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起凤
【戏曲家小传】
(1741—1802)字桐威,号薲渔、蓉洲,又号红心词客。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举人。五应会试皆报罢,年未四十即绝意仕进,以著作自娱。善戏曲,四十五年、五十九年清高宗南巡时,参与编写扬州盐政、苏杭织造所备迎銮供御大戏。五十三年起,任安徽祁门、全椒教谕。晚年皈佛,卒于北京。性脱略,向有狂名,一生失意,寄情于文艺。曾与戏曲家石韫玉等结碧桃诗社,与友人吴翌风等结水村诗社。多才艺,诗词并工。一生剧作不下三四十种,曾风行大江南北,惜不自收拾,大多亡佚。今存传奇有《报恩缘》、《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云龙会》五种,前四种合称《薲渔四种曲》(又名《红心词客四种》、《古香林四种》、《沈氏四种》)。此外,存目者有《泥金带》、《千金笑》、《桐桂缘》、《黄金屋》数种。另有《红心词》,又作有文言小说集《谐铎》。此外尚有《人鹄》、《十三经管见》,均佚。
才人福
第十三出 宴谑
沈起凤
(副净扮刑厅上)未向东床夸坦腹[1] ,且来西馆看招贤。下官秦伯达,昨日听子奶奶勾说话,聘定仔张幼于,今日备仔酒席,接渠到衙门里来,请唐伯虎得陪渠。吓,贵歇天色夜拉里哉[2] !那说还勿来?来人介!(副上应)打发衙役再去邀。(副应)(丑执帖子,旦男装,小生扮书童,副小生扮唐寅上)
【引】兔眼醉迷离,不辨雌雄偶[3] 。(小生)可笑凤凰群,今日居牛后[4] 。
(丑)那位在?(副)什么人?(丑)张师爷同唐大爷都到了。(副)请少待。(禀介)(副净)道有请!张先生、年兄请!(旦、副小)请!(旦)老公祖请上[5] ,治晚生有一拜。(副净)岂敢!小弟也有一拜。(旦)平安书记,愧无杜牧之才[6] ;(副净)寂寞衙斋,幸下陈蕃之榻[7] 。(副小)年兄,治弟平原介绍[8] ,幸不辱命。(副净)足见年兄雅爱。请坐!(各坐打恭介)(副小)书童呢?过来叩见秦老爷。(小生背介)㕶这促掐人[9] ,就来奚落我了!说不得。(转身介)秦老爷!(欲叩介)书童参……(副净)罢哉!(小生)唐大爷,秦老爷免了。(副小)你的造化!(副净)革位阿是张先生勾管家啥[10] ?(副小)这是幼于心爱之仆也。(副净)本来好。你叫啥勾?(小生)这……(副小)你叫什么名字?快对秦老爷说吓!(旦)吓,老公祖,小价名唤俊才[11] 。(副净)吓,俊才!看伊革副聪明面孔,怪弗得先生欢喜。(副小)不瞒年兄说,这小厮风流美貌,是天生的了。(副净)好厾[12] !(副小)更有一段极有趣的美处哩!(副净)还有啥勾美处?(副小)他素有龙阳之癖[13] ,夜夜与幼于同榻的。(副净)哈哈!年兄说搂话哉[14] !(末、丑)酒完了。(副净)看酒!(旦)不必行此大礼罢。(副小)说得极是。我每知心相叙[15] ,休拘俗套。况且幼于最是脱俗的,何须拘此!摆下罢!(副净)介没先生从直哉 [16] !摆下。(旦)岂敢。(副净)请吓!(旦、副小)请!
【梁州序】花台月座,金昆玉友,清谈挥麈风流[17] 。行厨竹里[18] ,参军录事都休[19] 。(副净)衙役筛酒!(末、丑应)(副小)住了!(副净)住子!(副小)年兄,我等文人筵宴,何用衙役喧呶?况幼于兄的家童,颇谙酒政,倒借重他斟酒,岂不为快!(副净)弗好得罪客人革管家滑!(副小)幼于是极有趣之人,决不见怪的。(副净)先生……(旦)老公祖!(副净)年兄是介说没,先生弗见怪革哉。(旦低头不语介)(副净)衙役拿酒壶交拉小管家[20] ,大钟放拉间向[21] ,㕶厾出去嘿哉[22] !(末、丑下)(副净)小管家,㕶来。(副小)俊才,秦老爷叫你。(小生)老爷有何分付?(副净)筛仔酒勒,送拉㕶厾相公。(小生)阿呀!秦老爷,我家相公,天性不会饮酒的。(副净)啥说话!敬过去,敬过去!(旦)老公祖……(副净)岂敢,岂敢!(旦)治晚生自来不胜杯酌。(副净)年兄那撇断[23] 。(副小)幼于又来作客了!你的酒量,弟所佩服,怎向知己面前支吾起来?年兄先罚他三大杯,干了再讲!(副净)快点送过去。(旦)老公祖不要听他撒谎!(副净)年兄老实人,从来勿说谎个。请干仔。(旦)阿呀,这一大杯吃下去,只怕就坐不住了。(副净)啥说话!大量,勿吃酒没埋灭忒哉[24] 。(旦)既承台命谆谆,不好故违。容治晚生慢慢的全此一大杯便了。(副净)勿能慢慢能勾[25] !(副小)幼于,若再迟捱,我来灌了 !(旦)咳!你是什么意思吓?(副小)无非要你吃酒,什么意思?你若不干,果真要灌了!(旦)使不得!(小生)秦老爷,我家相公在此饮了。(副净)快点快点!(副小立起)(小生扯住副小)唐大爷,这是使不得的!(旦)待小弟干就是了。(副净)好厾好厾!(副小)哈哈!年兄可是海量。(副净)好!果然大量。(副小)名不虚传吓!(副净)俊才官再筛!(小生应)如今是唐大爷来了。(副净)再送拉㕶厾相公!(小生急状)老爷,我家相公真勾不会饮酒的!(旦)阿呀,老公祖!治晚生才这一杯,已勉强之至矣。(小生)是勉强的。(旦)取酒来!待治晚生转敬一杯。(副净)张先生请用仔此杯,小弟就受罚嘿哉。(小生)我家相公真个不饮的。(旦)老公祖,这杯不能遵命了。(副净)先生执意勿用没,小弟自家来手奉哉!(旦慌状)阿呀,使不得!快接了杯儿。老公祖请坐,待治晚生舍命便了。(副净)小弟打鼓催哉!一鼓,二鼓,三鼓……(旦)慢些慢些!(副净)弗干是要罚十大钟厾!(小生)求老爷缓些!(旦又照干)(醉介)(副小)还有一杯。(旦)实在吃不得了!(副小)书童代劝。(小生)唐大爷和老爷各用一杯,我家相公是不能饮了。(副净)既是小管家筛仔,年兄,我搭㕶奉陪张先生一杯[26] 。(副小)遵命。幼于如若不干,又要罚三大杯的 !(旦)在朋友面上,为何如此作难吓!(副小)请吓!(旦伏桌介)一任杯倾绿蚁[27] ,风动红鳞,漉尽泉明酒[28] 。金焦交捧处[29] ,罄三瓯,同向花前数酒筹[30] 。(末持帖子上)启爷:沈大老爷差两名管家,押一个大胡子道人,说在沈府门首,手拿木鱼,口诵什么化婆经。沈大老爷闻之大怒,特送到老爷这里,严刑处治。有帖在此。(副小背介)呣,我晓得一定是祝踱弄出事来了[31] 。不要管,耍他一耍。(副净)阿唷!有这样放肆的野道,家婆啥化得起来革?传齐衙役,即刻坐堂处治。(副小)住了!年兄出堂,不必细问。且将他枷号头门[32] ,明日早堂听审。我辈花间雅集,岂易得哉?君若出堂担搁,岂不扫兴?(副净)年兄见教得极是。失陪!出去一歇就来勾。分付开门。(内应鼓)(开门介)(下)(副小)年兄速去速来。幼于请吓!(小生)还要吃什么酒!(副小)你看斜阳没,花阴覆。青灯红烛明如昼,休辞醉尽三斗。
(内)掩门!(副净上)年兄,遵命枷号拉厾哉。(副小)吓!枷号了?(副净)我俚再吃酒[33] ,再吃酒。(小生)老爷,我家相公已醉得睡熟了。(副净)果真醉哉。(副小)我每且散一散,少顷再饮罢。(副净)既然是介,且散一散。(副小)年兄来!(副净)年兄啥勾?(副小)你看幼于的样儿呵。(副净)那呢[34] ?
