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峰
【戏曲家小传】
字号事迹不详。松江(今属上海)人。约明嘉靖初至万历时在世。作有传奇《焚香记》、《钗钏记》、《羊觚记》。前二种存,《羊觚记》已佚,仅《传奇汇考标目》别本著录。《焚香记》较有名,演王魁负桂英事。《钗钏记》一说为月榭主人作,非王玉峰作,一说月榭主人即王玉峰别署。
焚香记
第二十四出 构祸
王玉峰
【玉楼春】(旦上)人寂寂,昼沉沉,眼前无事不伤心。落花啼鸟浑如昨,镜里朱颜病里身。都不觉,又经春,思君还怨君。
屈指归期空自数,暗卜无凭,岩岩瘦影伴青灯。鸟啼知是晓,强起不胜情。奴家只为儿夫久无音信,展转思量,心情恍惚,神魂飘荡。又被金垒这厮将财物买转那 嫫意儿,逼奴改嫁,见奴死不顺从,又逼我兜笼阵马,卖俏倚门。这般所为,狗彘不若。天那!妇节不可毁,夫义不可忘。妈妈,任你设计施谋,决不随波逐浪!
【越调斗鹌鹑】雨歇云收,天长地久。月缺花残,风僝雨僽[1] 。想我那丈夫,自前春去后,至今杳无音信。他敢恋着路柳墙花,饮闲茶浪酒。莫不是酸子心,蜜钵口,多虚少实,将没作有。
【紫花儿】怪牙队千般讪嗽[2] ,恨柳青百种搓揉,喜孛老几番搭救[3] 。妈妈,你要逼我做娼家事干呵,磨折了轻盈燕体,哽咽的宛转莺喉。休休,则把那弄月吟风一笔勾。拜辞了夜阑珊酒淹衫袖[4] ,尪羸体惊惊怯怯[5] ,别离情荡荡悠悠。
(末扮张昌上)未解嫦娥意,难通月老情[6] 。强将三寸舌,欲结百年姻。自家金大员外掌家的张昌便是。俺员外向日欲娶谢家桂英姐为妻,那桂英姐已自嫁了王魁了。我员外又强逼他,他却抵死不从。如今员外在京又写书回来,教我到他家里去说亲,不知他是何等见识,不免与他走一遭。正是:说不说由我,肯不肯由他。此间已是谢家门首,不免叫声,有人么?(旦)呀,外面谁叫?是个男子汉声音,不免叫妈妈出来。妈妈,外面有人。(丑上)门户冷凄凄,谁人独扣扉。是谁?(见末介)呀,张昌哥,到此贵干?(末)我员外京中有书回来说,多多拜上妈妈,桂英姐亲事,务要主张主张。即日回来,自当重谢。(丑)我孩儿在里面,你进来自与他说。(介)我儿,这是金大员外家张昌哥,那员外又教他来说你亲事,决然嫁了他罢。(旦)妈妈,他怎么又来胡缠?(丑介)张昌哥,你看我孩儿这般丰姿,莫说做你员外的院君,便是夫人也做得过。
【北小桃红】(末)举头儿见了女娇姿,一捻儿腰肢瘦,柳叶眉儿更清秀。姐姐,何不及早回头?酸心苦志徒生受。你娘儿却把聘财收,将心自穷究,则不如别效了鸾俦[7] 。
(旦)张昌哥,我本宦家之女,出于无奈,误落在此。你员外这般为富不仁,潜地里与我妈妈财物,待要娶我为妻,教他梦喃喃,休想,休想!(末)姐姐,我员外是个读书君子,就嫁了他,有何不好?(旦)你员外是个读书君子,早些,早些。
【秃厮儿】金员外他暗里施谋,(末)你家妈妈把聘财都收下了。(旦)我娘呵潜地把聘财收,敫桂英休想将明珠暗投。富家郎,富家郎,枉下了攀花手。俺这里,俺这里,海棠枝绿绡红皱。请垂钓的哥哥别处下了钩,休恋这一搭儿野水滩头。
(丑)贱人!那王魁做了飞禽走兽,你也跟了他去。(旦)妈妈,常言道:嫁鸡逐鸡。
【麻郎儿】那些个逐鸡飞,同栖共宿。(丑)那王魁死了,你也死了罢。(旦)俺情愿孤守,便死在黄泉路相逐。(丑)这如今也由你做主不得。(旦)俺身虽似无樯没缆舟,早难道随波浪飘流。
(丑)你如今待要怎么?
【圣药王】(旦)我如今行也守,坐也守,盼归期,一度儿价一登楼。朝也愁,暮也愁,俺记得送他时,一步儿价一回头。娘,你再休想重匹配燕莺俦。
(末)妈妈,你姐姐坚志不从,我且回家复我员外,再作区处。(丑)你待员外回来,多多上复他,有老身在此,断不由他。教他:准备羁縻鸾凤青丝网,(末)早办牢络鸳鸯碧玉笼。(下)(丑)桂英,我说与你知道,那金员外有无数金银,为何不肯嫁他?情愿守着王魁,怎能彀出头的日子。趁你青春年少,正好做人,只怕后来叶瘦花残,悔之晚矣!
【络丝娘】(旦)谢妈妈慈悲我花残叶瘦,俺则是清耿耿梅侣松俦。一马一鞍古来有,那里有一抛一就。
(丑)我略施些计儿,不怕你不嫁他。
【东原乐】(旦)妈妈休呈丑,谩掩羞。急攘攘迎奸的机彀,空一蹙双眉皱。(丑)你若不嫁那金员外,王魁回来也不许他完聚。(旦)这也难道,我与他呵,是明白夫妻愁也不愁。空厮耨,他归时怎生价迤逗?
