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复之

  下载全书

【戏曲家小传】

一作苏复。明初人。年里事迹不详。作有传奇《金印记》,一名《合纵记》、《金印合纵记》、《黑貂裘》,有明刊本。吕天成《曲品·旧传奇》归为“妙品”。

金印记

第十二出 金钗典卖

苏复之

【忆秦娥】(旦上)从别后,思君渐觉纤腰瘦。两凝眸,珠泪满怀红透[1] 。岁华容易相驰骤,年年离恨长依旧。长依旧,利名两字,未知成否?

〔古风〕一自儿夫去,恹恹意惨伤。金钗已零落,膏沐愧新妆。明月照倩影,流尘暗绮窗。罗帏春不暖,翠被夜生寒。听琴惊别鹤,对镜叹孤鸾。音沉千里雁,恼断九回肠。家贫缺甘旨,解当奉姑嫜[2] 。人在天涯远,何时还故乡?自从儿夫去后,杳无音信。心意去匆匆,君西妾在东。君身如皓月,妾似镜尘蒙。

【水仙子半插玉芙蓉[3] 】尘蒙镜里鸾,云阻天边雁。几回遥望秦关路,阻隔云山千万重。举目秦关,万里云山远。人在天涯,俏一似风筝断[4] ,倚定门儿眼望穿。雁飞不到处,人被利名牵。季子夫,你在京城,妻在家里,倘有吉凶时节呵,他那里吉凶,俺这里难见。吉凶难见,枉教奴卜尽金钱不见还。夫自与三叔公推命回来[5] ,逼奴家典卖钗梳呵,你一心在名利间,婆婆责奴家不肯谏阻他的孩儿。婆,他是高堂父母谏阻不从,手足兄弟谏阻不听,最苦是行色匆匆,那肯受裙钗劝?

才到秋来举子忙,夫君一去望名扬。禹门三级桃花浪,月阙九秋丹桂芳。

【前腔】九秋丹桂芳,三月桃花浪。夫,今乃大比之年,天下举子三千,策试英雄五百。少甚么英雄,一跳龙门上。伯伯、姆姆取笑我儿夫心高望外,岂不闻书云: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大不孝也。他只为亲老家贫,图寸禄来供养,枉被旁人说短长。古人云:朱门生饿莩,白屋出公卿。常言道白屋出朝郎,公婆、伯姆,休把人轻相,人轻逆相。古云:人不可以貌相,水不可以斗量。焉知我夫今日之贫贱,异日之不富贵乎?海水难将升斗量。自古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天怜念,名显扬,管取改换门闾,衣锦还乡党。

梳妆已罢。明日公婆该奴供膳,米粮又无,怎生是好?寻思无计,不免将这股金钗与姆姆当些钱米,供奉公婆,又作道理。(行科)钗梳典卖赴京畿,公婆甘旨怎支持?古言勤乃立身本,果然俭用胜求人。

【前腔】人间做媳妇,谁似奴受苦?夫,你滔滔去了,不顾公婆暮景,家道贫穷,怎生布摆?亲老家贫,甘旨应难措。典尽金钗,吃早膳还愁暮。夫,奴家为你吃尽子万苦千辛,你在天涯知也无?试把菱花照,容颜已非初。枉被儿夫耽误(重)。季子夫,今日为妻的拿这股金钗与姆姆当钱。正是开口告人羞怎顾?到他家中,若念妯娌之情,慨然肯了也罢;倘若推故,岂不汗颜?未知他肯否,意踌躇。奴家欲待不去,公婆甘旨无措,正是羝羊触藩[6] ,进退两难。好一似触藩羝羊,进退难移步。

来此是姆姆门首,不免相叫一声:姆姆有请!

【一江风】(贴上)听得语匆匆,忙步金莲动。天晴人意浓,桃花映水红。(旦)姆姆快来。(贴)忽听得叫姆姆,待奴家整衣衫,向堂前相陪奉。

(旦)可笑苏郎痴又痴,那得云开见日时?(贴)叔叔成名归画锦,婶婶封赠做夫人。(旦)休得取笑。(贴)婶婶,自你叔叔去后,容颜消瘦,意欲相邀婶婶,同到花亭玩赏一番,宽解愁闷,未知婶意如何?(旦)既蒙厚爱,当得陪伴。(贴)请婶婶同行。转弯抹角,来此便是。(旦)姆姆,果然是好花。(贴)百花开放满园红,松柏长青四季同。桃花乱落如红雨,海棠不比旧时容。

【二犯傍妆台】海棠不比旧时容,娇羞无语,寂寞倚东风。婶婶,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大不同。叹人生浮世多错误,瞬息间便不同。婶婶,往日叔叔在家,你也不是这般妆束。钗头鸾凤归何处?衣上花枝失故丛。婶婶,莫说别的呵,你娥眉减翠,杏脸褪红。婶婶,我看你欢无半点,愁有万般,缘何戚戚少情悰?

