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坚
【戏曲家小传】
(1681—1763)字齐元,号漱石,又号洞庭山人、三崧先生。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清诸生。博学多才,工文章词赋。早岁知名,但屡应乡试不中,穷困潦倒,乃焚所作时文稿,转徙齐、鲁、燕、豫间十余年。归而闲居,写作抒怀,广交文人墨客。清乾隆初开律吕馆,辞不赴召。后入九江关监督戏曲家唐英幕。少喜读《西厢》、《拜月》等剧,十九岁即撰《梦中缘》传奇。所作戏曲力图熔汤显祖之词美与沈璟之律精为一炉。时人杨楫《梦中缘序》谓“漱石四种,则合女烈臣忠,配以义侠,参之仙佛,而总基于一情”。除《梦中缘》外,另作有传奇《梅花簪》、《怀沙记》、《玉狮坠》,合称《玉燕堂四种》,今存。
梅花簪
第十出 抢亲
张坚
【中吕引子菊花新】(旦上)怪无端忽地起风波,凝盼官前事若何?我想自古及今,多少娇娥,偏是我招灾惹祸。
不知那里说起!甚么山东巡抚公子,道俺貌美,顿起邪心,串同地棍都来德,诈为媒妁,捏告原聘在先;贪官枉法,竟欲将奴断归胡姓。父亲一时言词激烈,反触其怒,益难挽回。今早又往府中击鼓鸣冤去了,不知可能济事?好忧闷人也!
【过曲好事近】生小绣房窝,终日和影儿独坐。又不曾楼头陌上,向风前笑举轻罗。因何劣仪容,直恁的风声播[1] ?怎知俺白璧难磨,誓不把青蝇自污[2] !想来就告府状,也是无用的。怕则怕官官相护,他倚势偻啰[3] 。
【南吕过曲香柳娘】(末上)控官前转来,控官前转来,气填胸隘,好一个明明白白清平界!(作急叩门)(旦开见介)爹爹愁容满面,想是又不济事了。(末)不要说起,那府官呵,更糊涂不开,更糊涂不开,趋势更贪财,一样将情卖。(旦)怎么批词?(末)批甚么词!那府官接了状子,不问真假,反道胡家原聘在先,自然该他迎娶,竟扯破状呈,将我叱辱出衙。这分明那厮势力通天,上下贪财枉法,便有屈也无处伸了!(旦哭介)这等如何是好?(末)恨孤穷力怯,恨孤穷力怯,怕他倚势扛抬[4] ,竟来无碍。
【前腔】(旦)一闻言似呆,一闻言似呆,这奇灾怎解?信前生结下冤愆债。孩儿幼蒙爹爹严训,岂不闻忠臣不事二君,烈女不更二夫。若是事到其间,只得自甘一死。恨官官爱财,恨官官爱财,不顾女裙钗,逼上黄泉界。(末)若是徐郎在家,连夜成亲,那厮也无之奈。如今呵,不能彀就回,不能彀就回,远隔天涯,怎救得此身狼狈!
【前腔】(外上)不堤防这灾,不堤防这灾,公平何在?只消他钱行十万通神快。(外、末见介)(旦掩泪避下)(外)府中告状又不准,如何是好!(末)适才小女闻言,急欲自尽,小弟正在此解劝。只怕这一条性命,终断送在这奸贼手内了。(泪介)(外泪介)贤哉妇也!只恨小儿没福,远出不归。依小弟看来,令爱到是好好的嫁他为妙。更无从布摆,更无从布摆,远去不归来,怎留得良缘在?(末不悦介)徐兄说那里话!小女呵,矢共姜自挨[5] ,矢共姜自挨,他若想和谐,除是桑田变海。
(外)杜兄止知其一,不知其二。自古常则守经,变则达权。昔者齐景公[6] ,涕出而女于吴,称为顺天。胡贼乃严嵩门下[7] ,倚着权势,何所不为。令爱若不嫁彼,那厮焉肯甘心?白白送了身家性命,令爱依旧不能保全,岂不反为识者所笑?就使令爱矢死靡他,抑思全贞难以全孝,何不忍辱屈从,以保亲命?其人可事则事之,如不可事,倘小儿异日侥幸得志,难道破镜不可以重圆?断丝终难以再续,小弟已写下退婚一纸,与吾兄相劝令爱放心前去便了。(末)咳!俺家从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小弟何等样人,肯教女儿改嫁强徒,玷辱名教!这个断然使不得!(外)咳!兄若不听吾言,就是小儿回来,也一定不娶令爱的。(末惊介)吾兄何出此言?(外)小儿若娶了令爱,那厮闻知呵,
【前腔】巧机关暗来,巧机关暗来,将人坑害,干戈未可诗书代。趁而今细裁,趁而今细裁,免惹祸和灾,彼此图安泰。(末)小女贞烈性成,这话如何向他开得口!(外)杜兄,纵难将口开,纵难将口开,事到头来,这也无如之奈!
