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祖芬
【戏曲家小传】
(1845—1911)字云舫,号落落居士。江津(今属重庆)人。廪生。幼时遭后母虐待,饱受摧残。年稍长即游学外省,庠中每试名皆列前。年逾三十,以应乡试屡不中,遂弃帖括业。晚岁讲学山中,年五十复遇家变,蒙不白之冤,流亡他乡。好学多才,三教九流之书无不涉猎。以性刚见嫉,故终生偃蹇。作有传奇《招隐居》,今存。另有《振业堂集》。
招隐居
第十六出 封馆
钟祖芬
(龚而安冠带职事上)少年榜竟登龙虎[1] ,中路俦偏引凤凰。铁面人钦骢马使[2] ,荒郊夜走牵牛郎。小生龚而安随父巡方,回乡中式,莺盟方缔,虎榜旋登。只因魏小姐日夜哭念爹娘,小生沐恩方回,父亲即命往寻岳父,须索连夜走者。(下)(魏之闻冠带职事上)一家联受苦中苦,万事不明天外天。犁牛早死骍角在,辛勤只为我耕田。小生魏之闻,自从卖到牛家,与小姐私偕鱼水,将老儿气一个十生九死,使小人转效了七夕双星[3] 。念我同庚,收为半子。明知我爹妈受苦,不敢道出真情,亦不敢涉身过问。今幸皇天有眼,使我平地一声,纳粟成均,登科故里。飞鸿甫递,老牛已尸。那一牢遭瘟的六畜,被那温官重责追赃[4] ,已死者死,亡者亡。闻得我二老受尽酸辛,岂可不去探望?今日沐恩归来,不免脱空前去迎请来家,同享富贵。(下)
【正宫端正好】(甄氏上)绿璃灯,乌衣巷,阴风惨晦日无光。飞来天祸谁能挡?都因烟孽障。
病躯穷骨两支离,风雨严寒夜苦饥,寄语儿家亲阿母,而今瘦损好花枝。奴家自从移到祖山,两遭盗窃,家如水洗,官人每日不归,独守空山,好不凄恻人也呵。
【滚绣球】(以下皆甄氏一人唱)我儿也两分张,女也随风浪。锦江山他人执掌。破床头只留得旧日鸳鸯。你看那荒郊一带,都是青冢迷离[5] ,棠梨淡淡妆,饥鸢处处翔。做成个凄怆榜样,不由人痛裂肝肠。(魏上)(甄)官人你过瘾没有?(魏)我哪里有钱?娘子,你吃饭没有?(甄)哪里有米?(魏)我两夫妇到如此度日,这哪里是个了局?趁今你尚青年,我未白发,不如你早打主意,图个下半截受用。已将娘子醮与鄢聪为配[6] ,特回来报知。(甄)猛听得疾雷半响。惊魂丧魄,不由人心头荡荡,眼泪汪汪。此话怎当?
【叨叨令】奴本是金镶玉镶,配不着妖妖娆娆的相。又不同桃香李香,上不得风风流流的榜。纵然是家亡子亡,也要模正正经经的样。犯不着心长语长,不许伊慢慢悠悠的讲。兀的不气煞人也么哥,气煞人也么哥。只望你将父纲夫纲,气平时静静悄悄的想。
(魏)我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脱布衫】大丈夫经济文章,助朝廷燮理阴阳[7] ,那有个终日眠烟障。昏沉沉一枝枪,神魂失丧。
【小凉州】终朝僵卧不离床,虚度时光。臭人闻得粪坑香,形肮脏,柳叶染衣裳。
【后调】一人一口相推让,诸判官围着冥王。灯放光,盘放光。个个吹箫弄笛,娱乐夜无央。
【下小楼】你只道春光朗朗,百花常放。绿乱青迷,花筛柳摆,蝶醉蜂狂。每夜里灿银灯毫光万丈,谁料得烟销灭这般情况?
【后调】你轻结发甘离丧。全不想这番狼狈,三春蛱蝶,百岁鸾凰。你平日,掷朱提,挥白镪[8] ,莺来燕往。值此大军情,谁与你输粮助饷?