【前腔】(副小)乌巾微岸,青衫斜纽,欲开又合星眸。小弟到有个比方在此。(副净)年兄啥个比方?(副小)好似沉香亭上[35] ,海棠未醒温柔。(副净)年兄,那说拿张先生比起杨贵妃来!依小弟看起来,直头像当初革李太白[36] 。(副小)好!年兄说得一些也不差。当日太白在沉香亭畔,曾有力士为之脱靴,今日小弟情愿效劳。(小生)阿呀,唐大爷!我相公被你灌得如此大醉,还要缠什么介!(副小)我与你相公相交不同,你这小厮晓得什么!何者为好友呢?一定要脱的!(副净)要脱勾,要脱勾!(小生)唐大爷像什么模样!(副小)只待蛮靴小稔[37] ,玉趾轻拈,把力士微劳奏。(旦)阿呀,怎么这等胡闹起来介?(小生)如此胡缠,成甚解元体统[38] ,莫非也醉了?(副净)也醉哉!(副小)哈哈哈!我果然醉得软了。(副净)醉哉!(副小)此时寸步难移,如何回去?(副净)居去勿得哉[39] !(副小)今夜要与幼于同榻的了。(小生)咳!这是那里说起。(副净)哈哈哈!好吓!㕶厾两位好朋友,今夜头抵足谈心,革是极妙勾哉。(小生)阿呀,这怎么处!(副净)小管家,点灯到书房里去。请唐大爷、大家、㕶厾相公安置罢!(小生)阿呀呀!这个断断使不得!(副净)为啥使勿得?(小生)唐大爷虽是一位风流才子,(副净)才子!(小生)却算得个惧内的班头。(副净)啧啧啧!(小生)前日同一位姓祝的出去游山,担搁了一夜,他家奶奶认他是走了斜路,率领了一班丫环仆妇,登和尚之堂,(副净)阿呀!(小生)进和尚之房,(副净)阿呀!(小生)上和尚之床,(副净)阿呀!(小生)弄出一场大笑话。可是留他住不得的。(副小)呣呣呣!小厮胡说,胡说。(副净)是介说起来,连我也有点胆寒,弗敢相留年兄住哉。人来!掌灯送唐大爷回府。(丑上应)(副小)放著。(副净)放拉厾[40] 。年兄恕送,明朝会。(副小)年兄请便。(副净)张先生,请到革答书房里坐坐罢[41] 。请吓!(旦)请!(下)(副小)俊才小厮呢?(小生)又是什么?(副小)掌灯送我唐大爷回府!(小生扶唐出门)走走走!好吓,你拿我两人开了半日的寡心!我受你的气也就彀了,倒亏你想得出这样痴念头那!好好的自己拿了灯回去,改日与你理论。我要伏侍灵娘去也。(奔下)(副小) !好放肆的小厮!哈哈哈!你看幼于畅好情痴也!无端改抹起旧儒流,只为寻思鸾凤俦。哈哈哈!我到好笑此时自己拿灯走回去,好个解元的体统!(内打一更)呀!听谯楼鼓,黄昏后。那里有金莲宝炬天家授[42] ,落学士自家手。(下)
(生带枷)(副押上)走走走!瘟道士记里是班房门首。㕶等拉革答,我去赊一碗夜饭,吃仔勒再商量吓。(下)(生)咳!倒受这小人的气。(生坐左角板凳)(副小上)咦!你看那边一个枷号的人儿,不知可就是祝踱?若果是他,只索大大打趣他一番。那边枷号的是什么样人吓?(生)伯虎!(副小)阿呀,元来是希哲兄!(生)你何事从衙门里出来?(副小)吓!今日敝同年请我赴席,此时酒散返舍了。(生)好受用吓!(副小)你在这里偏背我吃独桌,难道倒不受用?(生)呣呣呣!快些走罢,不要在此讨厌了!(副小)我且问你,你那日在幼于店中,与我赌气,定要骗我表妹为继室,今日骗得可好呢?(生)可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劳你替我担忧。(副小)好!你还是这般嘴硬。(生)我为何不嘴硬呢?(副小)咳!
