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永仁
【戏曲家小传】
(1637—1676)字留山,又字匡侯,号抱犊山农。无锡(今属江苏)人。清诸生。尚气节,以经世之才自负。福建总督范承谟礼聘入幕,为掌书记。三藩之乱起,与范承谟同为耿精忠所执,系囚二年,其志不屈,常与承谟赋诗互励。承谟被杀,乃自经从死。工诗文,所作戏曲多寓身世之感,近代吴梅尝称赏其传奇《扬州梦》不犯枯寂之弊,故佳。另有传奇《双报应》及杂剧《续离骚》,今皆存。诗文有《抱犊山房集》。
扬州梦
第十二出 授计
嵇永仁
(旦上)
【十二时】歌筵擎玉斝[1] ,有一个情倾意惬。羡慕羁鸾,提携囚凤,未识何缘结就根芽。教我怎生放下。
奴家昨日侍宴之时,看见杜御史年少风流,人材潇洒,怪不得樊川乐府字字清新。后来见他向俺司徒问起奴家来,俺家司徒指点与他看,他就涎着脸儿竟要司徒将奴家赠与他。你想,赠妾之事乃豪杰所为,俺家司徒怎学得来?则辜负了杜御史一片痴心也!
【集贤宾】入牢笼娇鸾何处发?咫尺天涯,凭谁借杵把云英嫁[2] ?甚歌喉贻误韶华。那人呵,诗句清佳,遮莫地逢场作耍。笑声哗,罗绮内别是一番牵挂。
俺想奴家是歌院女流,那杜御史何缘得知?想来定是韩歌娘见俺爱他乐府,故尔吐露形踪,致他如此颠狂。
【前腔】漏春风参详人面雅,俏深闺小字嗟呀。算来偷递昭君画[3] ,认分明物色群娃。忒地材华,顺口的好诗吟下。没抓拿,则梦境里与君酬话。(老旦上)
鸲鹆未知狂客醉,鹧鸪先让美人歌。妾身受了杜御史之托,不曾为他效力。昨日杜御史赴宴时节,硬向司徒要讨紫云为妾,岂不是书生孟浪么。俺却不知紫云心事如何,且去探听他一回,好回复杜御史也。(入见旦介)紫云,你歌舞之名倾动一时,以致才人妄想。老爷方才吩咐,此后凡有宴会,不着你出去承值。
【啼莺序】怕桃花扇底蜂闹衙[4] ,逗春怀一席搔爬。主人呵,锁断星桥[5] ,宾客也转回月驾。妾身好笑那杜御史,没来由酒后波查[6] ,空落得肝肠热挂。如今倒惹得老爷防闲了。禁仙葩,重施锦幄,不许隔墙夸。
(旦)歌娘,俺正要问你,那杜御史何由得知奴家?多管歌娘与他厮熟,说与他知道的。(老旦)你说得好笑,天下佳人才子,原是有数的。那小杜是有名才子,你也是有名佳人,两下自然闻名而知,那用妾身饶舌。
【前腔】尽人间浪子天上娃,选香名几片春花。弄毫便锦艳文江,倾国似翠环绣闼。意儿中想像窗纱,偏珍护千金重价。漫矜夸蓝田旧种[7] ,一对玉无瑕。
(旦)奴家那里算得佳人,枉费了才子们一片好心也。
【簇御林】可怜俺画堂下,舞袖窄,逐燕挨莺何日罢。拾才郎余唾也光华,则堕落污泥敢憔悴杀。判生差,瑶台七宝[8] ,谪贬了一枝花。
(老旦)俺想你受老爷眷恋,不比寻常,锦绣丛中尽堪度日,何须怨怅?
