,既增强了作品的传奇性,体现了题材的神话背景,又使人物形象立体而丰满,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行文中紧紧抓住人物的心理,用外在的动作和语言刻画他们细微的心理变化,丝丝入扣,极具分寸感和真实性,不愧为优秀的场上之曲。比如白蛇虽然主动追求许宣,但她假托的公开身份毕竟是青春守寡的宦门千金,所以在船上她虽和意中人近在咫尺,但和许宣的直接交谈并不多,大部分话都是由青儿作“二传手”转达的。青儿在上船前曾受白蛇的吩咐,要她“随机应变”,所以她恪尽职守,一会儿替白蛇感谢许宣的遇雨搭船之恩:“官人,我家娘娘多多致谢!”一会儿又替主人问许宣一个最关键的问题:“请问宅上娘娘今年多少年纪了?”在明了许宣家世的同时,又颇为自然地引得许宣动问白娘娘的姓氏,为白蛇虚构凄凉身世,引得许宣由怜生爱作了良好的铺垫。这样,既维护了白氏作为大家闺秀的端庄矜持,又表现出白氏智慧的一面,使读者和观众完全相信许宣有爱上这个萍水相逢的女子的可能,增强了剧情的真实性。与此同时,白蛇的端庄稳重和青儿的活泼伶俐相映成趣,白蛇的“志在必得”和许宣的“被动生情”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这出戏的关目安排极富戏剧性。另外,作者运用犯调的度曲手法,把分属【仙吕宫】和【黄钟宫】的若干曲牌有机地组合起来,融为一套,在语言上,生、旦二人唱词的典雅整饬和老艄翁吴语宾白的通俗有趣也相辅相成,衬着雨中西湖的大好春光,四个角色将一台戏唱得有声有色。所以,这出戏不仅男女主人公的形象血肉丰满,而且配角也骨肉匀停。舞台上,红颜与鹤发相映,诗情共画意并存,人情味和神怪性交相辉映,动感十足,视觉和听觉的效果也非常不错,向来深受观众的欢迎和喜爱。现在各剧种常常演出的白蛇故事中的“游湖”或“借伞”一折,就往往是以这出《舟遇》为蓝本的。

(郭梅)

雷峰塔

第十三出 夜话

方成培

【越调引子霜蕉叶】【霜天晓角】(旦上)帘波窗琐,桂影纷纷堕[1] 。

【金蕉叶】是事芳心可可[2] ,恁无端临风感多。

【调笑令】罗袖,罗袖,又值清和时候。金猊小篆烟轻[3] ,闲望空阶月明。明月,明月,好似峨眉积雪。奴家自与许郎迁居之后,聊为市隐,亦足幽栖。问皋桥之遗迹,良人雅慕伯鸾[4] ;效举案之齐眉,贱妾能师孟女[5] 。彼唱我随,式歌且舞,可谓极琴瑟之欢,遂于飞之愿矣[6] 。但是记得别我道兄下山,自临安到此,经历多少风波,转瞬间不觉又是夏初天气,红尘中日子,真过得好疾也呵!(行介)

【过曲小桃红】亲裁团扇试宫罗,又一番新妆裹也。落尽残红,茂草成窠,(倚栏望月介)乌兔疾如梭。俺这里浸空庭滉金波,他那里洞门边云深锁也。自别了同道哥哥,旧山中光景竟如何?

(贴上)茶香飘紫笋[7] ,花蔓缀金钿。呀,娘娘独自在此,官人有事,还没进来。青儿泡得绝好细茶,请娘娘先吃一盏儿。(旦)好。(坐饮介)(贴)娘娘,如此好天良夜,为甚徙倚回栏,若有所思?敢是有甚心事?何不说与青儿知道。(旦)青儿,念我呵,

【下山虎】暗思掷果[8] ,好事多磨,行藏每怕人瞧破。纵欣女萝[9] ,得附乔松,尚愁折挫。(贴)娘娘请放心。凡事有青儿帮衬,断不决撒。(旦)慢道恩情忒煞多,猛然念故我,似孤云闲涧过。一自因缘合,叶辞故柯,未识将来事则那。

(贴)娘娘,若不道及,青儿也不敢问。当日娘娘在峨眉山修炼多年,因何忽动红尘之念?

【集曲山桃红】【下山虎】难道是前因后果,注定丝萝?(旦)这个我那里知道?(贴)难道是久静芳心簸,独眠奈何?(旦)胡说!【小桃红】(贴)你本不受世尘涴,(旦)果然我一向潜修,最耽幽静,后来出山,亦偶然耳。(贴)又不是扑灯蛾,却怎生反将身热闹场中躲也?(旦背介)这丫头,倒也说得有理。只是一入红尘,欲罢不能,教我也没奈何了。【下山虎】(贴)不过是出洞闲云风搅破,有甚愁无那?你试觑波,今夜里人月盈盈莫负他。

【罗帐里坐】(旦)青儿你那里知道,风流配偶,人道是情多累多。须知自古,有缘皆颇。(贴)古来像娘娘与官人这等奇逢,也还有么?(旦)天台里有两个胡麻饭熟[10] ,瑶台上有一个踏月听歌[11] ,数不尽蓝桥给饮鹊填河[12] 。那天孙仙媛[13] ,尚然各偕伉俪,况于我辈?(贴)是呵。(旦)怕甚么耐守寡的孀娥笑我。

【江头送别】(贴)连环路,思胜景,云霞锦拖。(旦)他年那,拟双双跨凤同过。(合)学吹箫秦女芳声播[11] 4,似仙葩并蒂缃荷。

(生上)娘子失陪了。(旦)官人,今夜因何来得恁迟?(生)卑人只为店务羁身,是以来迟,得罪了。(旦)好说。(生)娘子,你每方才说些甚么?(旦)爱他月明如水,偶然在此闲谈。(生)妙呵,如此月色,岂可辜负。青姐,你去暖壶好酒,放在房中,待我与娘娘庭前步月,回来同酌。(贴应下)(生)安排共醉玉东西,芳雾空濛乐倡随。(旦)春动红生双笑靥,莲开绿印小香綦。(生)娘子,你看冰轮皎洁,万籁无声,空中更没些儿云彩,真个好一天夜景也!(旦)果然好不可爱。(生携旦手同行介)

【山麻秸】(生)朱扉静锁,正庭际空明,行来婀娜。冷浸佳人,淡脂粉娇多。娘子。(旦)官人。(生)不要说卑人爱你,嫦娥也移花影,斜簪你云鬟低亸。玉粳香唾[15] ,斗牛私誓,缓蹴凌波。