【节节高】你思量赚翠楼,卖风流,无端闯入闲机彀。招风口,犯罪由,权消受。(生)赤绳系颈君知否[43] ?蓝桥配递从来有[44] 。(副小)看你这踱头,干得出甚么巧事来?人家千金小姐,你扮了道士,嘿,难道竟骗得到手的?岂不是踱头之所为!你虽不要我为媒,我老唐岂忍坐视?(生)凭你罢了!(副小)反道旁人何用苦担忧,请了,明日恭候好音!(生)这却是你的盛情?(副小)少不得解铃再试来朝手。(下)
(副上)一勾肚皮饱俚哉。道士造化,㕶拉班房里过子夜罢!可恨顽涎道士,犯罪一钱不使。(生)明朝花面官儿[45] ,认取风流才子。(副)只怕弗是才子,只算得一个枷人哉!(下)
〔注〕 [1]东床夸坦腹: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即王羲之),因嫁女与焉。”后以“东床坦腹”代指女婿。[2]贵歇:苏州方言。此时,这时候。[3]“兔眼”二句: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里用其语意,指名妓李灵芸女扮男装。[4]“可笑”二句:凤凰:比喻才德高尚的人。牛后:语出《战国策·韩策一》:“宁为鸡口,无为牛后。”这里张敉自诩才德杰出,反而屈居一般人名妓李灵芸之下。[5]公祖:旧时士绅对知府以上地方官的尊称。[6]杜牧之才:指执掌书记的才能。唐代诗人杜牧曾为江西、宣歙观察使沈传师和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幕僚,历团练判官、节度推官、掌书记。[7]陈蕃之榻:《后汉书·徐稺传》载,东汉时陈蕃为太守,在郡府不接待宾客,唯徐稺来特设一榻,徐稺去则将榻悬起。后因以“陈蕃之榻”为礼贤下士的典故。[8]平原:指门客。[9]㕶:苏州方言。你。促掐人:指刻薄、爱捉弄人的人。[10]革位:苏州方言。这位。[11]小价:对自己的仆人的谦称。[12]厾(dū):苏州方言。语气词。[13]龙阳之癖:指男同性恋。龙阳,战国时魏君的男宠龙阳君。[14]说搂话:苏州方言。胡说,乱说。[15]每:今通作们。[16]介没:苏州方言。那么。[17]挥麈:晋人清谈时常挥动麈尾以为谈助,后因称谈论为挥麈。[18]行厨竹里:指魏晋时竹林七贤携酒饮于竹间。行厨,谓出游时携带酒食。[19]参军录事:俱为职官名。东汉末有参军事之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录事,晋时置录事参军,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20]拉:苏州方言。在。[21]间向:苏州方言。这边,这儿。[22]㕶(wǔ)厾:苏州方言。你们。㕶,你。[23]撇断:苏州方言。彻底摆脱干系。[24]埋灭忒:苏州方言。埋没掉。[25]能:苏州方言。副词或形容词后缀,然。勾:苏州方言。语气词,的。[26]搭㕶:苏州方言。同你、与你。[27]绿蚁:酒上浮起的绿色泡沫。这里为酒的代称。[28]泉明酒:泉明,指晋陶渊明。唐时避高祖李渊讳,改“渊”为“泉”。陶渊明好饮酒,其《五柳先生传》云:“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29]金焦:古代金属炊器,军中用以夜间敲击报更。[30]酒筹:饮酒时用以计数或行令的筹子。[31]祝踱:指祝枝山。踱,苏州方言,痴呆、呆笨的人。[32]枷号:古代一种刑法,将木枷套在犯人颈上,写明罪状示众。[33]我俚:苏州方言,俚亦可作里。我们。[34]那呢:苏州方言。怎么样啊。[35]沉香亭:唐玄宗命移植牡丹(木芍药)于沉香亭前,供杨贵妃共赏。曾召李白,命作新词。李白醉中稍醒,援笔作《清平调》三章,有“解释东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句。[36]直头:苏州方言。实在,确实。[37]蛮靴:舞鞋,多用麂皮制成。[38]解元:科举时,乡试第一名称解元。[39]居去:苏州方言。回去。[40]放拉厾:苏州方言。放在这儿。[41]革答:苏州方言。这儿,这里。[42]金莲宝炬:金饰莲花形火炬。唐裴廷裕《东观奏记》上:“上将命令狐绹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对,尽蜡烛一炬,方许归学士院,乃赐金莲花烛送之。院吏忽见,惊报园中曰:‘驾来。’”天家:帝王之家。[43]赤绳系颈:赤绳,唐人小说所记司婚姻之神(月下老人)的法宝,凡遇有缘男女,即以赤绳系两人之足,最终必成夫妇。这里将“系足”改为“系颈”,寓祝允明为求婚反戴枷锁的调侃意味。[44]蓝桥:桥名,在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蓝溪之上。传说其地有仙窟,即唐裴航遇仙女云英处。后常用作男女约会之处。配递:古代发配罪犯,途中逐站递解,称配递。两句语出明汤显祖《牡丹亭·硬拷》:“天呵,系颈的是定昏店,赤绳羁凤;解领的是蓝桥驿,配递乘龙。”[45]花面:传统戏曲角色“净”的俗称,因其以粉墨涂面得名。
《才人福》传奇为《红心词客四种》(包括《报恩猿》、《才人福》、《文星榜》、《伏虎韬》)之一,是清代戏曲家沈起凤的传奇代表作。作者以奇笔写奇事,虚构了“才人福分从来少,喜洞房金榜都邀”(第三十二出《福圆》)的情事。其第一出《双奔》有云:“笑当场游戏谁人懂?须不是说鬼坡仙万事空,也只愿天下才人将福分拥。”道破了作者谱此传奇的旨意——“愿天下才人将福分拥”。