(旦)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玉箫声断凤楼空。

【前腔】玉箫声断凤楼空。姆姆,自你叔叔去后,那件事不是奴家支持?无端情绪,尽付与疏慵。姆姆,你说我这愁闷不为别的,一来为公婆年老,二来为家道贫穷。愁锁在眉尖上,闷堆积我心中。因此上罄将胭粉藏深箧,懒向妆台理旧容。(背科)自古道:贫穷无种,富贵无根。奴家今日看你呵,自矜豪富,每凌困穷。季子夫,羞得奴脸儿黄瘦眊双瞳[7] 。

奴家受此羞辱,此钗如何将出去?不免托些事情,告辞回去。姆姆,为婶的适才来得忙促,未曾收拾,就此拜辞,明日再来相看。(贴扯科)

【刮鼓令】一言犹未终,暂淹留顷刻中。婶婶,你意皇皇便要辞归去,我知道了,莫不是为姆的疏违礼欠恭?(旦)姆姆言及至此,奴家多多得罪。家中事纵有天来大、海样深,一旦都丢罢,我和你闲坐话从容。(贴)有劳贵步来此,必有所为。(旦)有一事相浼[8] ,不敢启齿。(贴)婶婶说那里话?奴本是嫡亲妯娌,又不比陌路外人同。婶婶,你为何欲言不言,欲说不说?是怎的,也不须半吞半吐话朦胧。(重)

(旦)姆姆,自你叔叔去后,杳无音信回来。

【前腔】云山隔万重,历星霜绝雁鸿。姆姆,你叔叔呵,他为功名相担阻,闪得家中物物空[9] 。实不相瞒,明日公婆该奴供膳。甘旨事难供,奴将金钗一股,典些贯朽与陈红[10] 。(贴)婶婶,我家中那有闲钱?(旦)姆姆,自古道:济人须济急时无。望姆姆周全急难中。(重)

(贴)小莲,拿前日王婆卖的那钗子过来。(丑)钗子现在。(贴)婶婶,只道你有一股金钗,为姆的也有一股。

【终滚】奴有金钗一股,这钗当初拆散不成对,今日有了婶婶这一股,一样双飞凤。古语道得好:金银不入贫人手,珍宝多藏富贵家。钗,正是:万物也有缘,今日还来共。婶婶,这钗原共一个匠人打的呵,羽毛无异,巧妙相同,莫非往日遭人哄?

【前腔】(旦)今朝见此钗,使我心先痛。老乞婆,那日千般嘱付不要到他家去卖。恨杀那王婆,口嘴全没用。言南语北,指西话东,被你将奴误,今日遭讥讽。

姆姆,实不相瞒,这钗是我的。因为你叔叔去求功名,缺少盘费,托王婆来买你家。(贴)婶婶,昔日楚人失弓,楚人得之[11] 。

【四犯黄莺儿】喜楚得楚弓,免被旁人笑我苏氏穷。家丑休教与外通。(旦)姆姆,奴把金钗解当,只为窘中。(贴)家中实无,难以从命。此情正与前情共。(旦)姆姆,念是妯娌之情,当与奴家去罢。(贴)怎奈我一时乏空,怎生强从?(旦跪科)正是礼下于人,无任哀控。望姆姆周全我困穷。(重)

(贴)婶婶请起。不知这钗子多少重?(旦)三钱重。(贴)小莲,衣箧中取三七二两一钱银子过来。(丑)这块头有二两五钱。(贴)剪下四钱。(旦)不要剪,都与我去,明日你叔叔回来,加利奉还。(贴)妯娌之情,何须利息。(旦)如此多谢。就此拜辞。(贴)多慢你,不及远送。(旦)姆姆请转。(贴)呀,他果去了,不免叫他转来,羞他一场。婶婶转来,吃午饭去。(旦)不劳起动。(贴)妯娌之情,何须苦辞?(旦)既如此,待我转来。(贴)婶婶,非是叫你吃午饭,我问你怎么这等要做夫人得紧?(旦)我夫人终有日。(贴)你要做夫人极是难。(旦)眼前贫困实羞惭。(贴)婶婶,你怎学得我满头珠翠身罗绮?何用儿夫去做官?(旦)呸!

【驻云飞】语语相欺,全不念同胞共乳亲。只倚着富豪势,不顾恩和义。嗏,提起泪珠倾。你道我坏了家私,卖了钗梳,也只为名和利。夫,羞杀家中周氏妻。

【余文】纵有富贵成何用?夫妻子遭人讥讽,莫不是闷压巫山十二峰?