小弟句句良言,退婚在此,就请收下。(末不接介)岂有此理!(外掷书于地介)罢!此书留在此间,但凭吾兄便了。丈夫有志宁轻丧,天道无知只泪垂。(忿恨下)(末)徐兄转来,徐兄转来!呀,看他竟将此书丢下去了。这是那里说起!(拾书泪介)(旦上)带泪衔新恨,含情忆旧缘。爹爹,手中拿的是甚么?(末)咳!我儿,这是你公公……(住口泪介)(旦)爹爹为何欲言又止?(末哭介)我儿!叫你爹爹如何说得出!(旦急介)爹爹为何如此?快说与女孩儿知道!(末掷书出介)也罢!你自去看便了。(旦看书惊哭介)呀!原来是一纸休书!兀的不痛杀我也!(倒介)(末惊哭介)我儿醒来!(扶起介)
【双调过曲江头金桂】【五马江儿水】(旦哭唱)红丝割断[8] ,不由人血泪涟。又不曾犯了七出之愆[9] ,为甚写离书如等闲?我晓得了!【柳摇金】他怕我不贤,将豪门欣恋。自古道:一丝为定,千金不移。虽未同衾共枕,一般的义重情坚,怎忍把结发夫妻生弃捐!【桂枝香】俺柏舟勤念[10] ,俺柏舟勤念,此心无变。恨绵绵,且看松柏凌霜劲,休认杨花逐水颠。
爹爹,那梅花簪今在何处?(末)已被那知县当堂断还你公公收去了。(旦)咳!孩儿闻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因常变易心。孩儿生是徐郎妻,死是徐家鬼。纵然公公退了孩儿,孩儿决不改嫁他人的!(哭介)(末)我儿放心。虽是你公公之意,你爹爹立身名教,若将你改嫁豪门,不但徐郎回来无颜相对,便死亦难见祖宗于地下矣。那厮若来强娶,我便 此一条性命,对付他便了!(旦)那厮势力通天,爹爹若与争衡,真是以卵投石。爹爹若有不幸,孩儿焉能独全?不如待孩儿寻个自尽,绝了那厮念头,爹爹便可安然无事了。(末抱哭介)我那儿嗄!你母亲自幼丢下了你,你与我朝夕相依,不离左右。只望你与徐郎早完姻事,慰我暮年。谁知遭此强徒,变生一旦。你若守节捐躯,不但我舍不得你,就是你也怎么舍我作爹爹的下!(旦哭介)爹爹,孩儿岂不知此?怎奈事不由人,这也说不得了。
【前腔】说甚么沉鱼落雁,芳容与祸连。(背哭介)徐郎,我与你空结良姻,未能偕愿。怎想到而今一旦竟成永诀了!纵有修眉未画,冶态谁怜?不能彀好夫妻一宿缘。自古道才子缘悭,佳人命蹇。何不折罚做村夫野妇,到有个久地长天!从今后倩谁把断头香再燃?似今生分浅,似今生分浅,愿结做他生美眷。枉痛煎,料难免祸营三窟[11] ,惟有招魂赴九原[12] 。
想你一去多时,此时也不知在于何处。
【前腔】不能彀和伊一面,云山四野连。奈没个乌鸦传信,寄与君边。问你可暗心惊旅梦牵?便把这秘学精传,救不得彝伦攸变[13] 。纵归来奠雁[11] 4,怕妻难相见。空恨杀久留连。奴家死后呵,料芳魂不远,料芳魂不远。把山河绕遍,少不得到君前。春风梦里眠蝴蝶,明月山头泣杜鹃。
(旦哭介)爹爹善保暮年,你女孩儿不能奉你终身了!(旦撞地)(末抱住哭介)孩儿休便如此!
【前腔】(末)虽则是灾危不免,全贞一命捐。但你呵,才似娇花乍吐,嫩蕊堪怜。紧追随绕膝前,忍叫你误了芳年。思量起越添悲怨,到不如我先一命早赴幽泉,省见你生和死苦万千。(末撞地)(旦抱住哭介)爹爹休要如此!我不能扶伊衰倦,我不能扶伊衰倦,忍累你更遭危难。异日徐郎回来,若念孩儿为他守节而死,可叫他养你暮年。孩儿死在九泉,亦能瞑目。(合)痛冤缠,宁甘抱恨同香碎,怎忍含羞独瓦全!(净披红插花)(领众提灯鼓乐上)
(末惊介)呀,一派鼓乐之声,那厮竟自倚强而来,气杀我也!(昏倒介)(旦惊哭介)爹爹苏醒!事已甚迫,不免触阶而死!(旦一面撞地)(净一面打进)(见旦惊抱介)小娘子,休要如此!(旦)住了!我乃儒门之女,岂受你强暴之污!明有王法,暗有鬼神,还不快快回避!(净笑介)这些果子话儿,今后请收起了!
【川拨棹】(旦)休痴念,倚豪强把礼义捐。俺自有交颈文鸳[15] ,俺自有交颈文鸳,岂容你山鸡翼连!(抱末哭介)爹爹!你女儿如今顾你不得了!拚一命赴重泉,再相见是何年!(旦欲撞地)(众拦介)
(末醒介)呀!朗朗日月,荡荡乾坤,你这一伙强徒,抢夺良家女子!我杜继牧虽是一介寒儒,生不能报仇雪耻,便死在九泉之下,决不饶你!罢罢罢! 着这一条老命,对付你罢了!(做撞净)(净推末跌地死介)(旦惊哭倒介)(众)呀,这老儿一头触在阶石上,血流身死了!(净)这老儿死了到干净!小厮们,拿帖子到县里,差人押着掩埋便了。把那女子唤醒,扶上花轿。(众唤旦醒)(哭介)俺那爹爹嗄!