此剧二卷,共三十二出。叙写神仙萧史、王子晋尘世情根未断,诱仙界芙蓉城女子瑶英、绣贞一同下凡,四人分别转生为苏州才子张敉(字幼于)、祝允明(字希哲)、四府理刑秦伯达之女秦晓霞、前礼部侍郎沈道宗之女沈梦兰。张敉与秦晓霞,祝允明与沈梦兰,双双缔结姻缘。玉皇闻讯敕旨,另派杖藜老人、写韵仙子下凡,转生为才子唐寅(字伯虎)、名妓李灵芸,助成其事。张敉与李灵芸志趣相投,同在虎丘设肆专医诗病。四府理刑秦伯达欲聘一才子为书记,兼有择婿之意,唐寅力荐张敉。秦伯达亲自登门造访,张敉正好外出,李灵芸女扮男装,假充张敉应聘。秦伯达对其甚为满意,请其次日进府,盛情款待。当日,张敉仍让李灵芸扮自己,自己则假扮书童随行。受命作陪的唐寅见状,乘机在宴间喜谑逗乐。祝允明为谋娶沈梦兰,扮成道士至沈府念“化婆经”化缘,被枷号于衙门前示众,后因奉旨钦召进京识别太学古碑篆字而被释。唐寅向沈道宗说明情由,沈道宗亦因女儿梦兰喜祝允明诗而许婚。祝允明与沈梦兰终成眷属。秦伯达欲以女晓霞许配,假张敉却一口回绝,其意在让真张敉不再迷恋儿女私情,而立志博取功名前程。祝允明、唐寅知其用意,假称晓霞已与沈公子定婚,灵芸亦随嫁为其妾。张敉在晓霞等人的激励下,发奋自强,赴京殿试中式,得授翰林学士。祝允明、唐寅又告知张敉,晓霞与沈公子结婚,强请他出席喜宴,实为他举办婚礼。最后真相大白,张敉与晓霞喜结良缘。
清石韫玉《乐府解题四则》云:“《才人福》,慰穷士也。识字如祝希哲,工诗如张幼于,一沉于卑位,一困于诸生。特著此剧,以为才人吐气。若唐时方干等十五人,死后始成进士,奚不可者?”以虚幻的福禄,慰藉沉沦于卑位、困顿于场屋的才人,使之吐气扬眉。这正见出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在残酷现实面前的空想与无奈。
《宴谑》为全剧第十三出,是其中最精彩的折子之一。叙秦伯达为聘书记兼选婿,相定女扮男装的李灵芸所扮张敉,邀其进府,以酒宴款待。唐寅受秦伯达之请至秦府作陪,见李灵芸装张敉,张敉扮书童,真、假张敉逢场作戏,便乘机逗谑,却又并不说破。祝允明为谋娶沈梦兰,扮成道士至沈府念“化婆经”化缘,被枷号于衙门前示众,唐寅却幸灾乐祸,隔岸观火,演绎了一出谐趣横生的喜剧。无怪乎近人吴梅《〈才人福〉跋》评谓:“《宴谑》一折,亦令人绝倒。”
这一折戏,展现了才人之间轻松欢快的氛围,突出表现了苏州才子唐寅的谐谑天性:
他对张敉(扮书童)一味嬉谑:先是唤其叩见。进得秦府,明知张敉为接近秦女晓霞而不惜屈尊扮书童,他却有意拿张敉开涮,当他人之面任意使唤:“书童呢?过来叩见秦老爷。”张敉明知他是“促掐人”,“奚落”自己,却又哑巴吃黄连,“说不得”。秦老爷让张敉“罢哉”,唐寅咒了句“你的造化”,便又生一计,当面胡诌出所谓“更有一段极有趣的美处”,说什么张敉“素有龙阳之癖”,“夜夜”与假张敉、真灵芸“同榻”,连秦伯达也笑怪他“说搂话(胡说)哉”。继而命其斟酒。秦伯达命衙役筛酒,他却自作主张说“住了”,理由是“我等文人筵宴,何用衙役喧呶”,又赞假书童张敉“颇谙酒政”,说是“倒借重他斟酒,岂不为快”,硬要张敉这位才子为他斟酒;更以“幼于是极有趣之人,决不见怪的”为由,封住假张敉(李灵芸)的口,害得她只能“低头不语”,任他摆弄。最后令其送行。唐寅已不胜酒力,自己也承认“哈哈哈!我果然醉得软了”,可是当秦伯达唤衙役“掌灯送唐大爷回府”时,他还忘不了“俊才(张敉所扮书童名)小厮”,命其“掌灯送我唐大爷回府”。张敉一边扶他出门,一边大出怨气:“好吓,你拿我两人开了半天的寡心!我受你的气也就彀了,倒亏你想得出这样痴念头哪!”要他“好好的自己拿了灯回去”,悻悻然表示“改日”再与他“理论”。别人恼怒,他却仍是哈哈大笑道:“好放肆的小厮!”
他又对李灵芸(扮张敉)放肆逗乐:先是不断给她灌酒。明知李灵芸不会酒,张敉已着急地申明“阿呀!秦老爷,我家相公,天性不会饮酒的”,李灵芸也连连声言“治晚生自来不胜杯酌”,他却恣意戏谑道:“幼于又来作客了!”说什么:“你的酒量,弟所佩服,怎向知己面前支吾起来?”不论青红皂白,竟要秦伯达“先罚他三大杯,干了再讲”。李灵芸讨饶:“阿呀,这一大杯吃下去,只怕就坐不住了。”但碍于面子,她又不得不答应“慢慢的全此一大杯便了”。但他仍不依不饶:“若再迟捱,我来灌了 ! ”见李灵芸认罚,应诺“干就是了”,他更在一旁推波助澜,大赞其“海量”、“名不虚传”。李灵芸已醉,他却道“还有一杯”;李灵芸“实在吃不得了”,他又要“书童代劝”,又要“罚三大杯”;李灵芸已摊牌:“在朋友面上,为何如此作难吓!”他还是大呼小喝“请吓”、“请吓”,直到把李灵芸灌得“伏桌”“睡熟”。继而提出为她脱靴。李灵芸终于被他灌得醉倒,他见李灵芸“乌巾微岸,青衫斜纽,欲开又合星眸”,醉态可怜,忽然“有个比方”,故意说是她“好似沉香亭上,海棠未醒温柔”,使人想到醉酒的美人“杨贵妃”,暗示她是女儿身。秦伯达不察,反说“直头(实在)像当初革(的)李太白”。他闻此大喜,灵机一动,说是“当日太白在沉香亭畔,曾有力士为之脱靴,今日小弟情愿效劳”,急得张敉忙加阻拦。他却故意喝道:“我与你相公相交不同,你这小厮晓得什么!”声称“一定要脱的”,吓得李灵芸惊呼:“阿呀,怎么这等胡闹起来介?”张敉也大呼:“如此胡缠,成甚解元体统。”然而,他并不善罢甘休,还想加码,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果然醉得软了”,才中止了这场使李灵芸难堪的闹剧。最后竟戏说要与她同榻。酒宴一场大闹,他自己也醉得“寸步难移”,不能回去了。此时他又忽生“今夜要与幼于同榻”的酸主意,张敉听了惊呼:“咳!这是那里说起。”秦伯达不知就里,竟连声附和说:“好吓!㕶厾(你们)两位好朋友,今夜头(里)抵足谈心,革(这)是极妙勾(的)哉。”又吓得张敉大呼:“阿呀,这怎么处(办)! ”秦伯达却吩咐张敉“点灯到书房里去”,请大家“安置”,急得张敉大呼:“这个断断使不得!”幸得张敉急中生智,临时编派出唐寅“风流”而“惧内”,“出去游山,担搁了一夜”,引发他家奶奶(夫人)“率领了一班丫环仆妇”,“登和尚之堂”,“进和尚之房”,“上和尚之床”的“大笑话”,使得秦伯达“有点胆寒,弗敢相留”,才打住了又一场更使李灵芸不堪的恶作剧。