(魏)你说了许久,肚皮饿了没有?若能饿了不吃,便可白头厮守,那些已往之事,何必再提?你只算眼前的帐就是。
【满庭芳】和盘算帐,也早知道牛郎织女,要作参商。若不是烟云好友相赓唱,怎能得憔悴姬姜[9] ?虽是相守得一时半晌,也不复走章台,学画眉张敞[10] 。前事空惆怅,千思万想,倒不如早将命丧。(撞头介)
(魏拉哭跪介)娘子,你要顾节,难道我不想顾名?你有偕老之情,难道我无结发之谊?你舍不得我,难道我又舍得你?只念我大仇未报,要留此微躯,两死无益。你我做个左伯桃、羊角哀[11] ,方才济事。你而今如此固执,倒不如我先死了。(亦撞头介)(甄拉介)
【快活三】他若把头撞,我亦把身戕,侬争一节两相伤。罢罢罢,这是我前生欠下今生帐。
(背介)我不如允了,暗藏剪刀一把在身,待到了鄢家,然后抹喉自尽。我亦全节,他亦得银,岂不更妙。(叹介)奴家也无奈了,只得依从罢了。(共扶起介)
【朝天子】明晃晃银河,乱慌慌打桨。别离船,东西向,一篙拨散鸳鸯舫。听骊歌,凄惨唱,只为着床上一灯,灯前一棒。棒一家妻离夫旷。一个羞惭,一个悲伤。这般情,真苦状。
我有一言,夫君谨记。烟签烟盒二字,乃两个排戈,一人一口血,此后若想报仇,还要减烟为是。(魏)娘子之言,自当铭腑。但我与鄢家约下今晚接亲,须早打点。(甄)呵呀。
【四边静】霎时车御百两,便当走文君,远嫁王嫱[12] 。一室清酸,大家是心头着痛难搔痒。此后庞儿空留想象,魂梦里,来相访。
【般涉耍孩儿】鱼水恩深如海样,谁料着望夫山上,秋风千里雁南翔。未飞时也自悲伤。分明潮送人双桨,不获分离酒半觞。春无主,花飘荡。凄凄芳草,惨惨斜阳。
【五煞】子离娘,奴去主,女悲母,妇辞郎。一时哭泣声悲壮,老天作事心何莽?浩劫催人祸不常,依门空怨望。春风苦短,秋夜偏长。
【四煞】你平日,戒烟方,千金药,应亲尝。如何一梦久黄粱?自把葫芦紧紧装。良田美宅并收藏,未死身先葬。落得个夫啼妻泣,我只人双。
(魏)我一失脚,遗误终身,而今你有新夫,我无旧侣,也自惨伤不了,还经得你这样唠叨?(甄)贫家夫妇离别,也要欢饮一场。我三日不尝茶饭,干哭一场,从此分袂,这别离也忒仓卒也呵!
【三煞】昨宵还共泪双行,今夜凄然天一方,旧情新谊争消长。倘得个苍头白发生相傍,就使我裙布荆钗死不妨。别离增惘惘。你看那坟前衰草,冢上枯杨。
【二煞】儿女在何乡?夫妻此一场。奴去矣,病体残躯须保养,燕朋燕群交休广,秋雨秋风各自凉。雌雄今不两,愿你早登黄甲[13] ,再续红妆。
(八将抬轿上)今番又来此处接亲,莫要又被抢了。(魏)门外喧嚷,接亲的来了。
【一煞】心头惊鹿撞,世事等羊亡,顷刻飘零在异乡。这是我前世烧了断头香[11] 4,今生遇着无情障。门外何喧嚷?自是生离夫妇,死隔阴阳。
(执手捶胸大哭介)官人,要看我多看两眼,今生不能再见面了。(魏)娘子,前途保重,这不是小生误你,乃是洋烟误你。(登轿介)(八将抬轿下)(魏)俺如今只得称孤道寡了。
【尾声】(魏)家园田产空飘荡,夫妻儿女各分张。诸君望望,这便是我服烟人的好下场!
