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纶

  下载全书

【戏曲家小传】

(1680—1753后)字言丝,号惺斋,又号癯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诸生。屡应乡试不售。年过四十,遂纳资捐郎,挠于铨吏,未实授。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时已年近六旬,人或谓其宜隐不宜出,乃归山以著述自娱。所作戏曲皆六十以后课读之余而成,意主劝惩。举忠、孝、节、义,各撰一种,作传奇《无瑕璧》、《杏花村》、《瑞筠图》、《广寒梯》,加传奇《南阳乐》,合为《惺斋五种曲》,后又增刊传奇《花萼吟》,编为《惺斋新曲六种》。今皆存。

南阳乐

第十八出 掘冢

夏纶

(净蟒袍将巾)(外、末扮二卒引上)曹瞒狡猾世无俦,费尽心机死未休。此日扬灰申国法,空将疑冢诳千秋。下官魏延是也,前者同将军马岱,奉诸葛丞相将令,命俺二人分兵两路,俺从子午谷进兵[1] ,以袭司马懿之后,马将军从斜谷进兵[2] ,以遏司马懿之前。果然一举成功,杀了司马昭,擒了司马懿,长驱直入,势如破竹,轻轻把个许昌攻破了。可笑曹丕那逆贼缒城逃走,仍被姜将军拿获,解送前来。丞相道此系篡逆重犯,理应解京献俘,暂且监禁。只命下官,把曹氏亲丁族党,凡生擒者,一概先行斩首示众。并将曹家宗庙,拆为白地,改作圊坑[3] 。这也可为大快人心之极了。丞相又道,曹操平日欺君不法,威逼献帝,惨弑母后,罪重恶极,岂容保其首领于九泉之下,理应锉骨扬灰。特命下官开棺戮尸,以彰国法。只是曹操临终,早虑后人发掘,遗令设立空茔七十二座,一般形状,杂一真冢在内,立碑示后,名曰“疑冢”,使人无从测其藏尸之处。这怎么处?也罢,且到讲武城外,细细察访一番,或者有些消息,也未可知。左右,带马过来。(卒应介)(净上马行介)(场后高处设疑冢碑介)呀,才出得城来,你看老树遮山,颓垣映水,几处乌鸦争祭肉,数声黄犬吠游人,又另是一番景象也。

【仙吕入双调过曲二犯江儿水】只见长松如盖,看夭矫长松如盖,更垂杨把枝乱摆。叹青山不改,荒冢争埋,叫我泪珠儿风外洒。远远望见高冈之上,果有一碑,不免打着马儿,慢慢走上山去。按辔步苍苔,早穹碑晓雾开。(到介)此处是了,待俺看来。(下马看念介)疑冢。呀,疑冢原来在此。只是坟茔纍纍,你看一望真假难分,好叫人疑惑也。双眼频揩,四顾疑猜,这暗机关真费解。奸雄旧骸,问何处奸雄旧骸?搜寻宁耐,且款款搜寻宁耐。料不把臭皮囊掷水涯。

看了好一会,并无踪影,如何是好?左右,可快唤守坟军士过来,问他一个明白。(卒)禀上老爷,那些守坟军士,国破之日,早已逃散,那里还有处去找寻。(净)既无守坟之人,可唤附近居民过来,待我缓缓问他,不可惊唬了他们。(卒应下)(净)咳,俺记得曹操在日,曾对俺昭烈皇帝道:“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可见他的见识,也不是等闲之辈,只可恨他用心差了。

【前腔】他聪明无赛,真个是聪明无赛,兵机谈笑解。肯韬锋敛采,不逞雄才,这能臣何处买?可奈他一朝得志,做尽了彻底小人。只据当年陈琳檄文上,说他生平惯喜发掘先朝陵寝,设立发邱中郎将、摸金校尉等项名色,即此一事,便罪不容诛了。他发冢置专差,皇陵觅货财。到如今呵,自惹殃灾,朽骨空埋,化飞灰羞万载。(卒带副净、丑扮居民上)听得将军叫,慌忙走来到。老爷在上,小民叩头。(净)罢了。俺且问你,那些坟冢,那一冢是实在曹操埋尸之所?(副净、丑)小民虽傍坟居住,却不知详细,不敢妄对。(净)莫不是你们替他隐瞒么?(副净、丑)将军差矣。曹操身为国贼,罪恶如山,小民世受汉恩,恨不得寝皮食肉,岂肯为他遮盖!但老奸既有此诡计,即满朝文武,窃恐未必深知,何况山野愚民,从那里去探听虚实?将军现有千军万马,何不把这七十二冢尽行发掘,其中必有一真冢掘出,便可戮尸示众了。(净)此言有理。俺回去禀明丞相,即刻起兵前来发掘便了。汝等好好去罢。(副净、丑)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下)(净)咳,曹操,曹操,俺少刻再来,把你这些疑冢一齐发掘,看你那死尸怎生保得全也。头悬藁街[4] ,看转眼头悬藁街。冠裳消败,管弹指冠裳消败,但剩些烂尸骸污草莱。

