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文杂记 - 吕叔湘
一五 读《癸巳存稿》
这题目写全了应该是《读〈癸巳存稿〉卷三“精其神”条》。现在把这一条抄在下面:
京城人劝勉出力曰“精其神”。案道藏《心印经》云:“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体真。”《太平经》云:“人之生也,天付以神,地付以精,中付以气。”《辨正论·气为道本篇》云:“古来名儒,及河上公说老子:‘夷者,精也;希者,神也;微者,气也。’”初疑“精其神”是“精气神”,既悟其非也。明杨士聪《玉堂荟记》“崇祯丙子讲筵”一条:“内珰言:‘只是赐宴,即与经了筵一样。’”又尝见二兵争斗,缘相谑以“阵了亡再说”。又见市人通文,言:“深究利害,使人毛骨悚出然。”此是一种文理,不当非笑之。精其神,经了筵,阵了亡,悚出然,即《诗经》、《楚辞》句里“兮”字。
这“精qi神”的qi(轻声)究竟是“气”还是“其”?俞理初先引三种书面材料,里边都是“精”和“神”和“气”并举,读者以为他将要让“气”字得分了,不想他“初疑……既悟……”一转,把分数判给了“其”字,很有点出人意外。他接着用三个口语(出自非读书人之口)里的拆词格的例子来做他判案的根据。他把平民口语看得比什么经什么论更有分量,跟他维护妇女权利、反对封建道德的思想是一脉相通的。“气”和“其”的是非,我们不准备表态,可是不妨指出,“其”和“了”不是同类,要比较可以跟“荒乎其唐”等等比较。(还可以附注:老舍先生的作品里都写作“精气神”。)
我们的兴趣倒是在于“经了筵”和“阵了亡”。这种把非动宾结构当作动宾结构处理,例如“考完试”、“登了记”等等,在现代是已经经常听到,并且书面上也不少见了。可没有想到动宾结构的这种类化作用至少已经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俞正燮生于乾隆四十年即1775年,死于道光二十年即1840年。)如果从《玉堂荟记》算起,那就已经有三百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