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大学生该不该当这个保姆
据报道,广东省家庭服务业协会说,2009年从8月到12月,平均每个月都有五六百人前来应聘保姆工作,其中90%以上是大学生,还包括28个硕士。如今大学生就业困难,保姆职业有二三千,甚至六七千元的月薪,对大学毕业生可以说是不错的“工作”。只要勤快,大学生应该不难承担这个工作。但据同一报道,“大学生虽然悟性高,但心理承受能力却很差,当上保姆后不久即要求离去的高达80%'造成大学生保姆“心态问题”的,包括他们中有的“难以忍受”不能和主人一家同桌肐饭这样的规矩。
以“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的理由来分析大学生不能坚持保姆工作的原因,恐怕有失公允。大学生不能接受保姆工作的“下人”身份,并不一定是因为他们的心态出了问题。问题恐怕是出在保姆工作中直到现在仍难以去除的主仆尊卑身份差别。
大学生接受了教育,理应变得更具有自我意识,也更在意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关系。这是一种正常的变化。如果读了大学,却没有发生这样的变化,对包含屈辱“下人”身份的工作处境没有感觉、心甘情愿地忍受,那才是真正出了心态问题。
今天,保姆仍然被许多人看成是一种屈从的、服侍人的工作。一个主要原因是雇主像对待下人那样对待保姆。许多“主人”花钱雇了保姆,以为就可以对保姆呼来喝去,自说自话地订立种种“规矩”。至于那些规矩合不合乎现代社会公共伦理,主人不予理睬,保姆忍气吞声,社会公论则麻木不仁。如果大学生起先愿意当保姆,后来因为不能忍受屈辱的身份,薪酬再好也不愿意继续干下去,那是社会的一种进步。
一个工作的好坏,标准并不在月薪是三千还是五千,而在于这个工作能不能给人以成就感和尊严。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因为不能忍受工作场所的欺凌、性骚扰而放弃工作。保姆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就算是“服侍”别人,也可以有一种成就感。既然工作有成就,就应当受到尊重。平等相待是尊重的起码条件。护士工作也是服侍人的,但病人或任何其他人,包括医院的院长和医生,都不能对她呼来喝去,不能把她当仆人使唤,更不能要求她像下人一样独自用餐。护士的工作可以很辛苦、很脏,但却有尊严。现在社会中的一些“低下”工作,其实都可以通过相关者的共同努力,来改变或消除其低下和屈辱的性质,让这些工作变得有尊严。
尹钛在《美国精神》中记叙了这样一个乞讨者的故事。在美国大萧条的一个冬季里,有一个又冷又饿的流浪汉敲了一家人的门,请求主人给他一顿简单的午饭。男主人看了看流浪汉,指着院子东边的一堆木柴说:“正好那边有堆木柴挡路,请帮我把它移到西边的墙脚去吧”。流浪汉于是非常高兴地帮主人把木柴搬运到西边。当他搬完的时候,女主人早已给他准备了丰盛的饭菜。流浪汉吃饱之后,就又上路了。主人的孙子看着那堆木柴总是这样搬来搬去,不断有前来工作换取饭菜的人把木柴从东边搬到西边,又从西边搬到东边。直到他长大了,才明白祖父的用意。原来祖父是在善意地维护落魄者的尊严。让乞讨者觉得自己不是在乞讨,而是在从事一件帮助别人的工作,带给他的就不只是一餐午饭,而更是尊严、温暖和希望。
对乞讨者都尚且可以想办法,减少他的屈辱感,更何况是对待保姆?社会和媒体为什么不能向“主人们”呼吁一下:多用点心思,不要让为他们服务的人有“下人”的感觉?一个社会只追究当保姆者的“心态问题”,要求他们安守本分、当好下人,会使整个社会越来越下人化、仆役化。相反,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多多追究主人的心态,多多提倡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将心比心,那么,整个社会便有可能建立起一种新的社会服务观念。新的社会服务观念有助于提高社会的共同尊严感,也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变得更有同情心,更能善待和尊重他人。