他更对祝允明恣意耍弄:先是让他枷号门头。祝允明因为求婚,特意装成大胡子道人在沈府门口诵“化婆经”化缘,被押送刑厅听候“严刑处置”。唐寅明知“一定是祝踱弄出事来了”,却又幸灾乐祸,决意“不要管,耍他一耍”。秦伯达要“传齐衙役,即刻坐堂处治”,他却建议“不必细问”,“且将他枷号头门,明日早堂听审”,害得祝允明硬是冤枉地多关押了一夜。他自己则与人“花间雅集”,酒宴上快活。继而对他打趣一番。唐寅酒醉回舍,见那边一个枷号的人儿,还不知是否就是祝允明,心中已暗自打定主意,“若果是他,只索大大打趣他一番”。两人相认,打过招呼,他告知祝允明“今日敝同年请我赴席,此时酒散返舍”。祝允明满腹怨恨,只没好气地咒他“好受用吓”。他明知祝允明独受枷号,吃尽苦头,却打趣道:“你在这里偏背我吃独桌,难道倒不受用?”直气得祝允明连连赶他“快些走”,“不要在此讨厌了”。可他还是不放过,竟哪壶不开提哪壶,问起祝允明与己“赌气”“定要骗”唐寅表妹为继室事。祝允明则反唇相讥,“嘴硬”道:“可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劳你替我担忧。”最后坐视他羁押受罪。唐寅笑祝允明这“踱头(呆子)”干不出什么“巧事”,为了“赚翠楼”,竟“卖风流”,“无端闯入闲机彀”;他冷眼旁观祝允明“招风口,犯罪由,权消受”,落得“赤绳系颈”受罪吃苦的可悲下场,心中窃喜,嘴上却道“我老唐岂忍坐视”。祝允明自认晦气,口说“凭你罢了”,其实想他从速解救。哪知唐寅却让他“明日恭候好音”,道:“少不得解铃再试来朝手。”其实是坐视不管,任他被羁押一夜。祝允明知道这是唐寅的“盛情”,却丝毫奈何不得。
一味地戏谑,放肆地逗乐,恣意地耍弄,轻世傲物,放浪不羁,不修小节,不同俗流,这就是《宴谑》中名士风流的唐伯虎!不管他人窘迫,不顾他人尴尬,不理他人难堪,只要自由自在的乐,只要开心解颐的笑,追求快乐,宣泄感性,才人们要的就是幽默的情调,要的就是浪漫的氛围。这里没有讽刺喜剧所承负的批判指向,而是以一种近乎玩笑的心态,酿造出诙谐、滑稽的热闹与轻松。以出奇制胜的笔墨,写古怪离奇的才人,唤醒心灵的麻木,驱除世俗的沉闷,激活生命的快乐。《宴谑》的喜剧审美价值也许就在此。
近人吴梅《〈才人福〉跋》云:“此记以张敉为主,而以唐寅、祝允明为辅。其事虽臆造,而文心如剥蕉抽茧,愈转愈奇,总不出一平笔,传奇至此,极才人之能事矣。”读《宴谑》,看唐、张、祝三人的调笑戏谑,不难体会作者创作手段的精妙。而这一切,又多依赖淋漓尽致的科介与鲜活而富有表现力的对白来实现。试看最后祝允明与衙役的一段对白:“(生)明朝花面官儿,认取风流才子。(副)只怕弗是才子,只算得一个枷人哉!”以枷人(谐音“佳人”)对才子,幽默诙谐,令人喷饭。这样的对白,直如清李渔《闲情偶寄》所云:“妙在水到渠成,天机自露。我本无心说笑话,谁知笑话逼上来。”吴梅曾谓:“余尝谓薲渔(沈起凤)之才,既不可及,而用笔之妙,尤非藏园(蒋士铨)、倚晴(黄燮清)所能。笠翁(李渔)自负科白为一代能手,平心论之,应让薲渔。”(《〈才人福〉跋》)《宴谑》一折总共才四五支曲子,几乎全是科白。而剧中人的谐谑风采,作者的喜剧天才,正是通过传神入化的科白(尤其是让人忍俊不禁的苏白)得以展示。李渔有句精辟的比喻:“科诨非科诨,乃看戏人之人参汤也。养精益神,使人不倦,全在于此,可作小道观乎?”(《闲情偶寄》)看来,《宴谑》这折戏是承袭李渔重科诨的艺术思想,而将喜剧的宣泄、娱乐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林笛)
文星榜
第二十五出 骂婚
沈起凤
(生急上)
【端正好】败伦常,伤风化。 !平白地败伦常,没来由伤风化。(末踉跄上)阿呀呀!大相公,是不是且听老奴一言?想甘员外既把女儿改嫁,就去争闹,也无济于事。况且有向府的势头,决无善言相待,断断去不得的。(小生)嗳!他就仗了向老贼的势头,敢奈何了我? !想我堂堂七尺,岂可受人如此欺侮?且让我前去。(末急扯介)阿呀呀!大相公还是不去的好。(小生)阿呀!苍头[1] ,激得人咬碎钢牙,便是俺鬼名儿罪犯如天大,吓吓,怎就的重婚嫁。
放手!放手!(末)阿呀,这是老奴决不放大相公去的。(小生)唗!谁要你来管我?(推跌末)(急下介)(末)阿呀,你看大相公竟自去了,此时我就赶上前去,断然不肯回来嗄!不免急急到甘二员外家中,教他劝转大相公便了。正是:只为冤遭狴犴[2] , ,致兴意外风波。不免就去,不免就去。(下)(净上)哈哈哈!好快活。早完婚嫁事,(丑上)杜绝是非门。员外,事体真正殻弗定厾?那说我俚囡㕶[3] ,出去寻寻死路,恰好 著子向公子[4] ,救子转来,个歇看里倒心愿诚服[5] ,肯嫁勾哉。个呷天从人愿厾 。(净)正是。即是向亲家昨夜来会我,说王又恭倒出子罪,放子出来哉。恐防俚晓得子要来淘气[6] ,所以叫我趁勾今朝好日,就拿俚阿郎入舍子进门罢。我已经打发乐人傧相去接新官人哉。即勿知㕶里向勾事体,阿会才端正厾来。(丑)勿劳㕶费心,老太婆主分得停停当当厾哉。(净)好极哉!介嘿我搭㕶专等新官人到门[7] 。(小生上)阿唷!好恼吓,好恼!
