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爱惜空气日”
美国旧金山湾区的“爱惜空气日”(sparetheairday)总是在每年的6月至10月中旬之间,当湾区的空气品质被确定为将低于美国环保局规定的空气品质标准的时候。如果某一天臭氧污染比较严重,空气品质很差,前一天午后,湾区的空气品质监管部门就会发出预测警报,宣布第二天是“爱惜空气日”。爱惜空气日自从1991年在湾区实行,到2009年已经有十八年的历史。
宣布爱惜空气日的目的是要求和鼓励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行为上作出配合,以便尽量减少空气污染。爱惜空气日的目的还在于广泛教育民众,让大家知道,为了保护空气这一人类最宝贵的公共资源,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行动。
“爱惜空气日”都是在非节假和非周末的工作日。一直到去年,碰到爱惜空气日,湾区的多种公共交通,包括地铁、巴士、航渡、铁路等等,一律免费,目的是鼓励民众减少驾车,降低私家行车往空气中的污气排放。在湾区,各种汽车占所有各种污气排放量的75%。减少私人车的使用成为政府公共措施的一个重点。
爱惜空气日里,除了尽量减少驾车出行,还可以采取别的行动,例如,延期进行油漆的工作、停止使用汽油动力的工具、不在户外烧烤、尽量在日落后去加油站加油、停止各种空气压缩喷雾剂(如发胶)的使用,等等。2006年,爱惜空气日从以前的每年三天增加到六天,加上媒体对“免费交通”问题的公共讨论,爱惜空气日的利弊得失一时成为公共讨论的一个热点。
对爱惜空气日的争论有“经济效益”和“公共伦理”两种立场。政府在免费交通这一项上的支出是每日200万美元。伯克莱加大研究员AaronGolub算了这样一笔账,一般降低空气污染的经济成本(如回收旧汽车)是每吨氧化氮和碳氢化合物5000美元,每吨微粒物质2万美元,而免费交通在这两项上的成本则分别为每吨10万和1000万美元。免费乘车甚至未必给上班族带来方便。免费乘车吸引了不少占便宜免费出游的人们,有的海湾轮渡客量会突然暴增5倍,反倒使平日搭船上下班的常客备感不便。
尽管经济上不划算是一个事实,但湾区的一般居民对爱惜空气日,大多能从公共伦理角度予以支持。旧金山湾区是一个有自由思想传统的地区,在环境保护、民权、反对性歧视、反战等问题上都往往表现出比美国许多其他地区更强的公共伦理意识。与美国许多其他州相比,加利福尼亚州整体上来说也有这样一个特点。布什政府拒绝加人限制大气层碳排放量的京都条约,而加州则在这个问题上持与政府相反的立场。
环保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怎么算经济账的问题。如果保护环境比破坏环境在经济上划得来,那么还用得着费这么大力气推动环境保护吗?环保需要在更大的社会和社会伦理环境中被确定一个必须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正义感、利他心和人道价值是环境污染问题能否得到重视,为什么必须重视的整体公民素质条件。在香港,常常可以看到得了感冒的人戴着口罩。这些人花钱买口罩,戴口罩呼吸还不舒服,保护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从功利角度来说,这绝对是划不来的,但那些有公共道德心的人并不觉得在做对他们自己有什么划不来的事。
环境意识与一个社会的普遍道德素质有关,道德素质较好的社会对自然资源会比较珍惜。相反,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地急功近利,以邻为壑,一切人与一切人为敌,自然环境也就很有可能在相互推诿中不断恶化。
爱惜空气和爱惜公共道德需要齐头并进。爱惜空气,首先是不把空气弄脏;爱惜公共道德,首先是不要用不良行为去玷污它。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公共道德和空气都已经因为人自己不爱惜而被污染了的时代。一旦如此,改变也就愈加困难,个人的好行为也就愈加显得“划不来”。这就会形成一种向下看齐的心态:我不糟蹋,别人也不会爱惜,坏事总有人在做,我做又有何妨?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社会腐败,这种心态都可能成为一个危险的社会心理临界点。环境保护也许正应该从改变这种心态开始,因为说到底,爱惜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自然空气和道德空气,其实是同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