(丑)不信你那贱人苦死为那王魁,如何书也不寄一封与你?(旦)妈妈不要慌,早晚想必有书回来也。(小生上)辛勤来路远,已喜到莱阳。此间已是鸣珂巷[8] ,不知那一家是谢家?这黑门里问声则个。里面有人么?借问一声。(丑)是那个?(小生)妈妈,借问那一家是谢公家里?(丑)我家便是,为甚么?(小生)原来府上就是,贺喜,贺喜!(丑)贺甚么喜?(小生)王状元老爷寄家书在此。(丑)那个王状元?(小生)新状元王魁。(丑)呀,王俊民中了状元[9] ,且喜,且喜!小哥少待。孩儿,贺喜,贺喜!你丈夫中了状元,差人寄书在此。(旦)有这等事,谢天地,谢天地!待奴家请公公出来。公公有请,我丈夫中了状元,差人寄书在此。(外)可喜,可喜!正是: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寄书人在那里?(见介)小哥多劳你,那书是王状元与你寄来的?(小生)是他亲手与小子的。(外)请里面小饭。(小生)小子去程要紧,不必赐饭。(外)既如此,白金一封,聊作相酬。(小生)多谢,多谢!就此告去了。迹似天边鸟,身如水上萍。(下)(丑)孩儿,你如今就是夫人了。我早是不曾打你骂你哩,我有甚么小节不到之处,不要记心。(外)妈妈,不要闲说,我说他必定是个贵人,你只管欺落他,今日如何?(丑)这是我有眼不识,你把书读与我听。
【玉交枝】(外)王魁具柬,附投入桂姐妆前。到京身体粗康健,不劳再赐萦牵。幸然一举作状元,韩丞相招赘为姻眷。(旦)怎么说个招赘?(外)后边一发跷蹊了。我既有新姻,难全旧缘。若要改嫁人,任从伊便。
(旦)他元来又娶了妻子。(丑诨介)(旦)王魁你负得我好苦!(倒介)(丑)好,好!这贱人今日也等王魁,明日也等王魁,今日如何负了你?(外叫介)(丑)老儿不要採他[10] ,我与你自进房去,说与二姨知道。(拖外介)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下)(旦醒介)
【鬼三台】俺如今空僝僽,无奔投,险些儿向鬼关走。这其间夙冤牵下,到头怎罢手?王魁,你恋新婚,待休便写休。想着那旧恩情,待勾怎的勾?却教我似鬼如魔,忘前失后。
【煞尾】三年恩爱徒生受,迷天恨九霄云上头。这般硁硁的怨癖怎成灰[11] ,争得这冤家在眼前,与他结扭。
我如今这般怨恨呵,怎生与他干休!想前日他与我海神庙焚香设誓,不免明日到海神面前诉这情由,好生与我勾拿这负心贼!
【尾声】他欺人也索神不祐。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定与我倒断了前番咒。
王魁那负心贼!(下)
〔注〕 [1]风僝(chán)雨僽(zhòu):风雨折磨、摧残。[2]牙队:此指鸨婆谢妈。古时称娼妓为牙娘,见《称谓录·娼》。[3]孛(bèi)老:戏曲中老年男子的俗称,外、末、净等角色都可以扮演。元杂剧已有之,如《窦娥冤》里称张驴儿之父即是。[4]阑珊:衰落、将尽的意思。这里指夜色将尽。[5]尪(wāng)羸体:瘦弱的身体。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世有尪羸而寿考,亦有壮盛而暴亡。”[6]月老:月下老人,传说中专给未来夫妻系红线联系的人物。典出唐李复言《续玄怪录》。[7]鸾俦:比喻夫妻或情侣。鸾,凤凰一类的神鸟。[8]鸣珂巷:此指妓院聚集的街巷。唐代长安有一条街叫做鸣珂里,巷中有妓院。唐白行简《李娃传》:“自平康东门入,将访友于西南,至鸣珂里。”[9]王俊民:即王魁,俊民是其字。[10]採:同睬。[11]硁(kēng)硁:小人固执的样子。《论语·子路》:“硁硁然小人哉!”疏曰:“硁硁,坚实难移之貌也。”
《焚香记》是根据宋代流传的民间故事,及同一母题的戏曲作品改编的,敷演书生王魁和妓女敫桂英的婚姻波折,歌颂“王魁守义,贵不易妻;桂英坚志,死不改节”,给传说中的负心人王魁翻案。戏的内容是:济宁王魁落第,羞归故里,困居于莱阳,与敫桂英两情相悦而结合。下科试期临近,桂英担心丈夫及第后变心,便拉他到海神庙里焚香盟誓。王魁高中状元,除授徐州佥判,韩丞相派官媒前来招赘,他乃以早有妻室辞拒,并修书要桂英同往任所。莱阳富豪金垒早就垂涎桂英美貌,曾设谋娶之为妾未遂。这时他也在京城,竟以巧言欺骗捎信人,乘机套改王魁的家书为休书。桂英见后,痛恨丈夫薄幸,遂至海神庙里哭述,自缢身死。其鬼魂再次告到海神殿下,神命鬼卒和桂英一起捉拿王魁归案,两相对质,真相大白。桂英还魂后,又经历了一场战乱,夫妻方得完聚。最后金垒套改家书事发,下狱病死,王魁则以战功升授翰林学士,全剧在皆大欢喜中结束。
《构祸》是其中一出观赏性较强的戏。它围绕桂英悲剧命运降临的前后,安排了两种冲突,一是桂英和逼嫁一方的冲突,一是她见了休书以后思想上与王魁的冲突。后者是全剧的主要矛盾,下文将充分展开。本出先写她的相思之情,继写金垒管家说亲,再写喜接王魁的家书,然后写她见是休书后痛不欲生的怨与恨。严酷的现实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促使她一变原本温柔贤淑的秉性,发展为坚贞刚烈的性格。与人为的灾祸抗争,反抗邪恶势力的摆布,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成了她今后一切行为的主导。
桂英相思承前第十二出《饯别》而来,在那依依惜别的时刻,她曾深情地剪下一缕秀发,赠予王生,再三叮咛说:“我兰房寂寞甘心守,只是你风雨萧条客邸难。”王魁一去无音信,这才使她感到“人寂寂,昼沉沉,眼前无事不伤心”了。出于封建时代已婚女子特有的忧虑,饯别剪发时她就痴想过:“怎能勾剪却君心,试看果如君面?”尽管二人已在海神面前发过重誓,她还是不放心:“他敢恋着路柳墙花,饮闲茶浪酒。莫不是酸子心,蜜钵口,多虚少实,将没作有?”真挚、专一的爱情,是她的一种内在美质,也是她生活的动力。“镜里朱颜病里身。都不觉,又经春,思君还怨君”,内心的幽怨也出自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纯洁善良、温柔贤淑和善于体贴人的性格,加上细腻缠绵、诗一样的情感表现,使桂英的形象更使人怜爱。谁能想到,奸邪小人播弄其间,一场性命攸关的不幸,正在等着她呢?