【铧锹儿】这风光魂销奈何,心里没些裁夺。禁不得乜斜星眼,忍笑微睃。(旦)官人。(指月介)圆缺恨娑罗[11] 6,休轮到我。(生)娘子,我和你与月呵,本殊科,又何须虑过。(旦)夜深了。(生)正是,夜深了。(旦)去罢。(合)好同把鸳鸯梦做。

(贴内叫介)请官人娘娘回房罢。(生、旦)来了。

【尾声】(旦)文书针线都休课,(生)照解语娇花一朵[17] ,(合)更同看清影团圞枕上过。

(旦)重重履迹在莓苔(李频),月会深情借艳开(陆龟蒙)。

(生)酒面浮花应是喜(白居易),倚风含笑向楼台(秦韬玉)。

〔注〕 [1]桂影:月影。[2]可可:不经心貌。此用宋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事事可可”词意。[3]金猊:炉盖作狻猊形的铜质香炉。狻(suān)猊,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如狮子。[4]伯鸾:东汉梁鸿的字,他是当时著名的志行高洁的隐士。[5]孟女:即梁鸿之妻孟光。[6]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翙翙其羽。”本指凤凰相偕而飞,后多指夫妻相亲相爱。[7]紫笋:紫笋茶,唐肃宗时被定为贡茶,出于阳羡(今江苏宜兴)。[8]掷果:晋潘岳貌美,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见之心悦,皆投以果,遂满载而归。见《晋书·潘岳传》。[9]女萝:一种低等攀援植物。古时多以女萝附乔木喻女子之事夫。[10]天台: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遇二仙女,留居半载,归乡时已入晋,子孙已历七世。见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11]瑶台:传说中的神仙居处。唐李白《清平调》其一:“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12]蓝桥给饮:唐书生裴航于蓝桥驿求浆,得见云英,遂向其祖母提亲,并按其祖母的要求弄到玉杵臼,捣药百日,终于娶到云英。后二人入玉峰洞中饵丹修真,超为上仙。见唐裴铏《传奇》。鹊填河:传说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有喜鹊在银河上搭桥,令牵牛(即牛郎)、织女相会。[13]天孙:指织女,传说她是天帝的孙女。[14]秦女: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好音乐,嫁萧史为妻,穆公筑凤台让他们夫妇居住。萧史善吹箫,能作凤鸣,弄玉从其学,一日他们吹箫引来凤鸟,乘之仙去。[15]玉粳:比喻女子洁白细密的牙齿。[16]娑罗:谓月中桂树,代指月。宋洪迈《容斋四笔》:“世俗多指言月中桂为娑罗树,不知所起。”按:“娑罗”本为柳安木的梵语译音,后附会为七叶树或月中桂树。[17]解语娇花:会说话的花。唐玄宗时,太液池秋日有千叶白莲数枝盛开,众人见之无不赞赏。久之,玄宗指杨贵妃曰:“争如我解语花?”见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这是方本《雷峰塔》传奇的第十三出,承上启下,在戏剧关纽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方氏曾在序言中写道:“中间芟去八出,《夜话》及首尾两折与集唐下场诗,悉余所增入者。”说明此出乃梨园抄本和黄本所无,是体现作者的戏剧眼光和独立创作功力的一出戏。

白娘娘和许宣在苏州成婚后,为谋生计,由她做主,夫妻俩开了家药材店。她施展法术,将店铺门面弄得颇为华丽,生意也很兴隆,小两口的日子仿佛蜜里调油,十分温馨美满,“可谓极琴瑟之欢,遂于飞之愿矣”。转眼间,已是春去夏来,白蛇居安思危,心中隐忧颇深。在一个月色溶溶的初夏之夜,她“芳心可可”,独自临风感怀,叹时光易逝,忆前尘旧事,感慨万千。青儿送茶上来,见白蛇愁锁眉头,不解地问:“娘娘,如此好天良夜,为甚徙倚回栏,若有所思?敢是有甚心事?”白蛇答道:“暗思掷果,好事多磨,行藏每怕人瞧破。”——原来,她是担心自己的异类身份一旦被揭穿,这已经享有的幸福就将随之被无情地断送。

由于年龄和经历、性格的关系,小青并不能够完全理解白娘子的幽微心事,也不知道该怎么有效地加以劝慰。但毕竟姐妹情深,她自然不能袖手旁观,所以爽性就来了个大包大揽:“娘娘请放心。凡事有青儿帮衬,断不决撒。”不过,她毕竟年纪还小,好奇心重,忍不住试探着又问:“娘娘,若不道及,青儿也不敢问。当日娘娘在峨眉山修炼多年,因何忽动红尘之念?”

青儿这一问,引发了白娘子更悠长的慨叹:“风流配偶,人道是情多累多。须知自古,有缘皆颇。”当然,这种担心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烦忧愁思,不曾体验过爱与被爱的小青是不可能懂得的。再加上这份心事又是绝对不能够对许宣言说的,所以,白蛇在身边没有可倾诉、可宣泄之对象的情况下,只有把满腹忧思紧锁在心底,以至于纵然面对美景良辰,也兴致索然,心事重重。不过,她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后悔,因为仙女们也常常思凡,不顾一切地追求美满姻缘,何况她只是一名小小的蛇仙:“天台里有两个胡麻饭熟,瑶台上有一个踏月听歌,数不尽蓝桥给饮鹊填河。那天孙仙媛,尚然各偕伉俪,况于我辈?”故而,白蛇对小青表明了自己的决心:“怕甚么耐守寡的孀娥笑我。”

这一段主要是在对比中使青白二蛇互相映衬,突出了她们的个性。白蛇的温婉贤淑和小青的刚健伉爽相反相成,成为一对反差很大的姐妹花,颇富戏剧性。

这时,许宣从店里回来了。他压根儿不明了妻子的心境,一心只想好好消受眼前月明如水的美景,故吩咐小青道:“如此月色,岂可辜负。青姐,你去暖壶好酒,放在房中,待我与娘娘庭前步月,回来同酌。”于是,小青悄然退场,把与白娘娘“夜话”的机会让给了许宣,剧本的舞台调度可谓十分自然灵巧。

白蛇见丈夫如此多情,芳心暗喜,也就暂时抛开了满腹烦恼,和许宣携手缓步,共赏碧天月色。许宣见月光遍洒庭除,花影斜移,仿佛插在妻子的鬓边,使她倍添妩媚,于是更加温情脉脉,情话绵绵,柔声道:“不要说卑人爱你,嫦娥也移花影,斜簪你云鬟低亸。”说着,他不禁心花怒放:“这风光魂销奈何,心里没些裁夺。禁不得乜斜星眼,忍笑微睃。”