孤寒已作朝飞雉,醒眼当为夜处鳏。葛枕锦衾谁独旦?绵绵秋夜影初单。(魏之闻领众仆上)(见介)爹爹,近日安好?(魏作羞惭满面状,又作惊喜状)一息尚存,孤身无靠。(之闻)妈妈此时哪里去了?(魏)到你姨娘家去了。(之闻)孩儿先年,不曾闻有姨母。(魏)才认的疏房。(之闻)孩儿今已高中,老牛已死,特来迎接爹娘,仍回老屋,同享田园。母子多年不见,所以夤夜奔来,望爹爹速去接回。(哭介)(魏)接不回来了,而今他得了安乐窝也。(之闻)这又是何道理?望爹爹即速收拾起程,且到儿家商议。(魏)家囊一空,何物尚须收拾?(行介)占水鸳鸯平地散,破空龙虎自天来。伤心孝子难寻母,累我狂夫瞪目猜。(下)(龚而安领众上)金灯闪照新郎轿,铁面喧传御史威。猎猎征旗飘半夜,鹣鹣奇鸟待双飞[15] 。(八将抬轿上)(轿内大哭介)(八将)前面巡方御史来了,请娘子止哭。(轿内愈作大哭介)(八将弃轿各逃介)(众)禀贵人,前面有人弃了花轿而走。(而安)扛回舟去。(龚御史领家人众仆上)吩咐天厨烹犬豕,安排家宴会鸳鸯。(而安见介)孩儿行至中途,拾得花轿一乘,回请大人发落。(龚)家人与我开看者。(众婢开轿介)(甄出持刀自刎介)抢接我来,终非汝福。(之见突出抱哭介)妈妈不必如此。(甄张目介)孩儿,你如何在此?(之见指介)蒙姨爹姨妈打救。(甄上跪谢介)(甄夫人扶起介)因何狼狈至此?(甄)拙夫被鄢之使所害,将奴醮与鄢聪为室,奴心不甘,故寻自尽。(龚)与我请魏秀才来。(众仆上报介)房门关锁,不知何处去了。(魏之闻上)御史威仪居上辈,少年科第喜同乡。门上有人么?(仆)来系何人?(之闻)新孝廉拜会同年。(仆)外面有新贵人来拜会大同年。(龚)请。(见介)(甄突出抱哭介)我的孩儿,你妈只恐今生不见你面,你爹爹不知怎样下落?(之闻)现在儿家。(龚)速去请来。(魏芝生上)无能养妻子,羞面见尊官。(见介)(龚)下官有心与兄结戚,未知尊意若何?(魏)活命之恩,有何异说。(龚)我兄聪明秀士,也被此道沉迷,看来此物利害,须先灭此而后花烛,家人与我尽行拿来。(堂官上)大隐在朝市,小隐在山林。一世乡中隐,非我不生存。(众上拿介)(并拿八将上禀介)拿下鄢之屎。(龚)与我投诸水火。(堂)我烟之屎得了水火,更是得其所哉了。(众人将烟之屎、八将捶碎)(内用黄烟烘下)(龚)将招隐居概行封了。(众仆应诺)(回禀介)概行封锁。(龚向魏介)此物危害中国,不早收除,眼见中国土地人民,房廊货宝,必然被他收尽。烦吾兄尽情编一告示,道出其中利害。吾兄过来人,不用推辞。(魏)小弟因作戒烟歌,然遭此大劫,而今再不敢恨他了。近闻钟芸舫先生作下《火坑莲》劝戒洋烟,可以请他出示。(龚)与我请来。(向回报介)而今钟芸舫先生已成高隐了,不可见了。(龚)看来此物是个劫数了,只好听其自然。惟令郎虽与牛女成亲,并非明婚正娶。可收拾两付洞房,着他郎舅双偕花烛。(两新贵各拜天地)(同下)
大劫昏天地,瞢腾无贱贵。
我亦过来人,狂言休见罪。
一人发浩歌,万众醒瞌睡。
须识荒唐言,都是伤心泪。
〔注〕 [1]登龙虎:指科举及第。《旧唐书·欧阳詹传》:“詹与韩愈、李观……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2]骢马使:即骢马御史。《后汉书·桓典传》:“拜侍御史,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此处指龚而安之父巡方御史龚则说。[3]七夕双星:即神话故事牛郎星织女星七夕鹊桥相会事。[4]温官:指剧中当地糊涂县县官温朱。[5]青冢:本指汉王昭君坟,此泛指坟墓。[6]醮(jiào):《仪礼·士昏礼》:“庶妇则使人醮之。”注:“酒不酬酢曰醮。”此指再嫁于人为偏房。[7]燮理阴阳:《尚书·周官》:“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孔传:“燮理者,和调之也。”[8]“掷朱提”二句:朱提、白镪皆指银钱。《汉书·地理志》:“犍为郡朱提山出银。”