金垒强娶桂英为妾,蓄谋已久。前面《设谋》、《逼嫁》、《离间》、《谗书》等出,就是为此而设的。这个号称莱阳首富,自以为富得在历史上排行第四的家伙,见桂英“琴棋书画,女工针指,无所不通,更兼姿色绝伦”,早就想尝一尝“风流滋味”了。在他看来,没有钱所买不到的东西,妓女只是个玩物,只要见到大笔的钱财,她们便没有不顺从的。这次他在京城偷改书信得手,旋即指挥管家再次上门逼亲,没想到管家摇唇鼓舌,利诱了半天,又有鸨儿帮腔,桂英还是不从。
桂英贞洁刚烈的性格是环境逼出来的。她原本出自名家,只因家道中落,更兼父母双亡,一时衣棺无措,这才卖身于娼门。早年的良好教养,使她善良文静,待人温和;长大后,悲凉的身世和不幸的遭遇,才使她遇事总很警觉,处置果断。对金垒和鸨儿的肮脏交易,她早就有所戒备,始终采取痛斥的态度:“你员外这般为富不仁,潜地里与我妈妈财物,待要娶我为妻,教他梦喃喃,休想、休想!”她蔑视他们,所以辛辣地唱道:“富家郎,富家郎,枉下了攀花手。俺这里,俺这里,海棠枝绿绡红皱。请垂钓的哥哥别处下了钩,休恋这一搭儿野水滩头。”好不容易跳出火坑觅得的幸福,决不容许奸人毁灭,因而她有足够的勇气挺身而出,与邪恶抗争。同时,坚贞的爱情也赋予她力量和决心:“俺情愿孤守,便死在黄泉路相逐。”她坚信王生一定会回来:“我如今行也守,坐也守,盼归期,一度儿价一登楼。”见了如此正义凛然的态度,那管家只好灰溜溜走了。
王魁中状元的喜讯从天而降,不料同时寄来的却是一纸休书。这当口最痛心的是桂英,最卑劣的是谢妈。谢妈贪财慕势,丑态百出,前倨后恭,一会儿一副嘴脸。刚才她还气急败坏地嚷道:“你若不嫁那金员外,王魁回来,也不许他完聚。”转眼间又说:“孩儿,你如今就是夫人了,我早是不曾打你骂你哩,我有甚么小节不到之处,不要记心。”这一切皆取决于桂英地位的升沉。作家用淋漓酣畅的笔墨,写此庸俗不堪的市井形象,从而衬托桂英的贞烈,也给剧场平添一点喜剧气氛。桂英则从喜不自胜突然跌入悲痛的深渊,她最担心的事情发生了:“三年恩爱徒生受,迷天恨九霄云上头。”她从昏厥中醒来,又从惶惑里走出,决定到海神面前申诉这冤情。“王魁,你恶狠狠蛇心佛口,我便到黄泉也须把你这歹魂儿勾”,这官司她打定了!
这场戏的特点可用一个“真”字概括。情真、事真,心理描写也真实可信。无论桂英之守节,还是鸨儿之爱财,管家之逼婚,无一不真,人物形象多彩多姿。明清之际戏曲家袁于令为此剧写的序中就说:“兹传之总评,惟一‘真’字足以尽之耳。”此外,作者用笔也能疏密有致,从相思、逼婚、喜报到构祸,一波三折,“曲尽人间炎凉喧寂景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在这出戏里已经初步展露了桂英的斗争锋芒,所以才能引出以下《陈情》、《明冤》、《折证》、《辨非》等一连串精彩的戏来,而使剧情奔向高潮。
(冯俊杰)
焚香记
第二十六出 陈情
王玉峰
(外扮大王上)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空亏心,神目如电。小圣海神的便是。判官何在[1] ?(鬼判上介)(外)今日北方有一妇人,到庙伸诉冤枉,不许阻当。(介)(判)领法旨。
【正宫端正好】(旦上)恨漫漫天无际,王魁这贼,闪赚人无靠无依。我向那海神灵诉出从前誓,勾取那辜恩贼。
奴家被王魁背恩再娶,妈妈逼令改嫁,几乎殴死了也。此恨无由申泄,只得到海神庙,把昔日焚香设誓的情由,一一诉告海神爷,求他做个明证。(介)呀,这是海神爷,就把衷情申诉一番。爷爷,奴家姓敫名桂英,与济宁王魁结为夫妇。前年上京取应,与他在爷爷面前焚香设誓:誓同生死,若负初心,永堕地狱。如今他得中状元,别娶了韩丞相女为妻,一旦把奴休了,害得奴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奴家把前后因由细诉一番,望爷爷早赐报应那厮。
【滚绣球】他困功名阻归,寄莱阳淹滞,与奴家呵,水萍逢遂谐匹配。从结发几年间似水如鱼,我将心儿没尽藏的倾,意儿也满载的痴。谁想他暗藏着拖刀之计,一谜价口是心非。铁铮铮道生同欢笑死同悲,到如今富且易交贵可易妻[2] 。海神爷,你道他薄幸何如[3] !