白蛇当然没有丈夫那样轻松乐观,她见许宣陶醉得有些忘形,禁不住手指天上明月,含蓄地道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圆缺恨娑罗,休轮到我。”——其实,她这是在暗示许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明朝的月色未必便一如今宵。她是多么希望月儿长圆人长聚呵,却唯恐难以如愿!可是,沉浸在幸福中的许宣哪里听得出妻子的言外之意?他说:“我和你与月呵,本殊科,又何须虑过。”——在许宣眼里,高挂苍穹的月儿和他们夫妻毫无关系,所以殷勤相劝妻子不要平白无端地去关心月轮的圆缺,以至于徒惹烦恼。

白娘娘见许宣根本不理解自己月缺月圆的暗喻,心里明白这个话题是不宜深入的了,于是,她怅然地主动结束了这场月下夜话。

《夜话》这出戏在关目上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而绾合这两部分的戏剧焦点自然是女主人公白蛇,换言之,是白蛇变化幽微的心理活动串联了整出戏。

戏的前半场是白娘娘和青儿的主仆“夜话”,话题的中心是白蛇为什么要放弃神仙生涯,与凡夫俗子的许宣缔婚。舞台上,这边厢,是白蛇情真意坚,为今后的生活蹙损蛾眉;那边厢,则是青儿天真烂漫,姐妹情深,竭尽为白蛇分忧之能事。她们一个是心事重重,一个是强作解人,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冲突和相当的张力,戏便显得既好看又耐看。当然,青儿毕竟不是白蛇,她们姐妹的心境不同,经历也不相同,小青之酒杯便注定浇不了白蛇之块垒,于是,白娘娘便只能带着满腹忧思进入后半场的夫妻“夜话”了——这样,前后两个半场也就很自然地衔接起来了。

戏的后半场是白娘娘和许宣的“夜话”,随着对话之人的改换,话题的中心也随之而由白蛇的人生抉择和心头忧虑转变为少年夫妻之间的互诉衷情。于是,舞台上姐妹促膝谈心的温馨所呈现的对比中的和谐,转变为新婚夫妇喁喁情话的风光旖旎而略带香艳。不过,白蛇的心境并没有随着心上人的出现而有很大的改变,于是乎她的隐含心事成为后半段故事的戏核。小夫妻俩一个是忧心忡忡,却不敢直接表露,另一个则兀自沉浸在燕尔新婚的甜蜜之中,浑然不察妻子的隐忧,只顾玩赏调笑。这样,在人物心理上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性,戏剧冲突颇强,使《夜话》这出在动作性上“先天不足”的“温”戏显得有声有色,既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又有一定的戏剧冲突和张力,不仅适于案头的阅读,也适于场上的演出。

同时,白蛇的心事还是引出后面情节的重要线索,所以这出戏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绾合全部剧情,为主题的升华作铺垫的作用。

另外,这出戏的细节和语言也是它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在这场戏即将拉上帷幕的时候,作者没有忘了让早就已经退下的青儿在内叫道:“请官人娘娘回房罢”,这样短短一句“内白”既恰到好处地替与丈夫话不投机的白蛇解了围,使夫妇俩顺理成章地结束了“夜话”,戏的收煞十分自然和谐,而且还巧妙地借机提醒读者和观众不要忘了青儿也是这出戏里的人物,让前后两部分更为有机地联成一体。还有,它较多地在同一支曲子里面夹入道白,间唱间白,有意识地增强了作品在场上的表现力,如集曲【山桃红】在采用集曲形式的同时也加进不少道白,让青儿和白蛇一个唱一个说,深入细致地透露了白蛇下凡的心态;又如,“罗袖,罗袖,又值清和时候”,“明月,明月,好似峨眉积雪”(【调笑令】),这样的曲辞不乏宋人小令的神韵;“亲裁团扇试宫罗,又一番新妆裹也。落尽残红,茂草成窠,乌兔疾如梭”(过曲【小桃红】),这样的唱词又让人想起《西厢记》里崔莺莺所唱“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的名句,颇具元曲丰采,让人读来有齿颊留香之感。

(郭梅)

雷峰塔

第二十五出 水斗

方成培

(旦上)(贴摇船随上)

【黄钟北醉花阴】(旦)恩爱夫妻难撇掉,因此上慌忙来到。只怕他听萋菲把奴抛[1] ,枉耽着一向勤劳。奴家只为许郎要往金山寺中拈香,不能劝止。虽经嘱咐莫至讲堂听那法海之言,他虽允从而去,奴家到底不能放心,为此同着青儿,乘风鼓棹而来,接他回去。(贴)娘娘,官人的磨折,不是一次了,为何今番这般着急?(旦)你不知,这金山寺中有个法海禅师,法力无边,不比凡僧。许郎倘被他点悟,我终身就无结局了。(贴)娘娘,倘官人听信法海言语,竟不回来,怎么处?我每想个计策,好歹弄他回来才好。(旦)我早已安排计较,且到彼再处。(贴)待我将船儿掉过去。(旦)咳!许郎,俺和恁非关小[2] ,当面的嘱咐伊多遭,我只怕猛回头归佛教。

(贴)娘娘,已到金山了。(旦)把船儿挽住山前,你放喊叫官人出来便了。(贴)是。官人快些出来!娘娘在此迎接你回去,快些出来!(丑上)谁人山门前喊叫?原来是两位娘娘,你呵,是烧香个?(贴)不是。(丑)还愿个?(贴)也不是。(丑)介也差异哉,弗是烧香,又弗是还愿,娘娘家到和尚寺做 [3] ?(贴)啐!我家官人在里面拈香,烦你快唤他出来。(丑)人多得极,晓得那个是你官人?(贴)叫许宣。(丑)嗄!有个。我禅师弗肯叫渠下山哉。(旦、贴急介)却是为何?(丑)禅师说渠有甚妖怪。(旦、贴)呵?(丑)勿是,有甚白蛇青蛇缠扰渠。你官人一心要出家,勿肯归来哉,你每归去罢。(旦)唗!胡说!人家夫妇,怎生擅自拆散?你快去报与法海知道,若不放出官人,叫你每一寺的和尚……(丑)敢是有 布施?(旦)俱是个死!(丑)哎哟,凶得紧!我去报与禅师知道。禅师有请!(外引生上)