【前腔】忍见你碎首庭阶腥血染,为着孩儿损暮年。(众围旦)(旦急介)天那!恨不得早早归泉,恨不得早早归泉。苦咽在心头万千。俺那爹爹嗄!这残生怎再延?誓相随在目前。
(净)小厮们,抢上花轿!
【卜算子】(旦)恨极力难支,痛绝魂离体。断送娇姿不自持,拚做含冤鬼!
(众扯旦上轿)(行介)
【园林好】(众)摆花灯火光烛天,休冷落合欢夜宴。顾不得玉人悲怨,管今夜效双鸳,管今夜效双鸳。
【尾声】倾财公子真欢忭,只愿恶姻缘变好姻缘,这亲迎人都索酒钱。
一霎罡风走黑沙[11] 6,道旁年少莫矜夸(许浑)。
多愁自是身无主(曹堂),留得春情待押衙(许浑)。
〔注〕 [1]风声:声誉。[2]青蝇自污:汉王充《论衡·累害》:“清受尘,白取垢;青蝇所污,常在练素。”[3]偻啰:亦作“偻㑩”、“偻罗”。意为为人狡猾,使用不道德的手段。明郎瑛《七修类稿·辨证》:“俗云偻㑩,演义谓干办集事之称。《篇海》训㑩字谓健而不德。据是二说,皆狡猾能事意也。”[4]扛抬:此指强行抬花轿抢亲。[5]共姜:周时卫世子共伯之妻。共伯早死,她誓不改嫁。《诗经·鄘风·柏舟》毛序:“卫世子共伯蚤死,其妻(共姜)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誓而弗许。”后常用为女子守节的典故。[6]齐景公:春秋时齐国君主,名杵臼,齐庄公异母弟。大夫崔杼杀庄公后,立他为君。公元前547—前490年在位。[7]严嵩:明朝大奸臣。曾入阁任首辅,先后专国政二十余年。后被革职,家产籍没,病死。[8]红丝:传说月下老人以赤绳系夫妻之足,虽仇家异域,此绳一系,终不可避。后世因以红丝为婚姻的代称。[9]七出:古代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孔子家语·本命解》:“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者,无子者,淫僻者,嫉妒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10]柏舟:《诗经·鄘风》篇名。其序云:“柏舟,共姜自誓也。”共姜,卫世子共伯妻。参见注[8]。[11]三窟:三个洞穴。《战国策·齐策四》:“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后用来比喻多种图安避祸的方法。[12]九原:九泉,黄泉,指阴间。[13]彝伦:天地人之常道。[14]奠雁:即“献雁”。古时婚礼,新郎向新娘家迎娶,先进献雁为礼。《仪礼·士昏礼》:“主人升,西面;宾升,北面,奠雁,再拜稽首。”又,“下达,纳采,用雁”,注:“用雁为贽者,取其顺阴阳往来。”[15]文鸳:即鸳鸯。[16]罡(ɡānɡ)风:劲风。
《梅花簪》传奇为清张坚《玉燕堂四种》(另三种为《梦中缘》、《怀沙记》、《玉狮坠》)之一,约作于乾隆十七年(1752)。其本事出自《遁叟随笔》,而剧情多套用元末柯丹丘南戏《荆钗记》。王鲁川《梦中缘跋》云:“先生传奇四种,《梦中缘》、《梅花簪》、《怀沙记》、《玉狮坠》,曰‘梦’、‘梅’、‘怀’、‘玉’,盖寓意深远矣。《梅花簪》久为优伶购去,易名《赛荆钗》,登场搬演,一时风动,啧啧称奇。”唐英《玉燕堂四种序》也极口赞誉《梦中缘》、《梅花簪》、《怀沙记》、《玉狮坠》四种传奇,谓其“结构新奇,文辞雅艳,被诸管弦,悦耳惊眸,风流绝世”。剧中《抢亲》、《闻嫁》、《遣刺》、《舟误》等出戏,至今仍不断在戏曲舞台搬演。
《梅花簪》全剧共四十出,以贯穿始末的定情信物梅花簪为线索,写明朝粤东惠州书生徐苞与杜冰梅、巫素媛二女的情爱遇合,赞扬了杜冰梅几经逆境磨难而始终贞烈自守的节操。惠州儒生徐庭臣以梅花簪为信物,为其子徐苞聘定邻里同学好友杜继牧之女冰梅。为求取功名,徐苞外出游学。山东巡抚巫涣不满奸臣严嵩擅政,告病养闲,举家回归故里。胡维继任山东巡抚,其子胡型奉命至广东迎亲,但其岳父、广东镇海将军汪直民已于抵御倭寇进犯时阵亡,其岳母与未婚妻亦遭杀戮。他见冰梅貌美,欲强占为妻,便串通当地恶棍都来德为其伪造婚书,诈言早已与冰梅订婚在先,又以重金贿赂府官。府官贪财枉法,将冰梅判给胡型为妻,并命杜继牧将梅花簪退还徐家。杜继牧不服上告,被逐出衙门。