〔注〕 [1]珠泪满怀红透:红泪指美人泪。王嘉《拾遗记》:“文帝所爱美人,姓薛名灵芸,常山人也……灵芸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壶承泪,壶则红色。既发常山,及至京师,壶中泪凝如血。”[2]解当(jièdàng):典质,抵押。[3]水仙子半插玉芙蓉:《南曲九宫正始》引作【二仙插芙蓉】。[4]俏:简直,全然。[5]推命:推算命运,算命。[6]羝羊触藩:公羊角钩在篱笆上。喻进退两难。《周易·大壮》:“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7]眊(mào):眼睛失神,视物不清。[8]浼(měi):请求,央求。[9]闪:抛,丢下。[10]贯朽:穿钱的绳子朽断,形容积钱很多而长期不用。此指钱。陈红:陈年的谷类。长期积存的粮食红腐不可食。[11]“楚人失弓”二句:《公孙龙子·迹府》载楚王失弓,左右欲寻之,王曰:“止,楚王遗之,楚人得之,又何求乎?”后用以比喻失而复得,表达对得失的达观态度。

《金印记》是写战国苏秦发迹变泰故事。原是“宋元旧篇”南戏,现存多种明人改本戏文,一些论者也把它们归作明传奇。故事本于《战国策》和《史记·苏秦列传》。剧中描写苏秦朝经暮史,苦读诗书,生活寒素。在用意于“治产业力工商”的家庭显得格格不入,与兄苏厉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父母兄嫂重富轻贫,取笑苏秦志大心高,不图实利,自取烦恼。时逢秦国招贤,苏秦劝妻子典卖金钗,又得大叔赠银五十两,凑足路费,琴剑西行。秦相公孙鞅嫉贤妒能,扣下苏秦万言长策,苏秦遂落魄而归。回到家中,父不同言,母嗔骂詈,兄憎嫌弃,嫂不为炊,妻不下机。他感到亲情淡漠,志不获展,欲投井寻死,幸遇大叔劝告,留在家中刺股读书。此后魏邦纳贤,苏秦献计,终于六国拜相,腰悬金印,衣锦还乡。

全剧以苏秦行迹为主线,写他发愤读书,屡遭挫折而不气馁,终于发迹。而作为现存最早版本的明刊《重校金印记》,具有宋元戏文取材的传统特色,即使描写历史人物,也侧重表现他的家庭冲突和恋爱婚姻纠葛。这一出《金钗典卖》就是写苏秦西行之后,周氏为了奉养双亲,向姆姆(弟妻对兄妻的称呼)典卖金钗,剧中描写周氏的内心矛盾和周氏与姆姆王氏的冲突,凸现了周氏的性格、心理和在家庭中的尴尬处境。

苏秦远行引出的思念,对苏秦远游的埋怨,因为贫贱而不可回避的家人的耻笑,还有无端的指责,以及生活的压力,凡此种种,都成为苏秦妻子周氏最实在、最具体的痛苦。整出戏中周氏这一人物形象都是忧郁的。从周氏的处境我们看到了构成苏秦发迹变泰故事的另一面。

本出一开始,是周氏对苏秦的真情思念,“思君渐觉纤腰瘦”,“珠泪满怀红透”,由于在中国古代社会、家庭中的地位,使得女性在这样的离别之后有更多思念,有“君身如皓月,妾似镜尘蒙”的感叹。在周氏看来,倘若苏秦肯于“安分”生活,夫妻本可幸福美满。但苏秦心在名利之间,一去三年,家中全由她一人支撑,奉养公婆,生活困窘,于是难免心生埋怨。困难重重,又无人可以求助,周氏只好将剩下的一股金钗当与姆姆,想到姆姆如果不肯,岂不汗颜?又自觉进退两难,心中不禁有“你在天涯知也无?试把菱花照,容颜已非初”的感慨,但即便如此,周氏还是更多挂念苏秦。“他那里吉凶,俺这里难见……枉教奴卜尽金钱不见还”,这是周氏真实的心境。而家人用世俗的眼光认为她一心想做夫人,不肯谏阻夫婿,这就为周氏更添一层愁怀,加之心事无人了解,更是倍感孤独。另一方面,在心底,周氏也能理解苏秦,“岂不闻书云:家贫亲老,不为禄仕,大不孝也。他只为亲老家贫,图寸禄来供养,枉被旁人说短长”,“朱门生饿莩,白屋出公卿”。所以她祈望苏秦衣锦还乡,何况这还是对他人的轻视与嘲弄的最好回击。