【南画眉序】(外)忽听语声嘈,想是此妖前来到。(丑)禅师,山门前有两个堂客[4] ,要寻许官人的,口中好生利害。(生)此妖来了,怎么处?(外)不妨,你且躲在里面,待我去会他。(生)是。(下)(外)慧澄,取我随身的法宝来!(丑应介)(持钵盂禅杖随上)(外)他便有毒龙般伎俩,俺只做蝘蜓相瞧[5] 。(贴)秃驴!快唤俺官人出来!(外)唔?(旦)老禅师,快叫我官人出来回去。(外)孽畜呵,孽畜!你爱河里欲浪滔滔,早回头免生悲悼。(旦)你若不放我官人,决不与你干休!(外)劝伊休得胡厮闹,现形时被人惊笑。

【北喜迁莺】(旦)恁休把虚脾来掉[6] ,恁休把虚脾来掉。(外)你丈夫已皈依三宝了[7] 。(旦)口咄咄装甚么的幺?(转对贴介)怎不心焦!(贴)老师父,还俺官人罢。(外)此处是庄严佛地,休得在此胡缠。(旦)哎呀,急得我满胸中气恼,怎把俺恩爱儿夫来蔽着!秃驴,你快还我丈夫便罢!(外)不放便怎么?(旦)你若不放我丈夫,教你性命霎时休矣!(外)你有甚道术,辄敢大言?(旦)阿呀,心懊恼,你明欺俺道术细小。恁如今自把灾招,恁如今自把灾招。

【南画眉序】(外)伊慢肆炰烋[8] ,一味逞能施强暴。(贴)老师父,还俺官人罢!(外)他被你妖氛缠惹,怎不想开交?叹孽缘数尽难逃,他似梦南柯被咱推觉。(旦)快还俺官人的好!(外)自今休想仙郎面,不回头取祸非小。

(旦)秃驴这等无理,俺来擒你也。(外将拂一指介)唗!(丑暗下)护法神何在?(内应介)来也。(旦、贴作圆望)(上船疾摇下)(杂扮众神将上)禅师有何法旨?(外)今有妖魔,在此作耗,与我速速擒来!(众)领法旨。(旦、贴杀上)(败下)(二神上)启禅师,妖魔遁去也。(内作水声介)(龟蟹上舞下)(旦、贴上)秃驴,快快还我官人来!(外)孽畜,凭你有甚妖法,何怯于汝?我已将他皈依三宝,再不回来了。(旦)真个?(外)真个。(旦)果然?(外)果然。

【北出队子】(旦)咦,休得把胡言乱譊,为了俺意中人将你命轻抛。(贴)娘娘,还是好好去求他,或者肯放官人,亦未可知。(旦)也说得是。嗄!老禅师,你是佛门弟子,岂无菩提之心?望恁个发慈悲方便放渠曹,(拜介)俺这里,俺这里礼拜焚香折柳腰。(外)我已将你妖变的根由,一一点明。他害怕,不肯与你为夫妇,你只管苦苦缠他怎的?(旦、贴起介)(旦)呵唷,我这般哀求,只是不肯放还。你拆散人家夫妻,天理何在?(外)你这妖孽,既知天理,为何在人间害人?(旦)我敬夫如天,何曾害他?你明明煽惑人心,使我夫妻离散。你既不仁,罢罢,我和你誓不两立矣!(贴)娘娘,与这秃驴见个高下。(旦)只看俺女罗刹[9] ,把恁万剐凌迟,将皮来剥。

(外)妖孽,你这等猖狂,好生交架俺青龙禅杖者!(丢杖介)(旦接旋下)

【南滴溜子】(外、众合)一任你,任你妖氛混绕,俺自有佛力至妙。何必向吾作耗?威风只么休,踊跃何堪诮。宝杖降魔,怎肯轻饶了。

(旦、贴上)秃驴,你将青龙禅杖来降俺,俺岂惧汝!(外)俺佛力无边。

【北刮地风】(旦)呀,恁道佛力无边任逍遥,俺也能飞度冲霄。休言大觉无穷妙,只看俺怯身躯也不怕分毫。恁是个出家人,为甚么铁心肠生擦擦拆散了俺凤友鸾交?把活泼泼好男儿坚牢闭着。把那佛道儿絮絮叨叨,我不耐吁喳喳这般烦挠。你若放我夫妇团圆,万事全休。(外)我不放便怎么?(旦)咳,秃驴嗄!你若执意如此,管教恁一寺尽嚎啕!(外)他如今似梦断方醒,(旦)只怕你要夜迢迢,梦断魂消。

【南滴滴金】(外)劝伊行不必心焦躁,似春蚕空吐情丝自缠扰。夫妻恩爱虽非小,你丈夫呵,悟邪魔在山中藏躲着。你便是钟情年少,何须恁殷勤来细讨。掘树寻根,枉想在这遭。

(旦)你不还我丈夫,咦,我恨不得食汝之肉!(外)只管胡缠,护法神与我将风火蒲团祭起空中者!(众)领法旨。(风火神上)(战介)(败下)(旦、贴上)秃驴,你的法宝安在?(贴)老禅师,放还俺官人罢!(外)胡说!(旦)你这无知的秃驴呵,

【北四门子】快送出共衾同枕人来到,快送出共衾同枕人来到。(外)你早早回头,免生后悔。(旦)哎唷唷,我恨恨恨,恨恁个不动摇,怪他个遮遮躲躲装圈套。怎怎怎,怎不容俺共入鲛绡[10] ?(外)你何苦执迷,快回峨眉修炼去罢!(旦)恁教俺回峨眉别岫飘,把恩爱抛,便作恁活弥陀也动不的俺心儿似漆胶。望恁个放儿夫相会早。细思量这牵情心肠怎掉?

【南鲍老催】(外)直恁泪浇,翻波欲海孽浪高,泥犂堪悲苦怎熬[11] ?渺茫茫,多罪业,难消缴。腾腾烈焰如焚燎,我把他迷途救出缘非眇,庶不负大悲心如来教。

(旦)秃驴,你执意如此,罢,说不得了。水族每!(内应)(蟹虾龟螃上)湖主有何吩咐?(旦)与我把水势大作,漫过金山,救俺官人便了。(众)得令!