【前腔】你凌波袜[9] ,去巫庙峡,别馆高唐难挣扎[10] 。搅风光歌舞自称佳,看若个乌云尚埋镜匣。叹蒹葭,前生倚玉[11] ,终久并头葩。
(旦)咳,歌娘与奴家相聚恁久,还不知俺的心事?难道奴家便老死在歌舞场中了?(泪介)
【御袍黄】衾裯事,勉共他。雨云踪[12] ,生强咱。追欢买笑居人下,抑郁得魂销化。苎萝折赠,尘埋浣纱[13] 。天孙巧会,河空渡楂[11] 4。把红颜抛掷风流价。泪如麻,歌筵舞席,怎跳出五侯家[15] !
(老旦)这等看来,你的心事妾身今日方知。但终身事大,决不可委之俗子。那杜御史既钟情于你,何不将终身托他?(旦)但侯门如海[16] ,从何处传消递息?(老旦)只要你心肯,杜御史那里,包管在我身上。(旦)悉凭歌娘便了。(老旦)这等我有一个计较在此,从今以后就要假装病态,见神见鬼,变做风魔一般[17] ,拖刀弄剑,使人不敢近身。那时我自暗通巫婆,叫他假托神言,要你躲避灾难。我自有个道理便了。
【前腔】无明夜,病势加。做风魔,情态差。妆神冒鬼生惊怕,暗地里藏奸诈。(旦)只怕奴家福薄,无缘到得樊川那边。(老旦)但要你依计而行,自然成就好事。有缘自会,知音漫夸。含情待诉,怀人未遐。那樊川乐府先做了渔郎驾。你且谢铅华,安排计策,好引出锦堂娃。
(旦)多谢歌娘费心,异日果然有些好处,自然不敢忘恩。
【尾声】(老旦)赚的个人儿惊怪煞,则病魔中有些生发。(旦)俺怕甚么捉鬼桃符来劈面打。
[集唐](旦)片云无意傍琴台,恐失佳期后命催。
(老旦)何事不归巫峡去[18] ,相期共斗管弦来。
〔注〕 [1]玉斝(jiǎ):一种玉制的饮酒器具,圆口,三足。[2]“凭谁”句:唐裴铏《传奇》载书生裴航在蓝桥驿遇云英,心生爱慕,欲娶之,求其祖母允婚。老祖母说如果裴航能弄到玉杵臼为她捣仙药,就将云英嫁给他。裴航果真取得玉杵臼,遂与云英成婚。后二人皆超为上仙。[3]昭君画:传汉元帝选宫女与匈奴和亲,先令画工为她们画像,再从中挑选。王昭君不愿贿赂画工,被故意画得不美,皇帝遂选她出塞和亲。临出发时才发现王昭君极美,但人选已无法更改。[4]蜂闹衙:蜂群簇拥着蜂王,如下级官员到上司的官署衙门排班参见,故称。[5]锁断星桥:唐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6]波查:生出是非。[7]蓝田:地名,即今陕西蓝田,以产美玉闻名。[8]瑶台:犹云仙人台。七宝:泛指多种宝物,如金、银、珠、玉、珊瑚、琥珀等。[9]凌波袜: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10]“去巫庙”二句:用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梦游巫山与神女云雨交欢之典。[11]“叹蒹葭”二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之‘蒹葭倚玉树’。”蒹葭,芦苇。[12]云雨踪:见注[10]。[13]“苎萝”二句:用春秋末越国美女西施在诸暨苎萝村溪边浣纱典。[14]“天孙”二句:用织女、牵牛(牛郎)七夕借鹊桥渡天河相会及有人乘槎入海至天河遇织女、牵牛(牛郎)典。天孙,即织女,为天帝孙女,故称。楂,即槎,筏子。[15]五侯:指汉时同时封侯的五人。汉成帝封舅父王谭等五人为平阿侯等,汉桓帝封宦者单超等五人为新丰侯等。后多泛指权贵之家。[16]侯门如海:唐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17]风魔:发疯。[18]巫峡:见注[10]。