望大王爷摄取那厮的魂灵来,与奴家折证么。大王爷呀!怎的不採着奴家?(介)判官爷,与奴家在大王面前禀复一声。(介)小鬼哥,你也知道的,判官不肯与奴家禀复,你与我禀告一声如何?天那!(介)
【叨叨令】这根由天知和地知,他赴科场时,与奴家临别呵,一同价在神前焚香誓。负盟的恰也在刀剑成粉齑,他惨模糊将心瞒昧。一旦的幸登选魁,就气昂昂忘了貂裘敝[4] 。别恋着红妆翠眉,笑吟吟满将糟糠弃[5] 。大王爷,他心儿兀的不狠杀人也么哥!大王爷,你赤紧的勾拿那厮,只索与咱两个明明白白的对。
大王爷,你须索知道么?(介)呀,怎的不言不语?不与奴家做个主张。大王爷!
【脱布衫】他是好生的忘筌得鱼[6] ,明犯着再娶停妻。那日在大王前言犹在耳,大王爷,今日呵,却怎生假装聋佯没理会?
【小梁州】那厮他欺罔神灵恣己为,全不怕冥法幽司。大王爷与奴家做个主么。呀,一任咱一拜一悲啼,肝肠碎,怎不解这情辞?判官爷,你与我在大王面前方便一声,判官爷,那日从头至尾盟心事,一一的你恰也都知。判官爷,与奴家方便一声,判官爷,啐!小鬼哥,判官不肯禀,你也是知道的,你可替奴家禀一声,小鬼哥,啐!也都佯不偢,无答对。你看一堂神圣,从早拜告到如今,都不採着奴家,烦絮得神魂颠倒,心恍恍睡魔催。
苦!海神爷,奴家告了一日,并不採着奴家。如今天色将晚,待欲回家,争奈神思困倦,寸步难行,不免在此神爷面前,暂睡片时,起来再告。正是:一觉放开心未稳,梦魂先已到阳台[7] 。(困介)(外)鬼判,把那妇人的灵魂摄将过来。(判)领法旨。(介)(外)妇人,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敫桂英,你与王魁前世有善恶相关,争奈有阴阳间隔,难以处分。直待你阳寿终时,到我殿下,才与你明白折证。小鬼,把那妇人扶出殿门,收拾威严。(扶介)正是: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下)(旦醒介)奇怪,奇怪!方才略睡一会,分明大王与咱一梦,道阴阳间隔,难以处分,待奴阳寿终时,与奴明白。天那!怎能勾阳寿终时得见大王?呀,我的身子怎么到在殿门外东廊下?想必是阴空扶出我来。好苦,你看殿门已闭,天已昏黑,教奴归又难行,住又难宿,如何是好!苦,怎生过得这一宵,如今不知几更时分了?
【满庭芳】你听雁声天际,嘹嘹呖呖,耿耿咳凄凄。他那里惨离群任孤飞,只是一生一配。又谁知道有人心的,也不念一夜夫妻。他那里绣罗帏成双作对,我这里在泥神庙倚砖枕石。寻思起就里,心窝中疼也不疼,满胸臆气也咳不气。
奴家梦见大王嘱付之言,毕竟是个死,方泄此冤。我想起来,在这个所在,将甚么东西寻个死路?呀,有个香罗帕在此,把他做个了身之计罢!
【朝天子】苦!我把那红颜玉姿,掩黄沙白骨霎时间辞人世。这的下场头夫妻恩义[8] ,那香罗帕做头敌,花蜕香枯脂抛粉坠。王魁呵,我向前行,你也难回避。哭咱一会,骂他一会,这的是永诀死了咽喉气。
好苦,好苦!(介)罗帕,罗帕,可惜你千丝万缕,织成一段离愁。不知前世甚冤仇,今日将咱了手。袖里凄惶知否?眼中血泪难收。从今与你两情休,犹在咽喉左右。(绞介)王魁,你害得我好苦!(死介)
【步步娇】(外上)只为一纸谗书至,未审真和伪,教人心下疑。致使吾儿不存不济,举步诣灵祠,探取儿详细。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天道世情多反覆,冤仇恩爱两相担。老汉谢德惠。只因王魁中了状元,寄家书回来,把桂英休了,我家妈妈抵死逼勒他改嫁那金员外。桂英无计奈何,日夜啼哭,声声要去寻死。今早五更出门,到晚不归,寻觅了一夜,绝无踪迹。想必他去海神庙中祷告,迷失在那里,也未可知。你看曙色苍苍,鸡声杳杳,这里已是海神庙了。呀,殿门谨闭,人声寂然,不见在此。且待廊下看来,莫非睡倒在这里。(介)这是个妇人睡着,想是他了。(介)呀,果然是他。桂英,桂英,我那儿,起来回去罢。(介)如何能睡得熟?(介)原来把罗帕缠死在此,我那儿好苦,待我解下那罗帕来看。(介)呀,浑身都冷了。我那儿死得好苦,为甚么来由?