【北水仙子】(合)恨恨恨,恨佛力高。怎怎怎,怎教俺负此良宵好?悔悔悔,悔今朝放了他前来到。只只只,只为怀六甲把愿香还祷。他他他,他点破了欲海潮。俺俺俺,俺恨妖僧谗口调刁。这这这,这痴心好意枉徒劳。是是是,是他负心自把恩情剿。苦苦苦,苦的咱两眼泪珠抛。(下)

(丑上)呵呀,禅师不好了!江中水势大作,一直漫上山来了。(外)不妨。此乃妖魔法术,把我这袈裟罩住山头,水势自然退去矣。(丑应下)(外)护法神,速将水族驱除者!(二神将)领法旨。(追杀蟹虾龟螃下)(外)护法神,与我将此钵盂罩住此妖!(众)领法旨。(旦、贴杀上)(贴暗下)(杂祭钵)(净魁星上)(旦遁下)(净随下)(众)启禅师,才祭起宝钵,忽被文曲星托住[12] ,不能罩住此妖。(外)嗄!原来如此。与我收回宝钵者。速退。(众应下)(丑上)如今是好了,几乎做子汤团。(外)请许宣出来。(丑)许官人有请。(生上)禅师,可曾收那妖孽?(外)这孽畜,腹中怀孕,不能收取。(生)他如今往那里去了?(外)他此去,必往临安,到你姐丈家中安身。待我送你到彼,了此孽缘。(生)阿呀,禅师,他此去必然怀恨于我,想此番见面,必然害我残生。弟子宁死江心,决不与他相聚的 !(外)不妨。你与他宿缘未满,决无相害之心。倘有甚言语,总推在老僧身上便了。待他到家分娩之后,可于净慈寺寻我,那时我自有处。(生)多谢禅师。

【双声子】(外)缘未了,缘未了,同六甲文星照[13] 。休急暴,休急暴,且速往佯陪告。待分娩满月到,付伊钵将他收罩,罩此妖娆。

【尾声】(生)急急离了金山道,赴临安途路非遥,幸遇禅师将缘孽惊觉。

(外)妖精鬼魅斗神通(许碏),云水升沉一会中(李商隐)。

(生)他日愿师容一榻(李洞),满帆还有济川功(韩宗)。

〔注〕 [1]萋菲:本作萋斐,花纹错杂貌,典出《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后以之代指谗言。[2]恁(nín):你。[3] (shá):啥。[4]堂客:女客。[5]蝘蜓(yǎndiàn):壁虎。《荀子·赋》:“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皇。”[6]虚脾:虚情假意。[7]三宝:佛教语,指佛、法、僧。[8]炰恷(páoxiāo):指人嚣张或暴怒。《诗经·大雅·荡》:“咨汝殷商,女炰恷于中国,敛怨以为德。”[9]罗刹(chà):梵文音译,全称“罗叉娑”或“阿落刹娑”。印度神话中的恶鬼,亦为佛教所沿用。[10]鲛绡:传说中海里鲛人所织的薄纱,此指罗帐。[11]泥犂:佛教语,指地狱。[12]文曲星:又称“文昌星”,简称“文星”,主持文运科名的星神。[13]六甲:道教神名,与六丁合称“六丁六甲”,六丁为阴神,六甲为阳神,能行风雷,为天帝所役使。道士可凭借符箓召之禳灾驱鬼。

这是方本《雷峰塔》传奇的第二十五出,也是全剧的高潮。

这出戏一开场就呈现了激烈的戏剧冲突,虽然是单线结构,头绪单纯,但故事却一波三折,绝无一览无余之弊。

许宣被法海骗上金山,白蛇为寻夫去到金山寺院,要求法海归还丈夫。不料法海得意扬扬地告诉她:“你丈夫已皈依三宝了。”白蛇闻言心急如焚,不知道法海用什么卑鄙的手段蒙蔽了许宣,让他无情地抛弃了恩爱的妻子和温馨的家庭。她忍不住骂了一声“秃驴”,厉声道:“你若不放我丈夫,教你性命霎时休矣!”说着,她挺身欲擒法海。随侍一旁的青儿见白娘娘救夫心切,失去了冷静,竟不顾自己身怀六甲,要与法海动刀兵,十分担心她的身体会吃不消,便急忙在一旁劝道:“娘娘,还是好好去求他,或者肯放官人,亦未可知。”白蛇听了,强压心头怒火,躬身向法海行礼,恳求道:“望恁个发慈悲方便放渠曹。俺这里,俺这里礼拜焚香折柳腰。”可是,法海根本不为所动。白蛇忍无可忍,斥责道:“呵唷,我这般哀求,只是不肯放还。你拆散人家夫妻,天理何在?”

法海自然不会认错,狡辩道:“你这妖孽,既知天理,为何在人间害人?”白蛇理直气壮地反驳:“我敬夫如天,何曾害他?”法海理屈词穷,只得挥舞禅杖,喝道:“俺佛力无边。”白蛇浑然不惧,回敬道:“恁道佛力无边任逍遥,俺也能飞度冲霄。休言大觉无穷妙,只看俺怯身躯也不怕分毫。”

眼看着双方的冲突即将达到最高潮,而作者的高妙之处也就在这关键时刻显现出来了。他没有马上写白蛇和法海双方各显道行展开殊死搏斗,而是笔锋一顿,继续安排女主人公和拆散她恩爱夫妻的仇人“文斗”——因为,白蛇嘴上虽然说“俺怯身躯也不怕分毫”,但她这时对法海还存有一丁点幻想,仍试着和他讲道理。她问:“恁是个出家人,为甚么铁心肠生擦擦拆散了俺凤友鸾交?”然后当发现道理完全讲不通时,她才毫不犹豫地正告法海,如果他肯放还许宣,让她夫妇团圆,那么万事全休,否则,“管教恁一寺尽嚎啕”!于是,白娘娘个性的刚柔相济,以及她怀着对丈夫深深的爱,甘愿委曲求全的曲折心态,都被表现得十分婉曲细腻而生动形象。

当然,法海是极其顽固的,他毫不理会白娘娘的哀恳,马上施法术招来护法神对付这个寻夫心切的女人;白蛇也不示弱,她以牙还牙,招来蟹、虾、龟、蚌等水族助阵,于是,戏剧冲突在这里达到了高潮。只听白蛇一声令下,众水族水漫金山,和法海一方展开了激烈的争斗。那法海见水势大作,忙命手下用自己的袈裟罩住山头,退去大水,又令两个护法神追杀众水族并用钵盂罩住白蛇。法海来势汹汹,白蛇抵敌不了,险些失手被擒。好在她腹中胎儿是文曲星,钵盂无法施展魔法,法海的阴谋才未能得逞。最后,白娘娘战败,只得无奈地放弃与丈夫相会的初衷,和青儿退往临安。