【滚绣球】笑他行井底蛙,敢阴含鬼蜮沙[8] 。㕶,灭人伦目无王法,逼娇儿另抱琵琶[9] 。(丑)个歇辰光也该来哉哙。(净)雄新妇,没 担搁勾[10] ,即日到耶。(小生)来此已是甘家了。吓,怎么张灯结彩在此?嗄!一定知我出狱,故此急急的把女儿改嫁了。不要管他,我且进去。(作急进介)(净、丑作惊介)吓!是罗个直闯个进来哉?(小生)老甘!难道你不认得我王相公了么?(净)咦!㕶是王又恭?㕶今日再到我里来做 ?(丑)对㕶说,自从㕶犯子死罪,我里搭㕶割断勾哉 !(小生)哈哈哈!你们道我犯了死罪,所以公然竟把女儿改嫁么?(净、丑)介嘿勿是 ?(小生)我虽然被捉拿,也不曾受刑罚。(丑)完哉!贴准要紧头上,刚刚碰个冤家来哉。(净)原是,那嘿那处[11] ?(小生)恁只道下蚕室已同司马[12] ,那知死灰燃安国还家。(净)小中生[13] ,实是我俚囡㕶重新扳仔向翰林厾哉,就算㕶放子出来,我也弗怕㕶。(丑)好哙!老实说,谅㕶也使弗出 法来。(小生)阿呀呀!唗!老甘,我把你这势利小人……(净)阿唷!好壮骂!(丑)而且骂得触心。(小生)敢把纱帽势头来压量我王相公么?一任恁妖狐遇虎威能假,只看俺赤手何曾畏爪牙。吓!笑杀恁谄附豪华。
(杂上)员外,员外!向老爷来哉。(净)亲家公来哉。(丑)好哉,个勾大势头来子,就弗怕个小中生哉。(小生背介)原来这老贼来了,正要他来。(外吉服上)缘合何妨真作假,情痴反使喜成忧。(净)亲家老先生!(外)亲家!(净作悄语)王又恭拉厾里向,个嘿那处?(外)嗄!他已来了?不妨,有我在此。(净)嗄嗄!极好个哉!院君,亲家老先生进来哉!(外)亲母!(丑)阿呀!亲家公!(小生)吓吓!好个老无耻。(外)吓!王年侄怎么也在此吓!敢是你知道小儿今日入赘,特来作贺?(小生作大怒介)吓!吓!向太虚,你这老贼!我因你是个父执[14] ,故此暂停片刻辱骂,怎么反来奚落我?呀呸!真乃衣冠禽兽,狗彘不如也。(外)吓!吓!我有何罪过,竟骂我衣冠禽兽?(小生)老贼!你纵子为恶,谋娶我的原聘,还不是衣冠禽兽?(外)嗄!哈哈哈!如此说,你骂差了。这样事情,正是我衣冠中人才干得出。哈哈!(小生)阿呀!你这丧心病狂的老贼!(丑向净)奇怪哉!那说向亲家说话,有点没头烂舌勾。
【叨叨令】(小生)恁休将面目佯装假,在人前巧说出痴呆话。谁不知使奸谋暗地通姻娅[15] ,笑衣冠败类一味价行奸诈。(净)哙!小畜生!㕶看看人勒骂咭。(外)哈哈哈!亲家不要管,由他骂。(小生)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怎教俺把姻缘一旦儿轻撇下。
(内吹打)(众扮乐人)(傧相拥小旦纱帽圆领金花披红)(丑仍扮书僮上)(小旦)才喜开笼飞彩凤,还思投饵钓神鳌。(进见介)岳父母请上,待小婿拜见。(小生)唗!小畜生!谁是他家女婿!谁是他家女婿!(小旦)阿呀!原来是王兄。只为你做不成这里的女婿,因此费尽心机,特来代劳,怎么反来骂我?岂不可笑?(小生)唗!好畜生,你把我聘定的妻室公然谋娶,还敢这等强辩!(小旦)吓!只因你犯了死罪,故此岳翁把小姐许配与我,怎说是我谋娶?(小生)唗!还说不是谋娶的?
【脱布衫】恁只待赴天台偷折桃花,不顾俺旧刘郎合饭胡麻[16] 。(小旦)住了!便算我谋娶了你的妻子,谅你一个穷措大怎生奈何得我[17] ?(小生大怒介)阿唷!可恨他莽张骞硬犯星槎,敢只怕俏天孙鹊桥愁骂[18] 。
(小旦笑摇摆介)不敢欺,小弟此刻便要与令正成亲了。(净、丑)贤婿,弗要理个主穷鬼,里向去拜堂罢。(外)亲家请!(齐下)(小生呆看)(大怒介)阿哟哟,罢了!罢了!
【小梁州】他拆散连枝重开并蒂花,赋桃夭宜室私夸[19] 。(内细乐拜堂)(小生指恨介)激得我怒气填膺四体麻。这情魔难禁架,真个是路窄遇冤家。
我如今也顾不得了,直赶进去骂他!(二杂)啥个,㕶还想逗进去来?(作推小生出)(小生奋力推二杂跌地)(竟奔下)(二杂)勿好哉!快点去扯俚出来。(进下)(内奏乐)(众持烛引旦、小旦上)(坐席揭方巾介)(众乐人作唱“攀桂步蟾宫”二句)(小生冲上作打乐人介)狗才!不许唱!不许吹!(乐人逃下)(小生)嗄嗄嗄!你竟失身从贼了。(顿足介) !我原想这花面老儿,生不出什么好女儿来。
【么篇】恨文姬忍耻竟把单于嫁,玷芳名枉谱胡笳[20] 。怎不效望夫石山头化[21] ?辱抹煞千金声价,那些个美玉点无瑕。
(小旦)咳!我看你自己一身尚且这般偃蹇[22] ,还要与人争什么妻子!(小生大怒介)唗!难道我王相公是久居人下的人么?(小旦)看来也不见得十分发达。
【满庭芳】(小生)伊休恁装孤做大,俺一似龙潜浅水,受困鱼虾。(小旦)你这样人,焉有出头之日?(小生)禁声!看指日趁扶摇万里风云驾,徙南溟鹏运堪夸[23] 。管取宴红绫玉鞭骄马,看遍了上苑名花。那时节春风无价,才显得文光千丈,旧是秀才家。
(小旦离位介)我想你此时纵然夸口,徒增笑柄。(小生)吓!你道我徒增笑柄?走来!你敢与我打个掌儿么?(小旦)我怎么不敢?(打掌介)(小旦)你若果然有日衣锦荣归,罢!我那日便把妻子加倍还你!(小生)呀呀呀!呸!
【上小楼】恨狂夫将人挜 [24] 。俺若果玉堂金马,怕没有阆苑仙姝,绣阁娇娥,肯重寻败柳残花?我若不报此仇呵,怎见得旧书痴乘骢马,英雄志大!(小旦冷笑介)只怕没有这一日!(小生)伊休得似淮阴甘心辱胯[25] 。
(净上)那说做花烛革时节,放仔俚里向来,快点赶俚出去。(众应)(推小生)(小生喝介)唗!谁敢动手?老贼,你恃着一班狼仆,将我凌轹。我王相公有日功名到手,把你们这些伤风败俗的禽兽呵,
【么篇】乞恩纶尽数拿[26] ,一个个刑法加。刬除你狗党狐群,管甚么螓首蛾眉[27] ,象简乌纱。非见差,才把咱胸中怒雪。(净气介)个是落里说起,将新人送入洞房,一面叉俚出去。(众应)(吹打引小旦、旦齐下)(小生)笑煞他逞雄威,兀自将咱叱咤。(二杂扯小生出介)(二杂下)
(老生上)七纵七擒成妙计,一真一假结奇缘。(见介)阿呀!贤侄婿:为何这般模样?(小生作生气噎介)老、老、老伯,我、我、我如今不是你的侄婿了。(老生佯惊介)嗄!为什么呢?(小生)阿呀!老伯!他们已成了亲了。(老生)嗄!有这等事?(小生)
【朝天子】阿恨狼心女娃,做他人浑家。恼得俺一晌痴魂化。(老生)这个怪不得你著恼。咳!如今生米已成熟饭,与他们说也无益了。(小生叹气介)叹从前空将玉树倚蒹葭[28] ,今日里羞惭煞。算只为带锁披枷,听候随衙,因此被他行使奸猾。(老生)既如此,老夫也不进去了。此地不是讲话之处,且到舍下去从容商议。(小生)老伯,我难道还与他争此失节之妇?只可恨这些狗男女,(指内介)一般笑咱,一般慢咱。几时得请上方[29] ,馘斩了诸奸诈[30] 。(老生扯小生下)