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遗怀》),“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赠别》其一),“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赠别》其二),晚唐诗人杜牧写下的这些美妙诗句,既赞美了扬州之繁华,同时也透露出自己扬州十年的放浪生活。此后,不少的文人骚客一写到扬州,常常免不了拉杜樊川出来评说一番,这在唐代以降的诗词中并不鲜见。然而,演绎樊川扬州逸事的戏曲却不多,演绎得好的传奇更是凤毛麟角。清代嵇永仁的《扬州梦》,算得上是这凤毛麟角中之一种。
《扬州梦》共两卷,三十二出。故事本出《太平广记》卷二七三引《唐阙史》“杜牧”条。叙写了晚唐诗人杜牧在司徒李愿的家宴上,对歌妓紫云一往情深,遂向李愿索求紫云。李愿对此不置可否。韩歌娘设计,叫紫云假装疯癫,住到歌娘家中养病。后杜牧用车接紫云和韩歌娘同往湖州赴任。不久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奉诏征魏博,以杜牧参赞军事。杜牧原先在湖州时,还与乡女绿叶有婚约,后绿叶被人卖到扬州沦落为娼。一日牛节度府中设宴,恰巧乐户以绿叶承应,杜牧一见情不自禁,偷偷到青楼与绿叶约会。牛僧孺闻知此事后,为绿叶脱籍,送其至参军府中与杜牧完婚。这里选的第十三出《授计》写的就是紫云和韩歌娘相互探明对方的真心后,韩歌娘授计让紫云装疯一事。
此出戏一开始,就通过旦的独白,交待了“授计”的缘由:“奴家昨日侍宴之时,看见杜御史年少风流,人材潇洒,怪不得樊川乐府字字清新。后来见他向俺司徒问起奴家来,俺家司徒指点与他看,他就涎着脸儿竟要司徒将奴家赠与他。你想,赠妾之事乃豪杰所为,俺家司徒怎学得来?则辜负了杜御史一片痴心也!”这段独白写出了紫云的心事:一是她心仪杜郎已久,二是她惊喜杜郎的直率,又担心杜郎只是“逢场作耍”,三是她内心希望与杜郎相会,又担心李司徒不同意。痴情与疑心交织之际,紫云想起自己一个歌女,杜御史怎会知道呢?“想来定是韩歌娘见俺爱他乐府,故尔吐露行踪,致他如此颠狂”,敏感痴情的少女就这样喜欢幻想着猜疑着。“那人呵诗句清佳,遮莫地逢场作耍”、“顺口的好诗吟下,没抓拿,则梦境里与君酬话”,前后两支【集贤宾】的这些唱辞,与旦的表面愠怒而内心欢喜的独白一起,表现了痴情少女特有的既高兴又担心,既兴奋又猜疑的心理。
正当紫云这边痴迷、猜疑、担心之时,韩歌娘这边也另怀心事。接下来老旦的出场独白和【啼莺序】唱辞,透露了韩歌娘受杜牧之托却不知道紫云真正想法的苦恼。对此,老到的韩歌娘巧用心计去试探紫云的内心世界:“紫云,你歌舞之名倾动一时,以致才人妄想。老爷方才吩咐,此后凡有宴会,不着你出去承值。”这段话展示了一个有心计女子特有的手段:原本要探明紫云心迹,期望紫云答应,却先搬出老爷来吓唬一番。这种老谋深算、声东击西、一步步请君入瓮的做法,与紫云那种内心痴情却佯装娇愠的情态,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一段戏中,韩歌娘以攻为守,先声夺人,占据主动。
“歌娘,俺正要问你,那杜御史何由得知奴家?多管歌娘与他厮熟,说与他知道的。”紫云佯装向韩歌娘“问罪”。但紫云的这些雕虫小技,自然难不倒老练的歌娘。韩歌娘巧嘴一张,一番赞美,把杜御史与紫云夸成“蓝田旧种一对玉无瑕”,并说:“小杜是有名才子,你也是有名佳人,两下自然闻名而知,那用妾身饶舌。”巧妙一拨,即把紫云“问罪”的招数化解了。
如此一来一往,痴情少女当然不是老练歌娘对手,败下阵来:“奴家那里算得上佳人,枉费了才子们一片好心也。”然而,对紫云的这番借自谦以明心迹的做法,韩歌娘仍然不依不饶,不断穷追猛打到底:“俺想你受老爷眷恋,不比寻常,锦绣丛中尽堪度日,何须怨怅?”