徐庭臣怕惹祸上身,上门退婚。冰梅闻讯欲自尽,被父劝止。胡型至杜家逼婚,抢走冰梅,杜继牧阻挡不及,触阶身亡。徐苞归而携梅花簪追寻冰梅,见巫涣所乘之舟悬旗书“山东巡抚”四字,误以为即胡家父子船,错将梅花簪投给随父归里的巫涣之女素媛。窥见巫涣之侄巫天成夫妇在船舱中戏耍,又误以为冰梅已从胡型,心中怀恨。冰梅闻知胡型派人追杀徐苞,佯允顺从,用酒灌醉胡型,将他缢杀,事发被执入狱。徐苞入京,得中进士,授山东巡抚,发现冰梅在押,一怒将其判成死刑。狱头郭宗解同情冰梅,将其男扮女装,夤夜越狱。二人改名换姓潜逃,偶遇入京拜相的巫涣,得其赏识,被举荐出使日本。徐苞因误投梅花簪,与巫涣之女素媛成婚,方知误会冰梅。冰梅、郭宗解完成使命,赐爵关内侯。冰梅奏请皇上处斩徐苞,素媛击鼓鸣冤,皇上亲临审案,真相大白,钦赐徐苞与冰梅、素媛二夫人团圆。柴次山《梅花簪序》云:“若张子漱石《梅花簪》,乃极尽文章奇事矣。本非夫也,竟嫁;谓之夫矣,竟杀。本非妻,呼而求其近;既见妻,仇而迫之远。”“夫簪以梅名,即以梅喻孤芳,嚼雪而弥烈”。道出了此剧“极尽”“奇事”的特色和“梅喻孤芳”的主旨。
《抢亲》是全剧第十出。作者以“闺忧”、“败诉”、“退婚”、“抢亲”四个关目,层层铺垫,步步深入,重笔浓墨地表现了杜冰梅“香而不淫,艳而不妖,处冰霜凛冽之地,而不与众卉逞芳妍”的“贞情”。
“闺忧”——这场戏,先以杜冰梅的内心独白开场,揭橥“闺忧”的所在,暗逗“抢亲”的缘起。一场“无端”的“风波”,“忽地”而起,搅乱了冰梅“生小绣房窝,终日和影儿独坐”的平静,给她带来始料不及的灾祸:“什么山东巡抚公子”,见自己“貌美”,“顿起邪心”,“串同地棍”,“诈为媒妁,捏告原聘在先”;“贪官枉法”,竟将她“断归胡姓”;而父亲不服,“言词激烈,反触其怒”,“又往官府击鼓鸣冤”。她真不明白,何以“自古及今,多少娇娥,偏是我招灾惹祸”!她“凝盼官前事若何”,“不知可能济事”;担忧“官官相护”,胡公子“倚势偻啰”,胡作非为。心头千头万绪,迸发成一句“好忧闷人也”,道出了闺中少女的深深忧愁。她端庄矜持,“不曾楼头陌上,向风前笑举轻罗”;又冰清玉洁,以“白璧”自况,“誓不把青蝇自污”。贞洁的操守,刚烈的禀性,预示着“抢亲”的势不可免。
“败诉”——杜父继牧“控官前转来”,那“气填胸隘”、“愁容满面”的模样,已自透露“败诉”的事实。他对着女儿冰梅,连声痛斥那官府“更糊涂不开”,“趋势更爱财”,“一样将情卖”。原来,官府受了胡家重金打点,竟“贪财枉法”,判决“胡家原聘在先,自然该他迎娶”,又“扯破状呈”,将杜继牧“叱辱出衙”。“败诉”使杜继牧恨、怕交加:恨只恨“孤穷力怯”,怕只怕胡家“倚势扛抬,竟来无碍”。冰梅“一闻言似呆”,面对这“奇灾”,“不知怎解”。她铭记父亲的“严训”:“忠臣不事二君,烈妇不更二夫”,表示:若是胡家“倚势扛抬”,“自甘一死”,以死殉节。她“矢死靡他”,决心已定,做好了对付“抢亲”的最后准备。
“退婚”——让杜氏父女万万意想不到的正是徐父的退婚之举。徐父确实“不堤防这灾”,所以他大声叩问“公平何在”,谴责“钱行十万通神快”。但为了免祸消灾,他还是怀揣“休书”,上门退婚。听到亲家杜继牧告知“适才小女闻言,急欲自尽”时,他并不着急,而是一面称赞“贤哉妇也”,遗憾“只恨小儿没福”,一面又劝说杜父“令爱到是好好嫁他(胡公子)为妙”,甚至匪夷所思地开导杜父说:“令爱若不嫁彼,那厮焉肯甘心?白白送了身家性命,令爱仍旧不能保全,岂不反为识者所笑?”又提出“全贞难以全孝”的两难之论,觉得还是弃贞全孝,“忍辱屈从,以保亲命”为好。为解除杜女“不贞”之虞,他“已写下退婚一纸”,让杜父携以劝导女儿“放心前去便了”。如果说,此时徐父的言词,还处处打着为杜女贞节着想的幌子,那么,当杜父申言“教女儿改嫁强徒”,“这个断然使不得”时,他索性直言:“兄若不听吾言,就是小儿回来,也一定不娶令爱的。”理由很简单:为了“免惹祸和灾,彼此图安泰”,怕“那厮闻知”,“巧机关暗来”,将自己“坑害”。得知杜女“贞烈性成”,他仍扬言“退婚在此,就请收下”,杜父不接,他竟然将休书掷于地,扬长而去。这休书,对于杜氏父女,不啻是晴天霹雳。冰梅“看书惊哭”:“兀的不痛杀我也!”立即昏倒过去。