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 >
- 语文杂记 - 吕叔湘
一八 背景知识
一
现在的年头儿,看小说也得有点儿背景知识。最近看了一篇《约会》(作者刘剑,载《小说选刊》1985年10期),有几处,如果没有有关的背景知识就看不懂。小说是用第一人称讲一个矿工的恋爱故事。有一处,他说:“即便是这辈子摘不了光棍帽儿,下辈子再做个王老五,我们也宁可不屈不挠。”——这就得知道从前有一个嘲笑光棍汉的民谣:“王老五,王老五,行年二十五,衣破无人补。”
接下去说到矿山的医务室来了个姓姚的年轻女医生,因为她,两个矿工的关系恶化了,常常闹摩擦,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作业班长)劝也没用,只好一声长叹:“好一个姚岚!好一个百慕大三角!”——这百慕大三角是什么呀?它是北大西洋百慕大群岛附近的一片水域,常常有船只经过那里会无缘无故沉没,连飞机也会失踪。
后来听说这年轻的医生已经有了对象,于是矿工们和解了,“我们的部落又悄悄恢复了生气……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才是地道的货真价实的快乐的单身汉!”——这倒没有什么难懂,然而作者在这儿可是有意用到了一部早两年上演过的电影的名字:《快乐的单身汉》,不过那部电影里的单身汉不是矿工而是造船工人。
小说的末了一段是:“我暗中背过手,使劲儿掐了掐自己的屁股蛋子,火辣辣的发痛。可我还是挺纳闷儿。”——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是主人公的恋爱出乎意料地获得成功,疑心自己在做梦。这要是不知道民间流传的,是做梦不是做梦可以用掐在身上痛不痛来判断,那就无法理解了。
所有这些,都可以叫做“新的典故”吧。新的典故比老的典故更难对付,因为没有工具书可查,《辞源》、《辞海》不收,辞书出版社出了那么多词典,也解决不了这方面的问题。
二
“算了,趁早别去找那个麻烦。要么等脱了军装再讲,要么穿上了皮鞋再考虑。”(徐怀中《西线轶事》)
“脱了军装”好懂,意思是复员。“穿上了皮鞋”呢?那是指提干(把战士提上去当干部),因为战士一般只穿胶鞋或布鞋,干部才穿皮鞋。这就叫背景知识。很多话没有背景知识是不好懂的。需要非常专门的背景知识才能懂的话,就叫做“行话”。
三
外国文学的读者多了起来以后,有些外国名著里边的词语也会出现在中国作品中间,成为“洋典故”。下面是一个例子:
有时候我觉得,女人的名字并不是脆弱而是目光短浅。(李晓《关于行规的闲话》,《小说选刊》1988年4期)
这得读过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才知道,在这个剧本里,当哈姆莱特知道他母后与他叔父私通之后,他说:“脆弱啊,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第一幕第二场,朱生豪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