《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故世称银子为朱提。镪,本作丝旁,为贯钱之索,俗改从金,故称银为白镪。[9]姬姜:《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萃。”注:“姬姜,大国之女。”此甄氏自指。[10]“也不复”二句:章台,章台街,汉长安街道名,多妓馆,后泛指冶游处。张敞,汉人,为京兆尹,在家善为其妇画眉,京中盛传“张京兆眉怃(妩)”。见《汉韦·张敞传》。[11]左伯桃、羊角哀:战国时一对生死之交的朋友,互为对方而死。[12]“便当”二句:文君,卓文君,汉临邛人,守寡在家,受司马相如琴心所挑,夜奔之,离家同归成都。王嫱,字昭君,汉元帝宫女,赐匈奴呼韩邪单于和亲。[13]登黄甲:指科举高中。汉唐举子考试均有甲乙丙等科,甲科为高。发榜时以黄纸张贴,故云登黄甲。[14]断头香:中途熄灭的香。迷信谓再烧此香是对神佛不敬,必受恶惩。[15]鹣鹣奇鸟:《尔雅·释地》:“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后喻感情深厚的夫妇。
《招隐居》是近代文学史上最早反映鸦片毒害的重大社会问题剧,对其后同类题材剧作的产生和创作,具有示范的意义和积极的影响。全剧共十六出,故事梗概是:儒生魏芝生谨身诗礼,极力反对吸食鸦片。烟神发动众神以酒色财气百般诱惑,他也不为所动。后魏生罹疾,在奄奄一息之时,在受骗的妻子劝说下,终于为治病而吸食鸦片。病虽治好,但已养成毒瘾。遂为吸毒所害,百万家财倾荡殆尽,不得不出卖儿女妻子,落得个家败人散、一文不名的可悲下场。最后,幸其子反奴为主,其女被巡方至此的龚御史相救,一门重新团圆,烟馆招隐居也被禁封,魏芝生总算脱出于水深火热之中。本剧运用神话的形式,离奇的情节,象征的手法,夸张的笔调,为时人演出了一幕具有悲剧意义的讽刺活剧,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全剧第一出《排将》便以神话的形式开场,由堂官鄢(烟)之使上场自报家门:“十殿森罗地狱开,灯光暗淡鬼齐来。烽烟逗起无名火,要把生灵化劫灰。”声言奉燕(烟)王之命,“来此开馆,取名招隐(瘾)居,招纳四方隐(瘾)士,收取中国土地人民,房廊货宝”。于是召集燕(烟)邦八将(烟灯、烟壶、烟签、烟刀、烟枪、烟盘、烟石、烟盒)商量打理。第二出《诫子》针锋相对,写魏芝生坚决反对吸烟,作长篇千余字的《戒烟歌》严诫子女。第三出《开馆》再通过燕(烟)王之口,点明已“与那府厅州县勾合。竭彼脂膏,耗其精血,孤想不出百年,此方生灵,可以收拾净尽”。入木三分地揭露了西方列强勾结晚清官员输入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险恶用心。之后,经《试坚》、《驱神》、《再试》、《三试》、《骗阵》、《再骗》、《三骗》诸出的敷演,堂官派出心腹谋士费无极、鄢将师等,竭尽引诱、欺骗之能事,终于将病中的魏芝生陷入“与烟魁共枕眠”的困境。第十一出《入阵》以荒诞、夸张的手法,极写堂官与烟兵烟将折磨、收服魏芝生的情形。至此,芝生终于一头钻进烟葫芦中,成为不折不扣的烟鬼。尔后第十二出《弃产》,写魏芝生“洋烟上瘾,债逼如焚”,只得变卖家产田地,又受骗遭窃,于是“税亩租田今尽矣,安排此生作贫民”。此后复经《涉讼》、《鬻子》、《嫁女》三出,魏芝生已是家破子散、一文不名的潦倒烟鬼了。