可以说上半出作者是通过写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下半出则是直接通过戏剧冲突来塑造性格。周氏去姆姆处当钗,先陪了十分小心,不待姆姆奚落,先说:“可笑苏郎痴又痴,那得云开见日时。”而姆姆王氏表面奉承,实是嘲讽:“叔叔(小叔子)成名归画锦,婶婶(兄妻对弟妻的称呼)封赠作夫人。”这四句唱词,把二人的关系已勾勒清楚。周氏此刻心急如焚,而王氏却故意邀她去赏花,周氏又一次陪笑道:“姆姆,果然是好花。”但对景伤情,心中想到的是“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大不同”。此时,心口间的对比、反差,凄凉与苦涩,毋庸赘言。王氏却又明知故问:“我看你欢无半点,愁有百般,缘何戚戚少情悰?”周氏只得如实相告,自知受人侮辱,更无颜当钗,正欲告辞快去,哪知王氏还不满足,一把扯住她,假意道:“莫不是为姆的疏违礼欠恭”,她知此话出口,周氏便脱身不成。王氏料知周氏此来必有所求,正好羞辱,哪肯轻易放过。当周氏求她买钗,王氏随即推说:“我家中那有闲钱。”然后又特意拿出先前周氏托王婆当的另一支金钗。这是周氏为苏秦赴试典卖的,当日还特意嘱咐王婆不要当与姆姆,而今日见到此钗,虽无地自容,也只好如实讲诉原委。最终王氏答应典卖二两一钱银子,多了四钱,还硬要剪下,极是刻薄,然后又挽留周氏,待周氏回来,道:“婶婶,非是叫你吃午饭,我问你怎么这等要做夫人得紧?”至此二人对立关系表面化,周氏再没法忍让,横下心,说:“我夫人终有日。”可是心中暗自委屈:“你道我坏了家私,卖了钗梳,也只为名和利。夫,羞杀家中周氏妻。”本出结束,周氏羞愤难当,痛道:“纵有富贵成何用,夫,妻子遭人讥讽。”戏剧情节到此戛然而止,给观众留下强烈震撼,也对周氏的命运有了充分的了解和同情。

纵观全出,可见背乡求仕,追逐功名利禄在客观上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和冲击,以及由是而加诸妇女的生活压力与精神重负。同时,本出通过周氏与姆姆王氏的矛盾,也在客观上表现出欺寒嫌贫的丑恶世风。

《金钗典卖》这出戏,前半部分对周氏的心理描写准确细致,全面传达了周氏的心理活动。后半部分则通过关目的安排,语言、科范的巧妙运用,把二人的性格和她们之间的微妙关系作了传神刻画,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赏花之后,王氏为羞侮周氏而强留周氏的“贴扯科”,把王氏的卑劣、刻薄展现得淋漓尽致。《金钗典卖》一出一直是《金印记》中的重点出目,自明以来,《八能奏锦》、《歌林拾翠》、《尧天乐》、《大明春》等戏曲选本都有收录。

(孙崇涛)

金印记

第十六出 一家耻笑

苏复之

【转仙子】[1] (旦)一别年华似飞箭,奈阻隔关山。空卜尽喜鹊传音信,枉屡有灯花吐焰,把闲愁向心中系绾。

春去又还来,辛勤供蚕事。但看绮罗人,不是养蚕妇。旧恨并新愁,结就肠千缕。纵有并州快剪刀[2] ,剪不断奴愁情绪。奴家自丈夫去后,家中日食难度,破费家资,只得勤于纺织,以习女工,聊备公姑甘旨之奉。不免入机房,织成几丈绢子,多少是好。

【解三酲】凤帏里整顿机织,一别后梭掷华年。奈程途胜似缲车紧,怎得似轴儿转?惹得奴心绪如麻乱。他指望后变成龙身贵显。空思念,怕不如断机羊子妻贤[3] 。

【转仙子】(净上)贫富随缘算非偶,谩用尽机谋。(贴上)空有满腹文章,叔叔呵,笑伊行,双足向红尘空走。

(净)一嫂,闻知二嫂在西廊下织绢,我与你前去哄他,看他如何?(贴)请婆婆先行,奴家随后。(旦)婆婆、姆姆到我家来,未审何意,且自下机相见。(净)二嫂,闻得西廊机声响,料你在织绢子儿,正是如此。自古道:男要勤,女要勤,三时茶饭不求人。你自去织机,不消陪。(旦)婆婆、姆姆恕奴家不陪。(旦上机科)(净)二嫂,你丈夫得官回来了,不消织机,快去迎接他。

【绣带儿】(旦)闻说道儿夫信息,停梭试问来由。(净)秦邦内音信回来,休得要皱破眉头。(旦)推究,莫非是途路上生受[4] ?莫非是有些灾咎?(贴)前程有决定是有,休笑他过虑贪求。

【前腔】(净)二嫂,他此去功名唾手,巍然首占鳌头。(旦)路途遥真伪谁知?(净)唐二已回至。(旦)既是唐二回来,果是真了。请婆婆、姆姆同去接他。(净)自古道:君不接臣,父不接子。你自去接他。(旦)婆婆、姆姆恕罪了。听道,安排远接休得落后。(旦行科)(净打科)且机织休得要胡走!(旦)天,特地里将人取笑,季子夫,这场气教奴怎生禁受?