但她醒来,首先想到公公“他怕我不贤,将豪门欣恋”,再次表白“孩儿生是徐郎妻,死是徐郎鬼”的决心:“纵然公公退了孩儿,孩儿决不改嫁他人的!”杜父表示:“那厮若来强娶,我便 此一条性命,对付他便了!”冰梅则提出:“不如待孩儿寻个自尽,绝了那厮念头,爹爹便可安然无事了。”冰梅情辞悲恸,抒发了对“不能彀好夫妻一宿缘”的徐郎的深挚情意。突如其来的“退婚”,对杜氏父女,直如釜底抽薪,是其心灵上一次致命重创。女“撞地”,父“抱住哭”;父“撞地”,女“抱住哭”,父女争相赴死,难舍难分。此情此景,感天泣地。一场“退婚”风波,烛照出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徐父的薄情,杜父的亲情,冰梅的贞情,无不一一毕现。
“抢亲”——府官的贪财枉法,胡公子的有恃无恐,徐父的退婚避祸,杜父的笃守名教,冰梅的贞洁自守,这一切,注定了胡家必定会“倚强”抢亲。杜父闻听鼓乐,始则惊呼“气杀我也”,继而当场“昏倒”。冰梅则一边惊哭,呼唤“爹爹苏醒”,一边“撞地”,欲一死殉节。胡公子见状“惊抱”,急呼:“小娘子,休要如此!”冰梅义正词严地斥道:“我乃儒门之女,岂受你强暴之污!”她只想撞地而死,却被众人拦下。杜父则“一头触在阶石上,血流身死”。最后,冰梅被胡家强行抢上花轿,她虽挣脱不得,但仍发誓“ 做含冤鬼”,决不屈服。“一霎罡风走黑沙”,一场抢亲的悲剧,以胡公子的恃强得逞而告终。
这一出戏名曰“抢亲”,作者却并不急于表现一个“抢”字,而是通过“闺忧”点出“抢亲”的缘起(冰梅的貌美、胡公子的邪心);通过“败诉”交代“抢亲”的可能(官府的贪赃枉法和糊涂判决),通过“退婚”暗示“抢亲”的必然(公公的退婚、爹爹的名教观、冰梅的贞烈操节),层层铺垫,步步蓄势,最后才揭出这出戏的题面——“抢亲”的过程(冰梅撞地求死未遂,爹爹被胡公子推地致死,胡公子抢亲而归)。究其原委,盖在“立主脑”三字。正如清代戏剧家李渔《闲情偶寄》论戏剧“立主脑”时所言:“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传奇亦然。一本戏中有无数人名,究竟俱属陪宾,原其初心,止为一人而设;即此一人之身,自始至终,离合悲欢,中具无限情由,无穷关目,究竟俱属衍文,原其初心,又止为一事而设;此一人一事,即作传奇之主脑也。然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后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而其人其事与作者姓名皆千古矣。”此剧主脑,即表现冰梅的“贞情”。作者以为:“夫玉不磨,安知其不磷?素不涅,安见其不淄?世途之坎 ,人心之崄巇,造化弄人之巧毒,惟不失其正。乃履艰蒙难,百折而其情不移。”(《梅花簪》自序)于是将冰梅“处冰霜凛冽之地”,在“闺忧”的愁闷、“败诉”的明志、“退婚”的求死中充分展示冰梅高洁的贞女形象。而这出戏的重点,则在矛盾冲突最为激烈的“退婚”:杜氏父女重贞节、名教和对恶势力的极力抗争,徐父的苟全避祸、临危脱逃,无不表现俱足。作者是“主情”派,主张“天地以情生万物,情主于感,故可以风”(《梅花簪》自序)。剧中以情为轴心,导情为正,写情“皆能不失其正而可以风”。这一出戏中,人物善恶的对比、场景哀乐的映衬,处处渗透作者的爱憎和道德取向。尤其是“退婚”一节中,杜氏父女抱哭的场景和其中充溢的人间至情,真可以感泣天地鬼神。无怪乎作者的好友柴次山读至此,情不自禁地批曰:“一字一泪!”然而,作者的思想局限在封建名教观念,一味强调“烈女不更二夫”的“贞情”,使婚姻缺乏互相恋慕的感情基础。这一点,较之《西厢记》、《牡丹亭》明显是退了一步。但其中表现出的对于官场腐败的揭露和对于恶势力的抗争,仍不乏光芒。
(吉明周)
梦中缘
第十出 奇逢
张坚
(末上)主人甘隐遁,院子也清闲。自家文府中老院子是也。俺老爷吴门访婿未回,今已清明,小姐要往夫人坟上祭扫,着俺备了祭礼同来。车夫们,快些走动。(旦、贴乘车)(杂挑酒果同行上)
【仙吕过曲皂罗袍】林树娇莺鸣清昼,绕横塘曲涧,水带花流。扑面芳尘景清幽,提壶挈盒人驰骤。香车骏马,纷纷陌头。王孙公子,翩翩胜游。望墓头青草孤云覆。
(末)已到坟前,请小姐拜奠。(车夫下)(旦哭拜介)我那亲娘!