这里所选的第十六出《封馆》,是全剧的终结。从其关目来看,可分为先悲后喜的上下两部分。上半部着重写魏芝生深陷鸦片毒瘾之中不能自拔,只得将妻子典卖于他人为配,夫妻悲痛告别的情景。主要通过魏妻甄氏的多段唱词,来表现内心凄苦恻怆、悲痛欲绝之情。魏妻上场后,相继以【端正好】、【滚绣球】两曲唱出了魏家如今的惨状及其罪魁祸首:“绿璃灯,乌衣巷,阴风惨晦日无光。飞来天祸谁能挡?都因烟孽障。”“我儿也两分张,女也随风浪……你看那荒郊一带,都是青冢迷离……不由人痛裂肝肠。”当魏芝生上场告知出于无奈“已将娘子醮与鄢聪为配”后,魏妻猛听得如“疾雷半响。惊魂丧魄”,“眼泪汪汪”。接着连唱【叨叨令】等七首曲子,抒发内心不愿相信、不满丈夫的悲愤心情。最后伤痛不能自已,猛然一头撞墙以求早死。此时魏芝生又拉又哭,又跪又劝,又自己撞墙,以示先死。这时魏妻反过来拉他,心想不如成全其夫得银,自己到鄢家后再抹脖子自尽。夫妻相互扶起之后,甄氏悲痛欲绝,又连唱【朝天子】等七曲,呼天抢地,将自己痛苦万端、心如乱麻的情感推向高潮。同时,又深情苦劝其夫减烟戒烟,叮嘱他“病体残躯须保养,燕(烟)朋燕(烟)群交休广”,并“愿你早登黄甲,再续红妆”,充分表现了难舍其夫、关怀体贴、真心期待的深情苦意和敦厚、善良的性格,实在动人心弦。当鄢家来轿抬人之际,鄄氏“执手捶胸大哭”道:“官人,要看我多看两眼,今生不能再见面了。”魏芝生无可奈何地说:“娘子,前途保重,这不是小生误你,乃是洋烟误你。”甄氏走后,魏芝生一边自嘲“俺如今只得称孤道寡了”,一边唱了一曲【尾声】:“家园田产空飘荡,夫妻儿女各分张。这便是我服烟人的好下场!”至此,魏芝生因堕入鸦片迷障而发生的人生悲剧已进入结局,这也是本剧的高潮所在,从而使本剧“鸦片毒害人”的主旨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剧作家也完满地完成了自己的社会使命。
本出的下半部风云突变,剧情出现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先写反奴为主的儿子魏之闻登科返故里,率领众仆前来迎接父母回居老屋;接着写已经救下魏女的龚御史之子龚而安又救下魏妻,于是母女重逢,魏妻甄氏且与龚御史之妻甄夫人原是姐妹;再写魏之闻前来拜会龚御史,母子得以重逢,并接来魏芝生,于是魏家重又团圆。真是苦尽甘来,令人唏嘘。最后,写巡方来此的龚御史决心灭了害人的洋烟,派人拿下堂官鄢(烟)之使及手下八将,禁封了“招隐居”;然后为其子而安与魏女子见、魏子之闻与牛员外之女双谐花烛,交拜成亲,全剧以大团圆的喜庆结尾落下帷幕。
这一部分是全剧的结尾,是本剧故事的结局,但它并未按照人物故事发展的内在逻辑走向终局,而是笔锋突转,来了个与前相反的大转折。笔者以为这并非本剧的败笔,而是作者精心构思之作:一来可以体现作家自己和人民大众的愿望与理想,反映广大有识之士力主戒烟的正义呼声,深化了本剧的主旨;二来在当时鸦片横行、国衰民病的年代,不啻振聋发聩,为社会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具有引人向上的积极意义。从戏曲创作的角度看,也是继承中国传统剧作艺术的成功之作。众所周知,我国的戏曲不像西方传统戏剧那样明确划分悲剧、喜剧的界线,两者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悲中有喜,喜中有悲,即使是悲剧也往往有大团圆的结局,体现了华夏民族积极乐观和淳真善良的心性。这本《招隐居》以主要的篇幅敷演了魏芝生被骗吸毒、妻离子散的悲剧故事,揭示了鸦片的危害与贩毒的罪恶,深刻地教育了吸毒者和广大官民;同时又让魏家重新团圆,并禁封了烟馆,以喜剧的形式结尾,从而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对邪恶的惩罚,很好地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另外,全剧也有讽刺闹剧的色彩,对以燕(烟)王为代表的西方列强及其爪牙,以温朱为代表的贪官污吏及其喽啰,以牛员外为代表的土豪劣绅及其帮凶,嬉笑怒骂,调侃嘲讽,起到了巧妙地为全剧烘托氛围、增添趣味的作用。
(张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