(小生)心忙来路远,事急出家门。告母亲知道:望见兄弟衣衫褴褛,相似乞丐一般回家来。(净)这个败子,想真不曾得中。

【玩仙灯】(生上)奈何奈何,苦被苍天困我。

路逢险处难回避,事到头来不自由。我苏秦时乖运蹇,不遇而归,有何面目见我父母兄嫂?不免悄地回家,见我妻子一面,又作区处。

【不是路】掩耻包羞,自惭迍邅不唧𠺕[5] 。到家庭,进前几步还退后。呀,是甚么人在我家里?原来是我母亲、哥嫂。谢天谢地,今日喜得爹爹不在我家,不免撞将进去。便低头,母亲跟前忙顿首。哥哥嫂嫂间别久!(净)做得好官!黑貂裘破损,衣衫褴褛,好似丧家之狗,丧家之狗。

【前腔】(生)听儿分剖,一心指望功名就。(净)你那万言书如今在那里了?(生)万言书,被奸相挡住不肯奏。(净)那百两金子?(生)枉逗留,咸阳旅邸岁月久,金尽回来空素手。(净)罢了,天,气杀我也!(生)教人讯齿嗟呀[6] ,囊箧尽皆罄无有,只落得这般生受,这般生受。

(小)恭喜,贺喜,做得好官!(生)哥哥休要取笑。(净)畜生,我当初叫你不要去,今日如何?(生)告禀母亲得知:非是孩儿无才,奈我时乖运蹇,遭逢奸相。(净)你做出来还要强口!(生)娘,爹爹在那里去了?(净)在庄子上去了,少时就回。(生)爹爹回来,望母亲、哥哥方便一二。(小)兄弟,我当初也曾劝你来。

【浆水令】去时节不由人止遏,今日里翻成何若?(贴)叔叔,时乖运蹇多颠倒,却无烦恼寻烦恼。(净)儿,非是我所待厚薄,自是你所为差错。儿,自今以后,再不要读书了。从今后便须改过。

【前腔】(生)娘,非是我所见不多,非是我所学不博。却教阴盛阳衰剥[7] ,又逢初九行噬嗑[8] 。谁知道天地不交[9] ?终有日风云会合,望哥嫂休要量我。

【前腔】(旦)气得我无言可道,恼得我神魂离壳。(旦做下机科)(净)皆是这个贱人,爱带凤冠霞帔,以致如此。(旦)本待要下机相叫呵,怎当得婆婆摧挫?却教我怎生奈何?且自个停机闷坐,只落得珠泪偷堕。

(生)一家人皆在此,单不见我妻子。听得西廊下机声响,待我看取。妻,你吊下梭子。(捡科)周氏妻,你丈夫回来,且下机相叫一声。(旦)工夫各自忙。(生)唗,这等忙得紧!(打机科)(净)坏了,打破我家伙!畜生,别人做官打百姓,你做官会打老婆。(打生科)也是这个贱人,眼上一点黑,没有老公过不得。(打旦科)(生)哥哥拜揖。(小)方才见礼了,读书人多礼数。(生)非是兄弟多礼,奈我身上褴褛,少时学中朋友相望,不好观瞻,望哥哥穿不尽的衣服将一件与我遮寒。(小)衣服广有,不中为官的人穿。(生)胡乱儿穿罢。(小)衣服没有,佛前有盏灯,你去向。(生)我岂是向灯的人?冻死不向佛前灯。(小)连灯也不与你。(生)身上单寒犹尚可,腹中饥饿最难当。嫂嫂拜揖。(贴)方才见礼了,拜甚么年?(生)小叔非是拜年,因为行路辛苦,问嫂嫂有饭借一碗充饥。(贴)早膳已过,中饭未来,厨下有碗猫儿饭拿去吃。(生)且住口!我腹中饱矣。我苏秦不遇而归,妻不下机,嫂不为炊,母不共语:一家如此!常记得太公八十而遇文王,何况我乎?天书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余文】功名富贵皆分有,恁得自心胡计较,兀的不是“山掩诸公富贵羞”[10] 。

罢罢,我苏秦今日如此,在家难以安身,不如暂时出去,又作区处。一心望天天不超,回来绿柳间红桃。此花尚有重开日,我身必定学红桃。(生欲下)(撞外上转科)

【鹊桥仙】(老外)富贵荣华,从天付与,岂是由人强取?

老安人,今日人说道:苏二没官回来。怎生是好?方才来至门首,听得一家啰唣[11] ,为着甚的?(小)告爹爹得知:今日苏秦不第回来,因此大家啰唣。(外)果然没官回来,怎生了得!你叫他来见我。(生跪见科)(外)做得好官!畜生,我当初叫你务农,你执性不听我说,要去攻书。今把家私坏了,功名不能成就。苏一,与我拿棍子过来,把这不肖子脚跟也打断他的!(小)爹爹暂息雷霆之怒,兄弟今番虽然未遇,自今以后,改过前非,务吾商农则个。(净)员外,方才被我打上一顿,这番饶过他也罢。(外)懊恨苏秦心忒高,空向秦邦走一遭。不想命薄该如此,妄想貂蝉挂紫袍[12] 。畜生!