带马过来,待俺见丞相去。(卒应介)(净上马介)正是:龙剑未消心底恨,马蹄先踏垅头云。(卒引净下)(副净、丑改扮二卒携锄上)(副净)祸兮福所基,(丑)福兮祸所伏。(副净)祸福两无常,(丑)循环如转毂。(合)我们都是镇北将军魏老爷部下军士。我老爷奉了丞相钧旨,发掘曹操疑冢七十二座,吩咐下来,着我们军士每一冢用一百个人,限两个时辰,掘取尸骸回报。为此各各端正家伙,只候老爷到来动手。(副净)哥,我们总是空闲在此,何不将曹操恶迹编成歌儿,大家痛骂他一场,出出气。你道如何?(丑)妙极了!就是你先起。(副净)占了。(吴歌)我说曹操奸雄藐至尊,手移汉鼎付儿孙。那知僭窃难长久,朽骨今朝也勿剩半根。你来。(丑)(吴歌)我说罪恶滔天是老瞒,几多陵树被摧残?那知报应偏能速,疑冢开来端然土未干。(内吆喝介)你听喝道之声,想是老爷到了。(前二卒又引净上)

【仙吕引子鹊桥仙】芳郊如绣,柳欹花亸,未许奸雄点涴。埋羞笑尔计差讹,奋楚墓钢鞭留我[5] 。

下官奉丞相钧旨,叫把曹操疑冢尽数发掘。军士们,可都到齐了么?(卒)都到齐了。(净)既如此,可就分头动手,发掘起来。(四卒)得令!(喊下)(净)咳,俺想曹操平日呵,

【仙吕过曲桂枝香】把奸谋藏过,学王莽谦恭遥播[6] 。尽一生狡诈欺瞒,骗上了巍巍高座。叹身犹未死,身犹未死,先防殃祸。留一个疑团难破。岂知今日呵,运蹉跎,四下里手到翻新冢,任你魂归泣旧窠。

(四卒上)禀老爷,小的们已经发掘大半,俱系空茔,并无尸首。(净)少不得他的尸骸,只在此七十二堆之内。且待掘完,自有分晓。你们再去用心发掘,取尸回报。(四卒)得令!(再喊下)(净)俺看从来最公道不过的,莫如是个上面的天。出尔反尔,丝毫不爽。当日曹操专惯发冢取财,到临死的时节,才晓得身后自有报应,设此奸计,迷惑后人。人都说他用心乖巧,俺道适见其愚耳。

【前腔】皇天加祸,偏宽愚懦。看历劫报应分明,几曾把凶顽饶过?纵施奸弄巧,施奸弄巧,冢儿千个。只怕终难僵卧。(内喊介)听喧呵,早知死后全躯少,空向生前狡计多。

(卒上)禀上老爷,曹操尸骸已经掘出了,当日系用水银殓过,原体丝毫无损。请令定夺。(净)快取过来!(卒下)(内预扎一尸卒抬上)曹操当面。(净大笑介)阿呀,曹操,曹操!你欺君盗国,大罪千条,幸漏生诛,终遭死戮。今日一抔不保,三尺难逃。平昔威风安在哉?军士们,可将他千刀万剐,锉骨扬灰,只留首级回缴。(卒)得令!(抬尸下)(随取首上)禀老爷,献首级。(净)你们可随俺丞相辕门缴令去。(卒应介)(净)