〔注〕 [1]苍头:古时称私家所蓄的奴仆。[2]狴犴(bìàn):传说中兽名,形似虎,常装饰于监狱大门上,后因指牢狱。[3]囡㕶(wǔ):苏州方言。女儿。[4] (pènɡ):碰的俗写。[5]里:同俚,本篇中作俚。苏州方言。他或她。[6]淘气:捣乱,找麻烦。[7]介嘿(mò):苏州方言。那么。[8]鬼蜮沙:鬼、蜮俱为古代传说中暗地伤害人的精怪。蜮能在水中含沙射影,使人生病甚至死亡。[9]另抱琵琶:指妇女改嫁。明孟称舜《鹦鹉墓贞文记·哭墓》:“琵琶别抱归南浦,负却当年鸾锦书。”[10] (shá):同啥。[11]那处:苏州方言。怎么办。[12]蚕室:古代执行宫刑及受宫刑者所居之狱室。以其避风宜于养伤疮,如养蚕之室,故称。司马:指汉代司马迁,曾因为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宫刑。这里比喻受污辱下狱。[13]小中生:苏州方言。小畜生。[14]父执:父亲的朋友。[15]姻娅(yā):指婚姻。[16]“恁只待”二句:相传东汉刘晨、阮肇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回家,时已入晋,子孙已历七世。刘郎,指刘晨,这里以刘晨自喻。[17]穷措大:古时讥称贫困失意的读书人。[18]“可恨”二句:星槎,晋张华《博物志》载有人乘槎入海,海通天河,去十余日,至一处,有城郭屋舍,见织妇与牵牛人。还至蜀郡问严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天孙,即织女,传为天帝之孙女。鹊桥,民间传说织女七夕渡银河与牛郎相会,喜鹊飞来,为之搭桥。[19]桃夭宜室:指夫妇和睦。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20]“恨文姬”二句:文姬,名琰,字文姬,汉末女诗人,蔡邕之女。夫亡,为乱军所掳,嫁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十二年,后被曹操以金璧赎归,再嫁董祀。胡笳:指乐府《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相传为蔡文姬所作,叙其悲惨身世。[21]望夫石:民间传说,谓妇人伫立山头望夫,日久而化为石。[22]偃蹇(yǎnjiǎn):困顿的样子。[23]“看指日”二句:《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二句自诩前程远大。[24]挜 (yǎbà):摆布。[25]淮阴:指汉韩信,少时曾受屠中少年之辱,俯身出其胯下。后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封淮阴侯。[26]恩纶:犹恩诏,皇帝降恩的诏书。《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27]螓(qín)首蛾眉:谓额广如螓,眉弯如蛾。借指美女。螓,蝉的一种,较小,色绿,方头广额。[28]玉树倚蒹葭(jiānjiā):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魏明帝使后弟毛曾与夏侯玄共坐,时人谓‘蒹葭依玉树’。”蒹葭,芦苇。[29]上方:上方剑,也称尚方剑,常被皇帝授与可以全权处理大事的官员,得先斩后奏。[30]馘(ɡuó):古时战争中割取所杀敌人或俘虏的左耳以计数献功,称“馘”。
《文星榜》是一本公案剧,演绎由佳人卞芳芝爱慕才子王又恭而引发的一桩冤案。主要关目系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胭脂》,只是改易姓名,增饰若干情节。此剧开篇演天界蕊珠宫掌书仙子吴彩鸾奉天帝旨令填写天榜事:原本应填为第一名状元的杨仲春士行有亏,照理应予黜落,但因其祖上阴功,仍置榜末;第二名的王又恭升补状元,但因其父居官严酷,故中魁之前须先受牢狱之苦。剧中一切因果报应,都由天界文星榜而定,故剧名《文星榜》。
吴中书生王又恭聪敏好学,入试得中第一名秀才。乡宦向诰赏识其文采风流,欲招之为婿,但又恭已聘定同邑富家之女甘碧云,故未允。其女向采苹因仰慕又恭才华,女扮男装会见又恭,假称为其妹(实为自己)做媒,愿使其妹与甘家小姐同嫁又恭,亦未成。医士卞翁之女卞芳芝也爱慕又恭,邻里薛鸾姐知其私情,愿为做媒。又恭的好友杨仲春与薛有染,得知此事,深夜假冒又恭之名前往相会求欢,遭芳芝坚拒。杨仲春夺得芳芝手帕而去,不慎丢失,被同里无赖王六訌拾得。王六訌乘机携帕潜入卞家骗奸,因路径不熟,误至卞翁住所。卞翁发觉,以为盗贼,持刀追赶。王六訌情急夺刀杀死卞翁,弃刀而逃,而将手帕失落。芳芝据帕认定又恭为凶手,告至官府,将其捉拿归案。又恭惧刑成招,下狱。甘府逼女改嫁,其女碧云连夜出走,途遇新任理刑厅方鲁山的官轿仪仗,被带回衙中。向采苹冒充向家公子往甘家求亲,势利的碧云父母欣然允诺。为搭救又恭,向采苹又至理刑厅,请求将其开释。杨仲春闻知又恭被冤,投案自首,凶手王六訌也因典当血衣被扭送公堂,又恭获释。向诰、采苹、碧云皆大喜。采苹、芳芝因又恭无意于功名,便瞒着甘氏夫妇,策划一场假凤虚凰的婚礼,激励又恭赴京应试。又恭不知真情,闻讯闯入甘府,骂婚被逐。知情的碧云之叔甘二员外出面劝解,欲将卞芳芝嫁与又恭。又恭答应婚事,又在芳芝劝说之下,立志赴考,后高中状元。同榜杨仲春中三甲第十名进士。芳芝、采苹、碧云三女同嫁又恭。
此剧上、下二卷,共三十二出。《骂婚》为其中第二十五出,叙王又恭冤情大白后出狱,闻说甘府背信悔约,将女儿改嫁,一气之下,直闯甘府骂婚。由于作者巧设误会,剧情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精彩纷呈,颇具戏剧性。
这出戏由“骂婚前”、“骂婚”、“骂婚后”三个片段构成。
“骂婚前”是这出戏的开场,交待“骂婚”的缘由。一开场,王又恭“急上”,活现出一种心急火燎之态。他是听说甘府“平白地败伦常”、“没来由伤风化”,毁约“重婚嫁”,急忙前往“骂婚”的。尽管老仆劝说他“争闹”“无济于事”,“况且有向府的势头”,“断断去不得的”,他还是怒火冲天,激愤难按。“堂堂七尺,岂可受人如此欺侮”?他“推跌”老仆,急去甘府“争闹”。一个“急”字,奠定了王又恭的性格特征和“骂婚”这出戏的基调。