【红衲袄】你要去戴貂蝉挂紫袍,做高官人喝道。正是:万般皆由命,半点不由人。万事不由人计较,都是前生注定了。畜生,那日花下饮酒,你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笑你们心忒高。看你的哥哥呵,他本分无烦恼。你痴心指望封侯也,天堂有路终不去,祸福无门人自招。

老安人,叫苏一好生看他,再不要去骂他了。(净)儿,你爹爹叫你不要读书,若再读书,赶你出去。(生)娘,孩儿读尽孔圣之书,不指望一举成名?今日叫我弃了,断然不肯!(净)儿,你爹爹说的是好话,怒吽吽待如何?叵耐孩儿不忖量,痴心指望坐朝堂。今朝马死黄金尽,何须空自气昂昂?

【前腔】气昂昂冲斗牛。儿,你官在那里?(生)我终久少不得。(净)嘴喳喳常诳口。儿,自古道:未量他人,先量自己。不羡你满腹文章不疗饥,亏你脸皮生得厚。娘不偢谁倸偢[13] ?笑孩儿枉用心。任你掬尽湘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

苏一,你爹爹教你把衣服与他件穿,将些好言语安慰他。一嫂,讨些饭与他吃。(下)(生扯科)娘,你那去?(净)儿,你爹爹性子如火,我也顾不得你了。(重唱)(下)(小)可笑兄弟太不才,痴心指望步金阶。十年窗下成何用?夜间失寐昼忘餐。

【前腔】昼忘餐夜失寐,你待要做高官求显迹。你去到糖州回来知些甜滋味。兄弟,你说朝廷官员容易做得。穷骨头怎做得?兀的笑你们心太痴,枉惹人说是非。(生)哥,登科自是男儿事,际会风云未可期。我苏秦明日终不然不做官不成。(小)痴心指望登科也,争奈你满腹文章不疗饥。

(贴)官人且回去,说他怎的?(小生下)(生)一家人都说了,只有嫂嫂不曾说,有话请讲了去。(贴)我好意劝你哥哥回去,你倒反来惹我,为嫂的就说你几句待如何?山东将相未能量,衣衫褴褛面皮黄。朽木不堪梁栋柱,痴心指望做皇堂。(生)休把苏秦当朽木,此科不中心未足。有朝一日时运来,定取书中黄金屋。

【前腔】(贴)黄金屋谁不愿?粟千钟谁不羡[14] ?只怕你五行有些乖和蹇。叔叔,你往日在家穿靴顶帽,今日呵,只落得草鞋儿脚下穿。(生)走长路不穿草鞋,穿靴不成?(贴)苏家好门风!为嫂的在下面站立,为叔的端然上坐。(生)我走路辛苦,歇息片时,吃甚么筵席不成?嫂,你要坐,我就起身让你坐便了。(贴)你读书人有甚高远见?(生)尊嫂,你放贤慧些。(贴)反道我嫂不贤。叔叔,“功名”有几个字?(生)“功名”两个字。(贴)可知别人求功名容易,你求功名这等好难。你一心指望功名也,却不道两字功名一字天。(做取银下)

(旦)官人万福。(生)莫怪今日被一家人说,如今再有人说我,不是他,便是我。(生怒科)(旦)你这假威风,只好唬你妻子。且问你:公婆讲论,天堂父母,理之当然;伯姆乃兄弟行列,缘何不回他半句?(生)教我与他厮打?(旦)那闲话也罢。且问你:有官回来没有?(生)我不问你讨官便好,你反来问我讨官!(旦)冤家,这话是怎的说?(生)我当初起程,叫你卖钗,你千不肯、万不肯,阻了我的彩头。冤家,都被你坑陷我!(旦)自古儒冠多误身,痴心指望拜枫宸[15] 。“饥寒”二字不堪忍,谁道儒为席上珍?

【前腔】你常道儒为席上珍,谁知你满腹文章不济贫。夫,你那百两金子在那里去了?(生)淹留三载,都皆使尽。(旦)百两黄金都使尽,要你空手回来作甚情?(背科)早知君误人,何不当初莫嫁君。(生)贱人,你背地说甚么?(旦)早知道书误人,悔不当初莫用心。洛阳多少读书子,谁似冤家坑陷人?自古道儒冠多误身。(生)妻,你那里去?念在一夜夫妻百夜恩。(旦)夫,自古道:茶酒兄弟,盐米夫妻。一朝无食,父子无情。做不得一夜夫妻百夜恩!(走下)

(生)呸!贱人走了,罢罢,我苏秦未遇回来,一家人如此相待。术人道我有三公,两字功名一旦空。自家骨肉谁偢倸?思量教我气吽吽。

【前腔】气吽吽怒满胸,眼睁睁遭困穷。骂得我羞脸难藏万千惶恐,似龙游浅水遭虾弄。枉教我诗书万卷通,争奈时乖运未通。我思想起来,大叔门首有口古井,不如寻个自尽罢了。倒不如丧却残躯也,都做了一旦无常万事休[16] !(虚下)

【醋葫芦】(旦上赶科)疾忙赶上者,他去得一似赴壑蛇。我鞋弓袜小步难蹑。前面大哥,替我扯住一回。恨不得再赶上把他衣袂拽。(跌科)滑苍苔闪教我一跌,喘得奴两气不相接。

天,他怒吽吽走将出去。

【前腔】我看他脚步儿不妥贴,言词儿不清切。未知他此去吉凶是何说?他道父母生嗔尚可些,当不得兄嫂忒欺灭。伯伯、姆姆呵,好一似火里添油冰上更加雪!