玉匣珠襦化晓烟,竿头悬首血犹鲜。

青梅煮酒遗言在,枉负英雄亦可怜。

〔注〕 [1]子午谷:即子午道,从关中至汉中的南北通道。古人以北为子,以南为午,故名。南口在今陕西安康市,北口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东。[2]斜(yé)谷:斜谷道,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即褒斜道的斜谷一部分。[3]圊(qīnɡ)坑:粪坑。圊,厕所。[4]藁(ɡǎo)街:汉时京城长安街名,在南门内,为属国使节馆舍所在地,时斩杀戎虏之酋,常悬首于此街。[5]楚墓:指春秋时楚平王之墓。楚平王时,伍子胥父兄受谗被杀,伍子胥逃到吴国,发誓覆楚报仇,后果率吴军攻破郢都,时平王已死,子胥遂掘其墓,鞭其尸以泄恨。[6]王莽:西汉末人,为汉元帝皇后之侄,成帝时封新都侯。以谦恭伪善收揽人心,终篡汉自立,国号新,后农民起义爆发,他被攻入长安的绿林军杀死。

《南阳乐》清乾隆时夏纶作。为夏氏所撰新曲六种之一。全剧三十二出,称“补恨传奇”。叙诸葛亮在五丈原病笃,祈天借寿。天帝认为兴废虽由天命,予夺亦顺民情,岂能固执三分之局,有拂四海生民之心。为此特沛殊恩,召名医华佗速往蜀营,暗施神药,为诸葛丞相疗病。诸葛服药之后,其病顿愈。遂使魏延、马岱分兵两路伐魏,大破魏兵,诛司马师,杀司马昭,擒司马懿,并长驱直入,竟灭魏国。魏帝曹丕在许昌缒城逃走时,亦被捕获。其后,东吴陆逊来攻,与北地王蜀汉刘谌作战,刘谌得关羽神灵暗助,击败吴兵,陆逊自杀,孙权出降。诸葛亮以统一大业告成,归老南阳,以乐余年。后主禅位于刘谌。新帝深念诸葛亮之功勋,遥望南阳致敬,故此剧名为《南阳乐》。

按此剧为翻案剧,作者称此剧意在补恨,即补蜀汉未能一统天下之遗恨。壶天隐叟序云:“本剧所以遂卧龙之愿,而慰天下之心也。”梁廷枏《藤花亭曲话》云:“合三分为统一,允称快笔。”而日本学者青木正儿则谓其“意取美满,故作诳语,究属无味。特传奇家风气所尚,不自知其非耳”(《中国近世戏曲史》)。然纶所撰曲,词意谐稳,颇称人心,故在九江、白下、海宁等地上演,为夏氏诸作中颇受欢迎者。

这里所选《掘冢》一出,乃是全剧中最能大快人心的一出,登场人物,主要是魏延一人,配角是跟随出场的士卒等。全出可分四个层次:一、掘冢缘由,二、寻冢经过,三、尽掘疑冢,四、戮尸示众。剧作者在开场时,通过魏延的一番说白,叙述他和将军马岱,奉了丞相将令分兵两路,他从子午谷进军,抄司马懿的后路,马岱从斜谷进兵,击司马懿军于前,果然一举成功,俘杀了司马懿父子,并荡平许昌,拿获曹丕,遵丞相手令,即将献俘京师。其余被擒贼党,则一一先行处决,并捣毁曹家宗庙,改作粪坑。这已是大快人心之极了。但丞相指示:曹操是首恶,“平日欺君不法,威逼献帝,惨弑母后,罪重恶极,岂容保其首领于九泉之下”,理应开棺戮尸,以快人心,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揭示《掘冢》这出戏的主旨和掘冢的缘由,使读者看到此处,期待更大的欢快场面。

曹操是个极具心机的人。人们都知道“曹瞒狡猾世无俦,费尽心机死未休”。他在临终之前,曾遗令设空茔七十二座,一般形状,夹一真冢在内,名为“疑冢”,使人无从测知其藏尸之处。疑冢在彰德府讲武城外。于是魏延奉令,先到讲武城外,细细察看一番。在查探过程中,剧中穿插了这里场景的描绘。近处是“老树遮山,颓垣映水,几处乌鸦争祭肉,数声黄犬吠游人”。远处是白杨衰草,青松如盖,只见那高岗之上果然树有一碑,标名“疑冢”,但荒坟纍纍,真假难分,守冢士卒,早已逃散,询问近旁居民,他们也不知底细,不敢妄对。当魏延怀疑他们是否隐瞒时,居民激动地说:“曹操身为国贼,罪恶如山,小民世受汉恩,恨不得寝皮食肉,岂肯为他遮盖!”接着村民献计:“将军现有千军万马,何不把这七十二冢尽行发掘,其中必有一真冢掘出,便可戮尸示众了。”魏延觉得村民所言有理,于是便回营禀明丞相,照计施行。