【前腔】当日个翠阁珠帷消受,痛而今晨风暮雨,三尺孤邱。问你稳睡泉台可心忧[1] ?撇下失慈哺弱质怎厮守?频频哀叫,双双泪流。草随肠断,香和怨浮。娘呵,怎再不来纱窗午课勤教绣[2] ?
(末叩头)(贴跪哭介)夫人那夫人,你在生时节,与小姐寸步不离,止愿他招一个好姐夫。谁知你一去呵,
【羽调排歌】盼不着喜婿过门,尝不着执羔献酒,可听得一声声伤情弱女啼红袖?夫人有灵呵,向阴空保佑他谐佳偶,便泉路宽心得瞑眸。(末)请小姐焚帛。(合)椒浆奠[3] ,泪共流,纸飞蝴蝶挂松楸。堪叹生如梦,不到头,落得凄凉地下独含愁。
(末)安童收过祭礼[4] 。(杂彻酒果下)(旦哭贴劝介)小姐休要过伤,看损了身体。
【前腔】(旦)有几个寒食沉烟[5] ?几回来清明荐酒?白杨花落空回首。(末)此地幽僻无人,小姐请漫漫游玩一会。小人们山下等候便了。(末先下)(贴)小姐,那一带绿柳依依,俺耍子去来。(同行介)原来凄凉古径也春光透,一般花自芳菲水自流。松径窄,鸾带钩,蜻蜓飞上玉搔头。人语静,鸟声幽,远山残翠未全收。(旦扶贴下)(生上)
花面微红柳眼青,旅愁春恨两难禁。早知今日醒难梦,翻悔当时梦易醒。小生前因蔡都督哄就婚姻,幸而知觉,逃至金陵,将一座秦淮堤踏破,也不见梦中人一些形影。今乃清明佳节,郊外士女如云,好笑这些游玩女子,却也比蔡小姐都差不远。我想佳人淑女,大都性厌繁华,情耽幽静,天台洛下[6] ,何必不在人间?须是水尽山穷,别有洞天仙境,且检冷僻之处,漫漫踅将前去。
【香遍满】青郊游遍,早望见长干塔影圆[7] 。过了长干里,又是普德禅林[8] ,且转到后山一望。刚绕过梵王钟鼓琉璃殿[9] ,只见青山数点尖,水流花放远。(旦、贴上)腰细病同纤柳绿,黛残愁共远山青。(做见生避下)(生惊介)呀,垂垂绿树边,蓦忽的云英现[10] 。
峰回路转,忽睹奇姿,人耶仙耶?
【懒针线】【懒画眉】好一似若耶溪畔遇神仙[11] ,不由人痒入心窝魂半天。似曾相识漫俄延。(点头惊认介)【针线箱[12] 】呀,兀的不就是梦中美人来?分明梦中偷识春风面,觑娇姿风流越显。淡梳妆掩映霓裳浅,又不是出现蟾宫云彩偏[13] 。空林畔,却怎生霞光笼定,兀的不引得人眼花旋。
待小生再近前去看他如何。(虚下)
【刘衮】(旦、贴上)绛纱遮,绛纱遮,怕见生人面。(觑生惊认介)呀,这分明梦里书生,恁般活现。(贴惊介)呀,原来小姐就梦见这生。(笑介)真好俊秀人儿也。可知你镇朝昏印来心坎,今日呵,又不是幻影成桥,恰双双魂飞野堑。
小姐,待轻云问他一声姓钟不姓钟。(旦)痴丫头,被人看见成甚模样!老院子等急,快下山去罢。(集唐)薄暮空潭曲,清明烟火新。(贴笑介)小姐你,相看两不厌,俱是梦中人。(旦回顾)(同贴下)(生上)那美人好不留盼小生也!
【大胜高】【大胜乐】美人呵,不记得梦儿中半晌欢眠,为甚么顾仙郎还䩄 腆?看他眉间隐约春如线。【节节高】娇又软,俏偏妍,香还艳。秋波转处开纨扇,翩跹雅态惊鸿燕。(内)请小姐上轿。(生望介)呀,看、看他竟、竟自上轿去了!怎生发付小生也?只见长松鸦噪夕阳烟,武陵一座登时变[14] 。
美人,美人,我为你费尽神思找寻到此,刚刚相遇,不能勾如凌波仙子遗珮江皋[15] ,怎一似藐姑山人潜身云外[16] ?叫我寂寂空山,茫茫离恨,不知何地再得与你相会也!
【东瓯莲】【东瓯令】遥天暮,芳径闲,美人呵,到又撇下相思事半天。反不如梦中欢会多留恋,终无奈谎桃源[17] 。莫不今日还是梦呢?这分明穿花莺燕影翩翩。【金莲子】一阵阵麝兰香飘送远,莲步草芊芊。
且住,那美人淡妆素服,必因祭扫而来。看上面一座坟茔,并无碑碣,天色已晚,且到明日询问土人这是谁家坟墓,便可知那美人下落了。
【尾声】寻归路足倒颠,今日呵,不枉把空花盼杀眼儿穿,谢天天那梦模糊怎敌得今番这一见。
闺中环珮度空山(戎昱),几许幽情欲话难(魏扶)。
陌上相逢遽相识(卢照邻),碧桃何处更骖鸾(薛逢)?