“骂婚”是这出戏的高潮,也是全剧精彩所在。正当甘氏夫妇“张灯结彩”,美滋滋地幻想“早完婚嫁事,杜绝是非门”,祝祷“天从人愿”之时,半途杀出个早已“割断”亲事的“冤家”王又恭。他是有备而来“骂婚”,清算甘氏夫妇“灭人伦目无王法,逼娇儿另抱琵琶”的丑恶行径的。然而,随着与婚事相关的人物一一登场,他的“骂”遂一发而不可收,以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将甘氏夫妇、甘氏“亲家公”向采苹父、女扮男装的“新郎”向采苹、“新娘”甘碧云,统统痛快淋漓地骂了个遍。
一骂甘氏夫妇。王又恭平反后,“死灰燃安国还家”,原本想重续姻缘,谁知甘氏夫妇把女儿“重新扳仔向翰林”,不由得破口大骂甘氏是“势利小人”,“把纱帽势头来压量我王相公”,“妖狐遇虎威能假”,“谄附豪华”,一时劈头盖脑,骂得他俩直呼“阿唷!好壮骂”、“骂得触心”。王又恭理直气壮,“赤手何曾畏爪牙”;甘氏夫妇理屈词穷,口称“弗怕”,其实心虚胆怯,无言以对。这一骂,骂者与被骂者各恶语相对,可谓针尖对麦芒。
二骂甘氏“亲家公”向采苹父。向父早已获悉这场婚礼,其实是女儿预谋的一场假凤虚凰戏,但为了教训未来的东床婿,不得不“缘合何妨真作假”,在假戏中客串角色,让王又恭“情痴反使喜成忧”。然而,王又恭并不知就里,他将向父视作“纵子为恶”、“谋取我的原聘”的帮凶,所以一口一个“老贼”、“老无耻”、“衣冠禽兽”,又骂他“丧心病狂”、“狗彘不如”。向父并不生气,反倒戏称又恭“知道小儿今日入赘,特来作贺”,有意挑起又恭的心火。又恭愈骂,他愈显得平静,不但不回嘴,反而一忍再忍,笑道“你骂差了”,“这样事情,正是我衣冠中人才干得出来”,弄得甘氏夫妇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奇怪”“那说向亲家说话,有点没头烂舌”。又恭愈骂愈烈,甘氏夫妇威吓他“看看人勒骂”,向父不但不气恼,反而要“亲家不要管,由他骂”,激得又恭大呼“兀的不气杀人也么哥,兀的不恼杀人也么哥”。这一骂,骂者兴师问罪,大动干戈,被骂者虚与委蛇,不动声色,一真一假,煞是好看。
三骂女扮男装的“新郎”向采苹。向采苹生性聪慧,婚礼上“还思投饵钓神鳌”。为激励又恭求取功名,她不惜女扮男装,冒充“向公子”与甘碧云假婚,但又恭并不知情。他一见傧相拥着“纱帽圆领金花披红”的“向公子”拜见岳父母,便大骂“小畜生”,连声责问:“谁是他家女婿!”“向公子”只觉“可笑”,更以“只为你做不成这里的女婿,因此费尽心机,特来代劳”相刺激,气得又恭又是大骂她“好畜生”,又是斥责她“公然谋娶”自己“聘定的妻室”。“向公子”并不示弱,直言“便算我谋娶了你的妻子,谅你一个穷措大怎生奈何得我”,并扬言“小弟此刻便要与令正成亲了”,把又恭激得“怒气填膺四体麻”,决意“赶进去骂他”。这一骂,骂者妒火中烧,怒不可遏,被骂者火上加油,恣意撩拨,读来真是饶有兴味。
四骂“新娘”甘碧云和“新郎”向采苹。碧云和采苹都是这出假婚礼的策划者,所以碧云扮“新娘”,任凭又恭破口大骂她“失身从贼”,“这花面老儿,生不出什么好女儿来”,她都不作声,只是由“新郎”代为回应。又恭声言自己不会“久居人下”,“管取宴红绫玉鞭骄马,看遍了上苑名花”,“新郎”全然不顾他的脸面,依旧用尖刻的话语步步进逼,狠狠挖苦和刺激:什么“我看你自己一身尚且这般偃蹇,还要与人争什么妻子”啦,什么“看来也不见得十分发达”啦,什么“你这样人,焉有出头之日”啦,什么“你此时纵然夸口,徒增笑柄”啦。最后,才亮出自己的本意:“你若果然有日衣锦荣归,罢!我那日便把妻子加倍还你!”其实是暗示自己也要嫁给又恭。但又恭不解,反而怒吼要“报此仇”。“向公子”则一脸冷笑:“只怕没有这一日!”这一骂,骂者气急败坏,指天起誓,不料已中被骂者预设的圈套,正是愈骂愈觉意趣无穷。
“骂婚后”是这出戏的煞尾,点明“骂婚”的结果。又恭“骂”犹未尽,却因新人进洞房而被逐门外,“骂婚”被迫终止。此时参与策划假婚的甘二员外及时出现,点醒婚礼“七纵七擒成妙计,一真一假结奇缘”的真正旨意。他对“贤侄婿”又恭关怀备至,宽慰有加:一是明知故问“为何这般模样”,二是故作惊诧“有这等事”,三是息事宁人,谓“生米已成熟饭”,“说也无益”,四是请又恭“且到舍下去从容商议”,终于让“骂婚”的又恭有个台阶下。又恭还是难咽这口气,“只可恨这些狗男女,一般笑咱,一般慢咱”,他许下宏愿,“几时得请上方,馘斩了诸奸诈”。这当然是气话,但此愿也只有在他“衣锦荣归”时才能实现——而这,正是所有策划这场假婚者的初衷。
近人吴梅《文星榜跋》云:“观其结构,煞费经营,生、旦、净、丑、外、末诸色,皆分配劳逸,不使偏颇,而用意之深,如入武夷九曲。《赚姻》、《骂婚》二出,非慧心人必不能作,通本遂玲珑剔透矣。”道出了这出“慧心”之作的警绝之处。这场“骂婚”,实在是一面明镜,烛照出所有骂者与被骂者的心。王又恭的正直,向采苹的聪颖,向诰的雅量,甘二的仁爱,甘氏夫妇的势利,无不呈示无遗。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净、丑、杂诸角说白吴语化,富有浓厚的苏州地方色彩,风趣生动,寓机锋于笑料,突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王又恭上门责问,甘氏夫妇见了“作惊介”:“吓!是罗个(哪个)直闯个进来哉?”赖婚时口称:“对㕶(你)说,自从㕶(你)犯子(了)死罪,我里(我们)搭(和)㕶(你)割断勾哉 (了呀)! ”还厚颜承认道:“介嘿勿是 (怎么不是嘛)。”吴语化的说白,活画出他们势利、耍赖、无耻的嘴脸,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旨的揭示。
此剧的主旨在于“惩隐慝”。诚如清石蕴玉《乐府解题四则》所云:“《文星榜》,惩隐慝也。杨生命本大魁,以淫行被黜。王生士行无玷,又因其父居官严酷,几以冤狱丧身。士大夫观此,皆当自首。”作者场屋失意,遂借传奇《文星榜》写其渴望仕进的幻想,虽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不免苍白与平庸,但苦心经营的曲折情节、缜密结构、雅丽文词,仍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林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