【前腔】望得奴眼欲穿心欲折,想得奴意似痴肠欲裂,忽觉我点滴泪成血。纵然是归去也,怎挨得如年夜?似这般冷清清独自个好伤嗟!

如今将次更尽时候,不免回家点些灯火,前去寻取消息,多少是好?

不听当初奴劝他,等待三年空回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

〔注〕 [1]转仙子:此曲牌不见于曲谱。查南吕引子有【转山子】一调,格律与此曲大体相合,“仙”似为“山”之误。下同。[2]并州快剪刀:古时并州出产剪刀,以锋利著称于世。唐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松半江水。”[3]羊子妻贤:《后汉书·列女传》载东汉乐羊子远出求学,以久行怀思,一年即归,妻子引刀趋机曰:“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4]生受:指受苦。[5]迍邅(zhūnzhān):处境不利,困顿不得志。[6]讯齿:问到,提及。[7]剥:《周易》卦名,剥落,浸蚀。这一卦,阴由下面生成,一连五个,残余的一个阳,也到了尽头,不可保。代表阴盛阳衰,即小人得势,君子困顿。[8]初九行噬嗑(shìhé):初九,《周易》每卦六爻,第一爻为阳爻者,称为“初九”,表明事物正处于发展的初期。噬嗑,《周易》卦名,“噬”是咬,“嗑”是上颚与下颚合拢,凡事不能亨通,必然中间有障碍,这一卦,言将中间的障碍咬碎,就可以亨通了。[9]天地不交:天地相交,万物生长,吉祥、亨通。天地不交,正与此相反。这一句来源于《周易》“泰”卦。[10]山掩诸公富贵羞:此句出宋刘过《登多景楼》诗,谓群山为享富贵而误国的权臣遮掩羞辱。[11]啰唣(zào):吵闹寻事。[12]貂蝉:貂尾和附蝉,古时显贵之臣的冠饰。紫袍:达官贵人穿着的紫色朝服。[13]倸偢(chǒu):即理睬。[14]千钟:指丰厚的俸禄。[15]枫宸:宫殿。宸,北辰所居,为帝王的宫殿。[16]无常:形容人死。

《一家耻笑》写苏秦不遇归来,与家人之间发生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描写苏秦与父母、兄嫂的思想隔膜和苏秦与妻子周氏的感情纠葛,为我们多侧面,多角度地揭示了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也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民间生活场景,反映了剧中人物所处的时代风貌。

苏秦与父母、兄嫂之间的隔膜有复杂的思想背景。本出苏母、苏嫂出场有一段唱词:“贫富随缘算非偶,谩用尽机谋。”“空有满腹文章,叔叔呵,笑伊行,双足向红尘空走。”在第十出也有一段王氏的唱词:“想争名夺利,不为稳当,清闲为上,利锁名缰。少甚公侯宰相?早起受恩光,晚些时贬在一方。”这样的曲词虽然与剧中具体人物性格有些游离,但剧作者通过它传达了自己的生活感触,即表现对现实人生的困惑与思索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漠和保留态度。作者在整部作品中对苏秦是肯定的,主旨是写苏秦的发迹变泰,写他的奋发有为,写读书必致否极泰来。但作者也未因此隐藏思想的矛盾,也正因此,作品在不经意间让我们感觉到社会、历史、人生种种的复杂和深沉。

本出父母、兄嫂对苏秦嘲讽、奚落、耻笑,但并没有掩饰他们自己对功名的渴望。“黄金屋谁不愿,粟千钟谁不羡,只怕你五行有些乖和蹇。”恰恰是这种可望不可及使他们安于自身所处地位,而对不“安分守己”的苏秦不能容忍。苏厉把苏秦不第的消息报知母亲,“望见兄弟衣衫褴褛,相似乞丐一般回家来”。苏母说:“这个败子,想真不曾得中。”苏父得到消息后也说:“果然没官回来,怎生了得。”口气中都流露出对“得中”的期望,和对“不第”的失望,于是他们把苏秦的一味追求“功名”归结为一种虚妄。苏秦刚一回家,苏母厉色道:“做得好官,黑貂裘破损,衣衫褴褛,好似丧家之狗。”“你那万言书如今在那里了?”苏厉也奚落苏秦:“恭喜,恭喜,做得好官。”正是出于对这种“虚妄”的否定,和对力所能及的安定平静的幸福的依赖,面对苏秦用百两黄金换来的“金尽回来空素手”,苏母的反应是:“罢了,天,气杀我也。”“畜生,我当初叫你不要去,今日如何?”苏父也说:“做得好官,畜生,我当初叫你务农,你执性不听我说,要去攻书,今把家私坏了,功名不能成就。”“懊恨苏秦心忒高,空向秦邦走一遭。不想命薄该如此,妄想貂蝉挂紫袍。”“看你的哥哥呵,他本分无烦恼。”苏秦落第归家,父不同言,母嗔骂詈,兄憎嫌弃,嫂不为炊。苏母的解释是:“非是我所待厚薄,自是你所为差错。儿,自今以后,再不要读书了。”“若再读书,赶你出去。”从这个角度看,一切奚落、耻笑,是对“虚妄”的惩罚,目的是要“浪子回头”。其实嘲讽之余,作品也描写了家人的善意,当苏父欲打苏秦时,苏厉说:“爹爹暂息雷霆之怒,兄弟今番虽然未遇,自今以后,改过前非,务吾农商则个。”苏母也道:“这番饶过他也罢。”事后,又叫:“苏一,你爹爹教你把衣服与他件穿,将些好言语安慰他。一嫂,讨些饭与他吃。”然而全家的嘲讽、规劝也未能使苏秦放弃对功名的追求,“登科自是男儿事,际会风云未可期。我苏秦明日终不然不做官不成”。