〔注〕 [1]泉台:犹阴间。[2]课:督促。[3]椒浆:用花椒浸制的酒,古时常用于祭奠。[4]安童:童仆。[5]寒食:节日名,在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当天禁火冷食,故称“寒食”。俗传为纪念介之推而设此。[6]天台:天台山,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入此山采药迷路,寻水得溪,遇二仙女,留居半载始出,及归里,则时已入晋,子孙已历七世。洛下:此谓洛水之滨。用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典,指遇到洛水女神宓妃。[7]长干:古建康城里巷名,故址在今江苏南京,亦可代指南京。[8]禅林:寺院。[9]梵王钟鼓:佛寺的钟鼓。梵王,本指色界初禅天的大梵天王,借指佛。[10]云英:唐裴铏《传奇》记书生裴航于蓝桥驿见美女云英,终娶之为妻,双双超为上仙。[11]若耶溪:传说春秋末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清溪。[12]针线箱:此曲牌原刊本漏,据曲谱补。[13]蟾宫:月宫,此喻女主人公似月中仙子嫦娥。[14]武陵:本指武陵溪,相传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于此溪旁得遇仙女。此言“一座”,则应是代指天台山。[15]凌波仙子:本指洛水女神宓妃,因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之语,故称;此处下文云“遗珮江皋”,则另指江妃二女。遗珮江皋:汉刘向《列仙传》:“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而悦之,不知其神人也,谓其仆曰:‘我欲下请其佩。’……遂手解佩与交甫。”[16]藐姑山人:即藐姑射山的神人,典出《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后常以之代指仙女。[17]桃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避秦人所居之地,为想象中的人间乐土。
《梦中缘》是清代戏曲家张坚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的一部传奇,为《玉燕堂四种曲》之一,凡二卷四十六出。剧写明朝苏州士子钟心天资颖异,与同窗贾俊才借读虎丘寺院。一日苦读生倦,倚案小眠,梦入秦淮河边一花园,与一美女相见,互生爱慕之心,醒来后发誓要找到梦中女娶之为妻。翰林学士文岸不满宦官刘瑾专权,弃官归里,隐居金陵,其女媚兰也在梦中与一自报姓名为钟心的年少才子两情相悦。适文岸阅诸生行卷,颇赏钟心之文,欲择之为婿,遣杨谷说亲,媚兰不免窃喜。然钟心思念梦中女子,又不知此女即为媚兰,遂拒媒聘。媚兰失望之余,题诗于帕,以遣愁怀。钟生寻梦中之地至镇江,左都督蔡节谓己女亦有梦会书生之事,哄其允婚,钟生不察被骗。及见蔡女甚丑,急忙逃走。文岸仍欲嫁女于钟心,往虎丘寻之,而钟心已寻梦远去。贾俊才竟冒名顶替,终被识破。钟心辗转来到金陵文家,在花园中捡到媚兰所失诗帕,方悟彼即为梦中之女,遂在帕上题和诗一首,请入园寻帕的轻云转交小姐。小姐览诗甚欢,遂嘱轻云将此帕赠与钟心,以为信物,并要他赶快寻杨谷前来提亲。钟心旅资耗尽,仍未找到杨谷,便往淮安投奔做武官的姑父阴红,又对阴红之女丽娟心生爱慕,丽娟亦钟情于钟心,乃私订终身之盟。后杨谷遇到钟心,告诉他文岸仍对贾俊才假冒一事心存芥蒂,劝他不如改名齐谐应考,若得中式,求婚当无不谐。钟心从其言,果高中状元,讨平崆峒山造反的兵马,迎娶媚兰、丽娟二女。
此剧作者自序谓“感于梦而作者也”,并在序中讲了一个梦中的故事,文笔颇类唐人的传奇小说。序末,他又说“情真则无梦非真,梦幻则无情不幻”,可谓深于情而谙于梦者。作者“憔悴江海,不合于时”(孙楷第《戏曲小说书录解题》),盖以此情梦真幻之作为己之名山事业也。
这里我们选的是剧中的第十出《奇逢》(按:原刊本误“十”为“九”,今径改)。这一出写文岸前往苏州寻访钟心后,媚兰独自在家,十分寂寞,清明之日便往亡母坟头祭扫一番,而钟心恰巧寻到此处,于是便有了一番巧遇,引出此后拾帕、题帕、还帕、赠帕等一系列情事。因此,说这一出是钟生与媚兰爱情的转捩点,实不为过。