按照常理,这出戏写到这里可以顺理成章地结穴了,但作者意兴犹酣,别出心裁地继续酿造双方的矛盾冲突——那法海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唤出许宣,安排他和自己同往临安,并叮嘱许宣在妻子分娩后马上到法海挂单的净慈寺通报消息,法海将立刻用钵盂收服白蛇。于是,这出戏在负心的许宣接受了法海恶毒的安排之后拉上了帷幕,让读者和观众带着担心白蛇将接受更严峻的考验和磨难的紧张心理继续戏剧欣赏的旅程。换言之,作者在单线结构中运用了并不简单的艺术手法,成功地调动了读者和观众的欣赏期待感,为全本传奇的成功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这样,不仅使这出戏更加波澜起伏,张弛有度,而且还替后面的几出戏埋下了很好的伏笔,可谓一箭双雕。

《水斗》是一出热闹的打斗戏,和《夜话》这样的文戏相比,它比较容易出彩。不过,单纯的打斗只能增加一点戏剧的可看性,对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却并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方成培除了竭尽“优化”情节的单线结构之能事以外,还巧妙地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使人物的心理,尤其是女主人公白蛇的心理得到了恰如其分的外化。比如,和第十三出《夜话》里小青不懂得白娘娘为什么要凭栏蹙眉,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这出戏里青儿也同样不理解白蛇何以在许宣离家不久就急急忙忙出来寻找,她问道:“娘娘,官人的磨折,不是一次了,为何今番这般着急?”白蛇回答说是因为金山寺里有一个法海禅师,法力无边,若许宣被他点化,自己的幸福就将付之东流。这个细节不仅又一次揭示了小青和白蛇在身份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也说明了白蛇见识深,料事明,金山之行志在必得。正由于如此,白蛇其实在出门前就已经想好了对付法海的策略,她完全是有所备而往的。不过,到了目的地之后,白蛇并没有马上召集众水族部下攻打寺院,而是情辞恳切地和法海讲道理,先礼后兵,有理有节,显得她最后的水漫金山之举完全是迫不得已的,让人十分理解和同情。而她的形象则既英姿飒爽,又楚楚动人,令人敬佩,惹人怜惜。当然,这样的安排对于主题的深化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同时,场上三个主要角色白蛇、青儿和法海之间的关系也颇耐人寻味——一方面是整本传奇开戏以来一直在进行的青白二蛇的互相映衬与对比,另一方面又是白蛇和法海之间真挚的“情”与僵死的“理”的殊死较量、委曲求全与铁石心肠的强烈反差和“好人”之善良、“坏人”之凶恶的鲜明对比,于是,在小青的正面映衬和法海的反面映衬下,白蛇既多情又刚烈的主体形象显得极为丰满,栩栩如生。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水斗》里的套数是南北合套,曲辞颇具语言功力,为整出戏增色不少,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反复和重言的修辞技法,例如,【北喜迁莺】的开头是两句“恁休把虚脾来掉”,最后是两句“恁如今自把灾招”,而【北四门子】的开头是两句“快送出共衾同枕人来到”,【双声子】的前面两句则是:“缘未了,缘未了,同六甲文星照。休急暴,休急暴,且速往佯陪告。”这几处运用的修辞手法都是句子的连续反复,既加强了语气,又使人物性格得到了凸显。

更典型的例子则是【北水仙子】:“恨恨恨,恨佛力高。怎怎怎,怎教俺负此良宵好?悔悔悔,悔今朝放了他前来到。只只只,只为怀六甲把愿香还祷。他他他,他点破了欲海潮。俺俺俺,俺恨妖僧谗口调刁。这这这,这痴心好意枉徒劳。是是是,是他负心自把恩情剿。苦苦苦,苦的咱两眼泪珠抛。”这一曲一共九个句子,每句开头一律是四个叠字,声急切、调悲怆,把白娘娘的悲愤点染得十分浓郁、凄凉,阅读时已经能够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而一旦诉诸于听觉,这一支曲子则更加具有非凡的艺术感染力。

(郭梅)

雷峰塔

第二十六出 断桥

方成培

(旦、贴上)

【商调山坡羊】(旦)顿然间鸳鸯折颈,奴薄命孤鸾照命[1] 。好教我心头暗哽,怎知他一旦多薄幸。(贴)娘娘,吃了苦了。(旦)青儿,不想许郎听信法海言语,竟不下山。我和他争斗,奈他法力高强,险被擒拿。幸借水遁,来到临安,哎呀,不然险遭一命。(贴)娘娘,仔细想将起来,都是许宣那厮薄幸。若此番见面,断断不可轻恕!(旦)便是。(贴)如今我每往那里去藏身才好?(旦)我向闻许郎有一姐姐,嫁与李仁,在此居住。我和你且投奔到彼。(贴)只是从未识面,倘不相留,如何是好?(旦)我每到彼,再作区处。(贴)如此,娘娘请。(旦行)(作腹痛介)哎哟!(贴)娘娘为甚么呵?(旦)青儿,我腹中疼痛,寸步难行,怎生捱得到彼?(贴)只怕要分娩了。前面已是断桥亭,待我且扶到亭内,少坐片时,再行便了。(旦)咳!许郎呵,我为你恩情非小,不想你这般薄幸。阿呀,好不悽惨人也!(贴)可怜!(旦)歹心肠铁做成,怎不教人泪雨零!奔投无处形怜影,细想前情气怎平?(合)凄清,竟不念山海盟。伤情,更说甚共和鸣。(同下)(生随外上)

(外)许宣,你且闭着眼。

【前腔】一程程钱塘将近,蓦过了千山万岭。锦重重遥望层城,虚飘飘到来俄顷。许宣,来此已是临安了。(生惊介)果然是临安了。奇呵!(外)你此去若见此妖,不必害怕。待他分娩之后,你可到净慈寺来,付汝法宝收取便了。(生)是。待弟子相送到彼。(外)不消。你可作速归家,方才之言不可忘了!记此行漏言祸匪轻。(下)(生)前情往事重追省,只怕他怨雨愁云恨未平。萍梗,叹阽危命欲倾。伤情,痛遭魔心暗惊。

(旦、贴内)许宣,你好狠心也!(生跌介)阿呀,吓吓死我也!你看那边,明明是白氏青儿,哎哟,我今番性命休矣!

【仙吕宫引五供养】今朝蹭蹬[2] ,(旦、贴内)许宣,你好薄情也!(生)忽听他怒喊连声。遥看妖孽到,势难撄。空叫苍天,更没处将身遮隐。怎支撑?不如拚命向前行。(奔下)(贴扶旦上)

【仙吕过曲玉交枝】(旦)轻分鸾镜,那知他似狼心性。思量到此真堪恨,全不念伉俪深情。(贴)娘娘,你看许宣见了我每,略不回头,潜身逃避。咦,好不可恨!(旦)不必多言,我和你急急急赶上前去。恶狠狠裴航翻欲绝云英[3] ,喘吁吁叹苏卿倒赶不上双渐的影[4] 。(闪介)(贴)娘娘看仔细。(旦)哎哟,望长堤疾急前征,顾不得绣鞵帮褪。(同下)(生上)阿呀,阿呀!