从本出戏来看,作品用意在细致刻画一幕平常的世俗生活,其中不同的人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信奉自己的生活原则。严格意义上讲,这是对生活的直观展示,并无褒贬,这只是一场很具体、很客观的民间的家庭冲突,展示了一个时代氛围笼罩下的人的思想状态。

本出对于周氏与家人关系的描写也是如此。

由于苏秦一心在名利之间,夫妻二人在家中被人嘲讽、轻贱。但周氏也只有希望苏秦仕途得意,改换门闾。唯其如此,才能改变二人的处境和家人对她的态度,故而周氏也把心思放在苏秦西行的成败上,“空卜尽喜鹊传音信,枉屡有灯火吐焰”。而每当念及苏秦“他指望后变成龙身显贵”,也担心自己“空思念,怕不如断机羊子妻贤”。苏秦走后,她独立支撑家庭,“奴家自丈夫去后,家中日食难度,破费家资,只得勤于纺织,以习女工,聊备公姑之甘旨奉”。更何况,本出一开始,婆婆和姆姆又用苏秦得中来哄骗她,又是一场羞辱,这些都为苏秦与周氏见面后的误会、矛盾冲突作了铺垫,酝酿了气氛。

苏秦不第归来,被父母、兄嫂取笑,周氏看在眼里,恼在心头,三年的等待终无所获,未来仍然渺茫。刚要下机与丈夫相见,又被婆婆说成:“皆是这个贱人,爱带凤冠霞帔,以致如此。”此时周氏百感交集,只得“自个停机闷坐,只落得珠泪偷堕”。而苏秦归来心中郁闷,本无面目见父母、兄嫂,只想见妻子一面,再作打算,可妻子竟不下机相见,不禁痛心,也不去想周氏的处境,只恨人情淡薄。

家人都下场以后,是苏秦与周氏两人的一段冲突。苏秦所有的怨气只能向周氏发泄,而周氏三年来郁结在心中的情感也只有面对苏秦才能稍微申诉。周氏道:“官人万福。”苏秦害怕再被嘲讽,不待周氏开口,抢先说:“莫怪今日被一家人说,如今再有人说我,不是他,便是我。”言语之中有书生的迂腐与无奈。夫妻二人的言语冲撞,为本出平添了一层喜剧色彩。周氏见苏秦对自己发怒,情急道:“你这假威风,只好唬你妻子……公婆讲论,天堂父母,理之当然,伯姆乃兄弟行列,缘何不回他半句?”又问:“有官回来没有?”苏秦强词夺理:“我当初起程,叫你卖钗,你千不肯、万不肯,阻了我的彩头。”周氏背后说:“早知君误人,何不当初莫嫁君。”待到苏秦追问,又改口道:“早知道书误人,悔不当初莫用心。”又怨:“洛阳多少读书子,谁似冤家坑陷人?”随即欲走,苏秦拦挡不住,悲愤难当,欲投井寻死。周氏又急忙追赶,叫道:“我鞋弓袜小步难蹑,前面大哥,替我扯住一回。”又叹:“滑苍苔闪教我一跌,喘得奴两气不相接。”……正如吕天成《曲品》所评:“近佳处,俱见古态。”本出就似一小幅情调浓郁的民间风情画,散发着纯朴的生活气息。

剧中苏秦与兄嫂的思想隔阂,苏秦对自己走后周氏所历痛苦的忽视,周氏对苏秦的因爱与依赖而生的“怨”,还有苏秦的“悲”,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内容。作品没有刻意追求结构、思想、立意,却为我们演出了真实、生动而可信的“生活”,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中国古代戏曲作品的那种挥洒自如,绝少自我束缚的创作精神。这种潇洒的创作精神让整个戏剧作品平易流畅,没有造作的痕迹,并使我们真切感觉到古代民间戏剧作家思想、情感的诗意表现。

(孙崇涛)


丘濬姚茂良

苏复之|明以前南戏与明传奇|明清传奇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