魏延在路上深感重任在肩,在“龙剑未消心底恨,马蹄先踏垅头云”的情况下,随即领来了大队掘冢士兵,并分冢安排掘发人数,各自准备家伙等待发掘命令。在场地上的军士正在休息的时候,穿插了士兵唱吴歌两曲痛骂曹操的细节,使剧情产生一波三折、澜翻不已的效果。试听吴歌之一:“我说曹操奸雄藐至尊,手移汉鼎付儿孙。那知僭窃难长久,朽骨今朝也勿剩半根。”吴歌之二:“我说罪恶滔天是老瞒,几多陵树被摧残?那知报应偏能速,疑冢开来端然土未干。”

那曹操在世,惯爱发掘先朝陵寝,搜觅财货,曾设“发邱中郎将”、“摸金校尉”等项名目。如今皇天有眼,他自己的埋尸之处,也将夷为平地,岂非天理昭彰,罪有应得!这一细节的穿插,和前面村民痛骂曹操的细节,互相映衬,表明人们对曹操恨之入骨,不发冢戮尸,无以平公愤。接着作者更通过魏延道白,说明“从来最公道不过的,莫如是个上面的天”,“当日曹操专惯发冢取财,到临死的时节,才晓得身后自有报应,设此奸计”,“适见其愚耳”!警示世人,不可作恶。真是“早知死后全躯少,空向生前狡计多”,“看历劫报应分明,几曾把凶顽饶过”。

在掘冢令下达之后,军士们分头动手,但发掘了大半均系空茔,魏延坚信曹操尸骸,只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下令“且待掘完,自有分晓”。终于,在军士们一片欢呼声中,真冢掘到了,那曹瞒尸体,当日用水银殓过,丝毫无损。此时,魏延下令:“军士们,可将他千刀万剐,锉骨扬灰,只留首级回缴。”那曹操逃得过生诛,避不过死戮。一抔不保,三尺难逃。真乃: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随后,魏延率领众军士到丞相辕门缴令,一同下场。

这出戏以“玉匣珠襦化晓烟,竿头悬首血犹鲜。青梅煮酒遗言在,枉负英雄亦可怜”一诗作结,语言谐谑,摇曳生姿,并不流于单纯的说教。曹操当年煮酒论英雄,曾对刘备说:“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不足道也。”表明他颇有见识。但如此英雄,却走向奸雄的道路,只落得遗臭万年的下场,可怜亦复可笑。

综观这出戏,剧情并不复杂,在编写中极易流于叙事平泛、质朴无文。但经过作者的精心处理,基本上能做到情景交融,波澜层出,理趣横生,使铺叙中寓有华彩,平易中颇见曲折。开场时交代当时的局势,把一个千军万马的场面,通过魏延出场时一小节道白便交代清楚,省却了许多笔墨。魏都既已荡平,敌方领袖,俱已就戮就擒,本已大快人心。但经诸葛丞相的一番指示,便表明了曹操这一巨奸,安能不受严惩,任其保全首领于地下。这就严正地明示掘冢戮尸这一情节的缘由,使人极为信服。在寻冢掘冢的过程中,穿插了景物的描绘,避免了单纯叙事的枯燥乏味。而村民的献计,是从侧面另作补充,既令掘冢的必要性更显明确,也起了自然地串联剧情的作用。结处更用嘲讽口吻的下场诗,谐中寓庄,以自命为天下英雄的曹操因心术不正终得果报之事,警告乱臣贼子休得作恶,寓意非常深刻。

当然《南阳乐》一剧教化的色彩过于浓厚,今日观之,自然颇觉无谓。但民间向来喜欢刘备的仁义、关羽的忠勇,敬佩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厌恶曹操的奸邪、司马懿的谲险,《南阳乐》的“补恨”显然也符合他们的爱憎观念,所以此剧仍受群众欢迎。正如元杂剧《秦太师东窗事发》(元人孔文卿撰)一样,使秦桧和王氏死后遍历地狱的极刑,其实也是为了“补恨”。则知补恨之作,也不是从惺斋开始。盖传奇之著作,往往不避虚构,大抵也是一种艺术风气。

(马祖熙)


张坚王筠

夏纶|清传奇|明清传奇鉴赏辞典 -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