对韩歌娘的追逼,紫云不得不去掉了少女的矜持,直接吐露心声:“歌娘与奴家相聚恁久,还不知俺的心事?难道奴家便老死在歌舞场中了?”她喊出了一个敢于追求自由、追求爱情的女子的强烈愿望:“歌筵舞席,怎跳出五侯家!”在明白了紫云的真实想法后,韩歌娘便开始“授计”:“这等我有一个计较在此,从今以后就要假装病态,见神见鬼,变做风魔一般,拖刀弄剑,使人不敢近身。那时我自暗通巫婆,叫他假托神言,要你躲避灾难。我自有个道理便了。”后来,紫云依计而行,得在歌娘家中养病。韩歌娘从中穿针引线,最后成就了紫云和杜牧的好事。
《授计》一出的主要剧情,就是紫云和韩歌娘相互试探对方心事的过程。而两个女主人公形象,则在这相互试探的过程中,多层次地呈现出来:一个是初恋少女紫云,被杜御史的孟浪唤醒了春心,陷入了惊喜、相思、多疑的矛盾之中,心中既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幻想,又充满了怀疑,充满了感伤,这是典型的怀春少女心理。与紫云相对应的韩歌娘,则是一个成熟老练、工于心计的女子,在与紫云的相互试探中不露心迹,处处占据主动,任是一波三折起,从容稳坐钓鱼台,最后逼得紫云不得不直接坦露内心世界。
在中国古代如此众多的文人故事中,嵇永仁为什么偏偏选中人们较少演绎的杜牧扬州十年事呢?剧作家在《扬州梦》自题中这样说:“传称杜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可知耽红昵绿,未必非英雄本色。牛僧孺相业,史所不满,余独爱其待杜一段。杜参军淮南时,牛廉知狭邪事情,条满巨簏,于杜入朝,畀簏赠之,其成就人如此,杜宁不心感乎?虞仲翔云:‘得一人知己,可以无恨。’若牛可谓知杜矣。”可知剧作家乃是感于牛僧孺的“知杜”,故而以传奇演绎此事。《扬州梦》虽为嵇永仁年轻时所作,但嵇永仁之重相知、尚气节禀性,从中不难见出。后来嵇永仁为福建总督范承谟所重,延入幕府任掌书记。耿精忠有反迹,永仁为范承谟设计应付。耿精忠响应吴三桂反清,设宴召范、嵇二人囚之。下狱二年,嵇不为所动,常与范承谟烧炭画壁,作诗明志。后范承谟被害,嵇永仁亦自经身亡。嵇永仁对范承谟的“感知”如此,反过来不正说明他为何乐于演绎杜牧受知牛僧孺一事吗?
清人周亮工在为《扬州梦》所作引言中评云:“留山谱樊川事,本前闻而略示裁剪,遂如入山阴道,处处引人胜地。……留山此剧,丽复不滞,动复不轻,入元室矣,当自必传。余与留山交二十年,知留山以古今文字驰骋当世,而龙留心经世有用之学。乃郁不得志,至止酒罢剑,降笔为此等,以宣泄其无端之悲。”一个有如此经世抱负的才子,却只能借传奇以“宣泄其无端之悲”,既是剧作家自身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这就不难理解后来得到范承谟的相知和延请,嵇永仁竟如此感恩图报,甚至最后杀身成仁亦在所不辞了!
(农作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