【山坡羊】白茫茫风波平地,杳沉沉灵魂何处?你恨漫漫含冤在九泉,都是你那铁心肠的娘,生擦擦逼你将身弃。我那儿,你好心性痴,这休书又不知是真的是假的,也须问个是与非。如何不奈些儿气,如今呵,一入冥途无路归。我的儿虽不是我亲生的呵,须知,满望终身靠着伊。谁知,今日番教断送伊!
我那儿,你死在这里,家中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介)(丑上)自不整衣毛,何须夜夜号。我那桂英不肯依我改嫁那金员外,昨日潜自出门,至今不见归家。今日五更,我那老儿到海神庙去寻他,也不见回来了。不免我自去寻他回来,再摆布他一场。我那儿,不要说要你改嫁,要你死一定死还我来。(介)这里已是海神庙,谁人在里头啼啼哭哭?(见外出)呀,老儿,你为何啼哭?(外)你看,这不是桂英?被你威逼不过,把罗帕缠死在这里了。(丑)呀,果然死了。我那儿,你好没分晓,那王魁是甚么好人?你把性命也为他断送了。
【前腔】你眼巴巴指望夫荣妻贵,谁想他呵,恶狠狠一旦忘恩失义。你气冲冲不肯改嫁那富室,急煎煎情愿做无夫鬼。你也休怨谁,明明是他害你。(外)是你逼他嫁人,就是你害了他,倒说他害你。(丑)怎么是我害他?都是他焚香剪发贤夫婿,我那儿,你若告到阴司非干娘事也。须知,满望终身靠着伊。谁知,今日番教断送伊。
(外)妈妈,如今他死了,衣棺将何措办?(丑)他衣服还有几件,那身上穿的好在这里。我见王魁去后,他里边衣上都打着同心结,金扭扣也有十来付在上。(外)不信有许多。(丑)你不信,我取几付与你看。(摸介)呀,公公,这个丫头是诈死。(外)怎么有这等事?(丑)你不信,心窝上还是热的。(外)有这等事,待我看来。呀,果然还是热的。(丑)我得知了,三五个月前,与他算命,说他有两昼夜黄泉之厄,后来还有起死回生之兆。(外)原来如此,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我与你且把他扶在殿后空房中,看守一两日,祷告神道,寻个医人救他一救,倘有再生之日,也未可知。(丑)这个也使得,扶他进去了。待我回去报与二姨知道。
不是冤家不聚头,生离死别两悠悠。
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
〔注〕 [1]判官:官名,此指海神王的佐官,是从封建时代官府里搬来的。唐代始于节度使、观察使等僚属中置判官。至辽金元,各府、州的佐官也均置之。明代唯置州判官。[2]“到如今”二句:语出《后汉书·宋弘传》:“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3]薄幸:薄情。唐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4]貂裘敝:比喻书生失志落魄的样子。典出《战国策·秦策一》,原指苏秦“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愧)色”而回乡之事。[5]糟糠:比喻患难与共的妻子。典出《后汉书·宋弘传》,湖阳公主欲嫁宋弘,帝诵谚语委婉问之,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6]忘筌得鱼:比喻达到目的后即忘其本的行为。语出《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筌,一种捕鱼的工具。[7]阳台:这里指成就美梦的地方。原指男女欢会之处,典出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8]下场头:结果、结局、下场等。头,语尾,无意义。元杂剧《陈州粜米》二折【耍孩儿】曲:“看你那于国为家下场头,出言语不识娘羞。”
《陈情》又名《阳告》,是《焚香记》里的重头戏。它承前《构祸》而来,主要写桂英控诉王魁“富且易交贵可易妻”,“停妻再娶”的负心行为,表现她执着的反抗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刚烈性格。
古庙森森,神像威严,桂英一上场便打破了这里的沉寂。她悲愤难抑地申泄自己的冤屈,声情凄怆,涕泣涟涟。连日来,这个弱女子不得不作两面抗争,对于金垒和鸨母的逼嫁,她可以不予理睬,毒打和辱骂只疼在肌肤;而王魁的辜恩再娶则让她痛彻内心,此恨非折证明白不可!为与王魁在阴间对质,她决定用年轻的生命一搏,自尽于神像面前。悲剧的氛围充斥于字里行间,剧情进入了它的高潮部分。
让桂英痛心的是,王魁全不念往日的情分,竟然践踏自己的誓言。想当初,正当他名落孙山,淹滞异乡的时候,自己不嫌其贫穷而嫁给了他,“我将心儿没尽藏的倾,意儿也满载的痴”,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丈夫身上。为了幸福地厮守到白头,他们曾一起到海神面前发过重誓。谁想“他暗藏着拖刀之计,一谜价口是心非”,到头来竟是骗局:“一旦的幸登选魁,就气昂昂忘了貂裘敝。别恋着红妆翠眉,笑吟吟满将糟糠弃。”一纸休书让她万念俱灰,神情恍惚:“恨漫漫天无际,王魁这贼,闪赚人无靠无依。”而今她只好强自振作,到海神庙里寻求公道。须知,风尘女子的性格往往也是坚强的,敢爱也敢恨,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大王爷,他心儿兀的不狠杀人也么哥?大王爷,你赤紧的勾拿那厮,只索与咱两个明明白白的对。”愤怒的呼声划过长空,她再三再四地要求:“勾取那辜恩贼。”