本出一开始便是末所扮的文府老院子上场,不同于全剧的“开场”、“家门”的是,末在此并不是以诗词吟诵而是以说白来交待原委、引出下文。“俺老爷吴门访婿未回,今已清明,小姐要往夫人坟上祭扫,着俺备了祭礼同来”,几句话表明此出将在清明扫墓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展开,暗示了此出悲喜交集的氛围。接着小姐上场,唱了一支【皂罗袍】曲,曲辞华美流丽,将春日的良辰美景刻画得十分精妙。林啼黄莺,涧落红花,陌上车马奔驰,“王孙公子,翩翩胜游”,果然热闹得很。但末一句“望墓头青草孤云覆”顿时给一曲赏春之词蒙上了一层阴影,为下文的哭奠定下了悲凉的基调。而细味曲文,写他人之“香车骏马,纷纷陌头”,其实也是一种反衬,相形之下益见媚兰身心的孤寂。于是,下面又一曲【皂罗袍】中,媚兰忍不住哭诉失去慈母之爱的痛苦。限于身份,她并不能在母亲墓前直接诉求母亲在天之灵保佑她早结良缘,但她的仆人、婢女则没有这种顾忌,贴所扮的丫鬟轻云哭唱一支【羽调排歌】,表达了媚兰之母生前“愿他招一个好姐夫”,死后“有灵呵,向阴空保佑他谐佳偶”的祝愿。正因有了这一层描写,此次清明扫墓便显得非同一般。
祭奠终于结束,在轻云的劝解下,媚兰心情逐渐平静下来,仆人也很知情识趣,退下让小姐“漫漫游玩一会”。这里作者再用一支【羽调排歌】描写小姐在“幽僻无人”、“绿柳依依”之处的观感:“原来凄凉古径也春光透,一般花自芳菲水自流。”此处原刊本评语云:“‘原来’二字神吻与《还魂》(即汤显祖《牡丹亭》)‘不到园林,那知春色如许’同一感慨,然彼于园林热闹处见春光之烂漫,此于山水冷落处见春色之幽闲,俱各极其妙。”所言甚是。此处“蜻蜓飞上玉搔头”是唐刘禹锡《和乐天春词》诗中的成句,刘此诗另有“深锁春光一院愁”之句,都与曲中女主人公的幽怨合拍。这时,媚兰、轻云下场,生扮钟心上台,先以一段说白交代前事,反照后文,颇见出作者的细密文心。“我想佳人淑女,大都性厌繁华,情耽幽静”,“且检冷僻之处,漫漫踅将前去”,有这种想法,足证钟生胸襟不凡,决非附庸风雅之徒。接下去的一曲【香遍满】中,先是钟心唱出“青郊游遍,早望见长干塔影圆。刚绕过梵王钟鼓琉璃殿,只见青山数点尖,水流花放远”,为自然景色的美丽而心旷神怡,但一旦巧遇漫游山林的媚兰,他便为“垂垂绿树边,蓦忽的云英现”而惊喜,乃至发出“人耶仙耶”的感叹。旧评曰:“珊珊而来,胡然天帝,那得不令人惊魂荡漾!”语谑而能得其实。再接下去,当然便写钟生认出媚兰就是“梦中美人”,但作者下笔很有讲究,先说忽见美人,再说认出“梦中美人”,层次十分清楚合理,“淡梳妆掩映霓裳浅”句亦能切合祭扫人物的素白服饰。明知不是“蟾宫云彩偏”却仍觉得她身上“霞光笼定”而令己“眼花旋”,更是将恋慕媚兰如痴如醉的心理写透了。
钟心的表演够充分了,该轮到媚兰表现她的恋情了,但读者可能会失望:丫鬟轻云倒是在媚兰认出钟生就是“梦里书生”后非常起劲地说:“小姐,待轻云问他一声姓钟不姓钟。”可小姐反而斥道:“痴丫头,被人看见成甚模样!老院子等急,快下山去罢。”其实这样的安排最合理不过,一则古代有文化的女子受传统礼教束缚,即便心仪某男子,也会下意识地对他保持距离,以防人非议;二则女性多是怕羞的,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女子见了她所爱慕的男子会心怯,何况古人。不过,【刘衮】一曲中轻云唱的“可知你镇朝昏印来心坎,又不是幻影成桥,恰双双魂飞野堑”数句,同“旦回顾”的科介,分明已经点出了媚兰的真实心意。随着媚兰的下场,钟心又成了场上的独角,他唱一曲【大胜高】表达了自己的眷恋之情,留在他心中的,是“好不留盼小生”的佳人“为甚么顾仙郎还䩄腆”的疑团,以及她“娇又软,俏偏妍,香还艳”的体态和眉眼间的春意,这时,他觉得眼前乌啼日暮的景致直令自己惆怅难禁,发出“不知何地再得与你相会也”的长叹!这次巧遇,匆匆一瞥,正如下一曲【东瓯莲】所唱的“反不如梦中欢会多留恋”,竟令他生出“莫不今日还是梦呢”的疑心。但他铁了心要与梦中美人结良缘,是不会轻易放弃努力的,静下来一想,认为此女“淡妆素服,必因祭扫而来”,只要“到明日询问土人这是谁家坟墓”,便能探得她的居处。于是,【尾声】一曲中钟心又觉得今日“不枉把空花盼杀眼儿穿”,“梦模糊怎敌得今番这一见”!显然,比起刚出场时,他对自己的追求不但更具信心,而且粗有把握。读者的阅读期待,观众的观赏期待,也被作者的生花妙笔吊得高高的,后面的一切写起来已可以势如破竹了。(庞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