【川拨棹】真不幸,共冤家狭路行。吓得我气绝魂惊,吓得我气绝魂惊。且住,方才禅师说:此去若遇妖邪,不必害怕。那、那、那,看他紧紧追来,如何是好?也罢,我且上前相见,生死付之天命便了!我向前时,又不觉心中战兢。(旦、贴上)(旦)谢伊家曩日多情,恨奴家平日无情。

(见生扯住介)许宣,你还要往那里去?你好薄幸也!(哭介)(生)阿呀娘子,为何这般狼狈?(旦、贴)你听信谗言,把夫妇恩情,一旦相抛,累我每受此苦楚,还来问甚么?(生)娘子,请息怒。你且坐了,听卑人一言相告。(贴)那,那,他又来了。(生)那日上山之时,本欲就回,不想被法海那厮,将言煽惑,一时误信他言,致累娘子受此苦楚,实非卑人之故 !(哭介)(贴)啐!你且收了这假慈悲。走来,听我一言。(生)青姐,有何说话?(贴)我娘娘何等待你?(生)娘子是好的呵。(贴)可又来,也该念夫妻之情,亏你下得这般狠心!(生)阿呀冤哉!(贴)于心何忍呢?(生)青姐,这都是那妖僧不肯放我下山。(贴回头不理介)(生)娘子,望恕卑人之罪!(旦)咳,许郎呵!(贴代旦挽发介)

【商调集曲金落索】【金梧桐】(旦)我与你噰噰弋雁鸣,永望鸳交颈。不记当时,曾结三生证[5] 。如今负此情,【东瓯令】背前盟。(生)卑人怎敢?(旦)贝锦如簧说向卿[6] ,因何耳软轻相信?(拭泪起唱介)【针线箱】催挫娇花任雨零,【解三醒】真薄幸。【懒画眉】你清夜扪心也自惊。(生)是卑人不是了。【寄生子】(旦)害得我飘泊零丁,几丧残生,怎不教人恨恨!(转坐哭介)

(贴揉旦背介)娘娘,不要气坏了身子。

【前腔】(生)愁烦且暂停,念我诚堪悯。连理交枝,实只愿偕欢庆。风波意外生,望委曲垂情。(旦)你既知夫妇之情,怎么听信秃驴言语?(生)叵耐妖僧忒杀狠,教人怎不心儿惊。听他一刬胡言,我合受惩。(旦)阿哟,气死我也!(生)只看平日恩情呵,求容忍。(旦)啐!(贴)这时候陪罪,可不迟了?(生)善言劝解全赖你娉婷,蹙眉山泪雨休零[7] ,且暂消停。(跪介)

(旦)下次可再敢如此?(生)再不敢了。(旦)起来,起来,起来耶。(生)多谢娘子。(贴气介)咳!(旦)只是如今我每向何处安身便好?(生)不妨,请娘子权且到我姐丈家中住下,再作区处。(旦)此去切不可说起金山之事,倘若泄漏,我与你决不干休!(贴)与你定不干休!(生)谨依尊命。青姐,我和你扶娘娘到前面去。(贴不应介)(生)娘子,你看青姐,总是怨着卑人,怎么处?(旦)青儿,青儿。(贴)娘娘。(旦)我想此事,非关许郎之过,多是法海那厮不好,你也不要太执性了。(贴)娘娘,你看官人,总是假慈悲,假小心,可惜辜负娘娘一点真心。(旦)咳!(生)娘子请。(旦)哎哟,只是我腹中十分疼痛,寸步难行。(生)不妨,我和青姐且扶到前面,唤乘小轿而行便了。

【尾声】(旦)此行休似东君泄漏柳条青[8] ,(生)还学并蒂芙蓉交映,(合)再话前欢续旧盟。

(旦)还恐添成异日愁(温庭筠),(贴)朝成恩爱暮仇雠(翁绶)。

(生)当年顾我长青眼[9] (许浑),纵杀微躯未定酬(方干)。

〔注〕 [1]孤鸾:星名,古人以为命犯孤鸾就会没有配偶。[2]蹭蹬(cènɡdènɡ):遭遇挫折。[3]裴航:唐书生,他在蓝桥驿求饮,遇仙女云英,心生爱慕,遂向其祖母提亲,按云英祖母的要求弄到玉杵臼,终得与云英成婚。见唐裴铏《传奇》。[4]苏卿:苏小卿。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苏卿,庐州娼也,与书生双渐交昵,情好甚笃,渐出外,久之不还,小卿守志待之,不与他人狎。其母私与江右茶商冯魁定计,卖与之。……渐后成名,经官论之,还为夫妇。”[5]三生:前生、今生、来生。[6]贝锦:织有贝纹图案的锦缎。《诗经·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后因以之代指谗言。[7]眉山:女子的秀眉。汉卓文君貌美,脸若芙蓉,眉如远山。后因以“眉山”称女子的秀眉。[8]东君:春神。[9]青眼:三国魏阮籍对自己不喜欢的庸俗之徒白眼相对,见到志趣相投的嵇康则青眼相对。后因以“青眼”称对人的喜爱或重视。

这是方本《雷峰塔》的第二十六出,也是全剧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出。

《断桥》在剧情上紧承《水斗》,而在艺术气氛上则和《水斗》大异其趣。相对于《水斗》的剑拔弩张,《断桥》抒情凄婉,进一步深入刻画了主人公白娘娘忠于爱情、忍辱负重的主体形象,使剧本主题得到了升华。而且,这样的安排对于观众欣赏心理的照顾也是十分妥帖的。

话说白蛇在金山铩羽败逃,借着水遁,回到了和许宣初识的临安城。旧地重游,她不禁触景生情,和小青同声谴责许宣的薄幸。“奔投无处形怜影,细想前情气怎平?”端的是凄凄惨惨,冷冷清清,如果没有青儿的陪伴服侍,她真不知道自己会怎么样。就在这时,姐妹俩突然看到了许宣的身影,不由地怒火冲天,大叫一声:“许宣,你好薄情也!”许宣理亏心虚,非常害怕白氏主仆,闻声赶紧躲避。白娘娘又急又气,拖着即将临盆的身躯气喘吁吁地追上前去,一把扯住许宣,骂道:“我与你噰噰弋雁鸣,永望鸳交颈。不记当时,曾结三生证。如今负此情,背前盟。”那青儿更是火冒三丈。许宣见妻子和小青盛怒,赶紧拚命作低服小,把责任一股脑儿都推到了法海身上,然后又跪在妻子面前苦苦求饶。青儿一眼看穿他是假慈悲、假小心,毫不留情地道破其底细,不管许宣如何哀恳,都不予理睬。白蛇则痛心疾首,哀伤欲绝,只顾责备许宣的负心薄幸:“害得我飘泊零丁,几丧残生,怎不教人恨恨!”言语间,她不禁涕泗滂沱。青儿见状,急忙替白娘娘揉背,劝慰道:“娘娘,不要气坏了身子。”