封建时代重婚罪的罪名叫做“停妻再娶”。从法律上讲,那时可以一妻多妾,而不可以一夫多妻;休妻也不是随意的,妻子必须犯有“七出”之条才行。桂英无辜被休,实则遭到遗弃,故有足够的理由上告伸冤。但她不找官府而找海神,为什么?原因恐怕并非单纯的因为曾在这里发过誓,出于迷信来寻求报应。其实,戏里的海神庙一应官吏衙役俱全,可以看作人间官府的变相,海神则可视为民众理想清官的化身。剧中的安排,实际上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现实官府的失望,对他们能否秉公判案的怀疑,往远点说这当然含有对吏治清明的企盼了。
应当说,面对桂英的哭诉,土木偶人也该动容:“他是好生的忘筌得鱼,明犯着再娶停妻。那日在大王前言犹在耳,大王爷,今日呵,却怎生假装聋佯没理会?”“那厮他欺罔神灵恣己为,全不怕冥法幽司。大王爷与奴家做个主么。呀!一任咱一拜一悲啼,肝肠碎,怎不解这情辞?”然而海神爷就是不理不睬。原来神灵也有封建时代某些清官的复杂心态,他先是叮嘱判官不许阻挡前来伸冤的妇人,却在听取诉讼之后觉得难办,这才装聋作哑,随后托梦桂英:“直待你阳寿终时,到我殿下,才与你明白折证。”其实这是托词,他心里想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闭门不管窗前月,分付梅花自主张。”态度与后来《铡美案》里的包公初审秦香莲时一样,还真有点人间性格呢。
既然阳寿终时才能伸冤,桂英遂决定自杀。她原本是那样地热爱生命,留恋曾经有过的幸福生活,但若重陷深渊,不能惩处负心贼,终日被逼嫁人或倚门卖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仰望晴空,“你听雁声天际,嘹嘹呖呖,耿耿咳凄凄”;想那王魁,“他那里绣罗帏成双作对,我这里在泥神庙倚砖枕石。寻思起就里,心窝中疼也不疼,满胸臆气也咳不气。”这个世上再没什么可使她留恋的了。她自杀前的唱词,可以令铁石心肠者生哀:“我把那红颜玉姿,掩黄沙白骨霎时间辞人世。这的下场头夫妻恩义,那香罗帕做头敌,花蜕香枯脂抛粉坠。王魁呵,我向前行,你也难回避。”看来从今后王魁休想安享富贵了,她要穷追到底。那么,以生命为代价的敫桂英,能让神灵捉拿王魁归案么?剧作家给观众留了一个悬念,吸引人接着看下去。
写到这里作家意犹未尽,他还想再深刻一点,于是用补叙的手法告诉人们,桂英实际上是被逼死的。她的养父谢德惠上场就交代,由于王魁休妻和谢妈逼嫁,“桂英无计奈何,日夜啼哭,声声要去寻死。今早五更出门,到晚不归,寻觅了一夜,绝无踪迹”。表明连日来桂英自以为走投无路,轻生的念头早已产生,并非在庙里因一时激动而自尽。谢德惠是个善良而又不能当家做主的人,他的唱词既是对桂英的悼念,也能代表一般人对此事的看法:“白茫茫风波平地,杳沉沉灵魂何处?你恨漫漫含冤在九泉,都是你那铁心肠的娘,生擦擦逼你将身弃。”但他又怀疑:“这休书又不知是真的是假的,也须问个是与非。如何不奈些儿气,如今呵,一入冥途无路归。”这是作者为给王魁翻案,照应前面金垒套改家书的情节,特地加进来的。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他对剧情的改造比高明要圆满一些,没有像后者作《琵琶记》那样到处留下斧凿的痕迹。
这出戏的曲辞宛转激烈,极其动人。作者继承元杂剧第三折结构高潮的写法,用正宫【端正好】和【滚绣球】等曲,抒发女主人公的生死冤情,字字苦,声声泪。而且各曲在情绪的表现上还互有区别:一提王魁就怒气填膺,指责神灵则刺激淋漓,了此一生时便显得恓惶和幽怨。桂英情绪的剧烈起伏,正反映了她悲痛欲绝的心理状态,而这又是人为的灾祸造成的,从而强化了作品的思想意义。作者很善于使用叠字,如“嘹嘹呖呖,耿耿凄凄”,以大雁的鸣叫声强化悲剧氛围;还善于通过人物道白勾画时空环境,如“曙色苍苍,鸡声杳杳”,同样能使人感受到气氛的凄凉,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冯俊杰)
焚香记
第二十七出 明冤
王玉峰
(鬼判先上)(外扮大王上)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起意早先知。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叫判官、小鬼介)今日北方有一阴魂到此诉冤,不许阻当他。(判)领法旨。(旦上)妾身只为王魁这厮辜恩负义,把罗帕缠死。我想在生时节,脂脂粉粉,今日黄泉之下,杳杳冥冥,好凄惨杀人也!
【北四边静】(旦)虚飘飘神魂茫昧,愁云叆叇[1] ,惨雾凄迷,举步难移。暗洒黄泉泪,乱撺的沙堆石砌。这里是海神爷庙里,我在生时曾与王魁到此设誓来。早来到旧游之地。
你看殿门大开在此,不免到殿下拜伏,申诉一番。(外)妇人有何冤枉,到吾殿下?
【耍孩儿】(旦)只为死生冤业相遭际,只为死生冤业相遭际,忍将心疼从头提起,桂英敫氏告王魁。(外)你是敫桂英,告王魁甚么来?(旦)他如今幸尔登高第,一醉琼林忘扊扅[2] ,别选豪门配。这的是停妻再娶,乱法胡为。
(外)原来为婚姻事,这事不是我衙门听理的,不得在此缠扰。阶下阴魂,你可到阎王殿下诉因依。吾神呵,但司海内风涛险,不管人间闲是非。叫小鬼与我扶那妇人出去。(扶出介)(旦)天那,奴家将为死归地府,要告大王与我明白此事。如今大王又不准理,却不枉了这一场。
【五煞】为甚么把花容埋尘土?只为与恶冤家做对垒。如今待悔如何悔?昨宵误听三更梦,今日里空衔九地悲。那神灵也将人戏,赚咱上高处,掇了梯儿。
【四煞】到如今前怎避后怎归?船到江心补漏迟,茫茫苦海深无底。王魁那厮,我好恨!只愿你前程九万里,恐怕三尺神明不可欺,恢恢天网难容恕。我这里阴阴长夜,孤魂渺渺,王魁你在阳世,与那新人好逍遥也。又不比更长寂寞,夜短欢娱。
奴家在此空自埋怨一场,这冤苦几时申泄?是爷爷托梦,因此把罗帕缠死。如今他不肯准理,更有谁知此情?到此罢不得了,不免再撞进去,把生前死后之事,细诉一番,他敢是记上来也。(进介)(外)妇人怎么又进来?(旦)大王爷听奴细禀:奴家在生时,曾与王魁在大王爷面前焚香设誓来。
【三煞】念生前两誓辞,一桩桩是公案儿。这些恩山怨海关心处,大王爷,则你呵,聪明正直应难昧,我痛苦悲伤诉与谁?奴家在阳世恳告大王,又是大王托梦与奴家,蒙嘱付梦中语,道是阴司
间隔,待俺阳寿终时 。
因此奴家把罗帕缠死,来告大王,若大王爷不肯准理,却不枉了奴家这条性命?(外)呀,这妇人因我托梦,自家缠死,特来恳告我。可怜你有这等贞烈之性,我这里与你剖断个明白。判官,与俺查检簿籍,要见何年月日何人在此焚香设誓。(判介)告大王,查得元丰二年三月十五日[3] ,有济宁王魁和莱阳敫桂英到殿设誓:如有负心者,甘堕刀山,永沉苦海。(外)原来有这一宗公案。那妇人你把王魁负你的情,从头诉说一番。(旦)谢大王爷爷,听奴家说来。
【二煞】则我将从头怨恨提,那王魁呵,是济宁人在洛阳下第归。飘零寄迹莱阳地,他呵青春未遂乘龙志[4] 。那时亲央媒氏,到奴家螟蛉父母谢德惠夫妻面前[5] ,求纳为婿。又不是红叶空流御水诗[6] ,仗冰人谐匹配[7] 。眼见的百年结发,不离侧三载相偎。
他与奴家做了三年夫妇,只为上京应试,临别之时,奴家正怕有今日,故此到大王爷殿下焚香设誓。谁想他到京中了状元呵,
【一煞】凤池得借栖,燕巢忘旧主,身荣又向豪门赘。(外)他赘在那家了?(旦)他赘在韩丞相家了。奴家被妈妈逼令改嫁金垒,只为那冤家,抵死不从。我宁甘九死无他志,他忍负三年竟再妻,害得我生巴巴自堕冤业地。(外)他入赘在韩丞相家,你那里晓得?(旦)大王爷,他近日有书回来,俺只道喜孜孜万金家信,到是一纸休书。
他书上明写道,到京幸中状元,因韩丞相欲招为婿,一时勉从,教奴自改嫁人去。好苦!(外)原来如此。我听汝从头说事因,簿书点检甚分明。王魁负了神前咒,兀的不断送莱阳敫桂英。判官与我速差鬼兵二十名,带领阴妇,一同到王魁跟前,摄取他魂灵到来,与他折证。(判)领法旨。
【收尾】(旦)谢大王,展开生死门,倒断恩仇会。王魁,量这番有翅也难飞去,少不得与那新人霎时拆了对。
(旦下)(外)判官,你可速差鬼兵,随着妇人去。
正是:从空伸出拿云手[8] ,提起天罗地网人。
〔注〕 [1]叆叇(àidài):形容云盛天暗。[2]“一醉”句:谓刚登第就忘记了过去的贫寒生活。琼林,宋代皇帝恩赐新科进士宴会的地方。明代因之,赐予新进士的宴会也叫琼林宴。《宋史·选举志一》:“进士始分三甲。自是锡宴就琼林苑。”扊扅(yǎnyí),门闩。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古乐府《百里奚》歌词云:‘百里奚,五羊皮,忆别时,烹伏雌,吹扊扆,今日富贵忘我为?’吹,当作炊煮之炊。……然则当时贫困,并以门牡木作薪炊尔。”[3]元丰:宋神宗年号,共八年(1078—1085)。[4]乘龙志:指结婚。《艺文类聚》引《楚国先贤传》曰:“孙俊字文英,与李元礼俱娶太尉桓焉女。时人谓桓叔元两女俱乘龙,言得婿如龙也。”唐杜甫《李监宅》诗:“门阑多喜色,女婿近乘龙。”[5]螟蛉:古时对养子之称。语出《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毛传:“螟蛉,桑虫也。”螟蛉父母,即养父母。[6]“红叶”句:反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比喻婚事落空。唐范摅《云溪友议》载:卢偓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顺流漂下,叶上题诗云:“水流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当时即和诗一首。后来竟与题诗宫人结为夫妇。此事又见《本事诗》、《北梦琐言》、《青琐高议》等,唯男主人公姓名不同。[7]冰人:媒人。《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迨,及。泮,散。归妻,使妻来归于己,指婚事。后遂称媒人为冰人。[8]拿云手:比喻本领高强。也比喻志气远大。语出唐李贺《致酒行》诗:“少年心事当拿云。”南戏《张协状元》:“从空伸出拿云手,提起天罗地网人。”