许宣在道行高深的白氏主仆面前不敢造次,一个劲儿求恳白蛇,希望她看在夫妻情分上饶恕了他:“愁烦且暂停,念我诚堪悯。连理交枝,实只愿偕欢庆。风波意外生,望委曲垂情。”白蛇闻言,伤心地问:“你既知夫妇之情,怎么听信秃驴言语?”许宣急忙再为自己开脱罪责:“叵耐妖僧忒杀狠,教人怎不心儿惊。听他一刬胡言,我合受惩。”对他这番话,嫉恶如仇的小青哪里肯信,立即讽刺道:“这时候陪罪,可不迟了?”但白娘娘夫妻情深,见丈夫双膝跪地软语相求,心肠不由地就软了下来,不仅自己马上宽恕了许宣,还代他向青儿求情:“我想此事,非关许郎之过,多是法海那厮不好,你也不要太执性了。”小青无奈,又见白娘娘腹痛难忍,只得暂不追究许宣的罪过,和他一起扶着即将临盆的亲人去往许宣姐姐家暂且安身。

和《水斗》一样,《断桥》也是由二女一男三个主要人物撑起的一出戏。不过,白蛇姐妹虽然未变,《水斗》里的法海却换成了许宣。于是,随着男性人物和女性角色关系的改变,戏剧矛盾的性质也就完全不同了。在金山寺前,白娘娘面对拆散她和许宣的法海是仇恨满腔,毫无犹豫和彷徨,表现出她刚烈坚强的一面;但在断桥之堍,白娘娘面对负心郎许宣,却是又恨又气,又爱又怜,心里充满了矛盾,无论如何硬不起心肠和许宣彻底决裂,表现出她温柔善良的一面。也正因为这样,《水斗》里敌我双方的刀光剑影就变成了《断桥》里小夫妻之间的口角纷争。作者为了强调这一点,在剧情的安排上可谓用心良苦。一开始,他自然是让受尽颠连的青白二蛇同仇敌忾,薄情寡义的许宣则落了单,舞台上形成明显的二比一;然后,白娘娘听信了许宣的表白,反过来帮助丈夫向青儿求情,场上依旧是三个人,依旧是二比一,但形势却完全逆转了。这个改变,和白蛇一贯以来的个性和对爱情的忠贞不二是一致的;换言之,剧情在此处的急转直下不是不自然的,也不是不符合逻辑的。同时,也正因为剧情在这里的逆转,三个人物的形象,尤其是女主人公白娘娘的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塑造和烘托,显得十分丰满。最后,反倒是刚直忠诚、热心无私的青儿落了单,她出于对白娘娘的深厚情谊,只得权且隐忍,于是一家人暂得团圆。而男主人公许宣懦弱无能、缺乏主见的性格也跃然纸上,为后文他去净慈寺报信,引来法海,害得白娘娘被压雷峰塔底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在这出戏里,除了走过场的法海以外,其他三个人物都得到了浓墨重彩的描写刻画,几乎没有主次之分。白蛇自不必说,作为一个中华传统妇女的典型形象,她的坚韧、温柔和自我牺牲精神在这出戏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还有青儿,她在这出戏里面,夹在许宣和白氏夫妇之间,一会儿义愤填膺、口舌如刀,一会儿无可奈何、摇头叹息,情绪起伏很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她所做的一切,无不是为了白蛇,她自己绝对没有丝毫的私心在里面。于是,青儿的形象在这里得到了最后定型式的塑造,她忠诚无私而爽朗的个性也得到了精彩的定格,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没有青儿就没有白娘娘和《断桥》,也不会有《雷峰塔》。另外,整本传奇也通过这一出《断桥》使主要人物回到了剧情开始的西子湖畔,让同样的背景展示人物前后不同的心境;于是,传奇的结构更加完整和圆融,人物和主题则更加立体饱满、深刻动人。

一直以来,《断桥》都是各剧种的保留剧目和经典剧目,如京昆舞台上的《断桥》,其演出本就是以方本《雷峰塔》的《断桥》一出为底本的。当然,《断桥》的成功并不完全是因为人物形象的鲜明丰满和传奇关目的合理巧妙,应该说,在这方面舞台提示和曲辞、宾白也有不少功劳。首先,这出戏的舞台提示在全剧中算是比较细致复杂的。如白娘娘的“见生扯住介”和“转坐哭介”,动作幅度较大,细腻地体现出白氏当时当地复杂幽怨的心境;而青儿的“贴扶旦上”、“贴回头不理介”、“贴代旦挽发介”、“贴揉旦背介”和“贴不应介”等动作,则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青儿对白蛇的体贴入微和对许宣的痛恨恼怒,十分传神。

同时,《断桥》的语言已臻化境,简直无一处不符合人物的心情和处境。而且,和《夜话》里面颇为典雅整饬的曲辞相比,《断桥》的唱词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除了在仙吕过曲【玉交枝】里用了双渐和苏小卿的爱情故事等典故以外,整出戏的语言几乎全是极浅显的,连唱词也是口语化的,不仅一看就懂,而且一听也能够就懂,但又绝对不失之于粗俗无味。如商调【山坡羊】的结句:“凄清,竟不念山海盟。伤情,更说甚共和鸣。”对偶,押韵,既显得精巧,又耐得咀嚼,还明白易懂,的确是上佳的场上之曲。又如【川拨棹】的煞拍:“谢伊家曩日多情,恨奴家平日无情。”似反语又非反语,曲折细致地体现了白娘娘感情上遭受重大挫折后蓦然与许宣重逢时候的复杂心境。

另外,这出戏在创作手法上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它用借宫的方法,糅商调和仙吕宫于一体;同时还采用集曲的形式,将一支白蛇谴责许宣薄幸的商调集曲【金络索】写得既婉约又淋漓,哀怨动人,艺术感染力很强。

(郭梅)


蒋士铨沈起凤

方成培|清传奇|明清传奇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