《明冤》又名《阴告》。有的剧种如蒲剧名为《打神告庙》,经常以折子戏的形式演出。它演敫桂英鬼魂在冥间告状,终于唤起海神的同情,差遣鬼兵前去捉拿王魁归案,表现女主人公“心不成灰怨未消,生死恩仇苦这遭”的执着的个性,无畏的斗争精神。
黄泉之下,阴风习习,杳杳冥冥。桂英只觉得“虚飘飘神魂茫昧,愁云叆叇,惨雾凄迷,举步难移”,令她仓皇颠踬。但是为了与王魁当面对质,便顾不得这些了,她只能置恐惧于度外,状告王魁:“他如今幸尔登高第,一醉琼林忘扊扅。别选豪门配,这的是停妻再娶,乱法胡为。”在桂英看来,阴曹地府既然一向以执法公正、刑罚严酷而著称,那么惩处负心贼,报仇雪恨的时候终于到了。不过,她绝对没有想到,这位可敬的海神爷也是贵人多忘事,竟然记不得当初许下的诺言,听了桂英的陈诉后,说:“原来为婚姻事,这事不是我衙门听理的,不得在此缠扰。”他声称本衙门“但司海内风涛险,不管人间闲是非”,遂命小鬼把桂英扶出去了。
海神竟然也骗人!桂英不啻遭到当头一棒。说什么“湛湛青天不可欺”,这岂不是冤哉枉死了么?想自己刚刚“把花容埋尘土,只为与恶冤家做对垒”,谁成想“昨宵误听三更梦,今日里空衔九地悲。那神灵也将人戏,赚咱上高处掇了梯儿”。眼下真个是“船到江心补漏迟,茫茫苦海深无底”了!她无法理解海神态度的这一突然变化,没有丝毫的精神准备,然而坚执的个性决定了她不可能接受眼前的现实,“到如今前怎避后怎归”?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她只好勇敢地再次闯了进去。
看来能让海神立案不止需要勇气,还需要一点“艺术”,所以桂英这次拿定主意,婉转进言,先唤起他的同情:“念生前两誓词,一桩桩是公案儿。这些恩山怨海关心处,大王爷,则你呵,聪明正直应难昧,我痛苦悲伤诉与谁?”然后帮助他回忆:“蒙嘱付梦中语,道是阴司间隔,待俺阳寿终时。”最后再刺激一下:“若大王爷不肯准理,却不枉了奴家这条性命?”海神到底还是被感动了,假装想起来说:“呀,这妇人因我托梦,自家缠死,特来恳告我。可怜你有这等贞烈之性,我这里与你剖断个明白。”桂英终于赢得了初步的胜利。
戏曲中关键性的情节,常需要重复几次,为的是加强观众的印象,也使后进场的观众明白就里。只要每次重复都是必要的,情境又有所不同,就不至于让人生厌。本出因写海神决定受理此案,要求桂英把王魁负心的经过从头说起,作者遂用【二煞】、【三煞】二曲,让桂英简洁而有条理地边唱边说自己的全部遭遇,抒发她的满腔怨恨。唱词表面上是针对王魁的,实则勾画了科举制下某些书生“一阔脸就变”的丑恶共性,想当年“他呵青春未遂乘龙志”,亲央媒人到谢家求纳为婿,“眼见的百年结发,不离侧三载相偎”;一旦到京中了状元,便“燕巢忘旧主,身荣又向豪门赘”。两相对照:“我宁甘九死无他志,他忍负三年竟再妻,害得我生巴巴自堕冤业地。”
科举制度曾是人间无数悲剧的渊薮。仅在宋代,登科弃妻的案件便时有发生,王魁就是传说中的一个。明沈璟《南九宫曲谱》所收的【刷子序】曲,一连串数落了四个饱读诗书却忘恩负义之徒,其中就有王魁:“书生负心:叔文玩月,谋害兰英。张叶(协)身荣,将贫女顿忘初恩。无情李勉,把淑英鞭死,王魁负倡女亡身。”此外还有个马踏赵贞女的蔡伯喈。他们最后都可耻地遭到了“果报”。本剧的作者也是读书人,难免惺惺相惜地学高明作《琵琶记》的榜样,为此辈“雪冤”、翻案,塑造登科而不负心的男主人公形象。但是由于本剧的情节骨架根源于民间传说,“告庙”、“倡女亡身”等,又是同一母题的宋元戏文、杂剧作品中最精彩的情节,早已为广大观众所认同了,所以他无论怎样改编也必须把这些关目保留下来。正因如此,这一翻案作品才有了精神命脉,才有了同样震撼人心的感人力量。
托名汤显祖的《焚香记总评》有云:“作者精神命脉,全在桂英冥诉几折,摹写得九死一生光景,宛转激烈。其填词皆尚真色,所以入人最深,遂令后世之听者泪,读者颦,无情者心动,有情者肠裂。何物情种,具此传神手?独金垒换书,及登程,及招婿,及传报王魁凶信,颇类常套,而星相占祷之事亦多。然此等波澜,又氍毹上不可少者。此独妙于串插结构,便不觉文法沓拖,真寻常院本不可多得。”此说十分中肯,歆慕之情也溢于言表。日本近代学者青木正儿则批评本剧说:“打消背约事实,使之重圆,是虽出于传奇常套,反减杀悲剧之兴味焉。”(《中国近世戏曲史》)见仁见智之说,读者可自为取舍。
(冯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